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又見海棠花
字數:6199 加入書籤
從別人那兒,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麵對著秋瑾的高風亮節、義無反顧,分明就可以映襯出我們內心的卑怯與渺小來?
以秋瑾為鏡子,我們又能領悟、感受到什麽呢?
那古軒亭口,這麽多天以來,一直都佇立著,佇立在那兒,她,她有著自己的呼喚與期待……
次年暮春,趙昭婷和徐海韜,會同小玲子與牟煜明,啟程前往浙江紹興。
走在鬧市區,跟著熙熙攘攘的人流,一行四人來到了那丁字路口。抬頭看時,赫然就是“古軒亭口”四個行楷大字。到了先烈的殉難之處,四人的心情,也就越發地沉重起來。
先是暗自查看好一陣子,確信無人盯著己方之後,趙昭婷等人才放下心來,隻想著要確認一下鑒湖女俠秋瑾當時的殉難之處,再好好地憑吊、緬懷一番。
剛走了幾步,趙昭婷眼前一亮:一大束紅白相間的海棠花,赫然擺放在一片空地上。
趙昭婷心裏一動:不用再找了,秋瑾寫過《秋海棠》,這位前來祭奠的有心人,膽大心細,就特意帶了一大束海棠花來。
再四處張望了一番,確實,無人注視著己方四人。
趙昭婷暗自尋思道:其實,就算有官府的密探環伺一側,那又如何?從古至今,有哪一條律令規定,不能到刑場祭奠受刑者的?我們小心謹慎,隻是因為,我們本身,有可能就在官府緝拿的名單上。
一般情況之下,官府處決犯人,會選在“午時三刻”。此時此刻,陽光高照,陽氣最盛!然而,到了秋瑾之時,卻是全然不同的了!那時,正是淩晨四時,天都還沒亮!
為什麽會是這樣呢?大白天,在鬧市區怕有人劫法場?
還是,這些劊子手,他們的內心,就極為膽怯,他們都怕見到陽光,於是就選在了天亮之前?
嗯,黑夜裏,夜深人靜,萬籟俱寂的,也不用擔心圍觀的人說閑話。原本那種“殺一儆百”的心理,哪兒去了呢?能夠讓官府如此不自信的,到目前為止,秋瑾還是第一個!
一路上,我們一直都在感慨著“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那些身處鬧市區的人們,整天忙於生計,還有誰記得為他們獻出生命的鑒湖女俠秋瑾呢?如果人心都如此冷漠無情、麻木不仁,那麽,那些仁人誌士的呐喊、抗爭、付出、犧牲,意義又何在呢?
此時此刻,這一大束海棠花,總算給了我們幾分慰藉!確實,這樣的一束花,那花瓣也隻是稍稍卷了些,花下的葉片,依然是青翠欲滴:不難想象,它放在這兒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天!還有人記得秋瑾,還有人想著要前來緬懷先烈,這一切,都在表明,明天,還是可以期待的: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叢淡淺一叢濃。
平生不借春光力,幾度開來鬥晚風。
秋瑾吟詠過海棠花,這位有心人就拿了一大束海棠花來緬懷她,甚至可以算是知己了。後來者無懼權勢,不惜以身犯險,秋瑾泉下有知,也當欣慰不已了吧?
這是一條丁字路,再往前,就是水碼頭了。這兒不是十字路口,這樣的路口,是可以一直往下走的。秋瑾的路,匆匆地到了盡頭。但願,但願以後,能夠有更多的人再記起她。
今天的事情,也就到此為止了吧?
我們緬懷先烈,不僅僅是為了寄托哀思與愁緒。更重要的是,要沿著前人的腳步,奮然前行。
點燃香燭,在那束海棠花附近祭拜一番之後,一行四人起身離去。
走到一個較為偏遠的地方之後,趙昭婷這樣說道:“對於下一步的行動,我們,我們是不是要有所考慮了呢?”
徐海韜字斟句酌道:“這些日子,我,我也想了很多。我們,我們那麽多次起義,為什麽都會失敗呢?一方麵,主要是我們人手有限,實力有限,而且,往往還是倉促起事。此外,就是對手武力較為強大,而且,多半還是訓練有素的新軍,戰鬥力相當不錯……”
“嗯,這件事情,我也想過。”趙昭婷接過話語,“大致說來,甲午戰爭之後,清廷就開始想著編練新軍了。最初,主要是集中在京津一帶,這幾年,南方各省,所練出的新軍,也是相當可觀的了。人家在朝,而且是正規軍,而我們呢,人數有限,平時的習練,並不充分,要想戰而勝之,相當的艱難……”
“哦,如此說來,我們,我們倒是要想點辦法,滲透到新軍裏麵去。也就是說,要盡可能把他們爭取過來,為我所用……”
“哦,這個主意好!”那牟煜明接過話。
“軍隊?如果能夠掌握軍隊,那是再好不過的了!”小玲子高興地說道。
再商議一番之後,這一行四人,對掌控新軍的意義,又多了幾分認識。
確立起這樣一條思路之後,一行四人,又就相關細節,做了進一步的探討和商議。
再過半個時辰,一行四人決定先返回京口。
一路上,趙昭婷暗自尋思道:這一趟紹興之行,盡管隻是為了緬懷故人,然而,它更是一個新征程的起點。前麵的一條路,秋瑾未能走到盡頭,對於我們這些後來者,則應該繼承先烈的遺誌,繼續前行。這,才是對秋瑾最好的告慰,最好的緬懷,最好的紀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另外的一個收獲,自然就是,痛定思痛,對於以後的行動,我們有了更為明確的想法。以前,我們懂得“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然而,那隻是一個模糊而籠統的看法。是啊,光是感慨對手的強大,並沒有多大的意思。那一句“師夷長技以製夷”,也包含著這樣一層意思:多學習、借鑒對手的長處,然後,在以後的對陣中,戰而勝之。這條思路,應該是蠻不錯的了。我們對於敵手,是不能抱有什麽僥幸心理的。總想著對手軟弱、昏庸、不堪一擊,哪有那麽好的事情呢?就算是行將就木,對手也不會輕易地退出曆史舞台的。
祭奠先烈,是為了更好的前行,是為了繼承先烈的遺誌,是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著。
於是,此次紹興之行之後,對於我們來說,這樣一條更為廣闊的嶄新的大道,就展現在眼前了。
嗯,要相信,沒有哪一條路,會是白走的。而我們目前所走過的這些路,也是如此。決定前往紹興的時候,一路上,給人的感覺就是,太多的人,都是忙於生計。那種時候,你就會覺得,真要跟他們講什麽民權,那實在是太難,太難了!
而到了紹興,路過那些鬧市區的時候,你就會多增幾分感慨:這些人所想的,也就是一日三餐;而且,他們早已經習慣於眼前的這種生活了。也就是說,從思想上看,他們已經麻木不仁了。首先,還不是該不該有所改變的問題;而是,他們的心思,就從來沒想過要改變。他們覺得,從祖輩、父輩,一直到自己這一輩,都是這樣的。既然以前的人都這樣走過來了,那麽,到了自己這一代人,接著走下去,也就可以了。都是這樣的,不用再去耗費什麽心思了:這種麻木、守舊的心理,就像一把枷鎖,完全把他們束縛了。
“哀莫大於心死”,是啊,從時令上看,早就是暖意融融的暮春時節了。而我的心裏,卻感受到了一陣陣徹骨的寒意!直到,看到那一束海棠花之後,我的心裏,才看到了一絲希望。
“平生不借春光力,幾度開來鬥晚風”:這樣的詩句,應該就是秋瑾內心的真實寫照了吧?要說“不借春光力”,固然能夠說明,詩人那種矢誌不渝的決心和勇氣。隻是,就憑自身的力量,真的就足夠了嗎?
現實所給出的答案,應該是很明顯的。詩人最終還是鬥不過那些“晚風”,抱憾而去。是啊,到目前為止,邪惡的勢力,還是較為強大的。而新興的力量,則是較為弱小。每一次起事,我們所能夠召集起來的人馬,又有多少呢?由此看來,“幾度開來鬥晚風”這一句,如果用來形容某種不屈不撓的鬥誌,確實是值得肯定的。
不過,那“幾度”一詞,似乎又意味著,每一次跟“晚風”相鬥,海棠花一方,依然處於下風。如果從起事的角度來說,也就意味著挫折與失敗了。那所謂的“晚風”,似乎一直都是在那兒的。而海棠花呢,則是幾度開放。每一次開放的背後,不是也伴隨著上一次的枯萎嗎?
或許,我這樣理解、解說那些詩句,是有點離譜,是不得要領的了。然而,如果聯係到現實,卻不能不承認,到目前為止,我們的舉義,依然處於低潮,處於下風。因此,甚至也不妨這樣說,如果撇開詩句中的那些微言大義,我們還是要很清楚地看到,前麵的道路,依然是極為漫長而艱難的。對此,一定要有足夠清醒的認識。
由此一來,那一束海棠花,確實讓人心頭一暖。
這樣的“心頭一暖”,自然就是因為,我們也想到了,自己並不是在孤軍作戰。除了誌同道合者,一些盟友,應該也是也是存在的。
對於這一點,我深感欣慰。
或許,這一切,就像在茫茫夜幕之中,看到了一絲光亮。這樣的一絲光亮,如點點星光,又像是一隻螢火蟲的亮光。這樣的亮光,雖然微弱,看不了多遠,不過,依然是彌足珍貴的。
那麽,接下來要做點什麽,那才是最為重要的。
接下來,我們這一行四人,就此展開了交流和討論。最終,我們得出結論,要想出一點辦法來,要想著能不能掌控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這種想法,還是前所未有的。
或許,這也就是“吃一塹長一智”吧?
從秋瑾起事的角度來看,如果我方的軍事力量更為強大些,又何至於為對手所包圍呢?我方的力量足夠強大了,就是主動出擊,將那些官衙直接圍困起來,聚而殲之,也不是不可能啊!
是啊,人家都是洋槍洋炮了,我方又有些什麽呢?我方的槍支彈藥,都是比較少的。而且,人數有限,訓練水平也不足。我方一直處於地下,不能公開露麵。因此,作戰能力,也是得不到保證的。總而言之,就是,目前這種敵強我弱的情形,是長時間以來就形成的。要想得到根本上的改觀,也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不過,能夠想到這一點,也是蠻不錯的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至少,對於現實,我們的認識,已經較為清醒的。
接下來的事情,那就是,如何改變,如何做到揚長避短,如何才能夠克敵製勝?這樣的一條思路,還是相當可貴的啊!
於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如何影響、掌控新軍,就成了重中之重。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將是認識上的一大飛躍。
大的方向,就這樣確定下來了。
接下來,就是要沿著這樣的一個方向,不斷地前行。至此,我們的目標,也就越發明顯了。此前的一段時間,我們也算是東奔西走的了,然而,由於方向不明確,就顯得有點盲目了。至於所收到的效果,也是不明顯的。那種感覺,就是勞而無功,一無所獲。
直到,那一束海棠花的出現,才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我們的靈感,也由此而來。
軍事力量上的對比,其中的差距,是如此的明顯。對於這一點,我們都是很清楚的。不過,此前,我們隻是看到了差距,對於如何改變,卻拿不出什麽切實可行的辦法來。
沒有辦法,那就隻能延續著此前的悲劇與失敗。
然而,這一次,應該有所不同了,因為,我們想到了新軍。
當然,這還隻是一個目標。真要做到這一步,我們所要走的路,依然是極為艱難而漫長的。首先,那些軍士,他們自認為,自己所領的軍餉,來自於官府。那麽,我們如何才能提升他們的認識,為我們所用呢?
喜歡月明秋水請大家收藏:()月明秋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