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君侯,明君也

字數:3099   加入書籤

A+A-




    三國之掙紮求活!
    好消息接二連三的到來,隨著馬淳長女降生,甘莘把了脈之後,董建興奮的對馬淳說這是喜脈,馬淳很快就會迎來第二個孩子的降生。
    這是崖洲島又一件大喜事,馬淳封侯的消息也傳遍了島上,加上長女降生,島內上下人人喜笑顏開,三喜臨門是值得大肆慶祝一番的。
    反正縣寺財政有的是錢,盡管馬淳宣布這是他的私事,必須由他自己出錢慶祝,決不能動用公庫裏的錢財。但是島上士民百姓和那些有錢的商賈們卻不管這一套,咱們可以不動公庫,自己出錢慶祝你君侯可管不著。
    你辦你的慶祝宴會,我作為崖洲島子民就要參加。要是你為了省錢不邀請我,那我自己辦宴會慶祝行不行?法律可沒規定不允許這樣做,法無禁止皆可行,這可是君侯你自己提出的。
    搞到最後,馬淳實在沒辦法,隻好大出血,從自己的私庫裏取出錢財請所有百姓吃了一頓。
    百姓們還沒完,以楊成等人為首的上百名民意代表聯名提出議案,要求將每年七月初一定為三喜節,這樣他們可以每年借著節日慶祝。
    他們在議案中說,這個節日不僅是為了慶祝馬淳封侯和子嗣繁盛,節日慶祝還可以促進百姓消費欲望,帶動島內經濟發展,所以必須增加這個節日。
    他們的理由在甘述、顧譚眼裏簡直是胡鬧,可是令他們不解的是,經過縣寺組織的幾百名民意代表討論(聽說這些民意代表是經過島內各地百姓選舉才能當上的),這個胡鬧般的提議竟然獲得代表們一致通過。
    而縣寺主管內政的縣丞柳榮也在決議上用印,把這天正式定為忠義縣三喜節。而作為崖洲島之主的馬淳竟然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完全不管代表們的決意。
    這讓甘述等人大為驚異,這崖洲島的體製真的全然不同於天下任何一個郡縣。而且他們發現,島上沒有士農工商的區別,百姓們隻有一個身份,就是他們自稱的公民。
    他們拉住任何一個百姓,詢問公民的概念,這個百姓就會自豪的告訴他們,所謂公民,具有一個國家的國籍,並依據憲法或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這是縣君也就是現在的君侯馬淳告知他們的。
    這和他們在典籍中知道的公民含義完全不同,《韓非子·五蠹》:“是以公民少而私人眾矣。”說的公民是公之民,也就是諸侯直接擁有的從屬民眾,為諸侯服務的百姓。是相對於擁有自由身份的私民而言的人。
    在崖洲島,擁有忠義縣戶籍,被稱為公民的百姓權力非常大,和其他地方的百姓不同。公民們擁有受教育權,可以參與任何縣寺允許的行業活動。
    比如說城外的農夫,如果在東吳其它郡縣,農人隻能在本鄉裏社從事農耕活動,不能隨意離開裏社。要是想把多餘農作物販賣出去,必須由裏魁開出路引,鄉嗇夫或者鄉佐證明才能去市集或城裏販賣。他們不允許從事耕種以外的任何行業。
    而崖洲島不同,隻要是公民,他在完成了縣寺規定的各項義務之後,可是經商,可以開店,甚至可以出海捕魚,絕對沒有任何人來限製你。
    公民私有財產不允許受到任何侵犯,隻要他繳了稅,是合法的納稅公民,就能夠得到縣寺保護。任何人不能無緣無故侵犯他的財產,就連崖洲島之主馬淳也不允許隨意進入公民家中,取走他的任何物品財物。
    公民還擁有選舉權,裏社鄉寺的基層官吏必須由當地公民選舉產生,獲得五成以上的選票才能當選。不過縣寺有建議權和否決權,以保證不產生賄選等行為的發生。
    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就是公民代表。這些代表是根據地域劃分選舉出來的,各城各鄉都有一定的名額,全部由擁有公民身份的納稅公民選舉產生。這個多達三百人的公民代表群體,主要作用就是監督各級官員的工作情況。可以提出議案罷免不作為的官員,以及提出各項法律法規和城市建設的各項規劃。
    當然了,他們也可以參與製定整個崖洲島的政務預算規劃,可以有權力提出不同意見,甚至提出對外征戰的要求。
    崖洲島的這些體製逐漸展現在甘述等人的麵前,讓他們越來越感到驚奇和不解。特別是公民代表這個群體的出現,讓他們覺得馬淳簡直在自己頭上放了三百個掣肘者。
    他們一直以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乃是天理,難道孔夫子所說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道理是錯的嗎?自古以來,皇帝和士大夫治理天下,百姓工商按照上位者製定的規則做事,就能夠天下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這可是他們從小學習到的至理名言。
    可是在崖洲島,馬淳偏偏打破了這個理所應當的至高規則。他極大的放寬了對治下百姓的約束,甚至讓百姓們監督縣寺運行,等於說約束住了他自己的權力。這在他們眼裏簡直是不可理喻,這種做法難道不會造成縣寺治政效率低下,百姓隨時作亂的情況產生嗎?
    而事實上,他們在崖洲島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一個大大的耳光甩在他們臉上。各級官吏因為有著隨處可見的監督體製,工作效率極高。而且官吏和百姓之間的關係非常融洽,所有的一切事務都放在明麵下完成。
    百姓們去縣寺各部門辦事不需要使錢行賄,如果有官吏借故刁難或者辦事拖延,百姓們隨時可以去監察署舉報。
    張休就在一次閑逛時見到過一隊監察署差役直接進入縣寺,將一個戶曹吏員當場鎖拿走的情況發生。聽邊上百姓說,這個吏員因為與前來辦事的一個商人有仇,故意刁難不給他辦理繳稅手續,使得那個商人拿不到繳稅手續而被處罰。
    結果那個商人就去了監察署舉報,經過核實,縣寺退回了罰款,並且把那個戶曹吏員鎖拿下獄,據說那個吏員按照崖洲島法律,會被剝奪公民兩年,還要被判刑接受勞動改造。
    張休當即找到縣丞柳榮,質問柳榮以小過而重處士人,會不會量刑過重?而柳榮卻解釋道,忠義縣上下無分貴賤,皆按律而為。法律怎麽規定的,就要怎麽施行。就算是君侯馬淳也不能例外,這是崖洲島處事原則,是馬淳一直強調和遵守的。
    張休聽完後大為震動,感歎道“休今日才知,百姓為何愛戴君侯,忠義縣為何能夠強盛如斯,君侯真乃明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