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設計一台中型車

字數:5924   加入書籤

A+A-


    在60年代,其實是沒有A\\b\\c\\級別劃分的。

    隻有小型車、中型車、大型車和全尺寸之說。

    而且其之間的跨度,也是非常大的。

    往往沒有很具體的標準。

    而全尺寸,又單指在米國的那種大型越野車,沒有什麽參考性,可以撇開不談。

    按照這樣的說法,紅旗已經是超模的大型車了。

    而Sh760呢,因為其4781mm的車長,已經是可以當作入門級的大型車來看待了。

    畢竟,再過幾年的奔斯S級,車長就也就是4960mm,沒有差太多。

    但是在小型車和中型車上,還都是完全的空白。

    當然,SUV這個可以暫且撇開不談。

    其實方想之前設計的小型車,按照後世的標準,就是A00級的微型車。

    想在那麽小的車身裏,塞下那麽多東西。

    難度其實還是蠻高的。

    反而這款號稱中型車,但以方想的眼光來看,其實就是標準的緊湊型,反而更好設計一些。

    尤其是新設計的車型,已經被命名為寶馬這件事上來說。

    如果不做的跟真正的寶馬一樣,豈不是浪費了這個名字?

    那麽既然名字都叫寶馬了,那外觀和性能方麵,是不是也需要寶馬一點呢?

    說幹就幹,方想很快就有了想法。

    首先是車身尺寸方麵,方想參考了沒有加長的三係。

    車長4650mm、寬1700mm、高1550mm。

    軸距因為方想刻意的去按照50:50的比例設計,達到了2800mm。

    這個尺寸,要是再長一點,就摸到了大型車的門檻了。

    但對比其他中型車,卻又要長和寬了不少。

    然後是發動機,按理來說,如果想偷懶,之前吉普車上的那台2.0發動機,完全可以搬過來用。

    因為經過改良,加裝了新式化油器後。

    那台四缸發動機,馬力已經有了105匹,扭矩也有236牛米。

    如果這台車,不注重性能、加速的話,搭配上那台四檔手動變速箱。

    百米加速雖然慢了點,但依舊是夠用的。

    不過那台發動機,終究還是有一個硬傷。

    那就是那台發動機,是為了低扭而設計的,是底置凸輪軸設計。

    適合低扭低速高爆發的車輛。

    而在這台新的中型車上,這台發動機,就顯得不那麽合適了。

    所以,方想在基於那台發動機的基礎上。

    改成了頂置單凸輪軸的設計,以符合如今世界上流行的高扭高速高爆發。

    是的,如今與後世喜歡低扭高速高爆發的發動機,是不一樣的。

    其他方麵,則盡可能減少修改和工作量的情況下,照搬了之前那台發動機的設計。

    這樣,就能讓這兩台發動機,有更多可以通用的配件。

    不但能節省成本,以後如果維修的話,也可以更加簡單一些。

    變速箱方麵,沒什麽好說的,還是那台四檔手動變速箱。

    然後就是底盤了。

    方想依舊是采用了跟小型車上一樣的拖曳臂式非獨立懸架。

    別問,問就是為了節省成本、材料和降低工藝及精度。

    但好處就是,中型車的底盤被放大後,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強。

    同時因為有了更多的空間,方想可以在避震上,增加一些配件。

    這樣既可以增加一些支撐性,又可以增加舒適性。

    同時為了安全起見,方想還增加小型車上所沒有的前後支撐杆。

    這樣車輛在過彎時,側傾更少,支撐力更強的同時,操控感也更佳。

    至於轉向和製動,也沒什麽好說的。

    倒是輪胎,從小型車上用的12寸輪胎,換成了15寸的。

    對,15寸的,但你別笑,這年頭的輪胎,就是小不說,扁平比還極高。

    輪胎一個比一個厚實。

    當然,換來的就是舒適性的增加,操控感的減少。

    至於說車型造出來之後,操控感和舒適感需要怎麽平衡。

    現在還操心不到這塊去。

    一個是市場上本身對這方麵的需求就少。

    另一個是,方想雖然不是第一次設計底盤了。

    但對於更專精深入這方麵,確實是沒太大經驗。

    雖然後世的車輛底盤可以抄,但說實話,方想記憶中那幾台車。

    還真沒太多可以借鑒的。

    要麽是越野車,要麽是老舊的帝豪,要麽就是新式的電車了。

    不過沒事,大不了造出來後,試駕一下,覺得不合適,再微調懸架好了。

    除此之外,外觀方麵,方想也盡可能的在方盒子的基礎上。

    進行了一些空氣動力學的優化,隻是不多罷了。

    因為多了,線條和圓潤度就高了。

    這樣的話,會給造車殼子的廠家帶來的難度,是幾何式的提升。

    無法流水線作業,隻能靠技術嫻熟的高級別老工人門一錘子一錘子敲出來。

    方想又不是造勞斯,何必那麽大動幹戈呢?

    最後就是內飾了。

    搪塑雖然好用,發明也較早,如今也是剛大麵積鋪開的時間段。

    可國內確實還沒有相應的技術儲備和生產廠家。

    所以隻能和紅旗一樣,選擇大麵積的木飾來替代。

    不過木飾也確實在這個年代很流行。

    起碼是比小型車和吉普上那鐵製的,來的要強得多。

    與小型車一樣的人體工學的座椅,不過加了頭枕,以及機械式可調功能。

    還采用了70年代出現的,內飾向駕駛車位傾斜的設計。

    然後就是與小型車一樣,增加了儲物格和燈光。

    喇叭也更多了,從兩個,增加到了四個。

    收音機還特別添加了這年代其他車上沒有的磁帶機。

    對,磁帶機。

    你別不信,53年的時候,國內就可以生產了。

    隻不過沒有大麵積流行罷了。

    真正開始流行,其實是70和80年代的事情了。

    還記得鄧麗君和披頭士嗎?

    披頭士可是發行過正版磁帶的。

    也正是因為流行音樂在全球的火爆,帶動了磁帶機的發展。

    在車窗上,還增加了雙層夾膠玻璃。

    而除了這些,方想為了增加這輛車的賣點。

    絞盡腦汁後,加了一個機械式的天窗。

    對,天窗。

    這年頭,隻有硬頂車和敞篷車之分。

    還沒有天窗這個概念。

    天窗的好處和壞處,大家都知道。

    好處就不說了,壞處就是會漏水。

    為此,方想為這個天窗設計了兩層,都加大加厚了橡膠。

    至此,這輛中型車,基本上算是設計完畢了。

    而這個時候,一機部自己的內部,為了給車定個名字,猶豫不定就算了,還爆發了內部衝突。

    無奈,隻好給方想打來了電話,將最終的決定權,交到了他手裏

    “新款寶馬,讓我起名字?”

    方想一臉懵的看著無奈的曹天偉。

    “對,他們說,起了好幾個名字,都被否了。

    幹脆,還是讓你這個設計師來起吧。”

    曹天偉點點頭。

    “有什麽要求嗎?”

    方想摳了摳鼻孔,挖出來一大塊鄙視。

    “好聽、好記、國際化。”

    曹天偉將一機部的要求,說了出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