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朝廷之事
字數:4260 加入書籤
兵貴神速,當真打起仗來,哪裏等得了各地勤王之師奔赴京城?
漢王實力之強,對朝廷威脅之大,太祖皇帝不可能預見不到,按說應該早有防備。
興許,太祖皇帝早有防備?
想到這裏,林安連忙問到:“那朝廷,對此可有防備?”
聞言蕭破虜卻是搖頭道:“從平京到京城,中間有近三千裏路程,原先出京畿路,過平遙軍鎮入江北路,中間有五座北防軍鎮,合兵馬有八萬多人,但自天元十三年,漢王領兵出平京,西擊北莽,被驅異族之後,西北一線從這條路侵入大周的可能性就已經完全斷絕。”
“十四年的時候,皇上便下旨裁撤軍鎮,將原本的軍鎮屯兵調往邊塞駐防,自此從平京往京城便是一馬平川,再無防禦可用。”
“唯一能用的,隻有北江天塹這一道。”
林安聞言,不由得摸著下巴,麵露沉思之色。
大周有“北江南河”一說,指的是養育整個中原大地的兩條長過數千裏的巍巍大河。
這一點與前世的長江黃河十分相似,但又略有不同,北江不像黃河那樣,流經黃土高原,導致河水含有大量泥沙,呈土黃色。
北江起源於天柱山,一路向東,出了天擎山脈之後,便流入北江河穀平原。
天擎山脈植被豐沛,十分的肥沃富饒。
流經天擎山脈衝擊而下的北江河水,也就懈怠著大量的肥沃物質,滋養了河穀平原,使得整個河穀平原土地都十分的肥沃,自古以來就是中原糧食生產的中心之一。
並且河穀平原地勢平坦,一眼望去,數千裏都幾乎是平地,連一座小山丘都很少見。
平京雖然距離京城有近三千裏的遙遠距離,可是若是騎兵奔襲,卻耗費不了多少時間。
僅僅靠著北江天塹,就想攔住漢王的鐵騎,無異於癡人說夢,沒有軍鎮駐紮,隻需要兩三月的時間,漢王的兵馬就能兵臨京城城下。
深吸一口氣,林安道:“看來現在,咱們大周最有實力的,該是漢王殿下了。”
這話蕭破虜沒有接,太祖皇帝暫時還沒有定下儲君人選,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各路藩王在太子歸葬以後,便各自回封地,那麽倒是可以說,至少皇位跟這些藩王是沒什麽關係了。
可是現在,不隻是漢王因為接手詔獄司而留在京城,就連秦王、齊王、趙王、楚王、寧王他們,也都還留在京城。
誰也無法保證,太祖皇帝真沒有心從自己幾個兒子當中選擇儲君人選。
蕭破虜雖然是林安的親舅舅,這種事,輕易還是不要妄言為好。
林安也沒有等蕭破虜開口,而是繼續說到:“目前看來,漢王爺留在京城,對咱們應該還是有好處的。”
聽見這話,蕭破虜才點頭道:“我聽說這段時間朝中有不少重臣聯名向皇上上書,請皇上早定儲君,以安國本,中書令駱文中還因此被皇上嗬斥責出宮,命其閉門思過。”
“盡管如此,那些人還是沒消停。”
“禮部那些官員,借著古禮和什麽聖人教誨,一日三奏,皇上為此已經多次動怒。”
林安雖人在東宮,不過他一沒有勢力,二沒有什麽權勢。
朝廷上發生的事情,他是無從得知的。
蕭破虜也是知道這事兒,所以才專門拎出來說,當然也是林安,換做其他,自然是不可能提及的。
聞言林安心下有數,但也沒有多說什麽。
畢竟現在他雖然受封“安南王”,又領“兩江督撫”之職,可是兩江在南方,不在京城,他也要等到開春以後赴任了,才有真正實權。
當下在朝廷上,他可是沒有任何職位,也沒有任何權利的。
就連去太書院聽講,都還是太祖皇帝才剛剛恩賜下來的。
沉吟片刻,林安才開口道:“朝廷上的事,就讓他們去折騰,皇爺爺沒有下定決心,那麽必定是誰也無法強逼著他定立儲君,真要是逼得急了,怕是適得其反。”
蕭破虜稍稍點頭,太祖皇帝的脾氣他是最了解的,天底下沒有任何人能脅迫住這位千古一帝。
“諸位爵爺們最近怎麽樣?”
林安突然想起太湖係那些功勳武將,雖然先前他已經跟蕭破虜講得很明白了。
不過當下朝廷上對於奏請太祖皇帝定立儲君的事情鬧得這麽凶,就怕有那個腦瓜子不好使的,跟風也去上表。
真要是那樣,那可就把林安給害了。
蕭破虜聞言之後立馬道:“你放心,自從上次你來過國公府之後,我已經把話跟他們說得很明白了,最近這段時間大家都很老實。”
“另外,我讓他們都回去把該清理的清理了,該管束的管束好。”
“要是皇上不問就算了,萬一皇上要是問起來,他們知道自己該怎麽做,現在詔獄司在漢王手上,要拿什麽人誰也攔不住。”
林安明白蕭破虜的意思,點頭感激道:“有勞舅舅費心。”
“你跟我還說這些?”蕭破虜一笑道。
跟著兩人又說了一會兒話,各自把當下知道的事情,後續如何做等等,都大致對了一下。
完事以後,林安才先從茶肆出來,上了馬車回宮。
一路回到宮中之後,休息了一下,便趕去太書院上午課,一堂課上完,時間也差不多了,他又回了東宮,簡單用膳以後,便開始抄寫聖人典籍。
等到晚課時間,又提前到太書院學堂上課。
如此反複過了好幾天,整個京城好像一下子平靜了下來,沒什麽動靜。
接著這個機會,林安也是發奮圖強,盡力將大周天下諸多事都了解了個大概,同時對過往的曆史也研究學習了一些。
時間有限,他不可能鑽研深刻,記住了解的,也大致都是一些關隘重要的東西。
其中對他而言,最重要的便是曆史上那些著名文人騷客留下的著作。
先前在太祖皇帝麵前大做“文抄公”,那個時候林安對大周以前的曆史還不熟悉,也不清楚這個世界是否有同樣,或者是類似的詩文文章。
貿然就說了出來,其實是十分冒險的。
萬一一個不小心正好撞在槍口上,自己話又說了出來,那可是連圓都圓不回來的。
幸好經過這幾日的鑽研,終於讓他確認了,在這個世界雖然也曾經有光耀萬古,才情近妖的人物存在,不過他們和前世曆史上那些大才卻完全不同。
唯一能大致契合的,隻有先秦那些大家。
最接近的,便是這個世界上曆史中的“聖人”,與林安前世的孔老夫子。
無論是經曆著作,還是傳學發展,都非常相似,於是他心底當即就默默記下,以後千萬不要隨便亂動聖人的東西。(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