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馗、鬼車(奇鶬)、鴆、白虎鬼(2)

字數:5331   加入書籤

A+A-


    覺醒失敗後我回山裏種田!
    《邵氏聞見後錄》
    宦官盧功裔雲‘宣和末,鬼車瀝血於福寧殿庭,又有狐登禦坐,又內殿磚砌上忽有積血,遽拭之複出,去磚亦出,發地亦出,至廢其殿雲。’
    《鬱離子》
    孽搖之虛有鳥焉,一身而九頭,得食則八頭皆爭,呀然而相銜,灑血飛毛,食不得入咽,而九頭皆傷。
    《全宋詩》
    歐陽修鬼車
    嘉佑六年秋,九月二十有八日,
    天愁無光月不出。浮雲蔽天眾星沒,
    舉手向空如抹漆。天昏地黑有一物,
    不見其形,但聞其聲。
    其初切切淒淒,或高或低,
    乍似玉女調玉笙,眾管參差而不齊。
    既而咿咿呦呦,若軋若抽,
    又如百兩江州車,回輪轉軸聲啞嘔。
    鳴機夜織錦江上,群鴈驚起蘆花洲。
    吾謂此何聲,初莫窮端田。
    老婢撲燈呼兒曲,雲此怪鳥無匹儔。
    其名為鬼車,夜載百鬼淩空遊。
    其聲雖小身甚大,翅如車輪排十頭。
    凡鳥有一口,其鳴已啾啾。
    此鳥十頭有十口,口插一舌連一喉。
    一口出一聲,千聲百響更相酬。
    昔時周公居東周,厭聞此鳥憎若讎。
    夜呼庭氏率其屬,彎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發不能中,天遣天狗從空投。
    自從狗齧一頭落,斷頸至今青血流。
    爾來相距三千秋,晝藏夜出如鵂留。
    每逢陰黑天外過,乍見火光驚輒墮。
    有時餘血下點汙,所遭之家家必破。
    我聞此語驚且疑,反祝疾飛無我禍。
    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細理莫詳。
    吉凶在人不在物,一蛇兩頭反為祥。
    卻呼老婢炷燈火,卷簾開戶清華堂。
    須臾雲散眾星出,夜靜皎月流清光。
    《清異錄》
    明崇儼《厭勝書》「鬼車九首,妖怪之魁,凡所遭觸,滅身破家。」故一名「九羅」,其掌之者曰「天血使者」。然物可以類勝,羽毛中凡十種,鬼車切畏之,宜用烹製,召巫為祭,盡禳禬之法焉。
    譯文
    明崇儼《厭勝書》中說“鬼車是九個頭的妖怪,是妖魔的首領,凡是碰到它的人或物,都會死亡或毀滅。所以它又叫‘九羅’,它的主人叫‘天血使者’。但是萬物都有克製的東西,鳥類的羽毛中有十種,鬼車最怕它們,應該用它們來煮熟,然後請巫師來祭祀,用各種方法來消除鬼車的災禍。”
    《夷堅誌》
    夷堅誌補 卷四
    九頭鳥,謂之鬼車,人多聞其聲而鮮睹形狀,戊誌所書明州海上出者,隻雲如大蘆席耳。淳熙初年,李壽翁守長沙,此禽時以中夜鳴噪,深惡之。揭榜募能捕者,每獲一,與錢十千。飛虎營兵用手弩射之,中其腹而墜,持詣府,身圓如箕,十脰環簇,其九有頭,其一獨缺,而鮮血點滴,如世所傳。一脰各生兩翅,當飛時,十八翼霍霍而動,亦有所向不同,更相爭拗,用力競進而翅翮傷折者,其異如是。侄婦吳氏,乃李公外孫女也,幼時亦見之。唐陸長源《辯疑誌》雲“應洛間,春三二月寒食之際,夜陰微雨,天色晦冥,即有鳥聲軋軋然。度於庭下,家人更相惶怖,呼為九頭鳥載鬼過。兼以此鳥曾經閉門碾斷一頭,至今血滴,若落人家,皆為災咎,遞擁門作犬吠以恐之,責其速過。有水北張岸者,家事弋獵,常聞此鳥過聲,去堂不遠,遂以竹竿於屋上丈張羅以伺之。一枚為所得,把火照之,類野狐而黑,嘴長,洛中呼為渠逸鳥。”蓋述其大略爾。
    譯文
    九頭鳥,叫作鬼車,人們經常聽到它的叫聲,但很少看到它的樣子。戊誌寫了明州海上出現過的一隻,隻說它像一張大蘆席。淳熙初年,李壽翁當長沙知府,這種鳥經常在半夜叫鬧,他很討厭。他就懸賞一萬錢給能捕到它的人。飛虎營的士兵用手弩射中了它的肚子,它就掉下來了。拿到府裏看,它的身體圓圓的,像個箕,有十個脖子,九個長著頭,一個沒有頭,而且還在滴血,跟傳說中的一樣。每個脖子上都長著兩個翅膀,飛的時候,十八個翅膀呼呼作響,而且還不一致,互相爭執,有時候還會撞傷或折斷翅膀,很奇怪。李公的外孫女吳氏,也是我的侄婦,小時候也見過這種鳥。唐代陸長源在《辯疑誌》裏說“應洛間,在春三月或二月的寒食節前後,晚上陰雨天氣,天色很暗,就會聽到鳥叫聲嘎嘎地從院子下麵飛過去,家裏人都很害怕,說是九頭鳥載著鬼過來了。而且這種鳥曾經被門夾斷一頭,至今在滴血,如果掉在人家屋頂上,就會帶來災禍,所以大家都關緊門窗,像狗一樣叫著嚇它,讓它快點走。有一個姓張的人住在北岸,平時喜歡打獵捕魚,經常聽到這種鳥飛過去的聲音,在離房子不遠的地方,就用竹竿在屋頂上鋪了幾丈長的網來等它。結果抓住了一隻,拿火把照著看,像野狐一樣黑色,嘴巴很長,在洛陽叫做渠逸鳥。”這就是對這種鳥的大概描述。
    《草木子》
    鬼車鳥。相傳背有十頭。能收人魂。一首為犬所噬。秦中天陰時。有聲如刀車鳴。
    紀妖更多
    鴆作者紀妖紀妖本草綱目圖卷
    鴆(zhen)是一種傳說中的毒鳥。形象為黑身赤目,身披紫黑色羽毛,喜以蛇為食。它的羽毛有劇毒,放入酒中能置人於死地。《漢書》中記載,漢惠帝二年時期,齊王劉肥入朝,惠帝對其禮遇有加,結果遭到呂後的不滿,便令人贈鴆酒意圖謀害。此鳥以蛇為食,應是指大冠鷲,古人以為它多食毒蛇,羽毛中必亦含有劇毒之故。
    後人把毒藥也雅稱為鴆。成語“飲鴆止渴”中的鴆,就是指用鴆的羽毛做成的毒酒。
    相關文獻關閉譯文《山海經》
    《山海經·中山經》 瑤碧山又東六十裏,曰瑤碧之山,其木多梓枬,其陰多青雘,其陽多白金。有鳥焉,其狀如雉,恒食蜚,名曰鴆。(與食蛇鴆不同)
    《漢書》
    太後怒,乃令人酌兩卮鴆酒置前,令齊王為壽。 顏師古注引應劭曰‘鴆鳥黑身赤目,欽蝮蛇野葛,以其羽畫(劃)酒中,飲之立死’
    《嶺外代答》
    邕州溪峒深山有鴆鳥,形如鴉而差大,黑身紅目,音如羯鼓,唯食毒蛇。鴆禹步遇蛇,其聲邦邦然,蛇入石穴,鴆於穴外禹步,有頃石碎,吞之。凡山有鴆,草木悉枯,鴆集於石,其石必裂。或雲鴆秋冬脫羽,人以銀作爪勾取,致之銀瓶,否則手爛。欲加鴆於人,以一羽致酒即死。
    《博物誌》
    《神農經》曰藥物有大毒不可入口鼻耳目者,入即殺人。一曰鉤吻。盧氏曰陰也。黃精不相連,根苗獨生者是也。二曰鴟,狀如雌鷄,生山中。三曰陰命,赤色著木,懸其子山海中。四曰內童,狀如鵝,亦生海中。五曰鴆,羽如雀,黑頭赤喙。
    譯文
    《神農經》說藥物有劇毒不能入口鼻耳目,一旦進入就會馬上毒死人,一是鉤吻草。盧氏說“鉤吻屬太陰之草。黃精與之不能互相連用,根苗獨立生長的就是這樣。二是鴟,形狀像雌雞,生活在山裏。三是陰命,紅色附著在木上,懸掛它的子在山海中。四是內童,形狀像鵝,也生活在海裏。五是鴆,羽毛像雀,黑頭紅喙。”
    《楚辭》
    《楚辭·離騷》 吾令鴆為媒兮,鴆告餘以不好。
    《說文》
    鴆,毒鳥也。從鳥冘聲。一名雲日。
    《本草綱目》
    弘景曰︰鴆與運日是兩種。鴆鳥狀如孔雀,五色雜斑,高碩,黑頸赤喙,出廣之深山中。 日,狀如黑傖雞,作聲似雲同力,故江東人呼為同力鳥。並啖蛇,人誤食其肉立死,並療蛇毒。昔人用鴆毛為毒酒,故名鴆酒,頃不複爾。又海中有物赤色,狀如龍,名海薑,亦有大毒,甚於鴆羽。 恭曰︰鳩鳥商州以南江嶺間大有,人皆諳識,其肉腥有毒不堪啖。 雲羽畫酒殺人,亦是浪證。按玉篇引郭璞雲︰鴆大如雕,長頸赤喙,食蛇。《說文》《廣雅》《淮南子》皆以鴆為運日。交廣人亦雲運日即鴆,一名同力鳥,更無如孔雀者。陶為人所誑也。 時珍曰︰按《爾雅翼》雲︰鴆似鷹而大,狀如鴞,紫黑色,赤喙黑目,頸長七八寸。雄名運日,雌名陰諧。運日鳴則晴,陰諧鳴則雨。食蛇及橡實。知木石有蛇,即為禹步以禁之,須臾木倒石崩而蛇出也。蛇入口即爛。其屎溺著石,石皆黃爛。飲水處,百蟲吸之皆死。惟得犀角即解其毒。又楊亷夫 鐵厓集雲,鴆出蘄州 黃梅山中,狀類訓狐,聲如擊腰。鼓巢於大木之顛,巢下數十步。寸草不生也。毛有大毒。入五髒,爛殺人。
    糞神,狀如貓。會讓人得白虎病。
    相關文獻
    《本草綱目》
    白獅子石
    (《拾遺》)藏器曰︰主白虎病,江東人呼為曆節風是也。置此於病者前自愈,亦厭伏之意也。白虎,糞神名,狀如貓。掃糞置門下,令人病此。療法︰以雞子揩病患痛處,咒願,送於糞堆之頭上,勿反 顧。
    《貓乘》
    《白澤圖》糞神名白虎,狀如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