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漢中定曹操駐敦煌 海軍成何彧留孔明
字數:2625 加入書籤
上首的徐晃自然將這一切看在眼中,不過卻並未多言,隻是掃視了眾人一眼,然後道:“如今徐榮伏誅,漢中之地重歸朝廷治下,為防止羌民趁機劫掠,本將會率麾下一千人馬進駐沔縣,另一千人馬則由軍師指揮暫駐南鄭,由閻主簿則暫時協助軍師處理漢中政務。張衛校尉則盡快精選教兵,將一萬教兵精簡為六千人,與張濟、張繡二位將軍麾下四千人馬一道前往陳倉,在左中郎將高順將軍麾下進行訓練,待訓練完成後,等待朝廷正式任命!”
“喏!”帳中眾人齊齊抱拳應喏,心中則各自揣摩著徐晃的命令,期待著朝廷給予的最終任命。在幾人看來,閻圃乃是文官,多半任職漢中郡守府重要官職,但張濟、張繡、張衛三人則肯定不會都留任漢中,再加上兩方麾下士卒將前往陳倉進行統一訓練,以後究竟由誰來統領還真不好說。
大半個月後,朝廷的正式任命抵達,結果既在幾人預料之內,又在預料之外。漢中太守一職乃是何彧門下弟子,如今已經小有名聲的徐庶,郡丞則毫無懸念的由閻圃擔任,張繡任漢中郡都尉,統領輕甲兵三千維護漢中治安。而在遼東戰場功勳顯著的太史慈,卻被何彧破格提拔為副軍中郎將,率由高順統一訓練後的一萬人馬,駐守沔縣,名義上是防止羌民劫掠作亂,實際上是駐守金牛道入蜀要道,防止蜀中反攻。
至於張濟、張衛二人,則調配至曹操麾下,待曹操麾下由高順統一訓練的士卒滿三萬人後,移防涼州敦煌郡,防守西域,改涼州州治漢陽郡隴縣為武威郡姑臧,而張飛率領的涼州大漢龍騎軍則移駐姑臧,鎮守河西走廊,保障逐漸開始重啟的絲綢之路安全。而隨著這次移防,西域之地也迎來了一位猶如百年前班超一般的人物,將整個西域再次納入了大漢版圖......
......
時光匆匆,三年時間一晃而過,來到了公元194年。在朝廷一眾大臣的諫言下,大漢的年號仿佛被曆史再次修正,更改為了興平元年,隻是不同的是有了何彧這位擾亂曆史的人出現,本該諸侯紛爭的三年,反倒像是被按下了暫停鍵,整個大漢天下迎來了短暫的和平。
而在任城曾經的何府,如今改為大將軍府的府邸中,何彧正在接待一位賢名卓著的隱士—胡昭,胡孔明。沒錯,就是與曆史上大名鼎鼎的諸葛亮同字的那位漢末三國隱士,更是被後世之人傳為其智不下諸葛亮的胡昭。
此時的大將軍府中,何彧、荀彧、匆匆趕回來匯報探索進度的薛悌、周瑜分賓主坐在大廳中,正聽胡昭講解史書中記載的關於倭奴國的事情。
“嗬嗬嗬,昭閑來無事,遍尋古籍,曾見一古籍上記載漢世祖漢光武帝廟號)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有倭奴國使者奉貢朝賀,使者自稱大夫,世祖賜以篆刻‘漢委努國王’字樣金印有興趣的讀者老爺可以去搜搜相關新聞,現在日本已經將此印列為國寶),足以說明世祖之時,這海外之國便是我大漢藩屬,隻是其地遠在海上,來往不易,又無甚寶物,並未被朝廷重視,年月久遠之下,有關於其倭奴國的記載早已不為人知矣!若不是今日大將軍談及,昭都快忘記了。”
看著眼前這位名聲卓著,但卻才三十餘歲的隱士,荀彧不由起身施禮道:“先生真乃淵博之士,彧自問閱書無數,實則不及先生萬一,想起數年前與主公談及此事,還以為那東海之外乃是傳說中的蓬萊仙島,不想竟是我大漢一藩屬之國。”說到這裏荀彧不由的苦笑搖頭。
聽到胡昭、荀彧所言,即將及冠的周瑜則好奇道:“那倭奴國人相貌可有記載?吾奉大將軍之命,自樂浪郡沿海探查,發現自辰韓部族屬地所建的港口南下約一百六十裏,有一大島,其上不僅有麵龐平大、細眼、身材矮壯的三韓部族之人,還有不少麵相醜陋,身材極其矮小,不及吾大漢舞勺童子高,可是倭奴國人?”
聽到周瑜如此說,何彧立馬知道周瑜這是到達後世韓國與日本之間的對馬島了,當即站起身來有些激動的道:“沒錯!公瑾所見即是倭奴國人,從此島再往南百裏即可抵達倭奴島國!”說到這裏,何彧轉頭看向一旁的薛悌問道:“孝威!如今可供出海的海船有多少了?”
薛悌聞言與周瑜對視一眼,先是微微一笑,因匆匆而回,尚未來得及向何彧稟報情況,現在總算是輪到他了,遂對著何彧一禮道:“稟大將軍!悌奉大將軍之命,在遼東督造海船,如今已得長三十六丈,寬六丈五尺的三千料大船兩艘,長二十四丈,寬五丈的兩千料船隻四艘,還有其餘千料以下大小船隻六十餘艘,尤其三千料及兩千料大船都安裝上了大將軍提供圖紙製作的強弩,隨時可以出航!”
薛悌話音剛落,周瑜又起身接著道:“稟大將軍!末將麾下已有水師八千,皆已訓練精熟,隻等大將軍下令,便可奉命出海!”
“哈哈哈哈哈,好!我大漢海軍終於成了!”何彧聞言頓時大喜,當即便以統帥府名義下令,召集軍中將領前來議事。而一旁聽到何彧下令的胡昭則微微皺了皺眉,起身告辭道:“大將軍既有軍務在身,那昭便不再打擾,就此告辭矣!”說罷便準備退出廳堂。
何彧一看胡昭告辭,當即出聲:“且慢!”然後大步來到胡昭跟前,看著這個隻比自己大七歲的隱士,行了一禮,接著說道:“吾素知孔明兄早已厭倦了郡縣察舉,公府辟召,更是無心仕途,因此才隱居山林。是以吾亦不強留孔明兄,隻是餘一身學問荒老山林實在可惜,不若掛名在大漢書閣名下,不需孔明兄入仕,亦不需常駐於此,隻需每歲花費一點時間,前來查檢書閣收納之書籍是否有誤,幫著將有誤書籍重新修訂、釋義即可,不知孔明兄以為如何?”
喜歡漢末烽煙之蒼龍再起請大家收藏:()漢末烽煙之蒼龍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