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你對8爺有沒有興趣

字數:7256   加入書籤

A+A-


    老話說的好,溫飽思。。。。

    回到家裏的兩人,很快就不老實了起來。

    “討厭!說什麽占你便宜,最後卻被你占了便宜!”

    經過一番手舞足蹈,一咽難盡的劉淑英滿臉通紅。

    轉身跑去洗手間,洗漱了一番。

    幸福的日子,就這麽衝衝而過。

    方想與劉淑英之間,也越來越親密。

    除了最後一道防線,該做的都做了。

    而讓方想感到意外的是。

    明明隔著衣服看,是小籠包。

    可當真看到的時候,居然是B,實在不可思議。

    唯一不滿意的,就是那份依舊沒有完成的重卡設計圖紙了。

    是的,假期已經快結束了,設計圖還沒有完成。

    原本方想以為,有了後世圖紙的參照。

    設計一款現在能用的重卡,還不是手到擒來。

    沒想到,最後的障礙,卻落在了一個之前根本沒想到的地方。

    大梁。

    是的,大梁這個東西,你說他有技術含量吧?

    其實也就不過需要一點強度罷了。

    可你要說他沒技術含量吧?

    但問題就出在,目前國家沒有能讓他達到強度標準的設備。

    即便國內現在已經有了萬噸的水壓床。

    可那是集全國之力打造出來的,現在暫時還就隻有一台。

    別說重卡了,那些坦克、飛機、化工管線、罐體等尖端科研等製造研發項目還不夠呢。

    就連部隊,也都在排著隊。

    怎麽可能會用來製造一個排不上號的重卡呢?

    那沒有方想的六十年代,國內是如何在沒有專用機床、沒有技術資料。

    缺乏資金、材料緊張、工人也缺乏經驗的情況下,造出來的重卡呢?

    方想百思不得騎姐。

    他記憶裏沒有這個答案。

    不過好在,他現在有電話了。

    是的,電話線路,已經扯進來了。

    “你說的這個問題,我們之前遇到過。

    你知道黃河汽車製造廠嗎?

    前兩年,他們買了六台千斤頂,然後合在了一起。”

    電話那頭的尹局長,語氣有些唏噓。

    萬萬沒想到,居然用千斤頂,硬生生壓出來的。

    勞動人民的智慧,就是這麽淳樸。

    “那強度,能達標嗎?”

    腦子裏模擬了一遍數據,方想還是覺得疑惑。

    “本就是個花架子,你覺得,能中用嗎?

    但現在就是這麽個情況。

    不然,咱們為什麽要花大價錢,買成品圖紙呢?”

    尹局長說出了實情,這就是這時候的無奈之處。

    “那我再想想辦法。

    不過很有可能,載重、壽命和性能之間,不得不做一些妥協了。”

    方想閉上眼睛,長歎一口氣。

    原本以為,這是個手拿把掐、萬無一失的事情。

    沒想到,最終還是倒在了基礎上。

    重卡終歸還是屬於高端製造業的。

    即使是高端中的低端。

    那也不是靠艱苦奮鬥,和一點點小聰明,就能夠彎道超車。

    所以現在,隻能是個空中樓閣。

    方想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麽國內的重卡,一直到80年代,才開始慢慢有起色了。

    原因就是80年代後期,國內花巨量外匯,進口了一套斯太爾的生產流水線。

    全部零部件從進口組裝開始,逐漸轉為全麵國產化。

    再通過反向研究,吃透別人落後的技術,再轉為自己的技術。

    以此為基礎,開發出更加先進高端的科技。

    直到21世紀,才慢慢接近世界頂級水平。

    一步一步從零開始,到模仿,到並肩,到超越。

    怎麽能是一句辛苦能說明白的呢。

    可不管怎麽樣,項目已經接手了,終歸還是要有個交代的。

    又經曆了數天的計算和調整、修改。

    最終方案終於出爐了。

    因為大梁無法使用高強度材料。

    載重量大大的降低。

    隻能通過優化底盤結構,分散一部分承重。

    整車的數據,與1971年批量生產的CQ261相比,沒有拉出明顯的差距。

    唯一值得亮眼的,就是那重新設計的發動機了。

    功率、馬力、扭矩都要強一些。

    加上一些來自後世的高明設計,預期油耗,也會有明顯的降低。

    但這些,方想不具備製造樣機和測試的條件。

    隻能把圖紙扔給一機部,讓他們去實驗了。

    等到忙完重卡設計,距離開學就沒幾天了。

    趁著這個時間,方想翻出了空間裏不少東西。

    去劉淑英家裏送了一些。

    都快把人家姑娘吃到肚子裏了,總是要拉一些關係的吧。

    也順便把快被占滿的空間,騰了些地方。

    然後,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個人物品。

    給魏勝利留了一把鑰匙,就開車提前回到了學校。

    沒想到,剛到輔導老師這裏報完到。

    領取了下學期做講師需要準備的東西後。

    “航空航天係的李教授找你好幾次了。

    正好這幾天他還在學校,你過去看看吧。”

    張老師在本子上簽好方想的名字,提醒了一句。

    “找我做什麽?難道是?”

    方想突然想起了之前關於渦噴6的的畢業論文。

    不過他並沒有急吼吼的過去。

    而是先去了許教授辦公室,看看能不能打探一下消息。

    不過不湊巧,許教授此時並不在。

    曹天偉、關寧源和吳旭也不見了蹤影。

    似乎去忙什麽秘密的大項目了。

    無奈之下,沒有打探到消息的方想,隻能老老實實去見李教授。

    “上次你結業考試的成績,出乎意料啊。

    沒想到,你真的能在一年之內,學到了兩個係的四年課程。”

    李教授看到方想後,第一次露出了和藹的笑容。

    方想則是矜持的微笑了一下。

    果然,這個世界,還是要靠實力說話的。

    “你的畢業論文,也令人吃驚。

    很多地方的精巧細思之處,一開始看,隻覺得不可能。

    但細看之下,卻又不得不承認,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鏡。

    可問題在於,你圖上標注的參數,有不少零件國內目前還無法實現,也無法論證是否正確。”

    李教授推了推眼鏡,頗有些遺憾。

    “那些隻是我個人的推想。

    現在不行,不代表未來不行。

    材料是一切高端科技的基礎。

    隻有基礎打好了,才能確定現在的構思是否正確。

    我們時間還來得及,會看到這一天的。”

    方想看似謙虛,卻也道出了目前科技的瓶頸。

    也正是因為這次重卡的設計。

    讓他不得不重新腳踏實地。

    一開始,他確實顧慮到了國內技術水平的客觀因素。

    除了一開始炫技用的G36和M4A1,設計的都是可以落地的圖紙。

    但經曆過東方紅、紅旗、解放、H760後。

    方想不自覺的開始飄了。

    妄想以一己之力,將國內重卡的科技水平推進到21世紀。

    但現實給了他重重一擊。

    設計再優秀,又如何?

    還不是要看材料、工藝、精度。

    即便他拿出DF17的圖紙,也無法實現。

    別的不說,單單一個鎳鉻鐵合金的渦輪葉片。

    全世界就生產不出來。

    更別提更先進的陶瓷纖維了。

    退一步,發動機葉片需要的單晶鎳基合金。

    方想很清楚的知道,是由鎢、鉬、釕、鉭、鈷、錸等稀有金屬構成的。

    可以抗16001800度高溫。

    但方想不知道比例啊,煉製時的參數也不清楚。

    這些都需要投入天量的資金,一步步去摸索。

    就算再退一步,用目前能夠生產的條件去造一個DF41。

    也還是白搭,先拋開邱小姐小型化的問題。

    當一個洲際導彈從太空中向下運動時,為了突防的需要,速度可以頂到10馬赫。

    這個彈頭的溫度,就無可奈何。

    如果不解決耐高溫的問題,就算造出來,也是個擺設。

    “5月,總參的羅老總批示,要開始國產J8的設計工作。

    前幾天,賀老總也要求,J8要早點搞出來。

    下個月,也就是9月,設計工作就要全麵展開了。

    你有沒有興趣參與一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