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無知即是真

字數:3948   加入書籤

A+A-




    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對於遇襲這件事,馮智彧可以說是從頭到尾最清醒的人了。
    或許,這得排除掉他遇襲的時候之外。
    從遇襲之後,馮智彧很快就對整件事情上下理了一遍,雖然那時候並沒有得出什麽有用的東西,但那會兒他已經大概知道了一些。
    隻不過他沒想到那些自稱後隋的人會跟侯君集弄到一起去。
    對於侯君集為什麽參與到這件事情中來,馮智彧覺得還是收地那事兒給鬧得,侯君集自己挖了個坑把自己給埋了,然後把事情怪到了他的頭上。
    但是那些後隋人是怎麽跟侯君集搞到一起這事兒他始終是沒弄明白,那些犯人的口供中也沒有提起過,他們隻是收到了命令然後就跟著來長安這邊了。
    不過這事兒馮智彧沒打算繼續了,因為他相信李世民最終會給他一個說法的,而且是必須要給。
    孰輕孰重,馮智彧相信李世民是能夠分得清的。
    侯君集已經被寬恕過一次了,如果他老老實實的在家呆著不熱事,那風波就會隨著時間而被淡忘,但他這次又跳出來了。
    和上次不一樣,這次的事情幾乎是不可能被饒恕的。
    就算是李世民放過他了,馮智彧和嶺南馮氏也是絕對不會的。
    如果侯君集不處理,那麽就等於是開了一個先例,那以後要是再有人犯下這種事情的話李世民可就沒那麽好處理了。
    所以,在知道了審訊結果之後馮智彧是徹底放鬆了,也不在宮裏住了,直接帶著媳婦兒搬回霸上了。
    他現在不怕還有人襲擊他了,那些人能不能騰出來空來還兩說呢,而且他們要是真這麽幹了倒還好了。
    以前是不知道對方的底細所以不甘輕舉妄動,但現在知道了還怕啥。
    隻不過,馮智彧沒有料到的是還有一方勢力混雜其中,沒有被他和李世民所發現。
    ……
    長安城,西市對街的一個小酒館裏。
    因為在西市旁邊,所以這座酒館的往來人員很是複雜,突厥人、西域人、漢人都有,甚至隨著南北方的溝通來長安的南方人都多了不少。
    在這樣的一個小酒館裏,包間的存在可能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但他就是存在。
    “誒,那倆人什麽毛病啊?不喜歡喝馮太傅和宿國公家出售的高度酒,反而喜歡喝三勒漿?”
    掌櫃的站在櫃台後麵算著賬,聽著大堂裏的食客們嘮叨著。
    酒館很小,但是勝在層數多,不過有人點菜的話靠近櫃台的大堂都能聽得到。
    “嘿,這你們可就猜錯了。”掌櫃的收起賬目,笑著看向大堂裏剛才發問的食客。
    “您二位有所不知啊,這包間裏的兩人可不是大唐人,而是外國的使臣啊。”
    “啥?外國的使臣?”方才提問的食客長大了嘴巴。
    “聽不出來啊,我聽著他說咱們的話和漢人沒啥區別啊?”
    “這個啊,我就不清楚了,我隻知道那倆是倭國的使臣。”掌櫃的笑了笑,但笑容中卻帶著些許不屑。
    “嘁~”出人意料,在聽到是倭國的使臣之後,大堂裏的大部分食客都發出了不屑的噓聲。
    對於倭國人,不說全部,但可以說大部分的漢人對他們的感官都不太友好。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馮智彧的緣故。
    不過這也不能說得太過絕對,很多人還是不在意的,真正在意的那些人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受過馮智彧恩惠的人。
    比如大唐最底層的百姓,因為馮智彧當初帶著四十萬石糧食進京賑災,後來又弄了土豆紅薯等一切對他們都是利好的措施,所以他們才會憤怒馮智彧所憤怒。
    至於掌櫃的也很簡單,他也算是蒙受馮智彧恩惠的人。
    因為馮智彧的緣故,來往於餘杭、揚州附近的商人更多了,甚至托馮智彧的福,清遠那邊因為茶葉的關係也有很多的土產進京。
    南方的果蔬還有後來興起的河鮮海鮮都順著運河到了長安,而對於商人以及掌櫃的這些老板或者其他商販來說,這並不是他們承馮智彧恩情最大的地方。
    最大的地方在於馮智彧的食邑所在地。
    馮智彧的爵位全稱是江陽縣公,而江陽是在揚州,而且還是在大運河與長江交匯的地方,也就是說所有來往於南北方的貨物都得從馮智彧的地盤上過。
    本來在最開始得知馮智彧成為江陽縣公之後很多人都以為馮智彧會卡著這個地方狠狠地賺上一筆,畢竟以他現在的身份地位以及受李世民重新的程度來說這並不算什麽大事兒。
    但出人意料,馮智彧自從成了這江陽縣公之後別說借著運河之便搜刮民脂民膏了,就連食邑地上的事情都很少管。
    江陽縣的百姓們交著大唐最低的佃租,時不時地還能借著幫大運河來往的商船卸貨賺點錢,在後來朝廷收地時江陽縣更是第一個把土地交出去的。
    也就是說,江陽縣的百姓們是大唐第一批不用交佃租的,這對於百姓們來說是極大的減負。
    按理說這些都和長安的商人們無關,但江陽縣畢竟正處在交通要道上,這些消息都隨著來往的船隻被帶到了長安。
    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也是巨大的。
    大堂裏正熱鬧著呢,那兩個倭國使臣帶著幾個類似下人的人從樓上走了下來,大堂裏瞬間就安靜了。
    沒有人說話,但所有人看著他們的眼神都不怎麽好。
    付了錢,高向玄理等人沒有耽擱,直接就出了這座小酒館。
    頓時,大堂裏再次喧鬧了起來。
    “誒,你們說啊,前些日子馮太傅不是遇襲了嗎?有沒有可能跟這些人有關係啊?”
    “這可不能瞎說啊!”這種不負責任的謠言一出,立刻就有人反駁。
    “咋的了,你還向這那群倭國使臣不成?整個長安城誰不知道馮太傅對當初第一批的倭國使臣就不友好,那些人因此懷恨在心也不是沒有可能啊!”
    “我不是偏袒他們,而是偏袒馮太傅。”
    “哦?此話怎講?”
    “這話咱們說說也就罷了,但要是傳出去的話難免會有人說馮太傅小氣,畢竟沒人能證明這些話不是馮太傅授意我們說的,所以說咱們還是要小心點的好。”
    “對對對,有道理,瞎猜可不行,別到時候給馮太傅添麻煩。”
    ……
    就連馮智彧都不知道,現在的他已經開始有人幫著洗地了。
    他更不知道,連他都不知道的事情真相竟然在一群市井小民的閑聊中被還原了個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