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重慶易手

字數:4365   加入書籤

A+A-




    七月二十日,忠貞營大軍到來時,重慶城下已聚集十萬大軍。劉文秀見李來亨前來,熱情上前迎接。兩軍將領相見,彼此間充滿了敬意與信任。劉文秀深知李來亨的軍事才能,而李來亨也對劉文秀的勇猛與智謀早有耳聞。

    “李將軍,久仰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劉文秀抱拳說道,臉上帶著誠摯的笑容。

    李來亨回以一禮,“劉元帥過譽了,能夠並肩作戰,是我李來亨的榮幸。”

    兩人相視一笑,隨即轉入正題,開始商討接下來的作戰計劃。劉文秀攤開地圖,詳細分析了敵軍的布防情況和可能的動向。

    “重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們不能急於求成。”劉文秀指著地圖上的重慶城,語氣堅定。

    李來亨點頭讚同,“李將軍所言極是。我軍雖眾,但也不能輕敵。”

    重慶,是一座堅固石城。城牆高聳,高達十丈,沿山勢蜿蜒,環江而建,形成了天然的防禦屏障。共設有17個門,“九開八閉”,每個開門都配備了甕城,城防能力極其強悍。

    麵對如此堅城,直接攻城的傷亡將異常慘重。但好在重慶守軍不多,滿打滿算也僅僅三千人出頭,城中百姓也不足萬人。

    兩人決定,直接攻城,用人數上的優勢,直接壓垮對方。

    清軍重慶總兵程廷俊見城外明軍越聚越多,不由膽戰心驚,急忙派人縋城而出,趕往保定向吳三桂求援。吳三桂得報,擔心重慶有失,局麵再難打開,急忙率大軍去救重慶。

    因為劉文秀是皇帝親自任命的征蜀大元帥,代表著永曆朝廷,官階又是最高,自然成為了全軍統帥。

    劉文秀遂命夔東水師攻打臨江門、千廝門,祁三升部攻打金子門,自己則親率雲南兵馬攻打朝天門。

    在各路明軍輪番的猛攻下,重慶數度幾近城破,城內清軍損失慘重,很快喪失了鬥誌,清守將程廷俊心中不由泛起投降之意。

    劉文秀又借鑒朱由榔攻心之計,不斷向城中拋射傳單,城內清軍人心惶惶,士氣低下。

    七月二十三日,重慶守將程廷俊下令出城投降。

    劉文秀率軍進入重慶,他嚴格履行朱由榔製定的優待俘虜之策,並嚴令大軍禁止擾民。

    這些滿清士兵也都是漢人,多是被滿清裹挾而來,見明軍如此厚道,紛紛表示願意加入明軍。

    劉文秀大喜過望,對歸降的滿清將領仍按原官職大小留用,以示對其才能的肯定與尊重。對願意加入明軍的士兵,他打散分配到各營,讓他們在新的集體中找到歸屬感,同時也能更快地融入明軍的戰鬥序列。

    對於那些仍想要回家的士兵,劉文秀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寬容與仁慈,發放遣散費,讓他們能夠安心回家,與家人團聚。這一舉措,更是贏得了士兵們的心,許多人在拿到遣散費後,反而選擇留下,因為他們看到了明軍的仁義,願意為之效力。

    劉文秀站在殘破的城牆之上,遠眺著四川的大地,心中湧起無盡的哀愁。昔日的四川,是何等的繁榮昌盛,商旅絡繹不絕,市井繁華,百姓安居樂業。然而如今,這片土地上隻剩下了斷壁殘垣,人煙稀少,一片淒涼景象。

    他記得,當大西軍初入四川時,他們懷揣著一腔熱血,立誌要好好經營這片土地。但張獻忠在庸相汪兆齡的巧言令色、花言巧語挑唆下,走上了一條血腥的道路,無數無辜百姓慘遭屠戮,四川的繁華一夜間化為烏有。

    張獻忠中箭身死後,劉文秀四兄弟痛定思痛,決心誅殺奸相,嚴明軍紀,以正視聽。然而,大錯已經鑄成,民心已失,他們不得不含淚退出四川,轉戰雲南貴州,尋求新的出路。

    現在他奉皇帝旨意攻略四川,不僅要將四川之地納入大明版圖,還要想方設法充實四川人口。

    當夜,劉文秀下令在諸營舉辦慶功宴,在夔東十三家大營中,劉文秀向李來亨傳達了皇帝的旨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總兵官、都督同知李來亨,忠勇之聲,名揚天下,事跡昭著,世人敬仰。統領忠貞營之壯士,屯於夔東,築寨聯營,共禦外敵。其行壯烈,感人肺腑;其誌堅定,令人欽佩。

    今特頒此旨,晉封李來亨為臨國公,賜予金印紫綬,以彰其赫赫戰功,勵其不渝之誌。

    公乃朕之股肱,國之幹城。願公忠誠勤勉,不負朕望,不負民望,以顯忠貞之名。

    欽此。”

    李來亨聞旨,心中激動不已,跪地領旨,感激涕零。這不僅是對他個人的榮譽,更是對忠貞營全體將士的肯定。這麽多年,朝廷終於看到了他們的付出。

    劉文秀繼續宣讀皇帝的旨意:

    “朕聞夔東十三家首領,各懷忠義,同心協力,共抗強敵,其功不可沒。今特頒此旨,各賜以爵位,以示嘉獎。

    郝搖旗,晉封為益國公,賜金印紫綬;

    王光興,晉封為荊國公,賜金印紫綬;

    劉體純,晉封為皖國公,賜金印紫綬;

    袁宗第,晉封為靖國公,賜金印紫綬;

    塔天寶,晉封為宜都侯,賜銀印青綬;

    馬騰雲,晉封為陽城侯,賜銀印青綬;

    賀珍,晉封為岐侯,賜銀印青綬。

    朕望諸公,秉承忠勇,為國盡忠,為民造福,再立新功,以顯朕之明德,以揚國之威名。

    欽此。”

    夔東十三家首領們聞旨,無不感激涕零,紛紛表示願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營中的氣氛更加熱烈,將士們的士氣空前高漲。

    李來亨站起身來,環視四周,隻見眾首領個個精神抖擻,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他高聲說道:“諸位,聖上的恩典,我們銘記在心。從今往後,吾等要更加努力,不負聖上的厚望,不負百姓的期望,為大明,為聖上,共赴國難,奮勇向前!”

    眾將士聞言,無不熱血沸騰,紛紛高呼:“願隨將軍,共赴國難!”如同天邊驚雷,震撼著雲霄,回蕩在營地的每一個角落,營中的氣氛達到了**。

    李來亨心境漸趨平靜,劉文秀輕聲開口:“聖上尚有密旨,望將軍隨我移步後堂。”

    隨著劉文秀的步伐,李來亨步入後堂。劉文秀從懷中取出一卷金絲鑲邊的黃綢,雙手恭敬地遞上:“李將軍,此乃聖上親筆密旨,請您細閱。”

    李來亨雙手接過黃綢,緩緩展開,他的目光銳利如刀,一字一句地咀嚼著聖上的旨意。旨意中,皇上不僅對夔東十三家的抗清功績讚不絕口,更對時局的風雲變幻與未來戰事的布局,提出了深思熟慮的策略。

    朱由榔在旨意的尾聲,以情真意切的筆觸寫道:“夔東之地,自古多艱,然朕心係諸將,待重慶光複之日,必將夔東諸將安置於夔州、重慶二府,家眷亦將得到安頓。朕將依各家族之人口,賜予土地。”

    這番話,既是對未來安定生活的承諾,也是對將士們忠誠與犧牲的最高禮讚。

    讀完密旨,李來亨的眼中滿是感激,他深知這份重任的分量,也明白聖上對他們寄予的厚望。他站起身來,向劉文秀深施一禮,道:“請蜀王轉告聖上,李來亨定當竭盡全力,不負聖恩,與眾首領一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文秀點了點頭,麵露讚許之色:“李將軍忠誠耿直,令人敬佩。聖上亦對將軍寄予厚望,希望將軍能夠帶領夔東十三家,成為抗清的中流砥柱。”

    兩人又商討了一些具體的軍事安排和行動計劃,直到夜幕降臨,才依依惜別。(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