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封侯

字數:3618   加入書籤

A+A-




    三國之掙紮求活!
    破壞最嚴重的是太極殿,殿門因為被叛用巨木撞擊,已經嚴重變形。
    走進大殿,裏麵很多設施都被拆卸下來作為抵抗叛軍的武器,地麵上更是布滿了血跡,有幾處還有被燃燒的痕跡。
    百官們早已失去了平時的優雅氣度,人人官袍散亂,大部分人還帶著傷歪坐在地上,發出“哎哎”的呼痛聲,有幾具屍體被拉在一邊沒人處理。整個大殿亂成一片,可見先前戰況是何等激烈。
    這時,內侍令魏忠領著太醫令趙泉以及醫署的醫官們進來為受傷的大臣包紮傷口,救治傷患,還有一些內侍進來收拾地麵,換掉那些殘破的案幾飾物。
    老皇帝孫權陰沉著臉,端坐在朱紅色的龍椅上,看著大殿混亂的場景默不作聲。看樣子他倒平安無事,隻是經此一事對他打擊很大,神色很是駭人。
    馬淳硬著頭皮上前行禮道“臣馬淳見過陛下。”
    孫權抬頭看了一眼馬淳,嗓音有些嘶啞道“馬卿回來了?馬茂死了?”
    “回稟陛下,臣已誅殺馬茂。不過其餘大部分叛軍逃散,臣兵少不能盡數殲滅。”
    “馬茂這個亂臣賊子,就該千刀萬剮方消孤心頭之恨,讓他死於戰事便宜了他。朱據,你帶人出城搜捕叛軍,盡數誅殺。”
    左將軍朱據也在殿中,聞言起身領命而去。
    這時朱然、全琮等將領進來稟報“啟稟陛下,虞欽、朱誌兵敗自殺,朱貞為臣等所擒,已綁至殿外,請陛下示下。”
    孫權咬著牙道“是卿,你去嚴加審訊朱貞,給孤查查到底有多少叛黨。孤倒要看看,這些亂臣賊子吃著大吳的俸祿,竟然還要叛國投賊,他們的心是不是都黑了。”
    中執法是儀八十歲了,不過老頭精神頭挺好,這場叛亂裏竟然一丁點傷都沒受。聞言當即上前領命,帶著幾個護衛就出去了。
    接下來孫權打起精神,一一處理亂後事物。
    馬淳知道自己已經沒什麽事情了,作為外官,朝廷事物自己是插不進嘴的。但是立了誅殺叛賊首惡的大功,站在殿前讓人指指點點顯得有些異於常人。索性退在一邊加入趙泉的醫官隊伍,幫著醫官們救助傷員。
    馬淳這一舉動在東吳君臣眼裏有些驚世駭俗,要知道醫官在這個時代屬於工匠類人員,地位遠遠低於士人。馬淳與醫官混在一起,簡直是自甘墮落。
    不過他這種做法,卻讓一些嫉妒他得到大功的權貴有了幾分釋然,這種不顧禮儀體統的行為是不配獲得高位的,皇帝可是要臉麵的,不會讓馬淳這種下裏巴人留在京城丟人現眼。
    一時間看向馬淳的眼光也從嫉妒轉化為了鄙視和少少的同情。
    馬淳知道自己的行為等同於自汙,他隻是想在這場叛亂裏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他才不願被孫權留在京城這個風浪中心。
    治理崖洲島已經讓群臣側目,再加上得了誅殺賊首的大功,孫權一個高興,極有可能讓自己留在京中他的身邊。畢竟死了好幾個重臣,空缺了不少位置,孫權又有善於提拔年輕俊才的名聲,自己的表現十有八九入了孫權的眼裏,離京的可能性也就越來越少了。
    而此時的孫權看向馬淳的眼光裏除了欣賞,也帶著一絲惋惜。他倒沒有想到馬淳這是在自汙,老皇帝想起了馬淳的出身。他看過馬淳的閥閱,知道馬淳出身寒門,父親是一名醫者,而馬淳在當地也有從醫的經曆,所以認為馬淳隻是出於醫者的本能才參與救治傷員的。
    不過孫權以為,這恰恰就是馬淳出身的緣故,寒門就是寒門,俗話說狗肉上不了台麵,馬淳再有能力,也沒有擺脫寒門的身份,上不了高位。
    畢竟眼下的東吳,已經不是當初初創階段,可以隨意提拔寒門。經過了暨豔事件和呂壹亂政,孫權徹底開始依靠世族,不敢任意提拔寒門子弟。像馬淳這種有能力的寒門子弟,還是給點賞賜,放在邊疆更加穩妥一點。
    這一日就在忙忙碌碌的情況下過去了,馬淳直到深夜才回到家中。
    甘述父子以及甘莘、萬震都在家中等候馬淳,他們也知道了宮城內發生的巨變。大家商議了一下,感覺亂事已平,甘述父子又免去了朝中官職,接下來的事情就和他們以及馬淳無關了,隻要安心等待朝廷旨意就是。
    本來馬淳打算陪著孫權狩獵完畢之後就能馬上離京,可是隨著馬茂叛亂,京城四門緊鎖,所有留在京城的官員都要經受調查,所以馬淳暫時還不能動身,隻好留在家中安心讀書,等候朝廷處理完後續事物後放他離京。
    這段時間裏,每日都有朝廷官員受到馬茂叛亂的牽連被抄家入獄。聽說連魯王孫霸都因為和虞欽有書信來往,被孫權訓斥了一頓,令其閉門讀書,不許與朝臣來往。
    這回孫權是來真格的了,有消息說全寄想進魯王府,剛到門口就被新任解煩營都督陳正逮了個正著,當街拿下,吃了一頓棍棒,連頭都被解煩營士卒打破了,全寄灰溜溜的跑回府內養傷。
    全琮父子屁都不敢放一個,也就全琮的老婆長公主孫魯班仗著自己的身份入宮向孫權告狀。沒想到被一向寵愛他的父皇一頓訓斥,隻好哭哭啼啼的回府,好生安穩了一陣子。
    朝中官員被清空了一大批,那些平時被打壓閉門不出的太子黨又得了勢,一時間南魯兩黨勢均力敵,又開始了撕逼大戰。
    補充一句,解煩營半數參與了叛亂,照道理孫權不該留著這個禍害,取消編製另立他部。不過奇怪的是,孫權依然還將解煩營留在皇城邊上,隻是裏麵的軍官換了一大批。除了解煩營左部督陳正因為率領部分士卒助百官扼守太極殿立下大功,升任都督以外,大部分軍官都換成了孫氏皇族子弟。
    隻是這一點,馬淳就看出東吳確實是外強中幹了。孫權對朝臣猜忌日盛,寧願使用平庸的皇族,也不遠啟用有能力的臣子掌握這支重要的情報機構。將來怎麽鬥得過魏蜀兩國?
    不過這對於馬淳和崖洲島來說也算是一件好事情,崖洲島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番。將來一旦起事,東吳平庸的情報機構將不再是自己需要關注的對象。
    建業不愧是人口繁盛的首都,馬茂的叛亂隻局限在皇宮內部,對城內其他地方還來不及破壞,經過一個月的肅清行動,漸漸的恢複了往日的繁榮。
    馬淳也終於迎來的孫權的旨意,孫權在旨意中大大的誇讚了馬淳的忠勇,稱馬淳“文武兼備,國之幹臣”。洋洋灑灑一大片讚揚的詞匯,最後加封馬淳為忠義侯,仍為忠義縣令,威遠將軍,鎮守崖洲島。並封夫人甘莘為臨江君,追封馬淳父親馬夏為巨鹿太守,賜金一百,蜀錦十匹,美姬十名。
    甘述平叛有功,免其罪,任其為朱崖太守,領楊武將軍,克日赴任。
    至於馬淳想要搭救的陸胤,孫權估計是看在陸氏以及馬淳的麵上,也免了他的罪,命其仍回交州擔任南海太守,持節,都督交州諸軍事。
    至此,馬淳在京城建業的諸般事物告一段落,終於可以離京回到崖洲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