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建業風雲(3)

字數:3246   加入書籤

A+A-




    三國之掙紮求活!
    出了吾府,甘述想要說話,不過馬淳擺擺手隻是吩咐車夫駕車回府,便忍口不言。等回到甘府,二人進了書房便埋怨道“子厚適才為何不讓我多說,那吾孔休乃至尊近臣,又是大兄薦主,若他不肯出力,我等又能找誰去?”
    馬淳擺擺手,關了房門對甘述道“二郎君,適才在吾府門口有不少外人在,在下也不便多言。如今校事府密諜四出,你我還是謹慎些為好。”
    “可是吾孔休不肯出麵,那可如何才好?”
    “依在下看來孔休公這裏也是麻煩纏身,軍中貪腐案是由左將軍軍餉假錢案引發的,而假錢案又涉及少府鑄錢監,孔休公也脫不了幹係。要不然主公若是定罪,作為薦主的孔休公也要受到彈劾,以吾少府之明如何不會出力搭救。”
    “那依子厚之言吾孔休也無法出麵,我大兄豈不危矣?”
    “主公定罪之論還為時甚早,對了,適才孔休公所言之李定是何人?”
    “李定?讓我想想?”甘述思索片刻道“想起來了,這李定乃是少府下屬,官居水衡都尉。”
    “水衡都尉?”馬淳不解的問道“水衡都尉不是主管建造艦船的嗎?怎麽歸屬少府管轄?”
    “這個子厚就有所不知了,原本水衡都尉確實是負責建造艦船,不過自黃龍二年至尊下令鑄造大泉五百之後將水衡都尉劃入少府監造各地鑄錢監,而艦船建造歸於水師都督府。”
    “難道說這假錢案牽涉到鑄錢監?二郎君可知發放到左將軍府的這三萬緡軍餉出自何處鑄錢監?”
    “這個我卻是不知,就要去問一下戶曹,嗯……戶曹尚書虞昺虞世文與我相交甚厚,稍後我去他府上問問就知。”
    “這虞世文是何人?可靠嗎?”馬淳問道。
    “虞世文乃是故騎都尉會稽餘姚人虞翻虞仲翔八子,少年英才,以捷對見異,為至尊賞識,三年前未及弱冠便已是黃門侍郎,去年升任相府戶曹尚書。”
    馬淳點點頭,這虞翻他知道,在後世《三國演義》裏也算是東吳有名有號的文臣,而且是會稽名士,他的兒子應該不會傾向校事府。
    馬淳又想了想,對甘述道“二郎君可否遣人投貼到諸位大將軍府中,在下還想去拜訪一下這些軍中重將。”
    甘述思索片刻,回答道“大將軍諸葛子瑜和驃騎將軍步子山還有征北將軍朱義封如今在建業,與先父有舊,可投貼拜訪,不過能不能見到卻是未知。上大將軍陸伯言在武昌輔佐太子,安南將軍呂定公在荊州,這二位是見不到了。
    聽說太常承明公與中執法子羽公這些時日多次上書為左將軍鳴冤,或許可以去拜見二公。”
    “那就煩請二郎君也遣人去潘承明和是子羽二公府邸投貼求見。”
    “嗯,我這就書寫拜帖遣人送到各府。”甘述點頭答應。
    二人再商議片刻,馬淳離開書房回到自己客房。
    說實話,馬淳並不想涉足到京師建業的官場爭鬥之中。前世他就是個小小的民營企業老板,做商務還算可以,但是和政界官員接觸卻總是感覺自己腦子不夠用。後世的那些鄉鎮官員就能把自己搞的團團轉,更何況如今麵對的都是些高官高官。他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被那些老奸巨猾的官員玩弄於股掌之上,到時候連怎麽死都不知道。
    前世他看過很多網文,那些現代的渣渣一穿越到古代就憑著所謂的超越時代的見識,立馬風生水起,恨不得所有人都當他是位麵之子,虎軀一震名人名將就拜倒在地,紛紛前來跪舔。
    可是現實卻是自他來到這個時代,隻有那些毫無見識的平民百姓,因為他給與的幫助還能當他是個人物,其他稍有地位的地方豪族和官員都有利用、吊打他的手段。
    他所遇到的人當中,隻有甘瑰在利用他之後還算厚道,把他收入麾下,給了個主簿的官職,算是讓他步入到官僚階層,擺脫了底層百姓的地位。其他的就算是老師謝讚一家,也是利用完了他之後想把他一腳踢走。要不是他再次回到山陰,給謝承分析了一下形勢,讓謝氏做出正確反應,估計以後連進入謝氏的大門都不太可能。
    即便謝氏疏離馬淳,可馬淳作為謝氏弟子,將來要是謝氏有難,還得全力為謝氏奔波,因為世道就是這樣,他馬淳頭上牢牢的印著謝氏弟子的烙印。要是他將來對謝氏不管不顧,那麽他這個人的名聲也就臭了,不管他如何努力,那些士人階層絕對不會再接納他,不要說升官了,連在士族當中立足都很難,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當權者安個罪名處理了。
    還有許多其他豪門,若非他獻出的增產之術讓他們增加了許多財富,他們誰會認識你這個寒門出身的馬淳馬子厚?就憑那幾首酸不拉幾的詩文,對他們又有什麽好處?你入仕升官還搶了這些家族子弟懷裏的官位,不把你一腳踩在地上就已經算是不錯了,還要幫助你?吃飽了撐的?
    所以馬淳真的不想來建業,雖然他作為後世人,也願意看看這個時代三大都城之一的吳都建業的風采。但要是以生命為代價遊覽建業,他還是從內心裏不願意的。
    可是他又不能不來,因為和謝氏一樣,馬淳是甘瑰的家臣,作為甘氏家臣,吃的是甘氏的俸祿,必須效忠甘氏。
    這裏就要說說漢末三國時期以及兩晉南北朝的官職製度。當時朝廷正式官職其實不多,一般分為京官和地方官兩種。又分為有朝廷征辟和開府征辟兩種形式的官僚。
    朝廷征辟就不用說了,就是孝廉和茂才兩種,各州郡每年有一定的份額,大致上每郡按人口多少一年兩到三人。像吳國這樣的國家,就算加上遙領之州,通過舉薦孝廉和茂才,每年朝廷正式征辟的官員不到三十人。對於整個東吳朝廷來說,這樣出來的官員數量遠遠不夠使用,而且對於數量龐大的各大世家豪族子弟,要獲得舉薦名額難度也大大增加。
    這樣狀況下就有了開府征辟製度。原本在秦漢時隻有丞相和大將軍還有三公具有開府資格,到了三國時期,由於戰爭的需要,也是因為戰功越來越多,導致了將軍職位的增加。原本漢末中郎將就已經時高位了,但是到後期中郎將隻能算中層職位,大量的武將獲得了驃騎將軍、四征、四鎮等高級將領名號,這些武將手下有大量士卒,那麽管理這些士卒也必定會需要很多官僚。僅僅依靠朝廷征辟就滿足不了這些官僚缺口,於是朝廷就允許這些將領開府自行征辟官員,當然這些官員依然算是朝廷編製,享受國家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