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原來是琉球國

字數:3049   加入書籤

A+A-




    三國之掙紮求活!
    不提馬淳這邊戰後統計傷亡,分析對戰情況,找出錯漏點,為下次與騎兵作戰製定更加完善的戰術方案。還有從崖洲島調來大量基層官吏,把三韓盡快改造、融入到崖洲島體係內。
    梯儁率領四百多殘部倉皇逃竄,從單單大嶺經由玄菟郡繞了一個大圈回到帶方郡郡治帶方城。
    太守弓遵得知消息大驚,急忙派人召梯儁來府寺詢問情況。梯儁略微洗漱一下,換了戰袍就去府寺見太守弓遵。
    弓遵一見梯儁便急聲問道“萬德(梯儁字),聽聞你大敗而回,部下折損大半,此事可真?”
    梯儁苦笑下拜道“儁有負府君之命,確實在北漢山城下被馬韓軍擊破,大敗而回。”
    “馬韓人什麽時候這麽會守城了?難道萬德你是用輕騎強行攻城?萬德啊,你也打過許多仗了,那北漢山城是馬韓有數的大城,輕騎怎能強攻?”
    梯儁笑的更難看了“回稟府君,末將是在城外野戰時被正麵擊敗的。”
    “啊?你麾下可是帶著千餘騎軍,雖說是輕騎為主,但馬韓人少有戰馬,以步對騎,怎能輕易擊敗你?莫非馬韓集中三韓之兵設伏圍攻?其中過程萬德快快道來。”
    梯儁於是將過程詳細的跟弓遵訴說了一遍,末了說道“末將至今想不明白,這馬韓人使用的是何種軍器,正麵擊中人馬俱碎。難道真的是妖法不成?”
    “絕無可能是妖法。”弓遵搖搖頭,沉思了片刻道“你適才說的敵軍三樣火器中有一樣似曾相識。萬德,你記不記得六年前我大魏揚州刺史彥雲公(王淩)與吳將全琮的芍陂之戰?”
    梯儁一怔,努力的回憶了一下道“府君是說吳軍使用的掌心雷?”
    “不錯,當初吳軍就是用了一種爆炸時能發出巨大聲響的武器,聽說他們稱之為掌心雷。這掌心雷與你遇到的那個冒白煙的圓球極為相似。”
    “隻是府君,末將也看過芍陂之戰的戰報,那掌心雷除了爆出巨響,威力並不大。聽說是戰馬受驚逃走才導致的我軍前部大敗,之後吳軍也沒拿出類似火器進行戰鬥。而我部所遇到的那些火器,威力極為強大,非人力可擋。”
    “萬德說的也是,吳軍遠在大江以南,路途遙遠,也不可能出現在遼東。對了萬德,你可看清對方旗號,是否是馬韓軍兵?或者是別的勢力參與了進來。”
    “說來慚愧,夾擊末將的旗號上隻是寫著‘泊’和‘周’二字,其他國家、官位皆未書寫。末將想了許久也沒想出三韓之地還有泊、周二姓的帶兵將領。”
    弓遵手捋長須,微微點頭道“或許三韓真的請來了強援。”揚聲吩咐門外侍從道“請部從事吳林先生來府寺有要事相商。”
    梯儁不解道“吳從事不在北平刺史部,來我們帶方作甚?難道毌丘刺史又要出兵討伐東北各國?”
    弓遵解釋道“吳先生建議毌丘刺史,將諸韓納入我們帶方管轄,北邊獩貊、高句麗等國由樂浪管轄。此事毌丘刺史上報了朝廷,朝廷已然同意,不過大將軍那裏你是知道的,沒有財貨奉上,詔書是不會下來的。故此吳先生特意來我帶方,曉以利弊,怕我舍不得那幾個財貨。”
    “這可是大好事啊!”梯儁大喜道。不過隨即皺起了眉頭“不過眼下三韓形勢未明,末將又是新敗,怕消息傳出去會導致三韓亂起。”
    吳林的戰略其實非常具有針對性,特別是這兩年毌丘儉率領著幽州刺史部以及三郡兵馬,將東北諸國中最強大的高句麗打的隻剩下幾萬人苟延殘喘幾乎滅國。這正是曹魏在東北地區影響力最大的時候,如果各郡獲得朝廷許可,可以隨時出兵威壓該郡周邊小國,那麽曹魏在東北地區獨霸的地位將長期延續下去。
    可是眼看著大好局麵就要落實,卻突然冒出了一支奇怪的軍隊,將帶方最強大的一部騎兵打的損失大半,狼狽逃回。這個突發情況,自然要找吳林一起商議。
    吳林很快來到府寺,一進門,不等弓遵說話,他直接開口道“弓府君,在下已經聽說梯校尉失利之事。方才我已經拍探子前往馬韓打探情況,相信很快就有消息傳來。”
    弓遵對吳林拱手道“老夫聞知屬下大敗,心亂如麻,竟忘了要拍人探查虛實之事,實在是慚愧慚愧。”
    吳林擺擺手,對二人道“林此行前來帶方的目的,府君與梯校尉應該清楚,我也不再多言。這以郡製國之策實行刻不容緩,所以孝敬大將軍之財貨還請府君早日準備妥當。”
    見弓遵想要說話,吳林再次擺手示意,繼續道“我知校尉以往從無如此慘敗,三韓之地定有蹊蹺,故此我也派探哨前去打探。待情況清楚之後,若三韓真有強援,我即刻回薊城,請毌丘刺史率軍南下,平定賊虜。”
    弓遵大喜道“吳從事萬全之策,帶方上下無不遵從。孝敬大將軍的財物,遵定會準備妥當。另外還有給毌丘刺史和先生的薄禮到時定也一並奉上。”
    吳林點點頭,道“如此甚好,府君深明大義,在下就敬候佳音了。”
    接下來幾日,這吳林也沒有閑著,日日在梯儁軍營詳細詢問官兵士卒此次交戰經過,沒多少時間就記錄了厚厚幾大卷竹簡。
    又過了數日,派出去查探的探子紛紛回來匯報情況。據探子說,三韓果然請來了強援。據說是弁韓出海千裏,有一大國,名喚琉球,當今國主姓泊,乃是與弁韓八姓以及辰韓十二姓同為殷商後裔。當年箕子率子民東遷朝鮮建國,還有一部分卻是出海找到一個大島,也建立了國家,就是這次派兵助三韓抵抗魏軍的部隊。
    三韓被魏軍逼迫擄掠,無奈之下隻好出海尋找強援,沒想到竟然找到了琉球國。國主泊海聽說三韓有難,當即率領一萬大軍帶著船隊前來朝鮮救援。
    而三韓據說看到琉球大軍之後,共主辰王竟然提出將三韓納入琉球國,成為琉球屬地。這樣一來,等於說魏軍麵對的是一個新的叫做琉球國的國家,而不是他們以為的三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