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封為縣君
字數:3937 加入書籤
你是我的金手指!
元宵節剛過,縣令就帶著縣丞和衙役上門來運髙產玉米、土豆、紅薯的種子。這是去年秋收的時候就約好的事情。
因為縣令要在全縣推廣種植,村民們除了留夠自家吃的糧食,其餘的全部賣給縣裏。這給村民們帶來一大筆收益,附近村子跟著種的也一起受益。
二月底,梁夫子帶了六人去參加縣試,這次有三人通過,二虎就是其中一個,還有一個是五叔公的孫子興遠,另一個則是鎮上來求學的。
三婆覺得自己苦盡甘來,幾番感謝林夕瑾,又是淚眼婆娑好幾天。
四月底,梁夫子帶著石子窩四童生和二虎等三人再次出發,前往府城參加院試和府試。
哦,入族學後,梁夫子給大丫起名林安然,二虎起名林皓軒。隻不過大夥還是習慣叫他二虎。
有上官瑞送來的資料打底,經過一年的打磨備戰,夕暉四人雄心勃勃、鬥誌昂揚。
兩場考試下來,石子窩又拿了三名童生、四名秀才,這下石子窩不僅在縣裏引起轟動,就是在府城也出了名。
這次的流水席足足擺了三天。
同樣林夕瑾出了半數銀兩和半數食材。本來大夥不要三婆出錢,但三婆執意要出,最後族長做主收了她十兩銀子才作罷。
很快到了夏收的日子,縣令看了整個縣報上來的糧食收入,拿著報表的手激動得發抖,連夜寫了奏折上報朝廷。
奏折呈到皇帝麵前那一天早朝,安國公府、將軍府、太傅府也順勢上奏自家莊園的農產品產量。幾人不謀而合,同時為培育高產糧食的林夕瑾請功。
皇上聽了龍心大悅,當即和眾大臣擺駕到安國公府莊園。莊子裏還有部分遲種沒有收完糧食的。當看到這些農作物的收成時,皇上當場下旨封林夕瑾為“縣君”。
在縣令李雨澤的陪同下,傳旨的高公公帶著聖旨和賞賜一行人浩浩蕩蕩來到石子窩,時間已進入八月。
“林夕瑾拜見天使!天使您遠道而來,辛苦了!”林夕瑾雖不習慣跪拜,但入鄉隨俗,還是老老實實地給高公公行了個大禮。
高公公趕忙扶起她。
“林夕瑾接旨。”
因之前就接到縣令派衙役跑馬送來的消息,香案早已準備好。族長、裏正聽到“接旨”二字,一溜兒跪了下來。
林夕瑾也跪下,默默地低下了頭。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奉北郡清遠縣清安鎮石子窩村人士林夕瑾,鍾靈毓秀,勤勉謙恭,性行溫婉。培育高產糧食有功,造福萬民,功在千秋。即冊封為五品‘嘉慧縣君’,賜石子窩村為其封地,賞黃金千兩,玉如意一對,絹十匹……”
林夕瑾聽著長長的賞賜物品,有點懵圈。老皇帝這麽大方的麽?不過,別的賞賜她不是很在意,石子窩成為她的封地可算是真正賞到她的心坎上了。
“民女叩謝皇上聖恩!吾皇萬歲!萬萬歲!”這次林夕瑾的叩謝可是真心實意的。
高公公雙手將聖旨放入林夕瑾手中,把她扶起,滿臉慈和地對著她微笑。
“謝天使大人!”
管家很有眼力勁,馬上給高公公和侍衛們發放喜錢。眾人手拿荷包,隨手一捏,就知道是銀票,也就是最少有五十兩以上了,不由得暗自高興。
當然,高公公的荷包林夕瑾可是下了血本的,足足封了兩千兩。侍衛們的也每個有一百兩。
讀過史書的都知道,曆朝曆代的封建帝王身邊,為顛覆皇朝的拆磚搬瓦的公公可不少。所以抱著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公公的目的,林夕瑾可就狠勁地下功夫。
當然,為免高公公和侍衛的尷尬,在場的村民們也見者有份。不過荷包裏裝的改成了幾粒銀瓜子。
村民們領著喜錢,歡散而去。
“公公遠道而來,辛苦了。寒舍簡陋,若不嫌棄,可在此稍事休息,讓民女款待一二。”
高公公年紀不小,舟車勞頓,確實也累了,也就順水推舟。
誰知捧起茶碗,兩杯下肚,疲憊頓消。再吃上兩片西瓜,幾顆葡萄,精神倍增。侍衛的的感覺也是如此。
“好茶!好茶!”高公公連聲誇讚。
“天使不妨稍事休息,用過午餐再行啟程。也好讓民女備上一些茶葉果品,讓天使帶回京都獻給皇上,聊表民女對天使和皇上的謝意。”
高公公一聽,還有什麽不明白,禮品自己也有份,那就收下唄!以後在皇上麵前多為這丫頭美言幾句就是了。
也不知道髙公公等人是餓了,還是林夕瑾家的飯菜太好吃,一行人個個吃到撐。
林夕瑾讓下人把禮品裝滿高公公帶來的所有馬車。侍衛們每人兩包茶葉兩罐酒,兩盒月餅兩筐瓜果。高公公的是侍衛們的四倍。
而給皇帝的則是二車玉米,二車紅薯,二車土豆,茶葉和成藥裝了一車,酒、月餅也各裝一車,而各種時令瓜果足足裝了三車。十二車東西,量不少,也挺值錢的,但林夕瑾還是大賺特賺了。
李縣令的馬車當然也給裝滿了禮品,所謂見者有份嘛,可不能厚此薄彼。
於是,車隊是滿載而來,又滿載而歸。
皇上八天後收到林夕瑾回贈的禮物,吃喝得心滿意足,直誇她小小年紀卻心思細膩,做事周全。當然,這是後話。
送走了高公公一行,族長、裏正和族老們就相約上門,林夕瑾隻得留大家吃晚飯。
幾人的意思格外的統一,認為林夕瑾獲得封賞,一定要開祠堂祭祀祖宗,供奉聖旨,告慰祖先英靈。
林夕瑾無所謂,這些老人愛折騰就盡管讓他們折騰好了,左右不過多花些銀兩。有點事做,有點精神寄托才是長壽的根本,到時她露個麵就是了。她拿出五百兩銀票,麻煩幾人去操辦,祭祀之後請全村人吃飯。
時隔一天,是個好日子,天色晴朗無雲,霞光萬道,太陽噴薄而出。
林夕瑾一家整裝待發,嬤嬤幫她打扮一新,穿上縣君服飾。小小年紀的她頓時有了幾分威嚴。
捧上聖旨和冊封寶冊,帶上夕暉、夕佳,認命地去參加祭祖儀式去了。
平時祭祖,女子是不得入祠堂的,今天卻破了例。
族長帶著幾位族長供上祭品,奉出聖旨和冊封寶冊,讀了夫子專門為他寫的祭祀銘文。
一套流程之後,林夕瑾姐弟三人上了香,跪拜一番,村民們又輪番上陣,祭祀儀式才宣告結束。
村民們興高采烈地吃了一天的流水席,相熟的各路親眷紛紛前來祝賀,石子窩又是熱熱鬧鬧的一天。
平靜祥和的日子讓林夕瑾格外滿足。但不久興文從京都回來,就帶回不好的消息,十月初北方的突厥入侵,九皇子率部出征。
這一消息打破了林夕瑾心中的那份寧靜。她上山練功的時間多了,呆在空間煉藥的時間長了,外出買糧食、藥材的次數也頻繁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