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尚書省見習日
字數:3916 加入書籤
作為林安身邊的近侍,林安得到太祖皇帝的寵幸喜愛越多,那麽他們的前途也就越光明。
相反,要是太祖皇帝對林安隻是偶爾突發奇想的關愛,那麽他們這些已經被賞賜過來的宮人,基本上也就失去了所有希望。
大概率一輩子,也就最多隻能做個王府下人了。
而林安要是能有機會更進一步,觸摸到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那麽他們這些最早跟隨林安的宮人,身份必定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別的不說,至少將來在宮中不用寄人籬下,也不用看人臉色。
說不得的話,還能混到一個大好前程。
所以就算沒有林安救他們性命這一遭,光是憑借這一點,日後他們也一定會全心全意,完全忠於林安這一個主子。
黃桃兒反應最快,剛想要開口,林安卻先繼續說到。
“今日就這樣吧,本王也累了,明日一早還要去尚書省報到,你們準備一下,本王就寢了。”
“是。”幾人同時說到。
一番收拾停當,林安便安心上床就寢。
第二日早早的黃桃兒就叫人做好了準備,掐著點兒叫林安起床,因為他說了要早起去尚書省報到,時間上就要比往日去太書院上早課更早一些。
林安迷迷糊糊的在幾人服侍下洗漱穿戴完畢,又簡單喝了一碗粥,這就出發。
走出景和宮的時候,天都還沒有亮。
太祖皇帝勤政,百官卯時就要正式上朝,林安雖然隻是去尚書省報到,不用那麽早,但是辰時之前還是要到地方才行。
等他來到尚書省,裏麵還一個人都沒有。
這種情況,就說明前朝的早朝還沒有結束,他也不急,就靜靜地在裏麵等著。
又過了大半個時辰,外麵逐漸見了一點亮光,才聽見有人過來的聲音。
一邊走,這些人一邊還在說話,似乎是在商議什麽事情,林安在屋裏聽不清楚,心裏隻估摸著應該是前朝的國事。
每一會兒功夫,尚書省的大臣們便走了進來。
領頭一個,是個白胡子的老頭,林安心底隱隱約約的似乎有點印象,想了半天還沒想起來。
而這個時候,進門的一眾大臣已經看見了他。
當頭一個的白胡子老頭神色一動,跟著便是連忙行禮道:“老臣拜見安南王殿下。”
後麵的那些大臣也紛紛拜見。
林安見狀起身主動上前將白胡子老頭扶起道:“大人不必多禮,本王隻是奉旨過來學習旁聽的而已,你們隻當本王不在便是。”
“王爺千金之軀,蒞臨尚書省,臣等不敢僭越。”白胡子老頭繼續說到。
“大人言重,本王年齡尚輕,還需多向諸位學習請教,諸位大人都是國之棟梁,在諸位麵前,本王也隻是個後生而已。”林安說著,目光又是一轉。
“皇上命本王前來旁聽學習,也是給本王一個增長見識的機會。”
“來年本王便要去兩江赴任,時間所剩不多,還請諸位多多指點,不吝賜教。”
“臣等不敢。”眾大臣齊齊道。
聲音落下之後,白胡子老頭才道:“殿下寬仁好學,老臣榮幸之至,那麽臣等就開始辦差了,若有不周之處,還請殿下恕罪。”
“大人請。”林安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說到。
這些大人見狀,也就沒有再多糾纏禮數,紛紛進了裏麵,各司其職的開始辦差。
林安自己就在門口的側室坐著,位置正好能看見裏麵大部分的區域。
大周尚書省集合六部,兼領著內閣的一部分功能在裏麵,內閣當中,除了首輔大臣單獨領頭辦公的房間之外,其餘的都在這兒。
這也是為了方便六部的官員,有一些事情處置不了,必須要有內閣大臣決議的事情,能夠盡快的得到結論,不用專門在東跑西跑。
至於需要請示首輔大臣的事兒,一般都比較少。
到那個地步的話,大概率情況需要內閣大臣合議,最後還要上書給太祖皇帝,才能最終定論。
所有首輔大臣在不在這個房間都沒事兒。
等尚書省這邊的大臣把事情都議定得差不多了,有了最終結論之後,才會再拿著準備好的公文去首輔大臣那裏過目簽字蓋章,然後就能直接下發下去了。
第一次來到尚書省,林安也是第一次親眼見到大周的政務係統如何運轉。
別的不說,尚書省內的氛圍還是非常不錯的,大周每日的政務有很多,太祖皇帝雖然勤勉,大部分事情都親力親為。
但是一個人的精力始終是有限的,許多事情還是需要交由這些大臣們自行處置。
於是林安便親眼見到,就在上書省當中,工部的官員找到戶部的官員要錢,戶部的官員直接兩手一攤,來了一句“沒錢”打發。
而那個工部的官員也不肯放棄,橫說歹說,最終把十萬兩的銀子壓縮到了八萬,才撬開了那個戶部官員的嘴巴。
別看隻是兩萬兩銀子而已,一件事上能節約兩萬,十件可就是二十萬了。
至少在林安的眼裏,太祖皇帝治下的這些尚書省大臣,是實打實的,各司其職,各盡其力的在為大周辦差。
一上午的學習旁聽下來,他也是受益不少。
同時,經過這一上午的旁聽,他心底終於是對大周調兵,所需糧草軍餉用度,有了一個大致的映象。
西北邊境確實出了問題,高月國大軍蠢蠢欲動,朝廷真的要調兵了。
不過前期動用的兵馬沒有頭天太祖皇帝敲詐徐海時那麽多,隻有三萬而已,但就是三萬兵馬,兵部的官員便直接要找戶部先要十二萬兩銀子。
更神奇的是,跟工部官員來回拉扯,死也要咬出兩萬兩來的戶部官員,當時沒有絲毫的猶豫,一口就答應下了這十二萬兩銀子。
林安不知道是因為在前朝太祖皇帝已經給了旨意,還是大軍確實需要這麽多。
但總歸有一點可以確信,三萬大軍就要十二萬兩,那麽十萬大軍,少說也在這個數的四五倍以上。
人數越多,耗費的軍費也是呈倍數上升的,並不僅僅隻是簡單的累加而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