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君和臣,姐夫和小舅子

字數:3959   加入書籤

A+A-




    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有時候,話並不一定就是說給眼前人聽的。
    其實就以馮智彧現在的境地來說他根本就沒有必要去做這種事情,太過危險,短時間內也看不到什麽收益,因為李世民對他、對嶺南馮氏的好感已經表達的很明顯了。
    一般來說,隻要馮智彧不學五姓七望那麽蠢就是沒事兒的,甚至還能蔭及子孫。
    但馮智彧還是這樣做了,因為他看重的並不隻有眼前的利益。
    這一席話的作用不僅僅能讓李世民對他更加的放心,還能在年幼的李承乾心中埋下一個種子。
    一個足以讓未來的馮智彧達到現在長孫無忌地位的種子。
    眼下,話都已經說開了,馮智彧索性也就沒有什麽顧忌完全放開了說了。
    “高明,其實你知道嗎,父皇在我的心中從來都不是一個好父親。”
    馮智彧重新打開了車廂窗口的小簾子,目光看向車窗外的世界,飄忽不定。
    “啊……”李承乾驚詫,他不知道馮智彧為什麽敢說出這種話,也不知道為什麽會說出這種話來。
    似乎,他能夠回應馮智彧的就隻有呆滯。
    “那件事情暫且不提,畢竟那是沒有辦法分清對錯的一件事情,不管是哪一方都無法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父皇做的隻不過是正常人都會做的。”
    “甚至,父皇其實做的比平常人還要好一些。”
    馮智彧說的其實是李世民把李福過繼給李承乾的事情,但那是貞觀十三年的事情,現在還沒有發生。
    不過無所謂了,畢竟都是給李世民臉上貼金的話,誰有會去深究呢?
    或者說,誰又敢去深究呢?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父皇自身經曆的影響,他對魏王很是寵溺,這或許是沒一個父親都會有的情緒,畢竟最受寵愛是幼兒,但作為皇帝,這樣做是不行的。”
    李承乾一臉的呆滯,就這麽眼睜睜地看著馮智彧越說越多。
    他想開口,但卻又不敢開口。
    “高明,其實父皇比任何人都希望你能夠繼承他的位置。”把目光從車窗外收回來,馮智彧一臉微笑地看向了李承乾。
    “承乾,承繼皇業,總領乾坤,單單是你的名字就說明了父皇對你的期盼。”
    “一直以來你作為皇子,也作為太子都表現的很出色,或許你也曾經因為父皇過於寵溺魏王而感到憂慮,但還是那句話,父皇從未在你的位子上動過想法。”
    聽了馮智彧的話,李承乾臉上的呆滯消失了,轉而變成了一臉的苦澀。
    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慮的,而且較之成人的想法相比,孩子的想法可能更大更深遠。
    馮智彧認為曆史上的李承乾會走到那一步也和這段經曆以及李世民那曖昧不清的態度有關。
    先給他起了個承乾的名,又冠以高明的字,再將其立為太子,這從表麵上看誰都能看出來李世民對李承乾的期盼。
    但偏偏,李世民的偏愛從來都不隻屬於他一個人,甚至對別人的偏愛更甚。
    對於李恪,李世民的評價是英果類我。
    對於李泰,李世民的疼愛早就已經溢於言表了,不僅逾越禮製封了他不該有的爵位之外更是給了他多大二十二個州的封地。
    這怎麽能讓李承乾不焦慮。
    “害怕嗎?”看著低著頭沉默不語的李承乾,馮智彧輕聲問道。
    “不怕。”李承乾的頭搖了兩下,但卻並沒有抬起來。
    “正如姐夫你說的,父皇從未想過撤掉我這個太子,幼子受寵也是正常的,現在稚奴不也是這樣的嗎?”
    “不,我說的並不是這個。”馮智彧笑了笑,李承乾並沒有理解他的意思。
    “我是說我說的這些事情,你聽了不感覺害怕嗎?”
    這下子,李承乾沒有話說了。
    玄武門的事情本來就是李世民不可觸及的傷疤,而在私下裏議論一個皇帝對皇子甚至是太子的態度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就算心智再怎麽成熟,李承乾依舊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
    “其實吧,這事兒我之前就跟父皇談過,甚至還鬧得很不愉快。”馮智彧微微一笑,似乎是想到了之前和李世民鬧別扭的時候。
    “那會兒正趕上我們嶺南馮氏起勢的時候,父皇覺得我和你姐姐的身份不太好,所以就想讓代玉嫁給你,從而鞏固我們兩家之間的關係。”
    “但是那一次,我拒絕了。”
    在聽到代玉這兩個字的時候李承乾一直低垂的腦袋終於是抬了起來。
    作為當事人,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即將成親的事情,不過他卻並沒有親眼見過馮代玉,隻是見過李世民讓人送給他的畫像。
    馮代玉來過長安,但活動的範圍僅限於霸上,連長安城也隻去過一次而已,再加上當時馮智彧的態度,所以李承乾是真的沒見過他的未婚妻。
    “就是那會兒,我和父皇說了這件事情,因為從合作的角度上來說,父皇那不清不楚的態度並不能讓我們得到安全感。”
    “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說罷,馮智彧對著李承乾展顏一笑,那燦爛的笑容讓人完全想不到他此時此刻正在說的事情是那麽的嚴肅,那麽的危險。
    不過李承乾卻有些尷尬,點頭也不是不點頭也不是。
    “其實吧,父皇並沒有那麽恐怖。”馮智彧知道李承乾的顧慮,畢竟子言父過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
    “父皇這個人總得來說還是明事理的,不然的話魏相也不可能成為中書令,畢竟就以魏相的性格和行事風格來說,父皇若是心眼小的話他怕不是要告老還鄉幾百次了。”
    說到這裏李承乾總算是鬆了口氣,馮智彧之前的話題都有些太危險也太沉重了,絕大部分他連接都不知道怎麽接。
    “現在你和代玉的事情已經定下來了,所以當初的結果你也應該能猜得到,因此你真的不必擔心。”
    “不過說歸說,你還是要有自我判斷的能力以及經驗,畢竟現在你我二人在沒人的情況下還可以這樣推心置腹地聊上一聊,等到你真的坐上那個位置之後我們就是正兒八經的君臣了。”
    “到那個時候,可能就算是我有什麽想法也不太好和你去細說了。”
    話說到這裏馮智彧也覺得自己說得聽多了。
    言不必盡,言盡則必失。
    事情的原委李承乾知道就好了,這就已經達到了馮智彧的目的,至於李世民因為自己弑兄殺弟坐上皇位才更想李承乾這個名正言順的人繼承皇位的理由就不必說了。
    說了沒好處,反倒是有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