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新糧和稅收

字數:3901   加入書籤

A+A-




    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早朝這事兒並沒有後世人想象的那麽高大上,往往都以地方上那些算不上很大但影響又不好的事情為多。
    當然了,這說的是平日裏的,若是趕上耕種、收獲、天災、人禍以及戰爭這些事情的時候朝堂上談論的事情還是比較高大上的。
    不過今天和那些都沾不上邊兒。
    現在大唐的官員才剛剛經曆過大清洗,所以大部分新上任的官員們都還在熟悉自己的職責以及要處理的那些事情,甚至還有入職晚的連交接都沒做完的。
    比如馮智戴。
    因此,今日的朝堂不像是之前那樣宛如菜市場一般了,反而更像是個學堂。
    李世民這個皇帝是校長,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這些老資曆的官員是老師,而那些新入職的官員則是學生。
    這樣一來朝堂上的氣氛就變得有點兒怪異了,老資曆的官員們言語平和,完全不似往日那般針鋒相對,而新入職的官員們則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做錯了什麽。
    不過好在這些新提上來的人不是保皇派的人就是傾向於保皇派的,大家的耐心也比較足。
    不過也正因為此,一個早朝竟然一直到了未時初才結束。
    這已經是相當於下午一點多了,而馮智彧雖然在朝堂上少有發言,但他早上就喝了點兒粥吃了點兒鹹菜,這哪能頂得住?
    因此,在退朝之後李世民將他與長孫無忌等人都叫到了甘露殿後他也就沒打算忍著了。
    “行啦,先別說啦,為了帶這群新兵蛋子都沒吃飯,您幾位就不餓嗎?去我莊子上吧?”
    李世民本來留下這些人是想著談論一些別的事情的,畢竟有些事情不好在朝堂上談,而且現在的朝堂上新人居多,大事兒他們怕是也沒有什麽可靠的建議。
    但是馮智彧一句話直接給李世民給懟回去了。
    “走吧走吧。”
    馮智戴在一旁頗有點兒膽戰心驚地看著,但李世民卻並沒有任何生氣的意思,反而是順著馮智彧的話站了起來。
    一早上沒吃飯,他能不餓嗎?隻不是事情比較重大,所以他想讓人準備點兒吃食就在甘露殿邊吃邊談了。
    現在是沒辦法了,馮智彧這根攪屎攪和的時候從來都不分場合。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既然能等到退朝那就說明事情雖然重要但卻不著急,不然的話李世民也等不到這個時候。
    馮智彧讓人先行回霸上通知,而他則是與長孫無忌等一眾人陪著李世民起碼慢行。
    “話說現在你二哥也來了,你要不要搬出來?霸上到長安有快二十裏,你不嫌遠?”
    坐在馬背上,李世民優哉遊哉地問著馮智彧。
    “少來!您還不是想著閑著沒事兒的時候去我家蹭吃蹭喝?跟您說啊,您今年的茶葉已經到份額了,我也跟母後說過了,母後會監督您的。”
    馮智彧沒好氣兒地翻了個白眼,李世民的那點兒心思還沒顯露他就猜了個八九不離十了。
    “再者說了,我這房子都建好了,莊子也發展起來了,您讓我搬家?先不說房子的問題,就說那些大棚我還得讓人重建,得不償失的,沒什麽必要。”
    “這個簡單啊,朕給你批個地方不就好了?三橋還是萬年縣?隨你挑。”
    李世民大手一揮,顯得很是慷慨。
    “算了吧,搬不搬家的是小事兒,主要還是大棚裏的那點兒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馮智彧也知道李世民這是好意,畢竟越靠近長安他以後在人們心中的影響力就越大。
    影響力不等同於聲望,或者應該說是人們的敬畏感才更合適。
    不過馮智彧並不想要這些東西。
    就馮家現在的情況來說這種事情交給馮智戴這個在人們看來文武雙全的人來最為合適,馮智彧一直都覺得自己比較適合做個老陰比。
    就是憑著自己腦海中的曆史知識去陰人的那種。
    “霸上是難得的好地方,在種東西這方麵來說怕是萬年縣和藍田縣加在一起也是拍馬不及,我和麗婉住在哪裏倒是無所謂,主要是這些東西放不下。”
    “如果情況一切順利的話,那個當初沒能給您的東西短則一年長則兩年就能拿出來用了。”
    權衡利弊,馮智彧還是覺得算了。
    霸上挺好的,沒有什麽人打擾自己住著也舒服。
    “玉米嗎?”李世民怔了一下。
    如果不是馮智彧提起的話他都快忘了這東西了,不過這也怪不得他,主要還是因為這兩年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還都是那種相當重要的,足夠影響局勢的事情。
    再者說來,玉米的產量比起土豆紅薯來說還是太低了,這就讓李世民的注意力難免的向土豆紅薯上偏移了。
    哪怕李世民知道土豆和紅薯是不可能當做主糧大規模種植的。
    這算是一種通病吧,因為不敢說全部,但是絕大多數的人在明知道有隱患的情況下還是會選擇收益更高的事情。
    “嗯,其實今年就可以拿出來了,不過現在還是在育種的階段,所以如果分發下去給百姓種植的話等到收獲的時候就要全部收上來。”
    “這個比較難,說實話兒臣不太建議您這麽做,因為人都是有私心的,而就現在的情況來說百姓們在這方麵的私心尤其的重,到時候的回收是個很難的問題。”
    糧食的種植不是個翻倍的計算方法。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
    一季的種植就會讓種子的數量翻上好幾倍,所以如果馮智彧說的回收問題做不好的話反倒是會讓時間還要向後推移。
    “你說,如果把土豆和紅薯一起放出去呢?”李世民抬頭望天,目露精光。
    “可以是可以,不過這樣一來壓力就轉到了收稅方麵了,現在大唐的官員,尤其是基層官員們在這種形勢下怕是會有很多的想法,這是個難點。”
    馮智彧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他現在已經不擔心土豆和紅薯的遺傳病問題了,因為李世民之前已經同意了他提出的收稅舉措。
    即按照土豆紅薯的種植麵積和收獲總量收稅,且不接受用土豆和紅薯繳稅。
    這就代表著百姓們種的土豆越多,需要繳納的稅就越多,但收稅又不收這兩樣東西,所以想種更多的土豆就要更多的去種植小麥和水稻。
    這就是一種平衡。
    因此,相比之下基層官員收稅的問題反倒是更為重要了。
    畢竟,貪墨是每個王朝都無法避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