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葛玄又來了

字數:3082   加入書籤

A+A-




    三國之掙紮求活!
    柳榮不愧是商賈世家出身,操作手段高超。
    他先是私下求見陸胤,將隨侯珠展示給對方觀賞,引起陸胤的貪欲。假意想通過陸胤將隨侯珠獻給皇帝孫權,讓他不敢絕了貪墨的念頭。
    然後又委婉的告訴陸胤,他們獻珠的目的就是想要皇帝能撥付糧食以解決忠義縣的缺糧危機。並且又不經意的告訴陸胤,自家縣君馬淳的意思是誰要是能給足糧食,那這絕世寶物就給誰。
    貪婪的陸胤立刻就上當了,示意手下心腹向柳榮提出,陸府君會即刻撥付足夠忠義縣度過危機的一萬石糧食,至於獻珠的事情就交由府君處理。
    柳榮當然明白此中關竅,順水推舟就應下了這個事情。
    要不怎麽說貪官效率是真高,不到十天,柳榮就帶著第一期的三千石糧食,浩浩蕩蕩的回到了瓊山忠義縣。至於剩下的七千石,陸胤也承諾一個月之內運到瓊山港。
    有了這額外換來的一萬石稻米,馬淳就可以順利的安置陸續到來的疍人。
    畢竟疍人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過來,自從泊勇回去後,半個月之內逐漸遷移過來了三千多疍人。
    泊勇還托帶隊過來的泊海告訴馬淳,疍家人因為分布在崖洲島四周沿海,消息傳遞比較緩慢,還有一些人持疑惑態度,不敢過來。他和蒲八斤、幕成幾人分別到各個疍家人居住點說服他們遷移需要幾個月時間,請縣君放心,他們無論如何一定會帶領疍家人投奔忠義縣。
    疍人不是一窩蜂過來,讓馬淳大大的鬆了口氣,能極大的緩解忠義縣糧食的缺口。
    這些陸續到來的疍人在忠義縣官吏們高效的管理下,迅速融入忠義縣。畢竟整個縣內地廣人稀,許多方麵都缺少勞力。原本縣內百姓絕大多數也是從各地遷移過來的流民,大家地位相差無幾,又加上這些疍人過來並沒有減少自己的口糧物資配給,所以本地百姓並不反感疍人的到來,反而多數持歡迎態度。
    隻不過雙方之間由於語言不通的問題鬧了不少笑話,但這些都是小問題。勞動人們的智慧是無窮的,手勢加上簡單的詞語就能達到雙方之間的交流。
    而忠義縣學堂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大量學堂裏的孩子被分派到各個疍人家中,每天花一些時間教這些疍人說吳語官話。十幾天時間下來,他們不但和疍人孩子交上了朋友,還讓那些成年人也學會了簡單的詞語,能夠進行簡單的交流。
    疍人們的加入,雖然短時間內需要忠義縣官府大量的糧食物資。而疍人因為基本不太上岸,不知道如何耕種,所以還需要分派官吏組織疍人跟著本縣百姓開墾土地,工作量非常大。
    但是他們過來也帶來了一係列好處,一個是疍人生活在船上,對大海非常熟悉。隻要融合吳人的造船技術,打造出更加堅固的船隻,在資源豐富大大海裏就能獲取足夠食用的魚類。甚至在擁有強力巨弩的情況下,可以出海捕獵鯨魚。
    鯨魚渾身都是寶,它的肉可以食用,它的皮硝製後非常柔軟厚實,可以製作出輕便牢固的鎧甲,它的內髒營養豐富,可以提升島上居民的身體素質。鯨魚長長的魚須可以製作軟帆的帆杆,魚骨可以熬製非常好的骨膠。最寶貴的是它的脂肪,不但可以作為照明用的燈油,煉製無煙明亮的蠟燭,還可以製造肥皂。
    大至武器裝備、工業用品,小到生活器具、衣食住行,都能從鯨魚身上獲取。
    在武器船隻齊備的情況下,不需要所有疍人出海捕魚。還有很多疍人是以建造船隻為業的,馬淳就將他們放在新設的船舶工坊裏,和原先水師的修船匠人一起建造船隻。
    崖洲島林木資源豐富,數萬年來,人類從沒在島上全麵開發過。所以島上絕大多數地域覆蓋著原始叢林,適合造船的巨樹隨處可見。
    限於技術的原因,眼下崖洲島造不出大型船隻。不過馬淳並不擔心,他隻要製造出能夠在沿海捕魚的船隻就足夠了。他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朝堂出現變局,到時候派人去招募那些因為朝堂變局而生活艱難的匠人就可以了,他不急。
    疍人的婦女老人會處理捕撈的魚獲,加入各種手工作坊,甚至還可以進入曬鹽工坊,加大海鹽產糧。
    馬淳知道,雖然他可以做出像隨侯珠那樣在吳國甚至中原引起轟動的珍寶,但同樣也會引來很多心懷不軌的上位者的覬覦,懷璧其罪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為了不引來這些不必要的麻煩,他是不會再做這種危險的事情。
    隻有販賣民生物資,才是崖洲島猥瑣發育的不二之法。而質量上乘的海鹽,向來是通行天下的硬通貨。雖然這也是朝廷管製的違禁品,但沿海各地官府豪強哪個不在做這個買賣。隻要出貨量不多,隻販賣上等精品,就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也不會讓世家大族、地方豪強警惕他。
    這種量少利潤高而且不會帶來麻煩的生意,才是崖洲島未來一段時間要做的事情。
    將來他還會源源不斷的開發出一係列的民生精品,逐漸進入吳國甚至魏蜀兩國的上層社會。他相信,隻要幾年時間,就能給他帶來大量財富和需要的物資。
    就算某天引起朝堂注意,那時候的他也已經度過了前期虛弱時候,不再害怕任何外部威脅了。
    馬淳一直在港口忙著接受疍人,將他們分別安置。這天他依然一早來到港口,等待又一批疍人到來。
    臨近午後,他剛剛忙完了一批,正要回食堂吃飯。突然見遠處又來了一條小船,仔細一看,這條小船卻與疍人的船塢不同,有些像吳人經商用的小商船。
    等這船來到近前,馬淳才看見船頭站著兩人,前麵一人身著道袍,長須飄飄,身後一人道童打扮身背藤箱。
    馬淳驚咦一聲道“這老道人怎麽來了?”
    一邊隨同過來安置疍人的周二問道“縣君,這是哪個道人?”
    馬淳悠悠道“一個號稱神仙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