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南魯之爭(下)

字數:3786   加入書籤

A+A-




    三國之掙紮求活!
    不提陸遜積極聯絡其他重臣上書孫權,希望皇帝出麵平息儲位之爭。
    全琮回到自家府中,便讓人叫來長子全緒和次子全寄。稍後,兄弟二人便來到父親書房。
    全緒與全寄是全琮原配夫人所生,全緒今年已有二十五歲,入仕多年,為人處世比較沉穩,有些像父親全琮,如今官封揚武將軍。
    次子全寄就不太像父親,他年方十八,雖未入仕,但性格輕佻張揚,結交甚廣,在東吳年輕一代名氣很大,在士族當中也算是出名的少年名士。
    其他兩個兒子全懌、全吳都是全琮續弦夫人長公主孫魯班所生,如今尚年幼,所以全琮沒有叫他們兩個一同議事。
    全琮叫來兩個兒子,對他們道“今日丞相召我過府,就是為了二宮相爭之事。他勸我一同上書陛下,遣魯王就藩以安定朝局。”
    二人聞言,全緒還未說話,全寄就跳了起來道“父親,此事萬萬不可。太子與顧氏交好,又是張休老賊之婿,若他日太子登基,我全氏必然難得聖眷,全氏一族危矣。”
    全緒也反應過來,對全琮道“父親,二郎說的對,咱們與顧、張二氏有隙,如果他們兩家得勢,與咱們全氏可大大不利啊。魯王禮賢下士,與我家相交甚厚,又深得陛下寵愛,若他成為儲君,可保全氏百年富貴。”
    全琮歎了口氣道“為父如何不知儲君之位對咱們全氏的重要性。但是你等可知,儲位之爭可是關係到大吳國祚,會引發朝中多少動蕩,一著不慎,這可是滅族大禍。”
    全寄見父親猶豫不決,緊跟著勸道“父親,孩兒有一句話,不知當不當說?”
    “二郎且說。”
    “全氏三代仕於大吳,且家勢日隆,何者?唯聖眷不止而已。
    如今太子與陸、顧、張三氏交好,並不看重我全氏。而魯王自幼便與孩兒相善,待孩兒親如兄弟,我全氏身上已經深深地烙上魯王印記。
    在太子眼裏,我全氏即便轉投與他,附其驥尾。將來他若登基,又能保得住幾分權位?陸氏還算與您交好,然顧氏兄弟與張休老賊得勢,在新皇麵前進幾句讒言,我全氏休說保住官位,能否保全宗族性命都尚未可知。
    而魯王不同,聰慧果決,禮賢下士,朝中眾臣稱其有至尊之風。就連車騎將軍步子山(步騭)、老將軍呂定公(呂岱)、右部督呂世議(大司馬呂範次子呂據)、中書令孫弘等都支持魯王。父親怎能猶疑不決,罔顧全氏之危?”
    全琮還是不肯下決斷,長歎道“二郎你尚年幼,不知丞相陸伯言之威。此人智謀超群,殺伐決斷,當年定計智取荊州,致使關羽兵敗被殺。後又在夷陵之戰中力挽狂瀾,火燒劉備,救大吳於危卵之中。有他支持太子,魯王是翻不了身的。
    況且他示意為父,若二郎你仍與魯王過從甚密,就要為父將你誅殺。”
    全寄冷笑道“陸遜老匹夫竟然如此狂妄,竟敢口出狂言,肆意誅殺士族子弟。莫非他忘了,陸氏雖然有大功於大吳,可這大吳天下須姓孫,非是姓陸。儲君之位,非是他一言而定的。”
    全緒也恨恨道“二郎與魯王交好,卻是與他陸遜何幹?竟然要置二郎於死地。父親,如今之計,我全氏已無他路,唯有緊跟魯藩可也。”
    全琮眼神閃爍,沉默不語。
    正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喧嘩,隨後書房門被猛然推開,進來一個衣著華麗的中年美婦。父子三人愕然望去,卻是全琮續弦夫人,東吳皇帝孫權長女,有著全公主之稱的孫魯班。
    隻見孫魯班眉目含霜,怒氣衝衝的闖了進來,一屁股坐在榻上,厲聲沒罵道“賤婢辱我,氣死本宮了!”
    父子三人對視一眼,全琮揮揮手讓兒子們下去。起身來到孫魯班麵前,柔聲問道“夫人何事如此氣惱?莫非有人頂撞與你,待為夫與你出氣。”
    孫魯班白了全琮一眼道“說與你知有何用處?還不是王氏那賤婢,仗著兒子是太子,竟然給本宮眼色看,把本宮肺都氣炸了。”
    全琮心中咯噔一下,心中有些發慌,便倒了一杯酪漿遞給孫魯班“夫人到底何事與王夫人起了衝突?”
    孫魯班一把接過酪漿,一飲而盡,氣呼呼的說了起來。
    原來孫魯班是孫權最寵愛的長女,其母步夫人在世時雖然因為先太子孫登的緣故,沒有正式冊封為皇後,但一直打理孫權後宮,實際上就是後宮之主。
    所以孫魯班一直隨意進出皇宮,孫權又對她非常寵愛,就算是在處理朝政之時,隻要這個女兒進來,他也會放下政務接見女兒。長此以往,就養成了孫魯班飛揚跋扈的性格。說實話,當年要不是她進讒言,馬淳的嶽父甘瑰也不至於獲罪流放會稽,這麽多年得不到重用,以至於最後鬱鬱而終。
    可是如今孫登已死,孫和成了當今太子。他的母親王夫人小門小戶出身,見識淺薄,以為自己就能成為皇後,便迫不及待的管理起後宮之事。
    孫魯班因為母親布氏最終都沒能成為皇後,心中不樂意別的女人登上皇後之位,便在父親孫權麵前進言說“母親屍骨未寒,父皇剛追封母親為後,就要晉封新皇後,母親在天之靈一定會有所不滿。”
    孫權一想也對,他其實最愛的就是這個布氏,當年布氏和長子孫登先後去世,這可是孫權內心當中最大的痛。聽女兒一說,便息了封後的念頭。
    這樣一來,兩人就結了仇,王夫人對孫魯班恨之入骨,二人在後宮之中見麵就掐,勢不兩立。
    這不,今日孫魯班想進宮見父皇孫權,順便討要些好處。可是真巧遇見王夫人也去見孫權,二人在路上一見麵便互相冷嘲熱諷,掐了起來。
    王夫人出身雖是士族,但門第並不高,從小生活在底層,鄉間俚語隨口而出,比出身高貴的孫魯班嘴巴利索的多,當場說的孫魯班火冒三丈,氣個半死。
    孫魯班被王夫人一氣,連孫權都不去見了,轉身就氣呼呼的回府了。
    孫魯班將經過與全琮一說,末了道“全子璜,如今孫和隻不過是太子,尚未登基,他母親王氏賤婢就如此欺辱本宮。將來若是孫和登基,王氏成了太後,全氏豈不死無葬身之地。
    還是魯王不錯,他雖也是王氏之子,但對本宮一向恭敬有加,還時常讓本宮代他向你問好。本宮看來,魯王若是做了太子,將來也能保全全氏,你可要三思啊。”
    全琮登時一驚,自己的夫人與太子之母勢同水火,兒子們又早早的站隊,成了太子對頭魯王一黨的核心人物。如果自己還是蛇鼠兩端,將來非但在太子麵前討不了好,魯王若是登基,自己一樣得不到任何好處。
    他也是混跡官場多年,哪會不明白其中道理。先前隻不過害怕丞相陸遜,再加上對大吳還是有些忠心,不願意國家陷入混亂之中,故此在理智上願意支持太子。
    可是如今看來,支持太子竟然要危及自己家族,全琮當然沒有那麽高尚的思想覺悟。誰要是危害全氏,那我就跟你鬥上一鬥,更何況鹿死誰手尚未可知,魯王還是有一定的勝算的。
    當即對孫魯班道“夫人放心,為夫自有決斷。全氏三代仕吳,多少還有些門生故舊,南宮那位坐不坐的穩太子之位還未可知,想要登基?嗬嗬,為時過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