第153章 編纂詩集

字數:4971   加入書籤

A+A-




    杜荷在後世所學的詩詞,都是經過曆朝曆代層層篩選出來的精華,每一首都是精品之作。

    現在看評分乙等中和乙等下的詩,實在看不過眼,而且質量非常一般。

    不是硬推辭藻,就是打油詩。

    譬如綠帽王房遺愛所作的,《為陛下收舊土》這首詩,就屬於硬推辭藻。

    “賊寇占舊土,男兒欲覓侯。”

    “願執冷鐵槍,四海舞升平”

    這首詩一開始打丙等下,複核的時候依然是丙等下,可最後核對作詩的人名字時,直接改成乙等下。

    再譬如崔神基所作的,《遊芙蓉園》這首詩,完全屬於打油詩。

    “烈日炎炎好酣眠,秋去冬來又一年。”

    “一年一年又一年,熱鬧非凡芙蓉園。”

    這首詩一開始打丙等下,複核改成丙等中,核對作詩的人員名字改成乙等下。

    不得不說禮部的人會做事。

    打的都是人情分啊!

    看著崔神基和房遺愛作的詩,杜荷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兩個家夥,能作出詩來,也實在令人刮目相看。”

    特別是崔神基那貨,不交空白卷已經是大進步。

    他這個世家子弟,跟那種飽讀詩書的人不一樣,他讀書識字沒問題,但是詩詞歌賦才能無限接近於零。

    “不愧是曆朝曆代最為盛大的中秋詩會!”

    “如此多的佳作,實在不敢想象編纂成詩集的時候,看起來會有多精彩。”

    顏師古一連看了三十首詩,讚歎聲從未停過。

    在杜荷眼中,那些作的很一般的詩,在他眼中也還能讀的入眼。

    他意猶未盡地說道:“杜少監,詩詞的甄選和編纂,你打算怎麽安排?”

    詩會一共有四千七百首詩詞,工作量可不算小。

    杜荷想了一下說道:“我們把詩先甄選幾輪,如果沒有評分上的變動,保留280首乙等上評分的詩吧。”

    “為了確保公平性,我會邀請東宮崇文館的人,過來跟我們秘書省的人一起甄選。”

    “詩集的名字我也想好了,就叫《唐詩三百首》!”

    此唐詩三百首,非彼曆史上群星璀璨的唐詩三百首,含金量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唐詩三百首?”

    顏師古微仰著頭,疑惑地問道:“杜少監,既然是唐詩三百首,為何隻挑選兩百餘首詩?”

    杜荷搖了搖頭:“現在挑出的280首詩詞,已經是矮個子裏挑高個,可不能再濫竽充數了。”

    “確實是這個理,寧缺毋濫。”顏師古深以為然,接著他遺憾地歎氣道:“哎,隻是湊不足300首詩,美中不足啊!”

    他這個文化人,是個完美主義者,多少帶點強迫症。

    杜荷嘴角憋笑,故意說道:“剩餘的20首詩,我打算放上官儀、王績、寒山、褚亮和虞世南等人的大作。”

    “有名師的大作打樣,購買詩集的士子也能清楚地感受到,名家和普通士子作的詩,差距有多大。”

    杜荷看到這些人都作有超高水平的詩,挑選他們的得意大作放進去,對他們的名聲提高也有好處。

    聽到杜荷提的幾個詩人的名字,並沒有提及他,顏師古的臉色微變,胡子一抖一抖地。

    他也是有詩詞傳世的人。

    沒想到杜少監把他給遺漏了。

    眼看這個好脾氣的上官心情不好,杜荷話鋒一轉,朗聲說道。

    “顏大人,詩集雖然由秘書省編纂,但是下官也不怕百官說我以權謀私,你的大作《奉和正日臨朝》必須放進去。”

    “您老可千萬不要拒絕下官的這個請求!”

    額~

    顏師古表情一怔。

    這個大反轉,差點閃了他的老腰。

    “杜...杜少監,老夫作的詩,豈能和其他大才相比,你這...”

    杜荷笑著說道:“顏大人謙虛了,您學問通博,所作之詩被無數人讚頌,就這麽定了!”

    “也讓我大唐的學子,多多拜讀您老的大作。”

    其實顏師古最擅長的並非作詩,而是古籍的修訂整理。

    他匡正的典籍有《詩經》、《論語》、《尚書》、《漢書》以及六朝史書等。

    看杜荷態度這麽堅決,顏師古假裝推脫三次,也‘勉為其難’地答應下來。

    “既然如此,再推托倒顯得老夫矯情,老夫便厚著臉皮答應下來吧。”

    杜荷彷佛影帝附身,他激動地說道:“如此甚好,顏大人大公無私啊!”

    “杜少監過譽,你這麽說老夫的這張老臉可沒地方放了。”

    顏師古連擺著手。

    杜荷作的詩他看了,千古留名佳作。

    他作的那首詩與之相比,著實拿不出手。

    兩人互相恭維幾句後,顏師古撫須說道:“杜少監,詩詞的甄選任務,你得給老夫安排一點活。”

    額...

    聽到顏師古的話,杜荷愣了一下,隨即微笑著說道:“顏大人,你是秘書省的主官,你想怎麽安排都可以。”

    “哈哈,你現在才是編纂詩集的負責人,老夫還是以你的安排為主。”

    顏師古朗聲笑著說道。

    作為大儒顏回的後代,顏師古也繼承了先聖順從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

    因此顏師古在下屬麵前,一般都不會擺架子。

    顏師古謙虛的話,杜荷也沒真的給他安排,而是恭敬地說道。

    “顏大人,您老的麵子大,而且和其他大人也熟悉,那空缺的20首詩,還請您來完成。”

    “沒問題,交給老夫吧。”

    顏師古沒有絲毫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兩人又喝了一會茶,閑聊幾句,便各自忙事。

    “來人,把詩詞資料存放好,明日開始甄選。”

    “杜少監,下官這就安排。”

    杜荷讓秘書省的人把詩詞資料存放好後,他馬不停蹄地去了一趟東宮。

    路過偏殿時,杜荷看到李靖又在教導薛仁貴兵法。

    他們兩人都非常投入,絲毫沒有注意到站在大殿外的杜荷。

    自從薛仁貴找李靖拜師,不管刮風還是下雨,每天都會抽出大量的時間教學,而且從未中斷過。

    “李靖這是把薛仁貴當兒子對待了麽...”

    “也不知道薛仁貴學到了多少。”

    不經曆實戰,靠口述教學,終究是紙上談兵。

    不像蘇定方,全程跟在李靖的身邊學習,而且經過無數的實戰錘煉。

    杜荷看了一小會,隨後走去東宮大殿明德殿。

    大殿內。

    穿戴整齊的李承乾,正全神貫注地批閱著奏折。

    他的精神狀態特別好,嘴角也帶著淡淡的微笑。

    恍惚中,杜荷誤以為裏麵坐的那個人是李世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