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不速之客

字數:3438   加入書籤

A+A-




    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李世民的速度出乎了馮智彧的意料。
    本來馮智彧以為做帝王的心思都是多疑的,而通過來到長安這段時間的了解,他感覺李世民倒不像那些自媒體和史書上說的那般帝王多疑。
    他也很多疑,但卻也有幾分與眾不同的果斷。
    說實話,馮智彧以為李世民最起碼會稍加驗證一下自己所說的那些是否可行之後才會開始行動,但是馮智彧昨天才宴請過長孫無忌和杜如晦,但土豆和紅薯的消息今天就已經開始發酵了。
    等到馮智彧起床的時候他就已經聽到霸上的村民們在談論這件事情了。
    不過想想也是,畢竟所有辦法中就隻有釀酒這一點沒有經過李世民或者長孫無忌二人的親眼所見,那些糧食可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後親眼看著收獲的。
    雖然裏麵的可操作空間還是有,但玉米是顯而易見的,畢竟當初馮智彧是讓村民們收獲了之後就堆在地上的,一個棒子上那麽多米粒,沒人會認為那是兩棵甚至是三棵玉米才結一個棒子。
    那不符合常理。
    不過這一切都和馮智彧沒有什麽關係,因為這所有的一切其實說到底都是輿論而已,也就是隻聞其聲不見其名。
    他沒有辦法在這個時代處理土豆和紅薯這種塊莖植物的遺傳病,所以給到李世民的對策其實都是輿論攻勢,沒有任何需要人力物力去實踐的地方。
    如果按照馮智彧的計劃,事情發展到最後大唐依舊還是以種植稻米和小麥為主,頂多再加入個玉米,土豆和紅薯雖然也有可能出現在百姓們的選擇中,但卻也隻會種植很少的一些。
    不過到最後真正讓馮智彧明白李世民為何這麽著急的時候還是因為另一件事情的發生。
    朝廷要發兵了,出征梁師都!
    這麽一看馮智彧就知道李世民為什麽如此著急地要把土豆紅薯的消息公布出去了。
    大唐近年連遭兩次蝗災,第一次波及範圍達到了二十七個州,第二次更是大唐政治和權利的中心京畿道受災,而且幾乎整個關中都伴隨著旱災。
    這樣的年景,這樣的局勢,梁師都還在一旁不停的煽動突厥蠢蠢欲動,李世民怎麽能不著急?
    雖然僅僅隻是個消息而已,但這樣也就夠了,最起碼能讓大唐百姓的士氣和希望提升起來,這樣一來李世民也就有機會發兵了。
    若不是這樣,在這等災年還要發兵,那真的要經曆不知道何種阻礙。
    李世民很聰明,也很果斷,他直接讓人在皇宮之外開墾了一塊土地並且昭告天下,明年開春就會在這塊土地上種植土豆和紅薯,所有的過程都會讓百姓們看到。
    不得不說,這樣一來極大地提升了畝產千斤的可信度。
    本來在大多數百姓們看來李世民所說畝產超過千斤的糧食春屬實無稽之談,因為這太誇張了,大唐糧食平均畝產不過二百來斤,能達到三百斤的都已經是良田了。
    若是說畝產四五百斤的話可信度還高一些,但直接跨越性的來了個千斤,這種誇張的程度怎麽能讓人相信?
    但李世民此舉一出,反倒是讓人相信了不少。
    冬天不適合種植,明年開春下種,那麽所有的時間加在一起頂多半年就能見分曉了,這樣就使得李世民的話可信度大大提升了。
    現在沒有人認為李世民是在說謊了,因為根本就不值得,若是說謊的話的確能換來半年的安穩,但半年之後百姓們若是不能親眼見到畝產千斤糧食的收獲,那麽大唐就完了。
    不對,應該說他李世民完了,從那之後他在百姓們的心中再無一絲信任可言。
    不過這樣對於馮智彧來說也算是一件好事情,因為這代表著李世民已經能夠初步的信任他了,雖然這種信任是建立在他親眼見過土豆紅薯收獲的前提下。
    但馮智彧不知道的是李世民對他的信任卻遠遠不止於此。
    然而馮智彧卻並沒有時間去仔細思考這些,因為他的莊子上來了兩個不速之客。
    趙郡李氏,五姓七望之一。
    說是趙郡李氏,但其實可以說是五姓七望全都來了,因為五姓七望本就同氣連枝,而且這次來也是他們商量出來的結果。之所以隻有趙郡李氏是因為他們和馮智彧的關係還算親近,這可能會有什麽幫助。
    可不是很親近咋的,像當初他馮智彧可是差點兒成了趙郡李氏的女婿呢。
    不過這麽說也不妥,因為馮智彧和馮盎不知道的是即便當初他們願意和趙郡李氏聯姻,趙郡李氏可不願意和他們聯姻,隻是恰逢其會是馮氏這邊先開口推掉了而已。
    在五姓七望看來馮氏不過是占據嶺南的南蠻子而已,他們當初根本就看不上馮氏,隻是現在的馮盎多少還是有點兒影響力的,他們雖然看不上但卻也不想與之交惡。
    所以當馮盎以馮智彧大病為由提出聯姻作罷的時候雙方可以說是達成了皆大歡喜的結局。
    不過現在五姓七望坐不住了,因為在馮智彧入京之後馮氏可以說是名望日益高漲,雖然他們還不放在眼裏但卻也不可能放任馮氏如此收割民望。
    要知道世家為什麽能夠屹立而不倒,靠的就是他們的掌控力。
    朝廷的官員世家占了九成九,雖然最重要的幾個位置不屬於他們世家,但要知道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如果宰相和基層官員隻能二選一的話其實基層官員要更好一點。
    當然了,這裏的選擇指的是基層所有官員和宰相對比。
    而世家為何能掌控朝堂?不僅是因為他們在李淵起兵之時出手相助,也因為時代的擎製。
    紙張太貴了,而沒有印刷術的年代書籍都是手抄版的,這樣一本書下來價格就高達三百到五百文,這那裏是尋常百姓能夠消費得起的?
    但是現在不同了,知識馮氏有,書籍馮氏也有,虎踞嶺南獨霸一方更是不缺錢財。
    若是收割到了足夠的民望,配以馮氏的實力與現如今李世民對馮智彧的青睞,很難說五姓七望會不會變成六姓八望。
    所以,在李世民從霸上返回後公布了畝產千斤糧食的消息後,五姓期望最終還是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