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又有插曲

字數:4516   加入書籤

A+A-


    哎,就是,本來我家還等補償的錢,給我兒子娶媳婦呢,這都幾年過去了,什麽都沒弄成,我兒子也生氣的離開家了。
    又有一位老伯插話說道。
    道出心酸無奈與氣憤。
    接著,又有其他人說關於拆遷的事。
    在原因方麵,有說是本地開發商不給;有小聲說是省城某二代看上這地塊兒,一直在給縣裏施壓,而縣裏是原意本地開發商還有的說,這裏住了一個退休大領導,他不主動離開誰也不敢拆遷……
    等等。
    版本有很多。
    就在張自然想進一步詢問時,過來兩個青年男子,向張自然詢問,看你麵生的很,你是幹什麽的?
    老人們見到這兩個人,紛紛搬小板凳離開。
    你們是幹什麽呢,你們沒權利詢問我。
    張自然緩緩起身,直視對方淡定問道。
    兩人渾身一緊,感覺就像自家局長,在詢問自己。
    因為弄不清張自然來路,便略顯緊張的問道,你怎麽知道我們沒有,睜大你的眼睛好好看看。
    張自然接過證件翻看,發現沒問題便遞還給對方。
    好,我來回答你的問題,我路過此處隨便逛逛。正好你們來了,我想請問你們一個問題,這裏既然規劃要拆,為什麽一直沒有拆遷。
    張自然直接說出自己的疑問。
    對方二人沒想眼前年輕人這麽直接,反而有些沒底氣的說道,你是誰啊,隨便問這個問題。
    這是典型的欲蓋彌彰。
    我是這裏的副縣長,我能問這個問題嗎?
    張自然看著二人,直接道出自己身份。
    二人聽後先是一愣,而後哈哈大笑起來,反而反問著說道,吹牛逼還得是老弟你呀,行啦行啦,你走吧趕快離開這裏,我們兄弟二人還有事要做。
    其中一人摟著張自然肩膀,往他手裏塞了一張紙條,又迅速裝模作樣擋在張自然麵前,拽著他的領子小聲說道,領導,我叫周奎,另外是我的好兄弟,陳器。我剛才往兜裏塞了一些內容,有機會了一定要幫幫這裏的人。得罪了哈。
    陳器心領神會,在後麵推搡張自然。
    就這樣仿佛張自然受欺負一般,被推出城中村,陳器還大聲的說道,去去去,這裏不租房子,快點離開這裏。
    張自然則是配合的說道,走就走,你們憑什麽推我。
    懶得理你。
    周奎說完,二人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約有五分鍾,陳器小聲的問道,奎哥,咱們這樣做是不是有些冒險,他萬一不是副縣長怎麽辦?
    兄弟,富貴險中求。就算他不是副縣長,光從他的氣勢,就能看出不是一般人。唉,就看你我兄弟二人的造化了。
    周奎頗有遠見的說道。
    不得不說,他這次賭對了,換來了自己以後平步青雲的機會。
    奎哥,這都兩三年過去了,你說這個城中村,什麽時間能拆除重建呀?
    陳器有些灰心喪氣的說道。
    他是土生土長的鹿陽人,家裏還有親戚在這城中村居住。
    前期還有親朋詢問他,打聽或者讓他幫助,後來發現沒有任何用處,就沒有再向他進行交流。
    成人的世界就是如此。
    富在深山有遠親,久居鬧市無人問。
    即使在體製內,如果起不到幫助,親朋也會逐漸遠離。
    這,就是現實。
    陳器與周奎二人,也向領導表達過靠近。
    奈何沒有中間人搭話,後期送禮直屬領導,也是直接選擇拒絕。
    後來還把二人派到,這個怨念很深的地方。
    為了養家,隻好負重前行。
    因為這裏的人經常上訪,他兩人的任務也很沉重。
    等待,就成了二人唯一的機會。
    周奎認為他能等著那位貴人。
    本來他的打算仍舊是好好工作,後來發現這裏的事情,比他想象的要黑暗的多。
    他就邊工作,邊收集一些信息。
    由於牽涉甚廣,他在等靠譜的人,把證據交給對方。
    張自然就是他要等待的人。
    張自然則是來到一個商場,隨便逛了幾家店,便進入了樓梯處衛生間。
    從口袋裏拿出周奎塞的紙條。
    看完後,張自然用拳頭重重的打在門上。
    心裏大聲的罵道,這群蛀蟲真是披著羊皮的狼。
    先是利用城中村改造的名義,引進在外地客商親伴改造。後又以證件不齊全為由,讓已投入巨款建設的安置區,生生的給停工下來。
    這一拖就是一年,客商打算撤資。
    給對方的答複是,車子可以賠償沒有。
    沒辦法隻好協調手續。
    後來竟然發現安置區建設,被一個本地老板接手,城中村改造也被別人接手。
    然而,這些事情都沒人通知秦伴。
    秦伴知道自己被做了局針對,就拿著前期協議對峙。
    根本就沒給他任何機會,就以施工偷工減料的罪名,給抓了起來至今未放。
    本地商人鄭鴻以為撿到便宜,陸續沒少投入金錢,在要拆遷的時候被叫停。
    後得知被市裏某二代看上。
    鄭鴻自認為沈口市他能說上話,可是一打聽得知,還有省裏某二代也要插手。
    由鄭鴻在鹿陽縣經營多年,各種關係盤根錯節,即使有來自上麵的壓力,關於這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也就不約而同的暫停下來。
    隻是苦了裏麵住著的人,一次次在空歡喜中白等待。
    還是要發展經濟,讓當地人民真正享受到經濟成果。
    張自然把紙衝進馬桶裏,留著也沒有什麽用,隻有真正的證據才能有用。
    不過給張自然提供了信息,有助於今後工作的開展和問題解決。
    張自然又逛了下商場的超市,買了幾桶泡麵和幾瓶可樂。
    回到賓館張自然簡單休息一番,便開著車繼續調研。
    張自然決定利用這兩天時間,把下屬20個鄉鎮走馬觀花的看一遍。
    先有一個整體的觀念。
    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
    當然,後麵還有一句話,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
    張自然需要找一個,了解當地政經的多高麵手,好好的補充缺失的信息。
    心有所想,便有所收獲。
    崔遠電話到來,說道,老大,關於鹿陽縣常委的情況,已經調查清楚,現在方便去找您嗎?
    可以,直接去柳灣鎮吧,我決定去走訪下。
    張自然已經在去往柳灣鎮的路上,極目遠眺欣賞遠處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