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姑獲鳥(3)
字數:4373 加入書籤
京都寧安城是大宴最繁華的地方。
謝九策懶洋洋地靠在車子內,看著車子裏的兩個人。
慕娘子一生沒來過京都如今見了,雙眼都要瞪直了,嘴裏禁不住念叨:“亭台樓閣,雕欄畫棟這比昭城還漂亮。”
謝九策知道慕娘子出身也是書香門第的,所以能說出這等的詞匯並不奇怪。
隻是最讓他好奇的是韋閑。
他瞪著一雙圓鼓鼓的眼睛,臉上沒有洋溢出初來乍到的興奮,相反,他一副一會皺眉一會兒撇嘴的樣子就像是多年再次遊玩的老熟人,說不出的嫌棄。
“怎麽?不喜歡?”謝九策詢問。
韋閑腿腳不好是被特例允許坐在車上的,他聽到有人跟他說話,連忙坐正身子,指著不遠處的一座府邸:“那個地方,怎麽查封了?”
謝九策往外麵一看,發現是一座將軍府邸,他眸色一暗,沒吭聲。
韋閑倒是有些著急:“若是沒記錯那是將軍府,是陳家”
“陳家怎麽樣?”驀地,謝九策抬眼打斷了韋閑的話:“也不過是個不對妻兒負責的孬種!
八年前死在了蠻荒,算是死得其所!”
“你說什麽?”韋閑聽到謝九策的話,方才還算平淡的模樣,突然變得激動,他氣憤地低吼,準備朝謝九策衝上去。
坐在一邊的祁亭反應上來,一手按在韋閑的手臂上,阻止了他後麵的動作。
謝九策定定看著車子內一主一仆的互動,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瞬間方才還算平和的氣憤,變得詭異而緊張。
車子還在寧安城走著,一路上誰都沒有再說話,沒一會兒路過了宮家,慕娘子就下了車子後,木十四就按照謝九策的要求把所有人都送到了大理寺。
謝九策是最先下車子的,祁亭緊隨其後。
“昭城的卷宗我已經整理出來了,之後關於毋女村的發現,我需要給何大人匯報一二。”
祁亭頷首逆著光抬眼掃過頭頂上的匾額:“所以,我要在這裏等著?”
謝九策笑了笑,拍著祁亭的肩膀:“既然大理寺準備任用你,自然是不能讓你在這裏站著。
我一會進去找個捕快帶著裏到處轉轉,等知會了何大人以後你就這裏的一員。”
“好!”祁亭頷首,目送謝九策進去。
沒一會兒出來個捕快,對著祁亭微微拱手,帶著他走進大理寺。
謝九策沿著大理寺內的小路走到最裏麵的一出偏房前,氣定神閑之後,他揚起手敲打房門。
叩叩
“是九策吧?進來!”裏麵傳來一道男子的低沉聲。
謝九策握緊手中的卷宗,推門而入。
這是一處書房,裏麵明窗淨幾,一排排整齊的書架次第靠在牆壁上,最中央是個案幾,上麵香爐雲煙嫋嫋,隨著一股風從窗扉處吹來,熏香帶著一股墨香傳入謝九策的鼻尖。
“大人,請您過目!”
謝九策幾步上前雙手把卷宗呈在對麵伏案而寫的人麵前。
何相如把最後的落筆完成,隨手把朱筆放在硯台上,抬眼看著謝九策:“這案子辦的有點久,比本官預期的要多出幾日來。”
謝九策深吸一口氣,回答:“實不相瞞,從京都出發到昭城是不需多少時日,加辦案也不過需要半個月,可
路上遇到了些小案就順手參合了一二。”
“參合一二?”何相如笑了,摸著下巴上的胡須,拿過謝九策手中呈著的卷宗一邊滿意的點頭,一邊說道:“你這性子,就是好抱打不平。
不過也罷,為民伸冤是個好事兒。”
謝九策含笑,不吭聲。
“魏子安的案子,本官也從昭城傳來的流言蜚語中多少聽了一些。
雖然辦得不是那麽讓人稱心如意,但皇上倒是很滿意,畢竟這昭城一些酒囊飯袋被抓了,算是肅清了朝廷。”
謝九策知道何相如話裏的意思。
他說的是董青書的事情。
“所以,這個案子,我會如實呈報給皇上,之後九策就等著升官加爵吧!”何相如繼續說道。
謝九策拱手,附和:“多謝大人!”
何相如揮手,示意謝九策退下。
可是片刻,謝九策竟然沒有任何的動作。
何相如停下手中忙活的事情,詫異地看著他:“怎麽?還有事兒?”
謝九策見何相如主動問了,要比自己幹站在這裏找話題切入的要好,索性把從毋女村找出來的花名冊呈在了何相如的麵前。
“大人,看看這個!”
起初何相如是不解的,一個破竹簡寫了一堆人名是個什麽意思。
直到謝九策有把一遝子宣紙放在桌上之後,他翻看了一二,才恍然:“你的意思是,有南蠻在我大宴國土上興風作浪?”
謝九策見事情已經說到了重點上,拱手道:“大人,下官查了,十五年前在毋女村還叫梨花村的時候。
人口有五萬。
而根據今年戶部報上來的,人口隻有一萬多,拋掉生老病死的,這個村落人口銳減得可怕。”
“就你說的,這殺人凶手找到了,這些女子不都死了?”何相如不解。
謝九策搖頭:“這一路上下官把花名冊上的人數點了一遍,約有一萬三千女子。
其中三千多人,是老病死,有一千多人是死於杜寬福之手。
但剩下的人,都查無所蹤。”
“你的意思是”何相如眯緊雙眼看著謝九策。
謝九策深吸一口氣,上前走到何相如的身邊,把竹簡翻了過來。
起初何相如不明白他為何這麽做,直到他順著謝九策的指引看到竹簡的一角上有一塊紅色的雕刻印記,雖說是一半,但是依舊能看清楚那是個部字!
“嘶這”何相如倒吸一口涼氣,臉色變得鐵青。
在大宴國,印章是有明確的規定的。
朝廷用的印章,一半都是圓狀,寓意天圓地方,萬民歸宗。
百姓或者貴胄用的,則沒有固定的要求,正方,橢圓皆可,但是不能用圓形。
所以這竹簡上的印記,應該是朝廷的。
至於這部
謝九策打開桌上的熏煙爐子,拿過一邊的小竹片,從裏麵帶出一些灰灑在了印記上麵。
隨著一股溫熱的氣息吹拂,被藏起來的另一半出現在何相如的眼中--刑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