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膽戰心驚的二哥

字數:3675   加入書籤

A+A-




    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火炮。”馮智彧淡淡的開口。
    “火炮?炮?與炮彈和火藥有關係?”李世民的興致騰地一下就起來了。
    作為一個馬上皇帝,最感興趣的無疑就是這個了。
    炮彈的第一次使用就在草原戰場上大放異彩,當時李世民還因為不能親臨戰場而倍感遺憾,現在聽聞有和火藥相關的東西怎麽能讓他不興奮?
    “關係是有,不過和火藥的關係更大,和炮彈就沒啥太大的關係了。”
    馮智彧搖了搖頭,沒有畫大餅,而是實話實說。
    以他現在的知識儲備和大唐的條件來說,能做的東西不是很多,火炮這東西的確是能做,不過也僅限於實心炮彈的那種,而發射開花彈的火炮則是不太可能的。
    想要發射開花彈的話就需要底火這個裝置,而這些東西在後世都是屬於度娘搜不到的那種,他當初上大學的時候學的又是個沒有用的生物技術專業,因此他對這方麵的了解實在是很少。
    和一個後世的普通人差不多,甚至還不如。
    他知道的製造底火的方式就隻有一種,但那種方法需要用到強酸去製造雷酸汞,以現在的情況來說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說說,說說!”李世民的興致已經被提起來了,自然不會滿足於馮智彧這隻言片語的,不停的催促著馮智彧。
    對於老丈人的要求馮智彧也沒有辦法,雖然現在還沒有開始著手製造,但構想是在他腦子裏的,說點理論上的東西還是可以的。
    讓馮大去取了紙筆,在屏退了周遭的下人之後馮智彧才開始在紙上寫寫畫畫了起來。
    “就是這麽個東西咯。”馮智彧指著紙上的東西說道。
    “這是什麽?”不僅是李世民,在場的除了馮智彧之外都是滿頭的黑線。
    “燧發槍,您還記得吧?”馮智彧丟下毛筆,開口說道。
    “記得。”李世民點了點頭。
    “具體的原理是差不多的,不過這玩意兒要大得多,裏麵的彈丸和炮彈差不多大,到時候點火激發後裏麵的彈丸就會和燧發槍一樣被發射出去。”
    “大號的燧發槍?這有什麽用?”好奇心褪去,李世民臉上的表情變成了不滿。
    “這您可說錯了,這玩意兒的用處雖然不是很大,但卻也要比您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馮智彧搖了搖頭,毫不客氣的反駁著李世民的話。
    的確,這火炮的作用不是很大,不能發射開花彈的火炮的作用會被無限縮小到幾乎隻有攻城戰能用,但卻也不是李世民這從沒見過的人能夠評價的。
    本來馮智彧是沒打算把這玩意兒造出來的,因為不能發射開花彈的火炮在比較之下是和發射炮彈的投石車作用差不多的,而火炮的鑄造需要用到鐵甚至是銅這些金屬,得不償失。
    但現在倭國使臣的事情讓馮智彧有了新的想法。
    似乎,這火炮也不像自己想象的那般不堪,在別的地方依然是可以用到的。
    “第一,這東西的單點殺傷力其實是比投石車發射炮彈要大的,而且是大很多,如果一切按照我的預計,那麽它會對城牆造成有效的殺傷,而對城門甚至是可以一炮就打碎!”
    李世民剛想開口驚訝一番,但馮智彧並沒有給他機會,而是順著說了下去。
    “第二,的確,這東西在兩軍對壘擺開陣型正麵衝鋒的時候用處不大,但在攻城上的作用遠遠不是您能想象的,甚至可以在不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攻破一麵城門甚至是城牆!”
    “第三,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我為什麽選擇在這個時候拿出來的原因,那就是它可以安放在船上!”
    如果說馮智彧前麵的話是衝擊,那麽最後的那句話對於李世民來說就無異於平地驚雷了。
    水戰,這種戰爭形式在種花家的曆史上起源很早,但發展卻並不快,可能讓人最為熟知的還是當年曹操的鐵索連舟吧。
    不過水戰因為其特殊性發展的很緩慢。
    水戰和陸戰不同,水戰若是失敗那大概率是沒有撤退的餘地的,因為在水麵上沒有那麽多複雜的地勢,而雙方的行進速度又差不多,再加之船舶的掉頭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所以,曆史上的水戰更多的意義還是在震懾上麵,實際上造成的殺傷卻是很有限的。
    “火炮這東西和炮彈比起來殺傷性有限,不過這個有限指的是大範圍的傷害,畢竟炮彈在爆炸是後裏麵的鐵片和鐵釘會造成二次傷害,而火炮就是一個點的一次傷害。”
    “但這指的隻是在陸地上,若是在水戰中應用,那麽這種單點式的打擊會對船舶造成無法修複的傷害。”
    “若是打得好,一擊擊沉一艘船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打得不好,一輪炮火齊射也足夠了。”
    馮智彧的話對於李世民來說無疑是一種顛覆,是一種他從未想過的顛覆。
    的確,大唐的軍隊很神勇,但這也逃脫不了大唐水戰的短板問題。
    當然了,這個短板是和陸戰的高效性相比的,與其他國家相比大唐的水戰或許算不上是最先進的,但卻也一定是處在前列的。
    這還是因為一直以來漢人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北方的遊牧民族身上,在中原大一統之後水戰幾乎就沒有用武之地了,畢竟淡水水域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地盤了,跟誰去打?
    不過這不是不發展的理由。
    前隋三征高句麗未果的例子在先,而李世民因為種種原因是一直在和他的老丈人隋煬帝比較的,所以這高句麗也是他日思夜想的一個問題之一。
    “回頭……讓人把這東西的製造過程交給朕。”李世民的嗓音有些嘶啞。
    這不是那種疲憊的嘶啞,而是抑製不住興奮的嘶啞。
    隻不過馮智彧的回答和他想象的不太一樣,不隻是他,一旁在座的馮智戴也是被嚇了一大跳,差點就直接蹦起來了。
    “交給您?您想啥呢?”馮智彧翻了個白眼,語氣不屑。
    李世民還沒等不滿甚至是發怒,馮智彧的話就讓他啞火了。
    “這玩意兒全身都是用金屬製造的,要麽用鐵,若是效果不好的話甚至還要用銅,不隻是這些材料的問題,就算是鍛造的匠人也不是我能解決的。”
    “您不讓將作監派工匠或者讓長孫舅舅派人過來幫忙還想讓我自己做?您想得到是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