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割地求和並不是長久之計
字數:7070 加入書籤
蘇哲回到府邸,穿過了裝飾典雅的前廳,步入了內院。
清河公主早已在那裏等候,她的眼神中充滿了關切和擔憂。
她看到蘇哲平安歸來,她急忙迎上前去。
“蘇郎,您終於回來了。”
清河公主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急切。
“蘇郎,姑姑在府上有沒有難為你啊?”
蘇哲看著清河公主那充滿擔憂的雙眼,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清河公主對他的關心是真摯的。
“公主殿下,請您放心。”
蘇哲微笑著回答。
“長公主雖然有些不滿,但並沒有對我造成什麽困擾,今天的事件已經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聽到蘇哲的話,清河公主的臉上露出了釋然的笑容。
她輕輕地鬆了一口氣,顯然對蘇哲的安全非常在意。
“那就好,我真擔心你會出什麽事?”
清河公主滿臉關切的說道:“你在朝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若是有什麽閃失,對大家都不是好事。”
蘇哲點了點頭,他對清河公主的關心表示感激。
“謝謝公主殿下的關心,今後我會更加小心行事的。”
蘇哲開口說道:“今天的事件雖然有些波折,但也讓我更加明白了人心的複雜和世事的無常。”
“我會從中吸取教訓,更加謹慎地處理朝中事務。”
清河公主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蘇郎,我相信,無論遇到什麽困難,你都能夠妥善應對。”
蘇哲微微一笑,對清河公主的鼓勵表示感謝。
第二日的朝會上。
女帝召見所有大臣聚集在了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中。
緊接著,女帝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她宣布了虎威將軍在邊境取得的輝煌戰績,以及收服吐蕃勢力的消息。
“諸位大臣,今日召見你們,是要宣布一件重大的喜訊。”
女帝的聲音莊重而威嚴。
“虎威將軍不負眾望,成功鎮壓了邊境的動亂,並且收服了吐蕃勢力。”
“吐蕃王子即將到來,參加投降儀式。”
長公主站在群臣之中,聽到這一消息,她的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得意。
她的夫君,虎威將軍,正是這次勝利的關鍵人物。
“陛下,這真是天大的喜訊。”
長公主激動地說道:“夫君的英勇,是我們所有人的驕傲。他的功績,必將載入史冊。”
長公主的心裏充滿了喜悅和自豪。
她想到自己的夫君在戰場上的英姿,心中不禁湧起了一股暖流。
“我的夫君真是厲害,這次的勝利,將會讓我們的家族聲望大漲。”
她在心裏默默地想。
其他大臣也紛紛表示祝賀和讚揚,他們對長公主的夫君,虎威將軍的功績表示敬佩。
“長公主殿下,您的夫君真是我們國家的棟梁之才。”一位大臣恭維道,“這次的勝利,必將使您的地位更加崇高。"
“是啊,長公主殿下,虎威將軍的勝利,也是您的榮耀。”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
長公主聽著這些讚美之詞,心中更是得意。
她知道,這次的勝利不僅僅是虎威將軍個人的榮耀,也是她自己的榮耀。
她的聲望和影響力將會因此而大大提升。
然而,在這喜悅的氣氛中,蘇哲卻保持著一貫的冷靜和深沉。
他知道,雖然這次勝利值得慶祝,但國家的長治久安還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努力。
“陛下,虎威將軍的勝利確實令人振奮。”
蘇哲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但我們也應當警惕,勝利之後可能會帶來的自滿和鬆懈。”
“我們必須繼續努力,鞏固邊防,促進國家的繁榮發展。”
蘇哲的話讓女帝和其他大臣都陷入了沉思。
他們意識到,雖然勝利值得慶祝,但更重要的還是國家的長遠發展和穩定。
長公主聽到蘇哲的謹慎之言,心中不禁生出一絲不悅。
在她看來,吐蕃的投降是一次徹底的勝利,是邊境從此安寧的保證。
“蘇哲,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長公主的聲音中帶著明顯的不滿。
“吐蕃這一次都被打趴下了,還派王子過來投降,我們應該慶祝這一勝利,而不是在這裏杞人憂天。”
蘇哲麵對長公主的質疑,並沒有動怒,而是保持著冷靜和理性。
“長公主殿下,我並無貶低虎威將軍功績的意思。”
蘇哲沉聲回應。
“隻是,國家的安全不能隻依賴一次勝利。”
“吐蕃雖然暫時屈服,但他們的曆史表明,他們像一頭貪得無厭的老虎,隨時可能重新對我們大魏造成威脅。”
“我們必須時刻警惕,不可掉以輕心。”
長公主的眉頭緊鎖,她對蘇哲的悲觀論調感到不快。
"蘇哲,你總是這麽悲觀。”
長公主反駁道:“你難道看不到蜀軍的強大嗎?看不到蜀軍將士的英勇嗎?”
“吐蕃已經投降,我們應該有自信,而不是在這裏無端揣測。”
蘇哲知道,他必須更加明確地表達自己的立場,以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長公主殿下,我對蜀軍的戰鬥力從未有過懷疑。”
蘇哲堅定地說下去。
“但曆史告訴我們,和平往往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耐心來維護。”
“我之所以提出警惕,是出於對國家未來的深思熟慮,而非無端的悲觀。"
雙方的爭論引起了其他大臣的注意。
一些大臣開始低聲討論,有的支持長公主的樂觀態度,有的則認同蘇哲的謹慎觀點。
女帝坐在寶座上,觀察著這一切。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對兩人不同觀點的思考。
她知道,國家的治理需要不同的聲音,需要平衡各種觀點。
“夠了!”
女帝的聲音打破了爭論。
“蘇哲和長公主,你們都是出於對國家利益的考慮。”
“長公主,你的樂觀是好的,但我們也不能忽視蘇哲的謹慎。”
“我們必須慶祝勝利,同時也要為未來做好準備。”
“而且,吐蕃投降的條件則需要朝廷讓出沙洲的城池!”
女帝的話語一落,整個大殿頓時陷入了一片寂靜。
隨後,是一片震驚和議論。
朝堂上的氣氛頓時變得緊張和激動。
百官們議論紛紛,情緒高漲,他們對吐蕃的要求感到憤怒和不解。
“這叫什麽話?”一位大臣憤慨地說道:"吐蕃居然要我們割地,這不僅是對我們的侮辱,更是對我們大魏的挑釁!”
"是啊,沙洲是我們大魏的土地,是我們的邊疆,怎麽能說割就割?”另一位大臣附和道:“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和平就犧牲國家的領土完整。”
“大魏的土地,每一寸都浸透著我們先輩的血汗,。”又一位大臣激動地說道:“我們不能讓後人指著我們說,是我們割讓了國土……”
長公主的臉色變得複雜,她權衡著利弊,最終開口。
“女帝陛下,以示朝廷恩威,沙洲送出去吧。”
“反正那邊也隻是邊關之地,沒有太多大魏子民。”
“此舉可以顯示我們的寬容和大度,也能讓吐蕃徹底歸順。”
她的話雖然聽起來有理,但其中透露出的輕率和短視,讓許多人感到不安。
沙洲雖然地處邊關,但其戰略位置重要,一旦失去,將對大魏的邊防安全造成極大的影響。
蘇哲的臉色變得嚴峻,他立即反駁。
“長公主殿下,沙洲雖然人少,但它也是大魏的土地,是我們的子民生活的地方。”
“絕不可以割地求和,這是對大魏尊嚴的極大侮辱,也是對將士們犧牲的不尊重。”
蘇哲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堅決和不屈。
他知道,一旦割地,將會給大魏帶來無盡的後患。
“蘇哲,你這是在危言聳聽。”長公主不滿地說道:“我們隻是讓出一些邊遠之地,換來的是長久的和平和穩定。”
“這難道不值得嗎?”
“長公主殿下,和平和穩定不能通過犧牲國家領土來換取。”
蘇哲回應道:“一旦開了這個先例,其他國家也會效仿,大魏的領土將會被一點點蠶食。”
“我們必須堅守每一寸土地,保衛我們的子民。”
女帝看著爭論的兩人,她的眼中閃過一絲沉思。
她知道,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作為大魏的領導者,她必須做出最有利於國家的決策。
“諸位,沙洲的問題我們需要慎重考慮。”
女帝緩緩開口。
“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和平而犧牲長遠的利益,輔國公的擔憂是有道理的,我們不能輕易割讓領土!”
“陛下,諸位大臣,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我們必須考慮實際的後果。”長公主焦急地說道。
“若是不割地沙洲,吐蕃重新進攻大魏,不知道會連累多少無辜的百姓啊?”
“我們不能讓他們,因為我們的固執而遭受戰火的摧殘啊!”
長公主的話讓朝堂上的氣氛更加緊張,大臣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問題,戰爭的陰影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
蘇哲雖然堅持不割地的原則,但他也深知戰爭帶來的苦難。
他沉思了片刻,然後緩緩開口。
“長公主殿下的擔憂我們都知道,確實,戰爭會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
“但割地求和並不是長久之計,它可能會暫時平息戰火,但長遠來看,會削弱大魏的威嚴和實力,讓其他國家覺得我們軟弱可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