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風吹

字數:3358   加入書籤

A+A-




    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給天下無功的宗室降爵,這毫無疑問是一件大事兒,先不說這些宗室都是剛剛“退位讓賢”的太上皇李淵所冊封的,就是一次降這麽多宗室的爵位也是一件大事。
    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李世民的聲望,能讓在消除玄武門留下的惡名上有很大的幫助,但在另一方麵卻也會讓宗室寒心。
    不過這也是不得不行之事,因為有些宗室仗著現在李氏成了皇族就橫行霸道,這不僅會對李氏皇族的顏麵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不處理的話李世民這個皇帝的威信也會受到影響。
    “輔機,你說朕這麽做真的對嗎?”站在東宮大殿的門口,李世民似是喃喃自語一般。
    “臣以為陛下做得多。”沒有分析,也沒有多言,長孫無忌知道這時候的李世民要的不是條理清晰的分析,而是肯定。
    作為李世民的布衣之交,更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再加上這麽多年的交情,長孫無忌很是了解自己這個妹夫皇帝。
    “對了,今天又有南麵州縣官員的聯名上書,說是這段時間馮盎有所動作,不停的從交趾各部往高州運送糧食,諸卿認為這馮盎是不是真的如同那些州縣官員所說的要反了?”
    一時間氣氛沉寂了下來。
    嶺南被馮盎所占據,雖然馮盎已經投唐,但因為嶺南的地理條件以及馮盎的聲望導致這一直都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
    從武德七年開始就有官員上書說馮盎有反意,但因為那時候北方尚未平定,加之嶺南的地勢太過複雜,而且最重要的也是沒有直接的證據能證明,所以朝廷也就暫時擱置了。
    但現在不同了,下麵的州縣上呈了馮盎從交趾各部往高州運送糧食的證據,這讓李世民多少有些不安。
    所以即便在場的人大多是李世民還是秦王時期天策府的人也不敢多說什麽,這不是小事兒,一個不好就可能上諫不成反而引火燒身。
    “輔機,你認為呢?”沒人說話,李世民開始了點名。
    “不好說。”長孫無忌搖了搖頭,因為不是一般的事情,所以他並沒有直接的表態。
    “近二十個州縣官員的聯名上書,再加上證據也算是確鑿,這馮盎從交趾各部收集糧食的事情應該不假,但這些官員上呈的奏折中卻沒有馮盎調兵的證據。”
    “按理說嶺南地勢複雜,如果馮盎真的要反,那麽不僅要先動糧草,軍隊更是要提早行動,但馮盎卻隻是讓人從交趾各部收集糧食卻並沒有向北調動軍隊,所以臣認為此事還有爭議。”
    長孫無忌分析的也算是合情合理,畢竟唐初的這群重臣各個都是大佬,即便是後世給人留下以文臣印象為主的杜如晦等人也都是上過戰場的,所以長孫無忌的分析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讚同。
    氣氛再次陷入了沉寂,沒有人願意做出頭鳥,但此時卻有一道聲音打破了沉寂。
    “不對,馮盎的軍隊動了,但卻不是向北動的,而是向南。”
    “玄成,可有證據?”李世民眉眼一皺,語氣也沉了下來。
    “有,但卻是談殿的上書。”魏徵沉聲開口。
    談殿,和馮盎一樣是嶺南高州的人,但卻在初唐時期和馮盎的爭鬥中落入了下風,自那之後馮盎占據嶺南,而談殿則是退守羅州一代,基本上已經退出了嶺南的範圍了。
    之前下麵州縣的聯名上書朝廷之所以置之不理也有這個原因,因為上書的人基本上都是和談殿走得近的人,目的為何明眼人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玄成,你說馮盎遣軍向南,他們的目的地是何處?”李世民皺起了眉頭,有些摸不著頭腦。
    “目前還不知道,隻知道馮盎的人先是去了棠州,然後從棠州向西而行了。”魏徵一板一眼地回答著李世民的問題。
    “到了棠州還向西?那不是出了我大唐的國境嗎?”李世民更是摸不著頭腦了,其他人也是瞠目結舌。
    “是的,但下麵上奏的奏折中卻沒有提及馮盎遣軍西行為的是什麽,想來應該也是沒有查探清楚。”
    “難道……這馮盎是真的想自立為王了?”李世民的語氣有些陰沉,常年征戰所養成的銳氣在此刻蓬勃而出。
    氣勢這個東西很是虛無縹緲,但卻是真真切切地能感受到的,此時的長孫無忌等人就感受到了李世民身上散發出來的銳氣。
    然而這股銳氣很快就消散了。
    雖然是在心裏認為馮盎已有反意,但李世民卻不敢輕舉妄動,一是因為嶺南的地勢太過複雜了,毒蟲、沼澤和瘴氣數不勝數,再加上悶熱的氣候給北方的士兵也帶來了極大地影響。
    二也是現在的李唐實在是有些過於動蕩了。
    本來李淵在位時期是李唐初立、根基尚未穩定的時候,而李世民在玄武門做的事情讓這種動蕩無疑又加劇了,一路南下直達渭水的突厥頡利可汗才剛剛退去不到半月,徑州羅藝又蠢蠢欲動。
    現如今的大唐是真的經不起打一場嶺南這樣的戰爭。
    “臣到不這麽覺得。”魏徵搖了搖頭,在李世民的銳氣剛剛消散之時就開了口。
    “正如輔機所說,如果馮盎真有反意那麽應該向北調兵,嶺南的地勢複雜調兵這事兒不是十天半個月就能解決的,而且據下麵州縣上奏,馮盎隻是將從交趾收集上來的糧食集中在了高州,並且建倉儲藏了起來。”
    “是以,臣以為馮盎既沒有調兵,更沒有占據幾個比較重要的險要之地,而且從有人上奏馮盎造反已經幾年了,而馮盎僅僅是在今年才有了動作。”
    “連續幾年的上奏馮盎應該是清楚的,所以他現在斷然不可能應陛下召令來長安,陛下不妨派出使者前去安撫,若是馮盎心無反意則可以避免一場兵禍,即便是他真有反意,那麽陛下也損失不了什麽。”
    “陛下,臣亦讚同玄成的意見。”魏徵話落,長孫無忌也站了出來。
    以李唐現在的處境來說沒有人希望和嶺南動刀,如果能夠和平解決自然是最好的,所以魏徵的建議一說出口就得到了長孫無忌的讚同。
    “那,就如玄成所說,擇選使者即日出使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