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滇老越之間(中)
字數:4485 加入書籤
1659我在滇緬成為亞洲之王!
又問道“如果是這樣走的話,那麽鈕兀司就去不了了”
張七說道“那就讓偉山自己帶著人馬去廣南府,我等在那裏匯合,對了,不要讓他知道我們走南路的事,就說讓他在前麵走就是了”
偉山,鈕兀司土司,哈尼人取名字十分特別,兒子的姓氏會用父親名字最後一字,比如他的父親叫和偉,他就叫偉山,而他的兒子則叫山行。
詔鈧笑道“我明白了,如果偉山不奉詔,那就是叛賊,進而讓老撾人南北夾擊之策失敗,若是奉了詔,那也省了我們的路程”
張七瞥了他一下。
“這廝打的好主意,他手下至少還有三千人馬,若是偉山不奉詔,就去討伐他,若是奉了詔,那麽就占了鈕兀司城寨”
“按照密探的消息,他倆不和許久了,偉山就想用老撾人來對抗他,他也不敢明目張膽攻打他”
次日中午,果然又來了一千人馬,都是車裏司附近的土司,詔鈧對張七說道“大王,老夫年老,走不了山路了,可否讓犬子陪您去?”
實際上詔鈧今年最多也就四十歲,哪裏談得上老?張七知曉其意,也不戳破,“也罷,你就帶著剩餘的人馬慢慢從大道過來”
詔鈧趕緊讓他的兒子詔糯猛出來見張七,隻見其約莫十八九歲模樣,倒與他的名字頗為貼切,人長得五大三粗,麵容卻十分憨厚。
聽說他的次子叫糯康,不禁菊花一緊。
當下由糯猛帶著車裏宣慰司兩千人馬在前麵帶路,他帶著五千人馬跟在後麵,一路向東南走去。
抵達猛侖後原本是有條道路北上前往元江府的,往東則是連綿不絕的大山,與滇緬邊境一樣,這樣的地方此時也算得上三不管地帶,後世老撾的豐沙裏省實際上整個省域此時都屬於這種狀況,老撾並未實際控製這裏。
這條路是李定國出征兩廣、湖南兵敗後大量廣西、雲南軍民逃亡踩出來的,與朱由榔一行人逃亡阿瓦一樣,期間顯然少不了當地土人的屠殺、搶劫。
距離李定國出兵的那一次也過去七八年了,由於雲南的形勢始終沒有穩定下來,對於逃亡的人來說就不敢輕易出來,三不管地帶雖然偏僻、貧瘠,但畢竟安全。
當然了,說是安全也隻是暫時的,逃到這裏的人不但有普通軍民,顯然也有大人物,如果此時雲南全境都被清軍拿下了,他張七也不會單獨領軍來到這裏,但眼下尚可喜大軍正在逼近廣南府,那麽戰爭的事態極有可能朝著另一方麵發展。
後世的他看過一個故事,也不知真假。
據說當時隆武帝朱聿鍵逃亡江西時,隻有他與皇後兩人殉國了,他們攜帶的那個嬰兒並不是他的兒子朱琳源,而是一個忠心耿耿官員的兒子。
他真正的兒子在親信將領、官員的護持下一路向西逃亡,最後就逃到了豐沙裏!
當然了,在真實的曆史上,隨著雲南很快被清軍拿下,豐沙裏的大明軍民也徹底投靠了老撾,乾隆時代才有部分人遷回雲南、廣西一帶,不過朱琳源依舊是隱姓埋名。
尚可喜征服廣東時,大部分地方都是迎風而下,就是在廣東恩平遭遇到了唐王朱聿鐭和廣寧伯王興的拚死抵抗,最後打了三年才攻克,後來朱聿鐭、王興都是全家自焚而死。
朱琳源就是朱聿鐭帶出來的,隨著永曆帝的上位,他的作用實際上已經不大了,但既然是朱聿鍵的委托,他也不得不盡心盡力帶著。
他全家雖然死了,但還是委托親信將朱琳源帶出去了。
這其中就有王興的兒子王升,現在看來就是王升領著一幫人馬藏在豐沙裏!
對於這些人,張七自然是需要的,不過他最需要的卻不是他們,區區朱琳源對他來說毫無作用,人家朱由榔還有幾個兒子呢。
按照野史的記載,明末大儒、科學家方以智的次子方中通也在這裏麵,與方以智比較起來,方中通才是真正的數學家,此人才是他希望得到的。
後來方中通回到了中國,不過依舊是隱姓埋名回到廣東恩平教書終了一生。
雖然是野史,不過時下張七急需漢人進入緬北以調和當地的民族結構,就算沒有方中通,也能帶走一些人口,他的密探一早就進入到豐沙裏,朱琳源等人隱名埋姓,自然不會以本來麵目出現。
他們的首領是一個叫俞作敏的大明把總,出身於莆田少林寺,據說還是俞大猷的後人,他能將朱琳源保護的這麽好,顯然是忠於大明的,這樣的人物也值得見一見。
若是他現在掌控著雲南全省,他必定不會遷走這些人,而是會將他們留下來,徹底占據豐沙裏,也算是為我大中華多掙下一份基業。
現在的他肯定不會這麽想,就算新設了四個宣撫司,他的人口也不多,必須要集中起來才行。
豐沙裏是這樣,前麵黎州的沐氏勳莊,乃至逃到越南奠邊府的大明軍民也是這樣。
當然了,這次經廣西而來的清軍規模之大,實力之強也是超出了他的預料,原本以為無論如何其主力肯定是在貴州方向的,但這一次清廷顯然是想另辟蹊徑,借著廣西多山的有利條件,瞞天過海,將大量兵馬布置到了廣南府方向。
時下雖然沒有全部抵達與廣南府一山之隔的鎮安府(德保縣)、安隆司(隆林縣),但早有準備的張七還是知悉了。
時下大明在廣南府的兵馬除了賀九儀的一萬五千人,就是馬寶的三千人,絕對不是清軍的對手。
因為這一次的清軍不禁規模極大,統兵將領也是精銳盡出,大有不拿下雲南不罷休之勢。
在山道上行走時,張七也是忍不住歎氣。
“清軍如此威勢,自己也隻能出動五千人,但自己南邊還有緬甸國,新成立的幾個宣撫司也需要軍力彈壓,能出動五千人已經相當盡力了”
不過,當他不斷回首,看到自己的炮兵攜帶的新式火炮時,這心裏頓時又有了信心。
作為陸師的野戰炮,他隻製作了一種,不像水師那樣分了十公分、十二公分、十五公分、十八公分四種,特別是在滇緬老越之間的山地中,超過十二公分的火炮實在太過沉重,攜帶起來十分不便。
隻有十公分、十五倍徑的青銅火炮,炮身、炮架、一份標準彈藥加起來也才三百七十斤,分開來運的話,一個獨輪車也就行了,爬坡時,一人在前麵拉,一人在後麵推也能輕鬆運上去。
這可是倍徑十五的火炮,雖然依舊有些缺陷,但終究比自己以前的那些短管火炮威力大得多。
時下是冬季,滇緬老越邊境處正是長達四個月的旱季,氣溫又合適,此時不將其亮出來更待何時?
閑話少說,大軍穿行在邊境大山裏,五日後終於抵達了後世中國為老撾修建的一條由南至北連接雲南、老撾的高等級公路所在的豐沙裏山間穀地。
按照糯康的說法,豐沙裏還在穀地以東幾十裏的地方,那裏更加隱蔽,更加難走。
張七立即下令就在原地歇息一陣。
沒多久,東邊山裏傳來了一陣喊殺聲。
張七暗忖“難道是老撾人已經對豐沙裏展開攻勢了?按照密探的報告,豐沙裏的青壯至少有五千人,老撾人對他們一時半會兒也是無可奈何,就算有北麵鈕兀司的偉山配合也是如此”
於是便決定以靜製動。
沒多久,一小隊人馬從河穀地東側的山上冒了出來。
一見到那些人,張七頓時眼神一凜。
“雖然穿著當地夷人的短裝,但一個個都是光頭,不對,這是清軍探子!”
這一次,張七還是老規矩,突前的人馬依舊穿著清軍綠營的服飾,那些人一見頓時高興起來,都大呼小叫著跑了過來,自然被張七的人全部拿下了。
很快,那裏又出現了一支人馬,服飾駁雜,有穿著明軍服飾的,也有土人打扮的,呼呼啦啦上千人,他們甫一見到山穀裏竟然還有這麽多“清軍”,頓時嚇了一跳,當下就要往回逃。
“且慢!”
張七努努嘴,高得傑便隻帶了少數騎兵,抄起象征著他南詔王身份的大旗奔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