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賬本
字數:4162 加入書籤
在任何一個朝代,鹽稅都是朝廷稅收的一個主要部分。
南方之地雖然飽受戰亂和天災影響,在大周立國之後,百廢待興,哪怕到現在,依舊有許多地方還處在百姓生活貧困艱難,地方經常受災的境況之下。
但是以平江流域,江陵地區為主的南方絲鹽貿易重鎮,卻在這些年裏迅速恢複。
以江陵三府的衢州、贛州和韶州為例,三府盛產食鹽、茶葉和絲綢,是南方商貿稅收最重要的地方,光是三府之地,就占了整個南方一年賦稅的四成以上。
而這當中,鹽稅又是主力。
三府的食鹽、茶葉和絲綢,要從南方轉運北方,都需要經過江州縣!
如果過江州縣的絲鹽轉運,有一半以上都是私運,沒有記錄在朝廷稅收的賬冊當中,而是讓江安伯收入了他的伯府小金庫裏。
那麽薛貴光是一年從這上麵貪墨,怕就不下數百萬之巨。
林安眼底寒光閃爍,相較於薛貴殘害百姓,巧取豪奪,為禍鄉裏的罪責,吞沒朝廷商稅顯然更加嚴重。
大周朝廷本來就缺錢,既要打仗的經費,又要固邊的經費,同時各地又多有天災。
就林安在尚書省聽學所知道的,朝廷光是每年下發的賑災款,就多達數百萬兩白銀。
但是整個大周一年的稅收,也才近兩千萬兩而已。
賑災就耗費了幾百萬兩,固邊打仗又要幾百萬兩,光是這兩項,大周的財政就去了一半多了。
更不要說還要疏通河道,上下官員的俸祿,還有其它林林總總的各項支出。
林安頭一天去尚書省,就親耳聽見戶部尚書說的,朝廷一年虧空幾百萬兩,光是想法子填這些錢,就已經讓他愁得頭發都白了,哪裏還有錢給工部。
為了這事兒,兩個尚書在尚書省吵得不可開交,就差沒有破口大罵的對噴了。
也正是因為朝廷錢袋子緊,太祖皇帝才不得不和北方門閥虛與委蛇。
隻有有北方門閥的財力支持,朝廷在麵臨突發狀況的時候,才有那個底氣能夠處置,否則的話,一旦遇見大事兒,財政就會立刻捉襟見肘。
最顯著的,便是先前北莽犯境,太祖皇帝讓蕭破虜領十萬大軍攻北莽。
當時要不是北方門閥把錢糧掏了出來,朝廷根本動不起這十萬大軍。
當下,高月國又屯兵邊境,大有蠢蠢欲動的趨勢,寧王雖然緊急趕了回去防備處置,可就他手上不到一萬的白馬追風軍,顯然是對抗不了高月國的大軍的。
還得是朝廷調兵,少說也要有幾萬人支援過去才行。
這幾萬人的糧餉從哪裏來?
要不是徐氏幹了蠢事,讓太祖皇帝抓住機會,從徐海手裏敲詐出十萬大軍的糧餉,幾萬人的大軍恐怕就得自己想法子籌集了。
所以隻要讓太祖皇帝知道,薛貴居然敢在江州縣偷他的稅銀,林安敢保證那家夥的腦袋絕對過不了這個年。
心念電轉,林安隨即麵色嚴肅的問於謙道:“於先生,你這本賬本,可能確保真實?”
“殿下放心,草民願以性命擔保!”於謙毫不猶豫的道。
“而且草民還知道,過境江州縣的那些走私上船,大多最終都去了北海路,到了那些北方門閥的手上!”
聽到這裏,林安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這樣一來不就對上了嗎!
眼底光芒一閃,他隨即道:“於先生此舉,大益於國,此事本王定會親自呈稟皇上,待到一切查明,先生當首功。”
於謙聞言道:“草民不求功勞,隻求能除盡這些亂臣賊子!”
“先生大義。”林安拱手抱拳道。
“這樣,此事事關重大,暫且又還沒有更多的證據,未免打草驚蛇,就先委屈先生,本王讓詔獄司的人護送你到安全之地,你也好好生靜養養傷。”
“本王這就入宮,將此事呈報皇上,待到查明一切,再來請先生。”
“草民叩謝殿下隆恩。”於謙連忙就想磕頭。
林安提前伸手把他扶了起來,跟著扭頭向外麵道:“江寒。”
詔獄司百戶江寒一直就守在破廟門口,聽見林安叫他,立馬從外麵趕進來,進門便拜。
“臣在!”
“立刻安排人手,護送於先生和他的兩位孩子,在京中找個僻靜安全的地方,多派人手保護,沒有本王的手諭和皇上聖旨,任何人不得靠近。”林安冷聲說到。
於謙兜裏揣著這麽重要的東西,又知道薛貴那麽多事情,薛貴定不可能會放過他。
甚至於謙腿上的傷,很有可能就是薛貴派的追兵弄的。
現在人雖然到了自己手上,但林安還是不敢保證他一定是安全的,隻能盡可能的安排人手保護好他。
詔獄司乃是皇城之內最為精銳的力量,有他們安排人手護衛,除非是動用皇城禁軍,否則不可能從他們手上把人搶走。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薛貴派精銳刺客強行行刺。
林安此刻考慮不了那麽許多,隻能先如此安置著於謙再說。
江寒聞言之後,立即抱拳道:“臣領命。”
接著江寒出去把外麵詔獄司的人叫了進來,將於謙父子三人秘密送走。
留下了幾個人保護林安離開破廟,一路往宮中回來,路上林安沒有再做任何停頓。
入宮之後,他也隻是直接來到禦書房外麵。
這個時候太祖皇帝一般都會在禦書房處置奏折,除非有特殊的情況,人才會在別的地方。
到了禦書房外麵,正好看見司禮監總管太監蔡邕從裏麵出來,於是連忙迎了上去。
“蔡公公,皇上在禦書房嗎?”
蔡邕看見林安,忙行禮道:“奴才拜見殿下,皇上正在處置工部的文書,這不讓奴才去宣工部尚書過來問話。”
聞言林安臉上一喜,隨即道:“太好了,本王這兒有件極為要緊的事兒,需盡快麵見皇上呈報才行,可否請公公代為通稟一聲?”
“殿下哪裏的話,本就是奴才分內之事,殿下請稍後。”蔡邕應道。
隨即招手叫來了兩名小太監,讓他們去尚書省宣工部尚書過來,然後自己才轉身往禦書房裏麵回去。
沒一會兒的功夫,蔡邕就再次走了出來。
“殿下,皇爺讓您進去。”
“有勞公公了。”林安拱手行了一禮,然後才跟著蔡邕一起進了禦書房。(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