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收獲和收獲

字數:3777   加入書籤

A+A-




    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對於一個儲君來說,文韜武略固然重要,但最最重要的還是帝王心術以及在政事方麵的作為。
    為了這兩樣,那所謂的文韜武略稍稍放一放也沒啥。
    一直以來馮智彧都奉行耳聽為虛,眼見也不一定為實的標準,一切的事情隻要是有可能的話他都會自己親自去看一看再做決定。
    比如當年的突覺戰場,再比如之前的前套草原。
    現在李承乾是儲君,更是維係李唐皇室和嶺南馮氏的重要紐帶,馮智彧是真心想要好好的教導他的。
    馮智彧從來都不會自大的認為自己憑著那超越這個時代一千多年的知識就能比這個時代的人強,隻不過他認為自己還是能夠教導李承乾一點兒東西的。
    總有那麽一些東西是李世民不好開口,孔穎達也不敢教授的,但他不一樣。
    他是太子少傅,本來就負責太子的德育,同時他也是李承乾的姐夫,有這兩層關係在他們之間的感覺就多少能夠親密一些,有一些別人不太好說的話他們也能說。
    不過這些都是表麵上的,說到底,真正能夠讓馮智彧無所顧忌的還是他那不著調的性子。
    一直以來他在人前都表現出一副不耐煩和不著調的樣子,似乎這樣的人說什麽話做什麽事都不會出人意料。
    教導儲君是正事,也是好事,隻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也都敢來做的,在這種情況下似乎馮智彧這個不著調的人就成了最合適的。
    而且,給足馮智彧這樣勇氣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退路。
    馮智彧從來都不害怕沒有退路,哪怕是他把炮彈這種跨時代的武器給了李世民,哪怕是他讓嶺南幫著朝廷生產和做東西,哪怕是他讓李世民放手開發南方。
    高州在嶺南的最南方,如果事情真的走到了那不可挽回的地步,大不了就放棄在中原的基業轉而奔走東南亞或者驃國。
    王玄策都能搞定驃國,沒道理他馮智彧不行,更何況他比王玄策還多了那麽多超時代的東西。
    隻要有火藥兜底,馮智彧相信遲早有一天他們還會卷土重來的。
    當然了,這都是在事情走到不可違地步的時候才會選擇的選項,相比於這個,馮智彧還是更喜歡成為一個幕後的操控者。
    而且,就馮智彧和嶺南馮氏現在的聲望來說,想讓他們走到那一步是很難很難的。
    可能是因為李世民被馮智彧那充滿了大道理的話所感染,李承乾很快就來到了霸上,而且看起來有些急匆匆的。
    “姐夫。”作為太子,李承乾的禮儀是沒得說的。
    “走吧,今日正逢霸上的租戶們收麥子,我帶你去看看。”馮智彧站起了身。
    他沒打算像李世民說的那樣讓李承乾去體驗農耕之苦,先不說在他給李承乾上第一堂課的時候就讓他體驗過了,就說李承乾的身份讓他去體驗這個也是沒必要的。
    頂多就是在以後他和他老爹學著做樣子的時候能用得上。
    相比於這個,馮智彧更傾向於帶他去看看別的東西,而且他相信李承乾看過之後所能得到的體會肯定要比勞什子體驗農耕之苦來得多。
    兩人一狗,馮智彧走在前麵,李承乾跟在馮智彧的屁股後麵,而大寶則是滿地亂竄,這種搭配在霸上已經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了。
    這不是馮智彧第一次帶李承乾出來授課,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之前讓你體驗過一次這農耕的感覺,讓你說體會的時候說感覺很累,但是你是否還記得,當時就在你旁邊有一個八歲的孩子也在作者農活兒,而且速度還比你快很多。”
    一邊回應著百姓們善意的笑容,馮智彧一邊和李承乾說著。
    “還記得。”李承乾點了點頭,同時臉上還帶著幾分羞紅。
    他還記得,當時的他被那個八歲的男孩子甩的很遠很遠,三個他都不一定能比得上那一個八歲的孩子。
    “那你知不知道,全天下的百姓們一年種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做這些。”
    馮智彧停下了腳步,看著田地裏正在收割麥子的百姓們。
    “春天要給麥子澆回水,到了五月份要澆灌漿水,六月份麥子收割,然後種植菽和粟,秋天菽和粟收割,再種上麥子。”
    “旱時要澆水,澇時要排水,此外除了冬天之外都要注意田地裏有沒有長草。”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周而複始,永不停歇。”
    李承乾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地聽著馮智彧說著。
    一方麵是他覺得自己沒有臉說話,一方麵他知道這時候的自己不需要開口說話。
    “一整年,天天讓你做這些你也會習慣的,也能做到甚至是勝於當初那個孩子的程度,但是你要知道,其實你不必做這些,也不能做這些。”
    “你要做的事情要比這個更加重要。”
    馮智彧說完,拍了拍手,遠處的馮大會意的點了點頭。
    “收糧啦!!!”
    極具穿透力的聲音響起,周遭的百姓們都被馮大的聲音吸引了注意力。
    這可能就是霸上和其他地方與眾不同的一點。
    現在的大唐還沒到兩稅法的時期,所以收稅一事是要等到秋收之後才開始的,因此按理說現在不應該是收糧的時候,但這就是霸上與眾不同的地方。
    霸上百姓們全年的收成都會上繳給馮智彧,包括冬天種的麥子和春夏種植的玉米,然後馮智彧會還以他們等量的粟。
    也就是小米。
    這看起來很虧,因為小米的儲存年限達到了九年,是朝廷稅收的首要目標,在價格上也略微比麥子高上一些,但馮智彧並不在意這些。
    這些麥子在收購之後會被他運送到西套草原,在那邊它們的價值會比在這裏要高得多。
    至於玉米,那是朝廷的育種任務,百姓們是不可能私自留下來的,用等量的小米交換還是李世民看在馮智彧的麵子上才定下的。
    “霸上與其他的地方不同,麥子的產量要高一些,大約是一畝地三石上下,一個普通家庭一般會有百畝地,也就是說一年的收成大概是在六百石上下。”
    “但是你知道在繳納完田稅、丁賦以及佃租之後,他們還能剩下多少嗎?”
    李承乾低下了頭。
    他不敢去看馮智彧,因為他隱約猜到了這個結果是他想象不到的。
    “六十石,還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