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黎人問題

字數:3233   加入書籤

A+A-




    三國之掙紮求活!
    這是一塊天然形成的狗頭金,約莫有五六斤的樣子,靜靜的躺在案頭,散發著黃燦燦的光芒。
    馬淳斜倚在案前,手指無意識的輕敲案幾,抬頭問道“你說黎人商隊要用這種金子來購買糧食、鐵鍋等器具物資?”
    周吉看了一眼侍立在一邊的布小義,點頭道“市集上來了一隊十幾人的黎人小商隊,出手很是大方,聽說不僅用黃金購買大量坊市上的物品,還要訂購大批糧食。因為糧食是咱們縣裏禁賣貨物,坊裏不敢做主,所以特地讓我來向您稟告。還聽說他們四處打聽尋找布侍衛。”
    “哦?他們為何要尋找小義?”馬淳不解的看向布小義。
    布小義一怔,轉而有些驚喜的說道“縣君,會不會是我家娘子找來了?”
    “你家娘子?”
    “嗯,當初小人曾經和祿馬黎人姑娘阿香定親,隻是林邑賊人屠村,小人跟著海叔來忠義縣報信,就沒有知會阿香,會不會是她阿母托人來找小人。”布小義抑製不住喜悅,說道。
    馬淳點點頭,吩咐道“小義,你隨順祥去見見那些黎人,若真是你家娘子托人來尋,那就好好招待他們,得空帶來縣寺見我。”
    布小義和周吉躬身領命道“諾!”兩人隨即領命出去。
    馬淳看著案幾上那塊狗頭金,輕輕的歎了口氣。
    一雙柔荑從背後伸出來,幫馬淳輕輕的按著太陽穴,彭玉柔聲問道“阿郎,我看你這幾日有些悶悶不樂,有什麽心事嗎?”
    馬淳微閉雙目,享受著小妾的按摩,緩緩說道“自林邑人來犯,已過去兩個月了。西卷城應該早已知曉全軍覆沒的消息,可如今卻毫無動靜。為夫在公審大會上宣誓要為商隊百姓報仇,可剛剛開始整頓軍備,山上的黎人卻又頻頻出現,為夫有些舉棋不定啊。”
    彭玉雖然對自家夫君溫柔體貼百依百順,可她畢竟出身山越,自有一股山越人的潑辣強硬。聞言便對馬淳道“報仇雪恨理所應當,林邑賊人殺我百姓,咱們就該打過去給他們個教訓,也讓旁人知道咱們忠義縣不是好惹的。至於那些黎人,不是來做生意的嘛,咱們與他好好做生意就是。”
    馬淳拍拍彭玉小手,苦笑道“你想的太簡單了,咱們忠義縣如今富庶一方,可不是山上那些黎人破寨子可比的。林邑人為啥路遠迢迢的要打過來?還不是眼紅咱們有這麽多好東西。
    林邑人隔著大海,還好防守,咱們還有餘力甚至可以反擊他們。可是黎人勢大,前漢時已有口十幾萬,百年來朝廷無力監管,繁衍至今早已不下二十餘萬。加之黎人曆來仇視朝廷,我擔心這些商隊隻是前來窺探虛實的探子,要是他們覺得咱們兵力不多,早晚會發兵攻打咱們。
    說到底咱們忠義縣立足瓊山,就像一根釘子釘在了崖洲島,他們也怕咱們一旦立足此地,就會像前漢一樣奴役統治他們。”
    “可是難道他們不知道,同樣是崖洲島本地土著,疍人在咱們忠義縣過的是怎樣的生活。隻要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夫君是個真正的好官。”
    “他們是不會相信的,百餘年的仇恨怎麽可能一夕而消。”
    聽了馬淳的分析,彭玉覺得頭都要漲開了,柳眉倒豎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黎人真要打過來,咱們滅了他們就是。就他們這些助弓竹箭,破銅爛鐵一樣的武器,幾百個掌心雷下去,管他什麽妖魔鬼怪,保管全滅咯。”
    看著彭玉發狠的樣子,馬淳莞爾一笑道“靠打解決的了什麽問題?當年伏波將軍馬援一戰而定二郡,最後還是要靠給黎人修橋鋪路、興修水利才暫時安撫住了黎人。可惜隨後的幾任漢官盤剝太甚,才導致黎人複叛。最終漢室取消二郡編製,撤回漢官,轉眼已有百餘年了。
    所以黎人的問題不在如何打,在於如何撫。而且一定要歸於王化,決不能流於表麵。如果不能徹底解決黎人問題,咱們在崖洲島的一切終究是沙灘上的城堡,根基不穩,將來會禍及子孫後代。”
    “這樣啊。阿郎,那你可要仔細衡量,找個萬全之策,可不能讓子孫後代受苦。”聽到馬淳這樣一說,彭玉也擔心起來,叮囑馬淳道。
    “閉門造車也不是辦法,”馬淳站起身來,一拉彭玉道“走,叫上阿莘,隨為夫去集市走走,好久沒和你好好逛逛了,咱們出去散散心。”
    “哦。”彭玉畢竟是個才十八歲的小姑娘,逛街對女人來說絕對是抗拒的誘惑,跟心上人一起逛街更是女人的幸福時刻,聞言馬上把煩惱丟在腦後,高高興興的叫上甘莘,三人一起出門逛集市去。
    忠義縣的集市就坐落在縣寺門口,從縣寺廣場一直延伸到港口。與東吳別的縣城不一樣的是,忠義縣集市沒有初一十五開市的規矩,而是每日都有。
    因為縣裏把各項產業分包給了縣裏百姓,加上每家都分了田,疍家漁民漁具越來越先進,打的魚也很多,所以縣裏的集市每日都開。
    集市上不僅有海事坊出售的各類魚獲,原先縣裏辦的各類作坊所生產的物品。還有不少精明的百姓自發開設的店鋪,就連酒樓茶鋪都開了不少。
    因為糧食多了,不少農戶集合起來將多餘的糧食釀成酒水,販賣到城裏,有些城裏百姓看到這個商機,幾戶人湊份子開了酒樓。生意居然不錯,看來百姓們經過糧荒之後,生活水平上去了,自然對生活品質也有了要求,去酒樓請個客,打打牙祭也不再是稀罕事情了。
    讓馬淳驚喜的是,集市上居然還有兩家茶鋪,專門供來往客商以及消閑的百姓喝茶聊天。
    說起來這喝茶的習慣還是從馬淳這裏傳出去的,崖洲島氣候四季如春,島上植被眾多,馬淳在帶領百姓開荒的時候發現了幾棵野茶樹。他如獲至寶,親自炒了不少茶葉用作待客飲用。
    當年他在冶縣時曾經也炒製過茶葉,不過隨著甘瑰的事情爆發,他四處奔波,也就把喝茶這個愛好放下了。沒想到在崖洲島找到了野茶樹,雖然數量不多,但是供他一個人和待客用卻是足夠。隻是上有所好下必焉之,一時之間飲茶成為忠義縣上層人人都效仿的愛好。
    有需求就有市場,島上的茶樹被百姓們陸續發現移植,沒過多久茶葉也就形成了忠義縣特有的市場,茶鋪也就應運而生了。甚至為了吸引客戶,茶鋪老板還專門叫說話伶俐的夥計給來往的客商們講解忠義縣的規矩,有時候還說些笑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