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逃不過的上計
字數:3694 加入書籤
三國之掙紮求活!
崖洲島平定了,黎母嶺周邊的黎人村峒也將按馬淳的規劃或定居原地,或遷往他處。以基羅為首的黎人村峒峒主頭人們倒也沒有出啥幺蛾子,一一照辦。
馬淳心裏清楚,事情辦的這麽順利主要是兩方麵原因。一是金雞嶺那一戰嚇破了黎人的膽,在絕對優勢的武器裝備下,黎人就算再多十倍兵力都不夠馬淳軍一頓大炮轟的。所以就算馬淳提出再多的苛刻條件,黎人們也不敢反對。
二是黎人們知道,馬淳這樣做是真心為了他們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們雖然原始落後,但也不是傻子蠢蛋,那麽多的黎人生活在貧瘠的山區,就算有天大的本領也吃不飽飯。以前是因為黎人不善耕種,到了平原更加沒有出路,還不如在山裏還能靠打獵維持生活。
如今忠義縣的富足是家喻戶曉的事情,縣君要將一部分黎人遷到忠義縣縣城附近去,哪有不樂意的?當得知這個消息後,許多村峒不等工作組到來就紛紛收拾好行李物品,早早的等候遷移的命令。
反而是留在當地的黎人心中不太樂意,還鼓動頭人們向馬淳請命,要求遷居。
聽到這些峒主頭人的請命,馬淳也不怪罪,耐心向他們解釋其中的原因。當然他還再次強調,整個崖洲島都是忠義縣,隻不過有些地區已經開發成熟了,有些地區還待開發。
留在當地的黎人村峒不是說過不上縣城那邊百姓的好日子,而是將加入開發隊伍當中,將家鄉建設的更好。將來不管是縣城所在的瓊山,還是黎母山以西的地區,都會成為整個天下最富庶的地區。
所以隻要各個村峒服從縣寺安排,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絕不會存在厚此薄彼的情況。
隨著縣城運來大量的糧食物資,很快崖洲島西南部成為熱熱鬧鬧的建設基地。沿海衝積平原上,數萬名黎人在周良的帶領下燒荒開田,預計這幾百平方公裏的平原將成為崖洲島又一個糧食基地。
而瓊山周圍的平原因為大量黎人的到來,也將迎來又一輪開荒高峰。等到明年年底,不僅年供百萬糧的任務能夠圓滿完成,還會有足夠的結餘。而有了充足的糧食,馬淳對大陸的依靠將再次減弱,真正可以逐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當然,工業的發展也是馬淳重中之重的工作。隨著黎人的歸降,經過詳細的統計,崖洲島在冊人口達到創紀錄的四萬八千七百餘戶,合計人口二十三萬六千七百餘人。其中吳人兩萬多,疍人一萬五千,最多的是黎人,有十八萬一千多。
這其中除了五萬多未成年兒童,兩萬餘老弱,青壯男女就接近十三萬人,不過男丁略少,大概六萬餘,成年女子接近七萬。
未成年兒童是崖洲島的未來,馬淳不會讓他們參與勞作,按照他一向以來的規矩,這些少年兒童將會送入學堂接受教育。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成年後會分配到各個行業,以及戰鬥部隊當中。
那兩萬餘老弱,縣裏也會根據他們的身體狀況,分配到各個手工作坊,參與相對輕便的手工製作當中,以發揮他們的剩餘價值。
而最主要的就是青壯男女,開墾農田,開采礦藏,各個作坊的工業生產,都是他們的去處。有了這些青壯勞力,忠義縣將迎來真正的工業大生產,開拓商業,儲備軍事物資,隻要再苟上一年時間,這天下將再也沒有製約他的力量了。
當然了,擴軍也適時的提上了馬淳的工作日程當中。忠義縣原先的編製是五百水師,陸上步卒並沒有列入朝廷正式編製當中。
而忠義縣原先的六百多縣卒按照朝廷的說法,隻能算是民勇,需要馬淳自備軍資。但是眼下這個局麵,就算朝廷不承認,馬淳自掏腰包也得擴軍了。
所以馬淳準備在保留五百水師的基礎上將縣卒擴充至三千人的編製,設立三個校尉部,六個軍司馬。以甘莘、毛大為左右校尉,自己單領一個校尉部,以此戰表現突出的周吉、趙鐵、甘氏部曲首領甘義,羅擔黎基羅的兒子基陽,親衛布小義以及疍人泊海為軍司馬。
這其中甘莘是自己的夫人,毛大、周吉、趙鐵是從小跟著自己的嫡係,甚至布小義雖是疍人,但也算是自己的學生和嫡係,甘義是甘莘的部曲,泊海是疍人的代表,基陽代表了黎人。軍中各方勢力都有,既統一在自己身邊,又不會串聯合謀。
他讓甘義、泊海兩部歸甘莘統領,基陽、布小義受毛大節製,而自己麾下則是周吉和趙鐵,水師羅技部仍屬於自己直屬部隊。這樣一來,整個崖洲島軍權依然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
以後崖洲島向外開拓將是自己最主要的工作,因為手下這些人還遠遠達不到獨自作戰的能力,限於時代的局限性,新武器使用也將是他們最大的考驗。隻有自己親自率領部隊,言傳身教下才能讓他們真正成長起來。
崖洲島的民政工作是馬淳目前為止最放心的,柳榮雖然出身商賈世家,但其從小飽讀詩書,對馬淳的治政思路也是最為了解。在擔任縣丞期間,所做的工作成績非常突出,內政交予柳榮主持,馬淳絕對可以放心。
還有萬震,這個忠義縣年輕主簿,原先在柳榮的陰影下幾乎看不到他有實質性的成績。可是在這場統一全島的戰役中,萬震卻表現出了與其年齡不符的成熟能力。
他不但獻策奇襲敵後,還主動請纓,率領不多的兵力圓滿完成了奇襲的任務。而且還穩定敵後黎人的民心,給馬淳最終平定黎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以馬淳在綜合考慮後,根據治理全島的需要,準備在崖洲島西南再建一城,取名為定黎城。以萬震為假縣丞,總領當地黎人,以及一切事物。
剩下的還有周良,這個與馬淳最早結識的好友兼學生,在農業生產上已成為真正的行家裏手,馬淳所有關於農業方麵的知識,周良學的最是徹底。
這個與馬淳同齡的年輕人,不但能夠圓滿的完成崖洲島開荒的任務,還能和楊成、王福等老宗族長者打成一片,讓這些有一輩子種糧經驗的老者心服口服,對周良也是言聽計從。
崖洲島目前暫時還是以農為本,未來幾年還有大量荒地需要耕種,而崖洲島全境方圓千裏,將來肯定還要設立更多的城池。所以馬淳也打算成立統領全境農耕的機構農署,由周良全權負責。
當然還有負責工業的周三和趙山兩位老人,隨著工業發展,他們慢慢的已經不能適應管理這麽龐大的團隊了,未來還是需要培養後繼人員,接手這一大灘事物。
負責研發的胡建,這倒是沒有多大問題,葛玄和鄭隱在化工坊如魚得水,恨不得吃住都在裏麵,未來肯定還會有新產品源源不斷的研發出來。
負責海事坊的泊勇,負責醫署的董建,都是馬淳比較放心的部門,不需要做更多的改進。隻是他們的管轄範圍更廣了,需要補充人手輔助他們。但這並不算多大的事情,稍微商議一下也就解決了。
時間慢慢的過去,轉眼間就到了赤烏二年(公元240年)的十二月。這天,馬淳正在縣寺和眾人商議明年全島建設事宜,忽聽門外差役來報,府君陸胤的管事陸才求見。
馬淳一愣,問道“府君年禮不是差人送過去了嗎?這陸才又來做什麽?”
旁人也是茫然不解,隻有縣丞柳榮眉頭一皺,不是很確定的說道“莫非是為了咱們縣的上計事宜?”
“上計?”馬淳也是一咧嘴“這上計還真的是逃不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