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鑲於太和殿,起草檄文!

字數:4727   加入書籤

A+A-




    翌日,朝會。

    隆乾帝端坐在龍椅上,心情格外愉悅。

    昨晚欣賞隨珠到半夜,又在付圓圓的床榻上折騰到天明,雖然身心疲憊,但心裏卻暢快得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朝臣山呼萬歲,恭恭敬敬地下拜。

    “眾愛卿平身。”

    隆乾帝滿意地點點頭,臉上的笑容遮掩不住。

    瞧見這一幕,眾朝臣心底暗暗泛起嘀咕,往日朝會隆乾帝總是哈欠連天,要麽就借故不來。

    今天非但提前到了朝堂,而且還這麽高興,難道遇到好事了?

    還是說,看中了哪家的女兒,又要招到宮裏去?

    自打餘鴻的妻女被送到宮中後,隆乾帝似嚐到了鮮,陸陸續續又邀請幾個大臣妻女入宮,表麵上說是皇後召見,可實際情況誰都清楚。

    那幾個朝臣原本官位不高,也就是各部的郎中、員外郎。

    聽說妻女能入得隆乾帝法眼,還是暗中走了關係。

    攀上隆乾帝這個最大的關係後,這幾名朝臣已經有晉升的趨勢,若是妻女服侍的賣力些,想來提拔個一兩級不成問題。

    “諸位愛卿乃是我大乾棟梁,見識廣博。”

    “朕於西域偶得一寶,倒是想要考校考校,看看誰能認得此物。”

    隆乾帝得意洋洋的擺擺手,示意旁邊的老太監將沉香木盒拿出來。

    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香味,在朝堂上擴散而來。

    眾朝臣麵麵相覷,弄不清隆乾帝在賣什麽關子。

    “諸位請看。”

    隆乾帝一聲令下,老太監打開木盒。

    熒綠色光芒倏地放射出來,照耀在眾朝臣的臉上。

    眾人呼吸一滯,眼睛瞪得滾圓。

    “這是……”

    幾個年邁的內閣大臣對視一眼,有些遲疑,不敢下定論。

    古書裏曾經記載著某種奇異寶石,日間經由太陽照耀,夜間便可放射出濛濛光華,故而稱為夜明珠,也稱隨珠。

    但眼前這顆寶珠竟能與日爭輝,倘若真是隨珠,也該是隨珠裏的珍品!

    “此物乃隨珠。”

    “看來眾愛卿雖然見識廣博,較朕還是稍遜一籌啊!”

    隆乾帝撫須大笑,心情更是愉悅。

    “陛下得此至寶,定是上天看到陛下的豐功偉績,故而降下祥瑞!”

    “這等祥瑞,應當高懸於太和殿上!”

    “此乃陛下之幸,大乾之幸!”

    眾朝臣紛紛恭維,目光灼灼地盯著隨珠,心裏充滿了渴望。

    這樣一顆祥瑞寶珠,真稱得上是價值連城。

    “陛下,臣有一提議!”

    禮部尚書走上前來,滿臉堆笑,“祥瑞降世,乃大乾盛事,何不召羅刹、西域,乃至南部諸國,派遣使者來京師賞寶?”

    “如此一來,定叫萬邦認清大乾威勢,從此忠心臣服!”

    “說得好!”

    隆乾帝龍顏大悅,當即恩準。

    ……

    朝會結束後不久,京師的曹少欽和雨化田便得到了詳細消息,沒有絲毫猶豫,火速往北疆傳信。

    一段時日後。

    北疆王府。

    蘇言看著雨化田送來的密信,臉上的表情很是怪異。

    “隆乾帝這運氣究竟是好是壞?”

    “出使一趟西域,居然得到了一顆稀世夜明珠。”

    看完密信,轉手遞給了旁邊的諸葛亮。

    諸葛亮細細看完後,眉頭不由皺起,“此物雖然隻是觀賞之用,但隆乾帝這般宣揚,恐怕真的會被他人視為祥瑞。”

    “樓蘭本就投靠了大乾,另外數十國多半也會生出投效心思。”

    當然,這些王國不可能憑著一顆隨珠就臣服大乾,但使者千裏迢迢趕來,也能看到大國威勢。

    倘若再輔以一定的謀劃,至少會對大乾好感陡增。

    至於大乾南方的諸國,那些倒是不被諸葛亮看在眼中,畢竟中間還隔著大乾,威脅不到北疆,北疆也沒可能收服他們。

    “這倒無妨。”

    蘇言搖頭一笑,心裏在想另一件事。

    隆乾帝在群臣的恭維吹捧下,竟飄飄然到將隨珠鑲嵌到了太和殿牌匾上,象征著祥瑞福澤帝皇、福澤滿朝文武、福澤大乾盛世。

    雨化田的信裏描述得非常詳細,著重敘述隨珠的不凡,甚至在白晝亦能爆發熒綠色光芒,仿佛與日月爭輝。

    “真不知道究竟是喜是禍。”蘇言心下自語,遙遙地看了眼京師方向。

    這時代的人們不了解隨珠,可蘇言卻清楚得很,說白了就是螢石之類的寶石,一般能夠吸收日光,夜間放射光芒,具有少量的輻射危害。

    但隆乾帝這顆可了不得,不僅不用吸收日光,放射的熒綠色光芒更是堪比日光,這輻射的強度的有多強?

    輻射源鑲嵌在太和殿牌匾上,隆乾帝離得遠,可能影響不是很大,那些跪拜在牌匾下,以及牌匾附近的官員們可就難說了。

    日日承受輻射侵襲,頭疼腦熱都是輕的,時日長些,怕是連皮肉都要毀掉。

    “對了,此次召先生來,還有一件事。”

    蘇言搖搖頭,甩去心裏的雜亂念頭,“樓蘭已經提供了宣戰的理由,著手擬一份檄文,傳告北疆全境。”

    “殿下準備向西域用兵?”

    “不錯。”

    “先占據大義名分,然後於明年三四月份進軍西域。”

    蘇言點點頭。

    算起來也就三四個月的時間,希望隆乾帝足夠給力,能讓西域全部投效大乾,這樣才能給北疆征服西域全境的理由。

    這幾個月除了戰爭動員外,軍隊的甲胄也要進一步的改良裝配。

    精鋼鍛打的盔甲多適合重甲騎兵,刀劍難傷,利箭不透,玄甲軍配備上這等盔甲,可謂如虎添翼。

    但這種盔甲也不是沒有缺點,那就是太重了。

    不追求機動性的重騎兵當然沒問題,可若是用到輕騎兵,反而有舍本逐末之嫌。

    輕騎兵多是機動作戰,或襲擾敵軍,或兩翼襲殺,很少正麵作戰。

    正是考慮到這點,蘇言特意兌換出多種棉甲的圖紙,交由工部研究督造,隻待第一批棉花收獲,便可換裝。

    “這個容易。”

    諸葛亮想了想答應下來。

    不管是不是北疆刻意算計謀劃的,北疆使臣在樓蘭遭受伏殺,這都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就算樓蘭方麵想要反駁,也找不出合適的理由。(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