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南北黨爭
字數:4087 加入書籤
北京城內。
順治皇帝心緒不寧,中秋月圓之際,卻無賞月之興。三路大軍的戰報紛至遝來,無一佳音。更令人憤懣者,軍中主帥與旗人將領相互指責,彼此推諉戰敗之責。
此際,豈是爭論之時?
此際,當思如何抵禦明軍三十萬之眾!
他知道朝廷中滿人和漢人之間的矛盾,實際上,這種矛盾是他有意推動的。
滿洲八旗兵的數量在入關初期總兵力為十萬,其中已包括了漢軍和蒙古兵,真正可以披甲出征的滿族軍士不過幾萬人。到現在,滿族軍士更少了。清廷不得不調整戰略,更多地利用漢族軍隊來執行關鍵任務。同時,在戰術上也進行調整,如在關鍵戰役中讓綠營兵和漢軍打前陣,而滿洲兵將則處於二線,以減少自身傷亡並監督漢軍。
滿洲八旗是滿清的根基,但他們人數太少,不能承受太大的損失,否則就會失去對漢人官員的威懾力。但滿族議政大臣製度又讓他覺得處處掣肘,必須要有漢人官員來平衡。
漢人官員也很重要,皇帝還需要依靠他們去對抗明朝的殘餘勢力,去對付那些數不清的刁民,還要防止他們造反,所以也不能對他們打壓得太過分。
現在應該怎麽辦?
繼續讓三路大軍進攻嗎?
這顯然不現實,漢人的軍隊基本已經被打垮了,滿人也舍不得使用自己的軍隊。如果滿族軍隊再次被擊敗,那滿洲八旗不可戰勝的神話就會徹底破滅,這是不能接受的。
讓大軍撤退嗎?
這也不行,三路大軍伐明是皇帝親自下的命令,現在一點成績都沒有,就灰頭土臉地撤退,皇帝的威望和麵子何存?
和明朝議和停戰嗎?
這更不可能!自從明朝退到西南之後,他們的戰鬥力大增,屢次擊敗滿清軍隊,現在正是士氣高漲的時候,不可能停下來。而且,如果主動提出議和,天下的百姓就會看出來,滿清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各地的反叛就會蜂擁而上。
順治皇帝犯了難,論他怎麽選,都是兩頭為難。
順治帝揉了揉眼睛,心中感到無奈。現在,既沒有力量繼續前進,又不甘心就這樣退卻,隻能這樣僵持著。
他隻能將球踢給眾大臣,看眾大臣有何見解。
三路大軍奏報在京在朝堂上引來了軒然大波。
滿清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少傅兼太子太傅鈕祜祿·遏必隆,麵色漲紅,聲如洪鍾:“皇上,我滿洲八旗的勇士們,自入關以來,所向披靡,戰無不克。明朝殘餘,不過是苟延殘喘,此際絕不能手軟,必須乘勝追擊,一舉殲滅!”
吏部尚書陳名夏,從容站起,聲調平和:“遏必隆大人,戰爭固然重要,但國家之本在於百姓之安寧與富庶。連年戰亂已使百姓疲憊,若再興兵,恐激起民變,動搖國本。”他是滿清漢官集團的“南黨”,代表的是江南地主的利益,自然要為此多多謀劃。
遏必隆目光如炬,直視陳名夏:“陳大人,莫非您覺得明朝餘孽尚有可乘之機,欲行兩麵之計?”
陳名夏一時語塞。
遏必隆不待他回答,又道:“皇上,臣有密報,陳名夏與永曆朝廷暗通款曲,有投敵之嫌。”
順治皇帝的目光轉向陳名夏,滿是審視。
陳名夏急切辯白:“陛下,臣對大清忠心耿耿,天地可鑒,日月為證!”
遏必隆手舉一封密信,呈遞順治皇帝。
信中所言,令人震驚:“朕悉卿事賊,出於無奈。今朕潛調兵馬,圖謀討賊,望卿阻其兵發。大明光複之日,卿必獲爵賞,茲事體大,宜加審慎。”
順治帝閱畢,神色複雜。
陳名夏麵色沉重,沉聲道:“陛下,臣自歸順以來,一心為國,絕無二誌。此密信,臣不知其來曆,但臣願接受任何調查,以證清白。”
遏必隆冷笑:“陳大人,僅憑一言,豈能洗清嫌疑?若非心中有鬼,何必如此慌張?”
陳名夏深吸一口氣,堅定回應:“遏必隆大人,你我同朝為臣,若真有證據,我陳名夏願領罪受懲。但若無確鑿之證,還請大人勿輕率汙蔑。”
遏必隆追問:“陳大人可知王大郎?”
陳名夏搖頭,對此人一無所知。
遏必隆揭露:“王大郎,你府上馬夫也。昨夜在醉香樓滋事,以你吏部尚書之名,欲圖賴賬。幸得五城兵馬司秉公執法,方揭你今日之奸。”
“此密信,正是在王大郎身上搜得。”
陳名夏麵紅耳赤,啞口無言。
“陛下,臣請徹查陳名夏通敵之事。”遏必隆正色請求,其聲如洪鍾,響徹朝堂。
順治帝眉頭緊鎖,心中煩惱不已。朕讓你們是來商議進軍之事,不是來相互揭短的。他沉思片刻,沉聲說道:“朕深知陳卿之忠,此事或有隱情,今日暫且擱置,待後細查。”
“陛下,臣也有本要奏。”議政大臣寧完我越眾而出,神色肅穆。
“陳名夏心懷不滿,痛恨我朝薙發易服之令,鄙薄我國衣冠之製。其人蠱惑舊紳,號召南黨,布下假局以行一己之私,藏匿禍心以圖煽動之亂。此等行徑,何以彰顯其不軌之心!”寧完我屬於滿清漢官集團中的“北黨”,繼承於明朝的閹黨。
他言辭犀利,逐一列舉陳名夏的罪狀。“通敵”、“貪汙”、“結黨”……寧完我一一數落,共十二大罪,每一項都是重罪,足以令人心驚膽戰。
朝堂之上,一時鴉雀無聲,眾臣皆知此事重大,不敢輕言。
順治帝的麵色如烏雲壓頂,沉重而冷峻。他心如明鏡,洞悉這是議政大臣們的施壓,亦是漢臣間勾心鬥角的黨爭。
他本欲借助漢臣之力,平衡那以滿族官員為核心的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勢,卻未曾料到,這些漢臣竟自相殘殺,內鬥不休。
“寧愛卿所奏,朕已盡知。”順治帝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著令都察院徹查此事,務必要查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論是誰,若真有罪,朕絕不姑息。若無罪,也絕不容許冤枉忠良。”
寧完我聞言,俯首稱是,退回到班列之中。
順治帝環顧一周,看到他最信任的濟爾哈朗,示意他說說自己的看法。
濟爾哈朗出列:“臣以為,為今之計,須以雷霆之勢攻滅明朝餘孽,以彰我朝天威。”
滿洲大臣們紛紛附議。
順治帝心中沉吟,他雖然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黨爭感到不悅,但也明白濟爾哈朗所言甚是。大清立國未久,內外敵人環伺,確實需要以強硬的手段來鞏固國本,震懾不臣。
“濟爾哈朗所言,正合朕意。”順治帝終於開口,“朕意已決,著三路大軍繼續進發,夷滅明朝餘孽。此戰,不僅要勝,而且要勝得漂亮,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大清的江山,是鐵打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