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南甸之戰(終)

字數:3345   加入書籤

A+A-




    三國之掙紮求活!
    北岸無名山坡上,見南北兩岸己方軍隊接連敗退,司馬懿長歎一聲,對身邊傳令兵道“鳴金收兵吧,此戰以不可為。”
    杜恕、鍾會等身邊將領也默不作聲,眼睜睜看著對方中伏,被自家部隊半渡而擊,又奇兵突現,將敵軍牢牢包圍在大梁水兩岸狹小的區域裏。這在以往戰例來看,這分明就是一場經典的殲滅戰。
    太傅司馬懿絕對是天下名將,輕描淡寫間就將敵軍耍的團團轉,不但切斷了敵軍的補給線,還以精妙的布置,以兌子的方式將敵軍最強大的重裝步兵打的喪失了戰鬥力,甚至還一度將對方渡河前鋒部隊攪的幾乎崩潰。
    而對方指揮將領簡直就是愚蠢至極,步步落入太傅的算計當中。這種情形,隨便哪一個正常人都會認定,這場戰爭魏軍是贏定了,隻不過是全殲還是擊潰的區別而已。
    可是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如果他們知道眼鏡是什麽東西的話,他們一定會這麽說。
    所有的包圍、進攻、打擊,在敵軍麵前就像一個三歲幼兒用力擊打成年壯漢一樣,毫無作用。
    的確,對麵敵軍是蠢笨,根本不會打仗。但問題在於你怎麽打也打不傷他,站在地上讓你砍也砍不死的敵軍士卒,你又能奈他何?
    而敵軍經受了那麽多的打擊,明明最精銳的部隊都讓自己打殘了,可是隨即發現,敵軍所有士卒和這支重甲大刀部隊幾乎一樣配置,甚至還隨身攜帶了大量恐怖的掌心雷。
    這讓魏軍哪裏說理去?難道說“喂!你不講武德,有種脫下鎧甲,別用百煉寶刀,和我們一樣用鐵刀互砍。”
    這不是笑話嗎?
    司馬懿同樣非常鬱悶,身為曹魏權臣,魏國事實上的主人,他不僅在這場戰爭中看到了兩軍武器裝備的差距,還看到了魏國和馬淳的勢力之間全方位的差距。
    東吳崖洲島富甲天下他向來有所耳聞,其它不說,像曹魏權貴富豪家中標配照明的人魚燭、沐浴的香皂、飲宴待客的玻璃酒具器皿、夫人們身上所穿的華貴輕便的服飾布料,乃至食用的甘甜蔗糖、辛辣甘香使人沉醉不醒的美酒,甚至士人們書寫用的堅固耐用紙張,幾乎都是從東吳進口,傳說就是崖洲島出產。
    這些價格高昂的奢侈品,可想而知會給東吳以及崖洲島帶來多麽巨大的財富。
    作為老道的政治家,司馬懿隱隱斷定,一手打造如此豪富的主官,忠義縣縣令馬淳,肯定會被孫權重用,調入中樞,成為東吳主持內政的實權者。
    可是他從進奏曹受到的消息表明,一向以慧眼識才的東吳皇帝孫權,竟然沒有這麽做,反而以一個小小的罪名要拿下馬淳。
    司馬懿立刻斷定,要麽東吳內部出現巨大變故,朝堂內部權力鬥爭已經非常嚴重了,使得孫權竟然無法做出正常選擇,竟然下達如此昏聵的決定。或者說,孫權甚至極有可能病重,被一些別有用心的小人把持了朝政,有賢才而不用。
    他對馬淳的命運有些惋惜,一個年輕的政治新星就這樣被權力鬥爭犧牲掉了。他甚至準備派出使者,悄悄前往交州,把馬淳一家接到洛陽,為自己所用。
    可是一來路程實在過於遙遠,二來朝中局勢有所動蕩,坐鎮壽春的司空,揚州都督諸軍事王淩似有異動。他把精力全部放在穩固朝堂,緊盯邊疆重臣上麵,一時間也顧不上遠在幾千裏之外的馬淳了。說實在話,相較於內部穩定,一個外國能臣是否招募畢竟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司馬懿絕沒想到,一個造富聞名的文臣,竟然敢打出清君側的旗號舉兵造反。當他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隻能歎息一聲,這個年輕的縣令命運就此注定,天下也少了一個治政能吏。
    馬淳和崖洲島的事情,原本對於司馬懿來說就是一個小插曲,歎息過後就翻篇了。頂多在後世曆史上小小的角落裏會提上那麽一點,以此說明東吳皇帝孫權年老昏聵,晉高祖司馬懿惋惜賢才而已。
    但他更加沒有想到,一場遼東小國的入侵戰爭,背後竟然牽扯出了一個如此恐怖的龐然大物。他現在還沒有收到東吳舉半國之兵平叛失敗的消息,若是他知道了這個消息,就會赫然發現,整個華夏沿海從南到北所有海域,已經成為馬淳治下的領海。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馬淳和他手下的勢力,已經隱隱將魏吳兩國包圍在自己的懷抱裏,隨時都能從沿海各州郡登陸,直驅兩國京城。
    兩方戰爭打到如今這個程度,已經沒有再繼續下去的必要了。
    魏軍損兵折將,多年積存下來的上萬鎧甲損失過半,再打下去也正麵啃不動對麵敵軍。隻能再度采取杜恕的戰略,利用遼東郡廣袤的原始森林和複雜地形,化整為零打遊擊。
    馬淳軍也無力西進,前方襄平已是一座空城。即便占據了襄平,後勤補給如何保障?南甸經過一場大戰,農作物幾乎被損毀一空,依然滯留在此地附近的數萬百姓如何生存?這些都將是馬淳極其部下們的最大難題。
    馬淳立足於世最大的特色就是以人為本,若是不救濟百姓,如何能得到當地民心?占了這麽大一片疆域,卻不能安心組織百姓耕種,給當地百姓帶來安穩的生活,還要防備時刻前來騷擾的魏軍零星部隊,這對於馬淳集團來說有何意義?
    基於這種形勢,兩方不約而同的決定停止這場戰爭。司馬懿決定放棄遼東郡,以空間換和平,將遼東百姓遷向昌黎郡和遼西郡一帶,進行戰略防守。以原樂浪太守劉茂為蕩寇將軍,率軍五千,依然留在遼東郡打遊擊,騷擾馬淳軍。
    而馬淳更加幹脆,在補給線安全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直接率領大軍回師樂浪。駐軍平壤城,將精力集中在消化樂浪、帶方兩郡。
    並且將目光更多的注視到遼東以北的草原地區,至少這些地區生存的遊牧民族之中,匈奴也好,烏桓也罷,還有將來的突厥、柔然、蒙古等等,都將是中原農耕民族的心腹大患。不找到解決方法,即便是建立起強盛的中原王朝,將來必將會麵臨這些民族的威脅。
    要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防備邊患,然後拖垮國家經濟。要麽整軍備武北上消滅胡族,但這依然會拖垮國內經濟。
    而遊牧民族就像草原上離離荒草一樣,割去一茬又來一茬,治標不治本。
    農耕王朝建立之初還兵力強盛,可以打敗遊牧民族,但是經過上百年的安逸生活,又怎麽能打得過堅韌耐勞的遊牧民族。
    這是個根本性問題,就像眼下馬淳治下的體製,和魏蜀吳三國有著天然區別,在沒有一個完善的解決辦法之前,馬淳依然不會大規模用兵奪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