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後世人即便不尊他,也該看在終結亂世的份上敬他三分!

字數:4482   加入書籤

A+A-


    “前麵還有多少怪物一樣的存在……”
    老朱愣了愣。
    就他主觀看法中的好皇帝,也沒幾個,首推的便是漢高太祖劉邦。
    一定要算的話,那李二也算其中之一。
    餘者,如始皇帝、武帝等人,他都算不得喜歡。
    “別光憑你自己喜好去排,得看他們做出了多少功績。”
    趙匡胤有些無奈了。
    雖然老朱罕見的沒有懟他,但這樣的發言,也屬實讓他不能理解。
    到底是怎樣的環境,才塑造出了他這麽一個皇帝?
    他究竟能在這明君榜上排到第幾?
    隻要老朱是驅逐韃虜光複中原得來的皇位,那趙匡胤便能肯定,仙人的明君榜上定然有他一席之地!
    哪怕光憑得位之正,排名也絕不會低!
    “功績?不就是大一統呢麽,在座的開國之君也不少了,誰不是呢?”
    老朱滿不在意。
    但他的這話,卻也有不少人反對。
    “大一統的皇帝的確不少,朕也不知到了你那個時候有多少人成為了開國之君,但不論何事,開創性的那個人總歸是功績最大,也最容易被人記住的。”
    “比如先前盤點中,開創了科舉製與五省六曹製的楊堅,哪怕這些製度都是到了我大唐才逐漸完善,但在你們的印象中,不都是他開創的嗎?”
    “連科舉與五省六曹製這樣的事情你老朱都記的這麽清楚,那開創了大一統的那位,你就不承認了?”
    李二沒好氣的反駁道。
    他還記得,當時盤點楊堅之時,可有不少人說他的大唐承了隋製!<的,說的好像也有道理啊!
    “現在爭辯這些也無意義,等著看下去吧,仙人自會給予說明。”
    “如若開創大一統這個概念真的算是功績,那恐怕我們誰也比不過那位。”
    看著那些人不斷的爭論,劉邦再度站了出來。
    爭論還未發生的事是沒有意義的。
    在他看來,既然仙人將趙匡胤排在這第七,那便自然有他的道理。
    嬴政倒是一直事不關己的模樣,就這麽靜靜的看著天幕上的字跡。
    仿佛外人對他的評價如何,都與他無關。
    他隻在意仙人對自己的評價,以及獎勵。
    “看下去吧,朕也想看看,仙人對朕這一生所做之事會如何評價。”
    【趙匡胤這一生,在後人口中是毀譽參半的。
    有人說他終結了五代十國的亂世,也有人說他欺負孤兒寡母,陳橋兵變上位登基。
    有人說他重文抑武,兩次杯酒釋兵權,調整文武關係,最終導致大宋一朝皆軟弱無比。
    也有人說因他的這一決策,自大宋之後,再無藩鎮分裂割據的局麵出現。
    有人說他沒能收回燕雲十六州,並且在位期間也未能滅亡北漢,算不得大一統的開國皇帝。
    也同樣有人說,他缺少的不過是時間。
    他定下的方針就是先南後北,先易後難。
    先派遣得力將領戍守邊疆,抵擋遼與北漢,同時派遣主力南征。
    先後滅亡荊南、武平等南方割據勢力,距離大一統也隻差一步之遙!
    這些是他的功績,無論後人如何評判他,都抹不去的功績!】
    看到這裏,趙匡胤眼眶微微發紅。
    他當然知道自己做了什麽,以及將來會做什麽。
    但老朱一次次的貶低都讓他惴惴不安。
    哪怕每次他都毫不留情的懟了回去,可老朱的話卻都被他看在眼中。
    他險些真覺得自己開創的大宋就是個錯誤!
    好在,仙人承認了他,承認了他的功績!
    並且在後世的評價中,哪怕他毀譽參半,那些人即便不尊他,也該看在終結亂世的份上敬他三分!
    “毀譽參半,這個詞用的倒是挺貼切的,但不管如何貶低趙黑子,他的功績都無法抹去。”
    老朱倒是認同這個詞。
    趙匡胤一生的行事之中,做的絕大部分事都是有利有弊的。
    包括他重文抑武這一條。
    哪怕導致了後續大宋對關外各大勢力輪番低頭,但他也是真正意義上的避免了後續王朝末年之際的藩鎮割據。
    在大宋之前,如大秦的楚漢之爭,大漢末年群雄割據,魏晉南北朝,以及大唐末年的五代十國。
    每一個王朝末年都免不了藩鎮割據的場麵。
    唯獨大宋沒有。
    哪怕是積弱已久的南宋,末年之際,朝廷對於地方也同樣有著無與倫比的權力。
    “不少王朝末年都亡於內亂,唯有大宋,亡於外敵……”
    唔……<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啊!
    趙匡胤:“……”
    不會說你就少說兩句行不行!?
    你這到底是在替朕說話,還是在幫著他們一起貶低朕啊!
    什麽叫別的王朝都亡於內亂,隻有我大宋亡於外敵!<還不如亡於內亂呢!
    一旁的李二都快笑悶了。
    雖然他能理解老朱想表達什麽意思。
    重文抑武算是徹底斷了藩鎮割據的可能性。
    但問題就在於,大宋後期出的君主都太過軟弱,隻能被外敵輪番欺負,乃至於被滅了國。
    趙匡胤的做法的確難評功過,但大宋最後的結果,卻不由得讓人感慨。
    還真不如亡於藩鎮割據!
    【趙匡胤在位期間,數次加強中央集權,因他的決斷,乃至於直到大宋末年,皇權也依舊至高無上。
    不管是行政權、兵權還是財權,盡數集中在皇帝手中。
    也許是時代的局限性,從前麵幾個朝代亡國的原因中他看到了藩鎮割據的危害性。
    同時也是不想讓人走上自己的老路。
    總結下來,在趙匡胤的心中,武將的危害性便遠遠的大於文臣。
    於是他數次調整文武官的地位。
    對他來說,重文抑武,並非軟弱不敢與外界開戰,而僅僅是他覺得文人危害更小,不會危害到大宋的根本。
    並且以文人壓製武人,是成本最低的做法!】
    看到這裏,老朱也不由得歎息一聲。
    的確是時代的局限性了。
    到了他這裏就能看明白。
    文人的危害性並不比武將小,甚至還要更甚!
    武將誤國或許會導致叛亂,但文人一旦誤國,那便會直接抽走整個王朝的脊梁!
    喜歡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請大家收藏:()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