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儒學折戟孔氏落 打破壟斷印書現

字數:2544   加入書籤

A+A-


    “準!”劉協先是看了看殿中都低著頭的眾臣,又看了看何彧,然後平靜的開口道。
    ...當日,太傅大將軍何彧當庭揭發天下文脈正統孔家違法之事,並有複聖子孫為證,陛下聞之大怒,著軍法府、廷尉府、太常共同審理,暫時收押孔氏全族,繡衣使者親自前往魯國調查取證的消息便傳遍了任城。
    聽聞消息後,從洛陽搬遷而來的太學諸多博士、學子等皆大為驚駭,不少學子更是準備聯名上書到朝堂請願,因為這些學子都不相信聖人之家會作出違法之事,即使有,也肯定是家中小輩子弟所為,定然也不會是什麽大罪,所以希望陛下、大將軍及朝廷不要牽連整個孔氏。可也有不少學子認為既然複聖之後都願意出來作證,定然不會是小事,而且也必定確有其事,畢竟複聖之家的門風千年傳承,天下人皆知,必不是攀附權貴的勢利之人。另有一部分一心研學之人則感覺信仰崩坍,就連受聖人熏陶、庇佑的聖人之家居然都是如此,那傳承的儒學還有何意義?傳承的典籍看來也很難真正的教化萬民!因此這一部分人開始厭棄儒學,轉而開始到何彧所建的“大漢書閣”中搜羅先秦及之前流傳下來的諸多典籍,妄圖從中尋到自己心目中的學問,隻是這些人在書閣中翻遍了典籍,仍然無果,反倒一個個把自己弄得神神叨叨、瘋瘋癲癲。而就在此時,也不知是哪個幸運兒,從書閣最偏僻的角落中,尋到一本並不完整的書籍,上書《毛選》二字,但其中的內容卻讓這些人瘋了一般,沉迷其中。
    但這一切何彧則毫不知情,直到大半年後,才從來訪的胡昭口中得知,何彧這時也才想起自己之前斷斷續續把回憶起的《毛選》內容東一點、西一點的寫了下來,還有其他回憶起來的各種知識,統統放到了書閣自己的單獨留出的收藏架上,準備等再想起什麽就寫下來放到這裏。不過何彧倒也沒有多想,因此並未製止,卻不料竟培養出了一門紮根百姓的思想流派。
    雖然何彧能夠記住的知識比較零散,特別是像《毛選》更是不足五分之一,但就這五分之一其中所闡述的內容,絕對是將華夏五千年文化精華進行的總結,哪裏是這個時代的人所能比擬的?因此這些人慢慢的將這些知識奉為圭臬,最後更是自成一派,在往後華夏大地的權力更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消息如病毒式的蔓延,向著天下各地傳去,讓天下讀書之人無不震動!但由於複聖之家也參與其中,讓原本都以為是朝廷、權貴要打壓孔氏的所有讀書人心中又產生猶豫,畢竟複聖顏氏千年傳承的家風、門風在那裏擺著,也是不容置疑的。一時間天下以儒學為尊的各地學宮、私塾等暗流湧動,反倒是何彧治下開設的小學堂、中學堂幾乎毫不受影響,就連搬遷至任城的洪都門學也影響甚微。
    一月後,繡衣使者向朝廷呈遞調查結果,坐實孔家之罪,小皇帝劉協則從大將軍何彧之請,隻對孔家犯法子弟進行懲戒,而孔融雖沒有入獄,但卻因治家不嚴遭受牽連,被免官去職,被罰在家思過。這一下,孔家雖還是天下文脈正統,但整個孔家超過八成子弟因罪入獄,名聲也一落千丈,讓儒學自董仲舒上疏獨尊儒術以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而何彧也趁此機會以公告府正式公文,將孔家之事遍傳天下,又將複聖顏氏之家宣傳為儒學另一典範,自此儒學以孔家一家獨大之勢漸漸瓦解,後來又因那一群將《毛選》奉為圭臬的人漸漸出現在朝堂,讓本應在曆史中被代代王朝奉為上賓,敕封“衍聖公”尊號的孔家,再也沒有了這封號。也是從此開始,“獨尊儒術”成了泡影,但凡有那儒學飽學之士吹捧儒學之道,就總有那非儒學之士一句“至聖之家尚不能從其先祖之德,況汝乎?”,讓這些儒學之士破防。
    而也就在儒學、孔家遭受如此重大打擊之後的半年,因少了儒家以孔融為首的勢力阻攔,何彧趁機將太學、洪都門學重新進行了改革,將太學改名為國學院,洪都門學改名為大漢學院,同時成立了兵學院三大大漢頂級學府。其中君子六藝中“禮、射、禦、數”是三座學府通學,其餘國學院以先賢典籍為主,為大漢以後培養言官、學士等為主;大漢學院則以雜學為要,工匠技藝、理論並行,何彧參照後世所寫的《物理》、《化學》為主要教材,為大漢以後各行各業培養技術人才為主;至於兵學院則以行軍布陣、戰陣衝鋒、軍略指揮為主,主要是針對軍中將校,凡是在軍中服役滿三年,且積功升任屯長級別以上者,輪流到兵學院進行進修。
    自此,何彧打破大漢貴族、士族壟斷知識和選材的第二步就此達成,同時何意還將已經研究成功的活字印刷術進獻朝廷,印刷術所印製的書籍也開始大規模上市,其相對低廉的價格讓無數學子喜極而泣,紛紛向著任城這座臨時帝都所在方向跪拜叩謝。隻是這些學子還不知道,何意正在等著長安新城建成,然後開啟打破知識壟斷的第三部——科舉取士,一旦開啟了科舉製度,那天下間的學子才是真正的打破了知識壟斷,就算貴族、士族、門閥等再怎麽打壓和阻攔,也再著遮不住這天被掀開的一角!
    ......
    而就在甘寧率艦隊沿著海岸南下開海,孔家被繡衣使者開始調查的同時,何意準備了幾個月,出海遠征倭奴國的時間總算到了。這一日,何彧代表小皇帝劉協,帶著朝中大臣在新建成威海港為遠征的滄海艦隊送行。
    第一次看到這般巨大艦船的朝廷大臣們一個個可謂是目瞪口呆,心中驚駭,特別是那高聳如雲一般的桅杆,讓這些大臣無不驚歎,甚至就連後來船隻在海上越來越遠,直到看不見蹤影了,都還有不少大臣久久不願離開港口。
    喜歡漢末烽煙之蒼龍再起請大家收藏:()漢末烽煙之蒼龍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