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大多數的擔憂都來源於未知

字數:4018   加入書籤

A+A-




    紅樓開局世子,黛玉青梅竹馬!
    水溶可不覺得區區幾個流寇能同時阻截住節度府、錦衣軍和麒麟衛的信道,所以那封周至民變的錦衣軍急奏之後,一定還發生了什麽事阻塞了平安州和京城之間的通信。
    水溶同劉總旗去請上了張衡玉,一同找到馮唐商議,而馮唐聽聞了平安州至今消息不通的事情也很是驚訝。
    水溶也不挑揀,就著路邊的大石頭直接坐了,對其他幾人說道
    “打仗講究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今遲遲沒有平安州的消息,雖然隻是一些流寇,疥蘚之患爾,但是在下以為,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悶著頭直接莽過去。”
    馮唐點頭附和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縱然是古之名將,也有在小小的淺水窪翻車的,咱們那五千精兵按理說打流寇亂民是綽綽有餘,但是賬不是這麽算的,咱們還得考慮正麵作戰的時候,其他方向是否有人偷襲。”
    水溶隨手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畫起了地形草圖。
    “咱們的目的地,平安州的周至縣,是因為‘山曲為盩,水曲為厔’而得了周至的名字,它的東麵是白馬河,南麵是秦嶺的主脈,北憑渭河,而且附近不乏大的郡縣。”
    水溶簡略的畫出城池附近的地形,又說道
    “我出京之前去查了周至縣城的資料,那裏不同於內陸的郡縣,城牆隻有一兩丈高。
    平安州是邊地,是以周至縣的城牆高三丈六尺有餘(十二米),雖然厚度隻有三尺(一米),但整體都是青磚壘的,修得很是紮實。
    咱們這次可沒帶攻城的器械,或者攻城用的火炮,我雖然帶上了一隊神機軍,但是那些火銃或者火器,攻此城還是不足的。
    流寇如果踞城死守,不但容易久攻不下,還可能徒耗死傷。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畢竟流寇和正規的軍隊不同,戰力不強,還算好打發。
    我隻怕攻城的半途有人偷襲,虎牢之戰可就是前車之鑒啊!”
    張衡玉看了看地形,問道
    “我雖然不懂軍事,但也讀過史,知道那虎牢之戰,三千五擊破竇建德十幾萬大軍,又大破王世充,太宗可謂英武果敢,用兵如神。
    說流寇裏能有太宗一類的人物那是高看他們了,但是王爺思慮周全些也是沒錯的,確實不得不防。
    如今我們是一無所知,如同盲人摸象,到底風險有些大了!”
    水溶站起身踱了兩步
    “我剛剛隻是預設了最糟糕的情況罷了,這也是打仗之前必須考慮的,但也不需要過於焦慮擔憂,畢竟咱們有馮將軍在,打仗是不怕的。
    太宗皇帝那般用兵如神的,幾百年也出不了一個呢。
    我擔憂的是,阻隔通信和奏折的可能不是流寇,而是其他的緣故。
    平安州受災的原因是地動,地龍翻身往往會伴隨著餘震,而且時間不等,有的幾日,有的相隔一月,有得甚至間隔一年,咱們誰也不知道平安州是不是又發生了餘震,才阻隔了通信。”
    張衡玉頷首
    “不錯,十幾年前,平安州同樣發生過罕見大地動,並且其後幾個月,一直有餘震,當初……”
    張衡玉沒有繼續說下去,眼神也變得悠遠又有些惆悵和哀傷。
    水溶知道,他恐怕是想起了張家的慘烈變故,那一年正是先太子出事的時候,張太傅慘死牢獄,張家被抄家流放。
    張衡玉的外甥,賈璉的大哥,堂堂榮國府的嫡長孫死得不明不白,張衡玉的妹妹,也就是賈璉的母親也一屍兩命。
    張家的親朋好友,弟子學生,受那一案牽連,家破人亡的也如過江之鯽。
    雖然現在新帝重新啟用了張家人,但是老皇帝還在,張家也沒有被正名和平反,那一年恐怕是張衡玉難以愈合的瘡疤,午夜夢回縈繞不去的噩夢。
    就和水溶的父王一樣,一直到去世,水錚都對先太子的事情耿耿於懷。
    水溶怕他多思傷身,連忙打斷道
    “地動隻是其中一重憂慮,俗話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
    若是死難民眾的屍身不能及時處理,加上如今天氣也漸漸的暖和起來,生疫病的可能性也是極大的。
    萬一這次通信阻斷,是因為發生了大規模的瘟疫,那才是最糟糕的情況。
    咱們出發的時候雖然帶著一些醫者和藥材,但是比起瘟疫所需的,那是杯水車薪呐。”
    聽了水溶的猜測,幾人的臉色都嚴肅起來。
    這可不僅僅是平亂和救災的問題了,還關係到他們自身的身家性命,不能不謹慎。
    水溶看向馮唐征求他的意見
    “馮將軍,鄰近平安州之後,我會多多派出斥候,往周至縣附近,還有相鄰的武功、興平、扶風等地打探。”
    見馮唐頷首沒什麽異義,水溶又對錦衣軍的劉總旗說道
    “劉堂官,你負責聯絡錦衣軍在平安州的分部,尤其是平安州的節度府,咱們還是要先聯絡上秦節度才行。”
    張衡玉補充道
    “朝廷之前派了右都禦史蕭彥明作為欽差負責賑災,按那位蕭大人清正的性子,恐怕不會在州府高樂享受,所以還要找一找蕭大人的下落才是,畢竟欽差那方也斷了消息了。”
    水溶拍了拍腦門,他差點把蕭老頭給忘了,也是,按那位蕭大人固執剛烈的性子,加上他察院出身的職業習慣,恐怕會下去各地督查,水溶他剛剛就是疏忽了這一點,潛意識裏直接默認蕭大人和節度是在一處了。
    水溶偏頭去看劉總旗
    “我記得蕭欽差身邊跟著的應當有一隊錦衣軍,還有一百禁衛軍?”
    劉總旗點頭
    “沒錯,禁衛軍我拿不準,但是按我們錦衣軍的規矩,上次派來的同僚必然會寸步不離的跟著蕭大人。
    我記得上次出外差的是趙千戶,本來這次跟著來的也該是個千戶或者百戶,但是因為有王爺暫領平安州的錦衣軍,加上這次也沒帶許多錦衣軍的弟兄出來,所以上麵隻派了我們幾個來作為聯絡。
    屬下等人在鎮撫司裏都是司情報的,對聯絡的事都門清。”
    劉總旗這麽一說水溶就明白了,這次,錦衣衛派下來的不是成建製的百戶總旗小旗之類的大批人手,來的這些都是聯絡官,各個是搞情報工作的好手。
    看來,錦衣軍對消息斷絕的事也是心有疑慮的,所以才謹慎的給水溶派出了很多這方麵的專門人才。
    水溶敲了敲手,既然這幾個都是情報好手,那也不能浪費了
    “劉堂官,軍中的斥候打探軍情還成,探聽大晟之內的消息民情自然不如錦衣軍有經驗,對此你可有什麽建議?”
    劉總旗拱了拱手,然後煞有介事的問道
    “王爺,不知你可知曉風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