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

字數:3685   加入書籤

A+A-




    周長青震驚的看著張恪清:“你說什麽?你反對?你反對什麽?”

    反對成立高新區,還是反對負責高新區,送到嘴邊的政績都不要?

    這可是跨入市委常委的好機會,哪怕是有孫穎支持,有黃誌奎留下的人脈,張恪清這個年紀想當上市委常委也不容易。

    這種出政績,又能升官的好事,張恪清反對什麽?

    張恪清耐心的解釋道:“周市長,現在很多地方都在申請高新區,目前國內已經有近百個國家級高新區了,後續還能批複多少?”

    “我們確實有了一些高新技術的基礎,但同類的產業在其他地方也有。就說這次招商引資過來的那家電池企業,他們就在沿海的一個城市有個子公司處於國家級高新區。”

    “你說他們出了成果,是放在總公司申請,還是放在子公司?成果重複申請,上麵會批複嗎?”

    “而且高新區需要配套投入的資源也是天文數字,需要五年,甚至十年才能收回成本,這期間投入的資金從哪兒來?”

    “咱們廬市資金本來就不富裕,省裏現如今也一樣,如果非要成立高新區,目標還是國家級高新區,咱們的招商引資方向也就固定了,後續的招商引資還怎麽做?不是高新技術產業就不要了嗎?”

    周長青反駁道:“當然是同時進行,隻要條件合適的企業,當然都可以繼續招商引資,高新區之外就不能讓企業落戶了嗎?”

    “資金不足我們可以想辦法解決,不能因為有困難就害怕,畏縮不前吧?”

    這件事還不好解決,先做個框架出來,然後做到一半沒錢了,省裏還能不想辦法給解決?

    實在不行就多賣幾塊地皮,這個他也考慮的很清楚了,如此既能得到一大筆資金,還能讓省內其他地市的人都來省城買房,增加省城的人口,增強消費能力,也讓他之前招來的那些建築企業有活幹,能繼續發展壯大。

    限製地皮買賣而已,又不是一刀切,優先發展省城,讓省城先富裕起來,再帶動其他地市富裕起來不好嗎?

    這也符合先富帶動後富的基本原則嘛。

    不是說張恪清很大膽麽,怎麽今天有些畏畏縮縮的?

    張恪清看著周長青:“周市長,你之前也沒少跟那些投資商打交道吧?一個地市的招商引資有兩種不同的條件,那些優惠條件少的會願意答應嗎?”

    “都給同樣的優惠條件,我們給得起嗎?拿的出足夠的配套資源嗎?”

    “我建議我們先盡可能多的招商引資,引來更多的企業,之後再想辦法成立高新區。那時候我們也有了足夠的成果,省級肯定沒問題,國家級的也有一絲希望。”

    他已經看明白,周長青這是看到別的地方有高新區,發展很好,再加上看到這次招商引資了五十億,其中有部分符合要求的,所以動了心思。

    成立高新區,之前要進行詳細的規劃,尤其是產業規劃,每一個國家級高新區都有主要的發展方向,如此才能得到上頭政策和資金的扶持,還要經過詳細的評估,不是那麽容易得到審批的。

    周長青這是想鼓動他去想辦法,動用一切人脈來推動高新區,然後周長青就能抓住這個政績,繼續往上走。

    這是招商引資摘桃子失敗,又想出了這個搶功勞的辦法?

    如果高新區好做,張恪清早就這麽規劃了,哪兒還會等到周長青提出來?

    前世很多領導也是如此,好大喜功,追求一些聽起來就很厲害的名頭,弄了個殼子就敢上報,結果就是被不斷的打回,甚至還影響了上頭領導對該城市的印象,本來有希望成功的項目,最終也申請失敗了。

    他記得在他重生前,國家級高新區也就二百多個,甚至還有許多省級的高新區最終廢掉了,投入了大筆的資源,結果沒出什麽成果,完全是浪費資源。

    但一些人卻因此得到了政績,升官走了,留下來的爛攤子留給了繼任者,也讓百姓苦不堪言。

    步子邁太大,容易扯著蛋。

    周長青不高興了:“恪清同誌,你說再等幾年?難道不明白時不我待嗎?”

    “現在開始推動,一年內至少能申請下來一個省級高新區,至少全省內不會再有競爭,任何符合要求的企業都會主動來我們廬市投資,也方便邀請符合要求的高新技術企業來我們這裏投資。”

    張恪清還是搖頭:“周市長,申請高新區需要有足夠的高新技術優勢產業,我們目前一個都沒有。”

    “我還是認為這件事很難成功,至少目前不太現實,再等兩年也許能成功。”

    周長青臉色也沉下去:“張恪清,這是你最終的答案嗎?”

    “好,那我會將這件事交給其他同誌來負責,我想勇於承擔責任的幹部還是有許多的,他們也一定不畏困難。”

    “沒什麽別的事,你回去工作吧。”

    明明這是一份雙贏的計劃,他甚至為此還拉下臉主動跟張恪清合作,甚至願意推動張恪清進入市委常委,張恪清竟然還拒絕了!

    張恪清隻是準備以後自己做,獨吞政績?

    這個年輕人,胃口未免太大了!

    不就是高新區麽,張恪清不幫忙,他自己找人做,這份功勞張恪清也別想分到一絲!

    走出周長青辦公室,張恪清歎了口氣。

    周長青太著急了,一個高新區,涉及到的資金最少數百億,涉及到的人口數十萬,涉及到的土地也得上百平方公裏,廬市目前真沒這個條件。

    廬市如果有這個資金,完全沒必要成立高新區,隻要做出全國甚至全球領先的技術,不需要高新區,相關的優惠政策等一樣能拿到。

    而且周長青明顯是腦子一熱,想到了這件事,之前根本沒做過任何的調研和計劃,隻看到了利益,沒看到其中的風險和困難,甚至可能都沒了解過高新區的申請流程。

    為了政績強行上馬高新區,哪怕是報到了省裏,也得不到批複,更別說國家級高新區了。

    讓周長青去折騰吧,他也要好好想一想,該怎麽招商引資來更多適合廬市目前的條件,也擁有極大發展潛力的企業投資落戶。

    剛回到了辦公室,就接到了一個意外的電話。(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