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鄴城再勝

字數:3333   加入書籤

A+A-




    三國之掙紮求活!
    界橋之戰越軍大勝,預示著整個滅魏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轉折點。
    甘昌隨即率領遼東軍橫掃幽州全境,漁陽、上穀、代郡以及範陽、雁門郡傳檄而下,兵鋒直指鄴城。
    因為長城以北鮮卑人這些年來在遼東技術支持下,大力開展商貿,使得這些北方遊牧民族沒有了缺衣少食的後顧之憂,對於南下劫掠的念頭也打消了不少。
    遊牧民族也是人,也要生存。千年來和南方農耕民族持續不斷的戰爭,其源頭就是為了生存。
    在水草豐茂的時候,他們願意用貿易的形式用牛羊毛皮交換糧食、布匹、食鹽等生活物資。但在災害來臨,牛羊大規模損失的情況下,這些遊牧民族拿不出多餘牛羊交易。頭腦簡單的他們必然會選擇南下劫掠,用戰爭代替貿易。
    遼東的越人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存在了千年的難題,他們利用東北廣袤的平原種植稻米糧食,將稻桔加工成飼料販賣給鮮卑人。又教導牧民將平常毫無用處的羊毛製作成毛氈等粗製品,並且大量收購,再次加工成精美的羊毛衫等保暖衣服販賣到內地。
    這一來一回,不但充分利用了遼東農作物,還可以保證牧民的牛羊不會因為受到災害而餓死。使得北方遊牧民族能夠在任何天氣情況下都能保證自己獲得溫飽生活。
    沒有了饑餓的威脅,遊牧民族還不需要帶著牛羊四處尋找水草,一定程度上讓這些四處遊蕩的牧民逐漸穩定在固定區域裏,也不需要靠戰爭劫掠來保證自己的生存。
    所以遼東軍盡管發動了數以十萬計的大規模戰爭,鮮卑人也沒有趁機派部眾南下占點便宜。反而因為遼東軍對戰馬、牛羊等戰略物資訂單量大漲,讓這些鮮卑貴族以及挹婁、扶餘等頭人們賺了個盆滿缽滿。
    隻是因為馬淳不願意在內部戰爭中引進外族人而拒絕了他們出兵相助。當然了,魏國是不會在乎這些事情的,他們和烏桓關係不錯,當年曹操北征烏桓,取得了對烏桓的宗主地位,所以這次遼東軍南下,烏桓還是派出了兩萬輕騎助陣魏國。
    不過在遼東軍火炮的打擊下,這些烏桓輕騎損失不少,烏桓部勢力大跌,估計未來會被鮮卑、扶餘等族餐食消滅。
    當甘昌全取幽州,率軍南下鄴城時,在泰山郡的鍾會、鍾毓兄弟的十萬兵馬和在東萊與泊海對峙的青州刺史石苞率領的五萬青州兵麵臨被三麵夾擊的風險。
    不得已,司馬師隻好下令鍾氏兄弟以及石苞撤離青州地區,將兵力集結在鄴城一帶,伺機與越軍決戰。
    公元261年,吳太平六年十月,泊海的北海水師進入泊海,派輕型戰艦沿漳水逆流而上,艦炮遙指鄴城北銅雀台。十萬遼東軍和周吉、趙鐵的八萬交、崖柱國軍還有一萬北海水師,將鍾會、石苞十五萬魏軍團團圍住,緊緊壓縮在方圓三十裏的區域內。
    這戰略合圍一旦形成,魏軍這十五萬大軍就如同越軍嘴邊肥肉,再也翻不起任何風浪。
    魏軍吸取了教訓,知道據城固守死路一條,便隻在鄴城留下兩萬老弱防備各城門。鍾會集結了十三萬魏軍精銳,出南門,趁合圍沒有完成,向周吉、趙鐵兩部發動了集團衝鋒。
    兩軍士卒合計二十餘萬,在鄴城南邊廣闊的平原上展開了激戰。
    麵對雙方鋪天蓋地的士卒,幾百門火炮已經發揮不了多少作用。越軍僅僅發射了三輪齊射,造成魏軍數千人死傷,便被不顧傷亡的魏軍衝過了炮火覆蓋地區,進入了短兵交接的殘酷搏殺中。
    不過論及短兵對接,越軍個人作戰能力更加突出,陣型配置也更加合理。魏軍憑著血氣之勇雖然連續衝破了越軍數個前陣,但隨著戰爭進入膠著狀態,越軍漸漸占據了上風。
    兩軍作戰,一靠士兵個人素質,二靠雙方武器裝備優劣,三靠陣型配置。經過十幾年養精蓄銳,越軍在這三方麵遠遠超過了魏軍。
    原先越軍作戰,隻要依靠火炮轟擊就能直接獲得勝利,導致了很多人以為越軍隻會運用遠程火炮,個人作戰能力往往就會被人忽略。
    其實越國對士兵物資投入遠超各國,訓練強度也是各國士兵不能比的。體現在戰場上,就是體力和戰鬥力遠比那些曆次戰爭中存活下來的所謂老兵要更加占有優勢。
    可能個別情況下,經曆過很多次戰爭存活下來的士兵會因為豐富的戰鬥經驗,打敗身體素質強於自己的敵手。可是麵臨數以萬計的高素質敵人,再有經驗的老兵也不可能獲勝。
    畢竟你絞盡腦汁砍中對手,而對手戰甲防護力卻異常堅固,根本無須抵擋。而對手隨手一刀就能給你帶來傷害,這是多麽令人崩潰的場景啊。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是戰爭定律。等到遼東鐵騎在北海水師掩護下渡過漳水,出現在魏軍身後時,魏軍前有敵軍阻路陷入苦戰,後有鐵騎在背後突擊,頓時士氣大跌。
    潰敗往往在不經意間驟然發生。當左翼一曲魏軍久攻不下,反而被越軍一個反擊,擊殺了指揮的曲軍侯,這個曲殘存的百十個士卒突然崩潰,丟下武器大叫著“敗了!敗了!”向後逃去。
    這小小的一個插曲,卻突然引發了魏軍全線潰敗。
    按照傳統習慣,鍾會將經曆戰爭較少的新招募士兵放在後陣,而這曲敗逃的左翼魏軍正是處於左軍和後軍交界地段。後軍原本就對包抄壓迫上來的越國遼東鐵騎心懷恐懼,再聽到有人大叫“敗了”,這部後軍新兵頓時崩潰了,僅僅十幾個呼吸,便引發了全軍潰敗。
    周吉見狀,立刻下令全軍突擊,自由追擊敵軍。
    這場隻持續了一個上午的戰鬥,以魏軍全線潰敗而告終。在後軍坐鎮的徐州刺史鍾毓,竟然被潰兵衝擊下摔下戰馬,踩成肉泥。以一種極其窩囊的方式,成為了這次戰爭中陣亡的官職最高將領。
    最幸運的依然是諸葛誕和胡奮二人,他們在魏軍剛開始潰敗的時候,就知道大勢已去,率領部下親衛飛騎脫離戰場,逃奔魏都洛陽。
    而鍾會以及石苞等數十員魏軍將領卻逃回了鄴城,在被二十萬越軍圍困三天後,當北海艦隊艦炮再次發威,一輪齊射轟塌銅雀台後,立刻大開城門,舉城投降越軍。
    經過一年零三個月的征戰,越國南北兩路大軍終於完成了既定戰略目標,殲滅、俘虜超過三十萬魏軍,會師鄴城。
    而南陽戰線,在陸抗步步推進的戰術下,鄧艾節節敗退,殘部不到三萬人退守虎牢關。企圖像當初董卓那樣,依靠這座天下雄關,將越軍封在關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