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李世民的退讓

字數:3843   加入書籤

A+A-




    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在李世民坐上皇位之前,談殿的確是馮氏在嶺南最大的敵人,但那都是一起拿的事情了。
    如果沒有馮智彧,曆史上馮盎會在今年,也就是貞觀五年入朝覲見李世民,從而坐穩嶺南的頭把交椅,而現在有了馮智彧這個穿越者,事情就變得有些不太一樣了。
    從李世民的態度上來說,自貞觀二年馮智彧帶著四十萬石糧食進京的時候,馮氏就已經坐穩了嶺南的頭把交椅了。
    在馮智彧來到長安之前,不管是談殿還是馮盎李世民都是不放心的,而現在馮盎在李氏皇族最為難的時候挺身而出,李世民心裏的天平自然而然的就朝著馮氏傾斜了。
    而談殿能成為和馮盎相抗衡的存在所憑借的也不是什麽蠻力,最起碼的頭腦他還是有的。
    從貞觀二年開始,嶺南的局勢在李世民的眼中就已經定型了,所以談殿也是很聰明的沒有再發出什麽聲音,而是一直安穩著。
    因此,對於談殿,馮智彧其實是不擔心的。
    隻要身在長安的他不出什麽問題,嶺南的局勢就不會出現什麽反複,馮氏的地位也就自然而然的是穩穩地,因此他完全沒有必要去專門針對談殿。
    如果說他沒有什麽信心保證以後的話可能還會這麽做,但對於以後馮智彧多少還是有點兒信心的。
    這次讓李世民傳信給談殿真的是因為馮智彧不想讓五姓七望的人跑了。
    現在表麵上嶺南是馮盎最大,但實際上馮盎一直都很少去涉及到嶺南西部那些地方,所以在那些地方馮盎在不動用武力的前提下話語權其實是不如馮盎的。
    而愛州以及陸州、武州都在這個範圍之內。
    崖州和武州之間的海峽是通過愛州去往驃國的最近,也可以說是唯一的途徑。
    如果想要繞過去,那要花費的時間以及代價可就大了。
    雖然在中原曆史上早在西漢時期就有遠航的曆史了,但那畢竟是極少數,而且也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所以就現在來說人們在遠洋航行上的經驗還是很匱乏的。
    如果他們選擇繞行,那麽結果怕是不會很好。
    “你想清楚了?”看馮智彧的表情不似作假,李世民再次開口確定了一下。
    “自然是想清楚了,和那些有的沒的相比,還是先處理好眼前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馮智彧又何嚐不知道老丈人所說的話裏都有什麽隱藏的含義?
    如果李世民溝通了談殿,那麽嶺南的局勢雖然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多少還是會反彈一些的,畢竟馮氏現在在嶺南一家獨大的主要原因還是和李唐皇室聯合了。
    因此,如果事情按照馮智彧所說的那麽發展下去,談殿也在無形之中有了一定的資本。
    這等於是在損失馮家的利益。
    不過還是那句話,馮智彧不在乎。
    在他看來,談殿如果是個聰明人的話那麽肯定不會和以前一樣與馮氏針鋒相對,因為馮氏和李唐皇室的合作還會進一步加深的。
    這樣一來談殿也算不上什麽特別大的隱患,而如果談殿不識趣兒的話那就更好了。
    到時候怕是李唐皇室會幫著馮氏覆滅談殿的勢力。
    “那我寫封信告訴一下你父親,讓他提前做好準備,至於給談殿的信……”
    “還是稍稍晚點兒吧,如果以八百裏加急的方式應該能趕在那些人過去之前攔下來。”
    “先讓你父親提前做好準備,免得到時候捉襟見肘的。”
    見馮智彧為了大局絲毫不顧忌自己家的利益,李世民也是給足了他回應。
    “這個就由您做主了,不過我建議是不用的。”馮智彧沒有反對自己老丈人的意見,不過卻提了個建議。
    “嶺南那邊有不少獠人是不服從我們馮家或者是談殿的治理的,所以在這些方麵我父親從來都不曾放鬆過,到時候應該也不會出現什麽慌亂的情況。”
    “不管怎麽說,嶺南那邊還是人少,就算是出了亂子也好解決,最起碼相比我們眼下的事情來說要簡單得多。”
    “雖然父皇您心裏有數,但兒臣我還是建議穩妥為主,別到時候讓顆豆子崩了牙就不好了。”
    “也行……”李世民思忖了一下,想想也是。
    這世間沒有什麽事情能夠百分百成功的,正如馮智彧所說,嗑個豆子還有崩了牙的風險,更何況是這種政治和勢力上的博弈?
    “這些方麵就交給您了,雖然我有個諫議大夫的官職,但畢竟在這方麵參與的少,再加上我準備的那些事情別人也不太好接手。”
    “所以這方麵我就不管了,我還是著重看一下之前準備的那些,到時候我們雙管齊下,盡量保證不給他們翻身的機會。”
    聽著馮智彧的話,李世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看向馮智彧的目光也變得很幽然。
    “嗯,這些方麵你比輔機他們,甚至是比朕都要更明了一些,你自己弄好就行,裏麵的事情朕就不管了。”
    “不過別忘了你還是太子少傅,不要忘了給太子的授課。”
    說完,李世民就背著手離開了。
    愣愣的看著老丈人離開的背影,馮智彧的表情有些惘然。
    李世民的話裏有很深的意思,但是馮智彧聽懂了,可也就是因為聽懂了,馮智彧才有些惘然。
    這個好處給的有些太大了,甚至大到了馮智彧都有些不太敢隨便接下來的地步。
    他現在再做的都有什麽?
    紙、鉛筆、羊毛,茶葉和口蘑就不說了,因為這兩樣和平民沒啥關係。
    出去茶葉和口蘑,其他的三樣無一不是和百姓息息相關的東西,甚至是重要到了不可分割的地步。
    說句毫不誇張的,以後大唐百姓在談及溫飽問題的時候就離不開他馮智彧,因為在吃這方麵的土豆紅薯、穿這方麵的羊毛衣物都離不開馮智彧。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以後天下的士子在談及學習的時候也多了一個繞不開的人。
    沒錯,還是馮智彧。
    鉛筆和紙張都是馮智彧搞出來的,更別說以後還有印刷出來的書籍,這就代表著以後寒門和平民百信出身的士子都繞不開馮智彧這個人。
    不說比肩孔子這種聖人,但絕對是差不多的,隻是意義上不同而已。
    孔子是創造了一個學派能讓後世的學子學習,而對於那些寒門和百姓子弟來說,沒有馮智彧的造紙術和印刷術他們也是沒法學習的。
    這個好處,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