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輔國公的提議,我們會認真考慮。

字數:4952   加入書籤

A+A-


    蘇哲繼續他的陳述。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堅定和自信,同時也暗示了大魏的實力不容小覷。

    “羌人如果跟吐蕃結盟抗擊大魏,我大魏絕對會死戰到底!”

    蘇哲的聲音在大廳中回蕩,每個字都顯得鏗鏘有力。

    “如今大魏不是兩年前各地內亂,紛爭不斷的樣子!”

    “現在大魏四方太平,兵強馬壯,擁兵百萬!”

    “你們若是想打,大魏絕對不會慫!”

    蘇哲的心裏明白,這場外交較量已經到了關鍵時刻,他的每一句話都可能影響到羌人王的決定。

    羌人王皺了皺眉。

    蘇哲的話讓他感到不安。

    他深知戰爭的殘酷,也清楚大魏的潛力和實力,不想讓自己的人民卷入無謂的戰火。

    蘇哲的話不無道理,大魏如果真的統一穩定,那麽其實力將不可小覷。

    我必須為我們羌人的未來負責,不能輕率決定

    吐蕃王子則是不屑一顧。

    他認為蘇哲在誇大其詞,試圖以大魏的軍力來威懾羌人。

    “蘇哲,你這是在嚇唬我們嗎?”

    吐蕃王子冷笑道,“大魏雖然強大,但我吐蕃也不是易與之輩。我們有著堅韌的戰士和不屈的精神,不會輕易被威脅所動!”

    這蘇哲肯定是在虛張聲勢,羌人王可不能被他的話所迷惑。

    他必須展現出吐蕃的決心和實力,讓羌人看到與我們結盟的好處!

    蘇哲對於吐蕃王子的挑釁隻是輕輕一笑,他的回應顯得從容且自信。

    “大魏有沒有在虛張聲勢,大可看看匈奴是怎麽敗亡的?”

    蘇哲淡淡地說道,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大魏實力的自信和對曆史的深刻理解。

    吐蕃王子滿臉譏諷。

    他並不買賬,認為匈奴的敗亡是因為內部的消耗,而非大魏的真正實力。

    “匈奴那是因為陷入了內耗,你大魏隻不過去撿了個桃子。”

    吐蕃王子冷笑道。

    他試圖削弱大魏的威望,同時提升吐蕃的形象。

    娜紮公主對此沒有立即評價什麽,她反而陷入了沉思。

    她的智慧和對局勢的敏感讓她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不是表麵上看起來那麽簡單。

    匈奴的敗亡確實有內耗的原因,但大魏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蘇哲的話中似乎有更深層的意思,我需要仔細考慮這背後的信息。

    羌人王也對蘇哲的話表示關注。

    他知道匈奴的敗亡是一個重要的曆史事件,對羌人也有重要的啟示。

    蘇哲麵對吐蕃王子的質疑和嘲笑,依舊保持著他的從容不迫,他知道實力的展現遠比言語上的爭辯更有說服力。

    “待會我會給羌人王展現一下我大魏新的兵器!”

    “到時候,你們就知道我大魏的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了!"

    蘇哲平靜地說,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大魏科技和軍事實力的信心。

    羌人王聽了蘇哲的話,顯得有些疑惑。

    他對大魏的軍事實力早有耳聞,但也未曾親眼見過。

    “輔國公,我聽聞大魏近年在兵器上頗有創新,我很期待能夠一睹為快。”羌人王說道,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好奇和期待。

    娜紮公主也在想是什麽兵器,她對蘇哲所說的新兵器感到好奇,心中暗想:

    “大魏的兵器技術在周邊國家中頗有名氣,不知道這次輔國公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吐蕃王子則是不屑一笑。

    他對蘇哲的話並不買賬,認為這隻是蘇哲的一種手段。

    “蘇哲,你別裝神弄鬼,想靠著陰謀詭計是撐不起來的!”

    吐蕃王子譏諷道:“真正的實力是在戰場上見分曉的,不是靠展示幾件兵器就能嚇唬人的!”

    其他吐蕃大臣也是紛紛嘲笑不已。

    他們對蘇哲的提議表示懷疑,認為這不過是大魏的一種外交手段。

    “兵器再強,沒有勇士的血性和智慧,也是無用的!”

    一位吐蕃大臣嘲笑道。

    “就是,我們吐蕃的戰士以一當十,何懼大魏的兵器!”

    另一位吐蕃大臣附和。

    蘇哲對吐蕃王子和大臣們的嘲笑並未動怒。

    他知道真正的實力不是靠言語來證明的。

    “兵器固然重要,但沒有勇士的血性和智慧,它們確實隻是死物!”

    蘇哲回應道:“但我相信,羌人王和在場的各位都明白,兵器的創新和勇士的勇猛結合起來,才能構成真正的軍事力量!”

    羌人王對蘇哲的話表示認同。

    他知道兵器的創新對提升軍事實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輔國公,我願意見識一下大魏的新兵器!”

    羌人王說道:“我相信這將是一場開眼界的展示!”

    整個場麵因為蘇哲的提議和羌人王的同意而變得更加期待。

    羌人王和大臣們準備見證大魏的軍事實力,而吐蕃王子和大臣們則等待著看蘇哲的展示是否能夠說服他們。

    “如果羌人跟我大魏結盟,大魏願意跟羌人開通商道,促進兩國經濟貿易。”

    蘇哲對著羌人王說道,他的話語中透露出誠意和對共同繁榮的期望。

    “大魏願意出手鐵料、茶葉、瓷器等等,羌人可以販賣牛羊等等!”

    “同時大魏也允許羌人進入大魏學習,大魏還會派遣工匠進入羌人教授鍛造農具,更會讓大魏人進入羌人領地教授文化!”

    最後,蘇哲總結道:“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

    這句話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它傳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給予幫助不如教會技能,使羌人能夠自力更生,長遠發展。

    羌人大臣們開始陷入沉思。

    他們竊竊私語,討論著蘇哲的提議。

    一位羌人大臣點頭讚同:“輔國公好像說的沒錯,吐蕃給的東西也會用完,反倒是我們自己學會了使用,則會讓羌人生活變得更好。”

    另一位羌人大臣也附和道:“與大魏開通商道,進行文化交流,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還能讓我們羌人掌握更多的技藝,這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吐蕃王子聽到這些討論,心中感到了壓力。

    他意識到,蘇哲的提議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交換,更是一種文化和技能上的互補,這對羌人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吐蕃王子試圖挽回局勢,他說道:“羌人王,我們吐蕃與羌人的關係曆來親近,我們也願意提供幫助和支持,但結盟之事還需慎重考慮。”

    羌人王聽著各方的意見,他的心中也在權衡。

    他知道,與大魏結盟可能會帶來經濟和文化上的好處,但同時也可能牽扯進複雜的國際關係之中。

    “輔國公的提議,我們會認真考慮。”

    羌人王沉聲說道,“羌人的未來和繁榮是我們最關心的,我們會從羌人的最佳利益出發,做出明智的選擇。”(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