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李恪的未來

字數:3921   加入書籤

A+A-




    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李恪是真的屬於那種既清醒又有分寸的人。
    曆史上的李恪除了在貞觀五年,也就是今年的分封之後沒有去封地赴任之外,貞觀七年和貞觀八年的分封之後都有去封地赴任,這在貞觀初期是不多見的。
    別的不說,李泰就從未去過封地赴任。
    但奈何李恪的血脈實在是個問題,因為這與眾不同的血脈,所以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有太多的人在注視著他。
    曆史上,李恪唯一的一次犯錯就被直接免了官,而原因竟然是遊獵損壞了莊稼。
    不過在這一點上馮智彧並不敢多說什麽,因為這是舊唐書記載的,而新唐書記載的免官原因是博簺。
    也就是賭博。
    對於曆史,後人其實很難以得到一個客觀的事實。
    華夏的曆史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後一個王朝去編撰前一個王朝的史書,比如漢編秦史,宋編唐史。
    但是唐朝算是一個例外。
    舊唐書是唐朝時期編寫的,而新唐書則是宋朝時期編寫的。
    在馮智彧看來,本朝編寫的史書會有美化的嫌疑,而後朝編寫的史書則有醜話嫌疑。
    這是難免的,畢竟沒有人願意說自己不好,而後朝一般都是通過造反或者其他方式建立的,為了讓自己更加名正言順一些都會盡力的去說前朝的不好。
    隻能說都可以看,但是都不能盡信。
    不管怎麽說,兩本唐書上記載的李恪也就隻有這一次犯錯,之後的史書上再未曾見過李恪犯錯的記載。
    如果單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上來說的話,馮智彧還是認為李恪更適合做太子。
    當然,這是在李承乾和李泰兄弟鬩牆之後,如果沒有這樁事情的話馮智彧還是認為李承乾更加適合。
    太子這個位置本身就不是誰出色就讓誰做的,而且病態之前的李承乾其實也是很不錯的,再加上一直以來的傳統,所以李承乾繼任太子不管是在處政還是影響方麵都是最好的。
    而現在,對於身在局內的馮智彧來說,李承乾是最好的太子人選,哪怕李承乾以後還是變成那樣了,他也會和長孫無忌一樣支持李治。
    原因無他,利益而已。
    現在,李恪將會成為自己的學生這已經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了,不管李世民是怎麽想的,馮智彧隻能盡力的去安排好李恪。
    “姐夫……”帶著些許遲疑,也有些許畏怯,李恪用了這個尋常人家該用的稱呼。
    “如果我按照你說的去做,那麽母妃和弟弟他們真的……”
    李恪的話沒敢說完。
    以他這個年紀來說本該不應該了解到那麽多的事情,不過他的處境和生長環境的氛圍都不太一樣,所以才造就了他現在的這個樣子。
    明明是一個皇子,還是令李世民很滿意的皇子,但卻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你都不關心你未來會怎麽樣嗎?”馮智彧多少還是有些驚訝,也有些不忍。
    “沒關係的。”搖了搖頭,李恪說的話讓馮智彧感到有些……心疼?
    “你要知道,如果你答應了我,那麽你的未來可以說是在按照我的規劃去走的,你也不會再有回頭的機會,因為到時候不管是我還是父皇是都不會允許的。”
    馮智彧皺起了眉頭。
    他想把李恪培養成科技型的人才,是屬於那種去帶領大唐走向攀科技樹的道路的。
    雖然現在礙於身份的原因馮智彧不能拿出太多後世的知識和東西,但是就以現在的情況來說,蒸汽機什麽的還是會去搞的。
    人才,隻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叫人才,掌握在別人手中那隻能叫做禍害。
    李恪是皇子,所以他到時候是肯定會被馮智彧培養成一種類似於領軍人物的存在,以後不管是製作東西還是發展科技教育他都會是帶頭的人。
    因此,他是必不可能有別的想法的,哪怕停止都不行。
    相信等李世民嚐過甜頭之後不會允許李恪這麽做,而馮智彧也不會允許自己盡心竭力培養的人才撂挑子。
    “我可以的。”年僅十二歲的李恪,臉上帶著的不符合他年紀的堅毅。
    “那你和青雀一樣先去找馮大去吧。”馮智彧歎了口氣。
    對於這個年紀輕輕但卻有些溫文爾雅又有些穩重的皇子,他是真的很看好。
    但是,沒有辦法。
    對著馮智彧躬身行了一個弟子禮,李恪退到了房間門口。
    “未來半年,你還有後悔的機會,但也隻有半年了。”馮智彧突然出聲。
    李恪的背影驀地停滯了一下,但隨即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馮智彧沒有說什麽,他知道李恪已經做好了決定,隻能是歎了口氣以表惋惜。
    “夫君。”李恪剛走,李麗婉就走了出來。
    “恪兒他……”
    搖了搖頭,馮智彧把李麗婉攬入懷中。
    “恪兒的情況和娘子你有些類似,隻不過娘子你是個女兒身,這還是比較幸運的,但是他就沒有辦法了。”
    李麗婉其實是明白這裏麵的個中關節的,她對自己這個異母弟有些可憐和心疼,但是卻不會說太多。
    她現在已經不是大唐的襄城公主了,或者應該說不隻是,她同時還是霸上馮家的主母,她的側重點會更偏向她自己的這個小家。
    自己的弟弟,能幫一把是一把,但若是不能幫,或者會讓自己的家庭陷入窘境,那麽李麗婉還是能夠分得清的。
    不是說李麗婉就沒有血脈親情,而是這個時代限製著女人就應該這麽做。
    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隨子。
    “恪兒的心是好的,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以後會一帆風順的,隻不過限製頗多,但這已經是最好的情況了。”
    馮智彧開口安慰著自己的妻子。
    他知道,曆史上的李恪之所以會走到那一步,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李承乾和李泰的兄弟鬩牆。
    這兄弟倆在事發之後都不可能再和太子這個位置有任何關係了,而除去這兩人,李世民的嫡子就隻剩下了年幼的李治。
    就當時的情況來說,長孫無忌不可能允許和他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李恪坐上那個位置。
    而現在,如無意外的話李承乾會按部就班的坐上那個位置,而李泰也不會再有什麽非分之想。
    如此一來,李恪也算是能夠安穩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