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謝讚要收徒
字數:3068 加入書籤
三國之掙紮求活!
這兩首詩都是以景入詩,抒發情懷,賀質描寫的是石峽裏以北會稽山諸峰之一香爐峰,峰頂形似香爐,常年雲霧繚繞,相傳山中有“金簡玉字之書”得之可成仙業,賀質的詩緊扣這個傳說,加入對景致的描寫,的確有一絲玄妙脫俗的味道。
而馬淳所寫則是漓渚東一條大溪流若耶溪,相傳若耶溪有七十二支流,匯於禹陵,最終流入鑒湖,而馬淳所在石峽裏溪流就是若耶溪支流之一。他以若耶溪入詩,全詩因景啟情而抒懷,十分自然和諧,文辭清婉,音律諧美,創造出一種幽靜恬淡的場景。特別是用聲響來襯托出一種靜的境界,卻是以往詩文中從未出現過的,可以說開創了一種新的表現手法,更貼合道家“道法自然”和禪宗“心中無物”的意境。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意境深遠,自有一股禪意,我等雖為名士,卻也作不出此等詩文,小郎之才,老夫不如。”吳範所學偏於道家,對談玄問道很是癡迷,此時南方也有佛門僧侶雲遊傳教,上層人士多有涉及,信徒也是不少。
其中信佛最有名的就是陶謙部下下邳太守笮融,這個人也是奇葩,集魔鬼與佛徒與一身。可以稱得上是三國時期最卑劣的將領,一生專門殺害自己的救命恩人,比三姓家奴的呂布還讓人討厭,最後落難而逃的時候,被恨死他的山民殺死送官,也算是死有餘辜,罪有應得,略過不談。
比試(打臉)完畢,謝讚再次提議“小郎,你年歲幼小,偏居山野非長遠之計,我謝氏郡望會稽,經書傳家,又是史家名族,你不通經義,未來終是有限,不若入我門下,傳汝經義史學,將來也有所成就。”
馬淳長拜道“謝公厚愛,小子銘感五內,願拜入謝公門下,持帚掃榻,侍奉謝公。”
馬淳也想清楚了,在這三國亂世,人命如草芥,他就算避居在這偏僻山村,也難免遇到不測之事。前些日子增稅事件就是很好得例子,若不是他想出增加豆腐販賣途徑的辦法,一個小小的鄉秩夫就可以弄得村民朝不保夕,甚至流離失所家破人忙。
即便躲過這一劫,隨著豆腐名聲越來越大,覬覦豆腐利益的豪門大族也會伸手搶奪,沒有背景實力的石峽裏,早晚會被吞的一幹二淨。
所以眼下抱大腿是唯一生存途徑,謝氏是會稽一流豪門士族,謝讚又是會稽名士,交遊廣闊人脈眾多,對他又極為喜愛欣賞,伸過來的橄欖枝,當然要欣然接受。
謝讚哈哈大笑,雙手把馬淳攙扶起來道“得此佳徒,我心甚喜!”
“馬家小郎還不快快改口稱師。”一邊吳範湊趣催促。
“老師在上,學生馬淳拜見。”馬淳再次下拜。
“淳兒莫急,”謝讚一把拉住馬淳,轉首對吳範道“稍後請文則公選一吉日,老夫欲在山陰謝府廣邀親朋,開門收徒。”
“如今正是五荒六月,不宜大動,不若下月初八,卻是黃道吉日,收徒良時。”吳範掐指演算一番道。
“好!那就在下月初八,老夫下帖邀約好友,請諸位共證收徒。”謝讚舉杯相邀道。
這一頓酒開始雖然有些齟齬,但謝讚收徒目的達成,心下歡喜連連舉杯祝酒,後麵也是賓主盡歡,隻有賀質比試詩文輸了有些不爽。不過馬淳被謝讚收入門下,自然不能以普通寒門相較,身份提升了,感覺輸給他也不是那麽難受,畢竟還是年輕人,又是大族出身,就算不爽,場麵上還是把得主的,是以到最後也開懷暢飲起來。
直到日落西山,酒宴方才結束。謝讚等人也不多留,吩咐仆從收拾殘羹,趁天色尚明回莊去了。
臨行前謝讚手扶馬淳肩頭吩咐道“淳兒,汝可在月初到我府內,收徒之禮甚是繁瑣,早些過來,老夫也好指導與你,還有些好友名士,你也要結識拜見。”
馬淳點頭稱是,依依不舍的送別老師和長者前輩。
賀質來到馬淳身前道“馬家小郎,詩文上我比不過你,不過詩文小道,經義才是聖人大道,如今你入我謝世伯門下研習經義,我等你幾年再比經義如何?”他終究放不下輸給馬淳的心結,想要在其他地方扳回一城。
馬淳笑道“既然賀郎有約,在下定當奉陪。”小樣,憑我後世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上大學的經驗,還比不過你這嬌生慣養溫室花朵一般的死玻璃紈絝子弟?
謝讚一行人走了,山村的日子又平靜起來,馬淳又開始了日常鍛煉教書的日子。不過周二卻異常興奮,會稽名門,首屈一指的名士謝讚要收馬淳為徒這是多麽光宗耀祖的大事,對石峽裏來說,馬淳進了謝氏門下,不吝於登天的大喜事,日後他去漓渚鄉上,那秩夫還敢拿大耳刮扇他?分分鍾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所以他對馬淳拜師這件事是極為上心的,每日裏和有遠遊經曆的馬家老仆成伯、彭艮商議此事,就連村裏早稻收割這樣的大事都交給弟弟周三帶人打理,自己全心全意投入到研究收徒儀式上去了。為此還特地去漓渚謝莊請教,聽說學生拜師要準備六禮束脩,當即動用村產請城裏行商購買。村人對他這種公器私用的行為非但不阻止,還樂嗬嗬的參與其中,甚至還出了不少不靠譜的主意,鬧了不少笑話。
馬淳不管這些,他知道謝氏家業龐大,謝讚收自己入門一來看重自己才能,見獵心喜;二來像他們這種世家大族,沒有足夠的人才為自己所用,遲早會被其他家族吞並覆沒。所謂廣撒網,多收魚,培養一些優秀的寒門子弟,將來家族也會得到更多的幫扶。
沒見到當初為何袁紹、袁術兩兄弟能在漢末振臂一呼,群雄爭相附從,占據半壁江山?還不是袁家乃是五經十四家之一,靠著家傳《孟氏易》廣收門生子弟,才有了四世三公的顯赫家世。袁紹僅憑區區渤海太守之位,得袁氏門下冀州牧韓馥以整個冀州相讓,才能最終吞並幽、並、青三州,天下豪傑名士競相來投,雄霸北方。
而袁術更是以南陽一郡之地威伏南方,直至最終稱帝,沒有手下門生子弟、豪傑謀士的相助,就憑二人中人之資得能力水平,如何能做到如此大的事業。
當然這二人如此雄厚的基礎,最終還是昏招連連,戰敗身亡。但這不更加說明即便家主能力不行,隻要家中人才興旺,照樣能把這個家族推向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