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告一段落
字數:3850 加入書籤
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嗯……”
柴哲威二人也是有學有樣的跟著馮誌戎吃起了玻璃瓶裏的東西,但那種奇特的感覺讓他們感覺很新奇。
他們從沒有吃過這東西。
這麽說可能有點欠缺,應該說他們沒吃過這東西,但是卻吃過和這個相似的的東西。
這好像是在霸上吃過的豬皮凍,這是柴哲威和長孫衝的第一反應。
“這是什麽?”柴哲威看著手裏的空瓶子,好奇地問道。
“我也不知道。”馮誌戎出人意料的搖了搖頭。
“這是我三哥讓人出海帶回來的,同時也帶回來了這東西的種子,所以現在我家裏才有這個。”
“當年我三哥讓人帶回來的都讓代玉姐姐吃完了,不過好在我三哥讓人把種子也帶了回來,不然的話你們今天就吃不到了。”
“種子?”柴哲威一臉的驚奇。
“你說的是種子?也就是說這個是種出來的?”
“嗯。”馮誌戎點了點頭,然後伸手指向了耿國公府的後麵。
“那棵大樹看到了沒有,就是那個上麵結的,今年的話還要再等一個多月。”
柴哲威二人也不著急了,反正他們暫時也幹不了什麽,不約而同的順著馮誌戎手指的方向看了過去。
那是愛玉果樹,是當年馮智彧讓王強他們從流求帶回來的。
愛玉果經過炮製之後可以用來做天然的果凍,因為果實裏麵有豐富的果膠,這是他當年讓王強他們順便帶回來的,目的是為了馮代玉。
其實當年馮智彧的主要目的是讓王強他們出去查看周圍鄰居的具體情況,種子這種東西他想要的話很簡單。
而且單說為了果凍的話也沒有必要如此大費周章,海裏有一種海菜也是可以用來製作果凍的,而高州雖然不是濱海城市但也不遠,沒有舍近求遠的必要。
不過這一切的一切在馮誌戎看來就都變了味道,他所了解的都是馮智彧想讓世人知道的那樣。
“我們走吧?”馮誌戎看著定住不動的柴哲威二人,他不明白那愛玉果樹有啥好看的。
他不說天天看,但最起碼每天都會路過,是真的覺得沒什麽好看的。
“走吧。”柴哲威二人也是回過了神。
他們隻不過是驚訝於果子能夠做出果凍那種膠質食物出來罷了,真要說探究其中原因的興致他們可沒有,估計整個大唐現在也就隻有一個人有了。
李恪。
這麽說倒也不對,因為李恪現在也沒有那個閑心思了。
別說在嶺南高州府的愛玉果樹了,現在的他連自己家裏的蘭花都沒有興趣去看了,因為他已經陷入了一個旋渦之中。
這個旋渦並不致命,但還是讓他難以抽身。
原因無他,那些自稱後隋人的前朝餘孽被抓到了。
李恪其實也是冤,因為他從始至終都沒有參與到所謂的光複大隋的事業中去,也從來都沒有想過,但他那特殊的血脈卻拉扯著身不由己的他鑽了進去。
沒有任何退路。
“怎麽,擔心了?”
霸上的馮府,進入六月份後的長安已經有些酷熱的意思了,太陽毫不吝嗇地為大地放送著它的熱力。
哪怕是在嶺南呆過近二十年,馮智彧依舊不喜歡這樣的天氣。
“多少有一些。”麵對馮智彧,李恪沒有隱瞞的意思,而是很幹脆的點了點頭。
他是個心事很重的人,他總是把他的生母楊妃以及弟弟李愔的安危都記掛在心上,而且是屬於那種別人不說也會那麽做的人。
但同時他也還是個孩子,還沒有學會喜怒不形於色,也不能夠很好的隱藏自己的心事。
那些所謂的後隋人餘孽被抓到了,雖然他從未參與也從未想過參與到其中去,但他依舊害怕人們那無邊無際的聯想把他也給扯進去,繼而威脅到他的母妃和弟弟的安危。
擔心自己的母親和弟弟,這應該是人之常情了,畢竟漢人流傳幾千年的思想就是這樣的,但有些時候這卻能夠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既然這老人不是你撞倒的,那你為什麽要去扶呢?
就好像後世這不講理的理論一樣,大唐時期的人也會有這樣完全不講道理的理論。
既然你和他們沒關係,但你為什麽要擔心呢?
“放心吧,父皇雖然不是個細致入微明察秋毫的人,但在這種事情上也不會放鬆的。”
因為知道自己這個弟子的擔心,所以馮智彧在閑來無事的時候也會開解他。
馮智彧知道他不是最了解自己那個老丈人的人,但他了解的程度卻絕對要遠勝於常人,甚至是李恪這個李世民的親兒子。
因為自己是通過那種所謂不正當手段才坐上那個位置的,所以李世民是最希望他的兒子兄弟和睦的人,這也是曆史上的他為什麽對李泰和李承乾一再放過的原因。
“什麽叫做朕不是個細致入微明察秋毫的人?”
一道渾厚的聲音打亂了李恪才稍稍放鬆下來的心情,這道聲音讓他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我不是針對您,而是說曆史上的曆代皇帝都注定了不會是明察秋毫的人。”
和李恪的膽戰心驚不同,馮智彧倒是放鬆的很,甚至連起身的動作都沒有。
“每天都要處理奏章事務,現在還有齊魯一代的旱災、峰州和交趾一代的酋長,您哪有那麽多時間去明察秋毫?”
“你要是這麽說的話我可就不反駁了。”李世民毫不客氣地接下來了這些話,但殊不知這並不是什麽讚美之詞。
馮智彧所謂的不能明察秋毫細致入微並非是什麽好話,而是說做皇帝的總是會刻意的去做一些事情,而這些事情裏是有好有壞的。
比如明朝的朱元璋,明初四大案裏麵死的就都是該死的人嗎?哪怕是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的做法是對的,那也難免在四大案裏卷進去了很多無辜的人。
空印案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說啊,這帝王之心最是難測,因為你不知道他什麽時候高興什麽時候不高興,什麽時候要處理誰什麽時候要提拔誰。
而馮智彧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他自認為他了解眼下的形勢。
這種造反的事情一出,李世民肯定不能夠牽連李恪這個被動方,就算李恪不是他的兒子也是一樣的,因為這很容易會鬧得人心惶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