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滬汽到手

字數:4817   加入書籤

A+A-


    其實方想的想法很簡單,沒那麽複雜。
    首先是x3、x5的生產線,是給曹天偉補的。
    上次曹天偉打電話吐槽過後,就去找了楊老。紅線的事情雖然重要,可現在外匯的事情更重要。
    而且,二汽產量高了,外匯多了,豫省也能吃到好處的不是?
    起碼稅收多了,就業提高了,外匯也增加了,能關係到屁股下麵位置的事情,你看他們積極不積極。
    不過二汽在洛邑,那地方怎麽說呢,一鏟子下去說不好就挖到了先人。
    因此這次的擴張廠區,隻能安排到洛河以北,因為要占用一部分農田,所以批出來的地,也沒有那麽多。
    僅僅是夠用而已。
    老廠區呢,也趁著機會翻新了一批,雖然還是老舊的居多,可不影響新生產線安裝生產就行。
    這麽一個多月過去,基本上也安裝調試完了,小批量的試產也開始了。
    要不是現在是天寒地凍的也影響了產量,說不定很快就能爬坡上量了。
    因此,接到方想電話的曹天偉,也是摩拳擦掌的準備大幹一場。即便是冬天,也不影響二汽上下的熱情。
    又是招人、又是培訓、又是磨合,趁著生產線還暫時用不了那麽多人,抓緊時間培養一批新工人。
    好讓新生產線安裝完就能直接排產。
    第二呢,就是新訂購的那三條生產線了。
    這一次,又要老馬出馬了,隻是,這一次,老馬卻帶著一份文件。
    內容不多,就是擬為滬汽增添三條國際最尖端的生產線,希望滬汽予以配合。
    配合什麽呢?
    不就是騰地方,培訓工人,準備排產這點事兒嘛。
    可就是這麽點事兒,卻讓滬汽直接炸了鍋。
    原因自然就是之前說的,投降派和抵抗派之間的競爭。
    其實說競爭也不太準確,說白了,就是為了那幾個有限的位置。
    有人看好方想,打算投機。那自然就有人想保住屁股底下的位置。
    瞧,又是屁股決定腦袋。
    翻遍了上下五千年,裏麵不就是說的這麽點屁事兒麽?
    於是,這邊老馬拿著蓋著機械工業部和汽車總公司紅章的文件,那邊六條萬噸巨輪就停泊在滬市的港口。
    老馬一開始拿著文件,還有很多人嗤之以鼻,你紅頭文件我認了,那叫紅頭文件,我不認,屁都不是。
    可接近著,三條萬噸巨輪開始卸貨。
    就在萬眾矚目、眼皮子地底下,三條全新的,國際最頂尖的生產線,就這麽下了船,直接在港口就上了車皮,開始一車一車的往洛邑拉。
    拉一車,你們沒反應,沒問題,後麵還有,第二車,我就不信你還沒反應,等到第三車也拉走了。
    滬汽的人現在還有幾個不信的?
    等到二汽的三列滿載的火車皮,當著滬汽的麵,一趟一趟拉走後,港口就剩下那三艘巨輪了。
    擺在眼前的好處,你滬汽要?那就聽話。
    不要?那還不好辦?缺了你滬汽,我還吃不了帶毛豬了?我給北汽行不行?給一汽行不行?
    實在不行了,二汽和廣汽分了行不行?
    麵對如此巨大的誘惑,除了極少數的死硬派,不但原來人數最多的搖擺人倒了過去,就連原本不少的抵抗派,也有不少軟了聲音。
    原因嘛,那還不簡單。
    多了生產線,可不就多出來好幾個崗位?
    一條生產線,怎麽也要有一個大主任的吧?一條生產線,怎麽也要有好幾個小車間主任吧?
    你瞧,又多了幾個位置,誰的屁股不想坐上去?
    而且,鬥倒了那幾個如今站著茅坑不拉屎的抵抗派,是不是又空出來幾個位置?
    眼紅的人多啊!
    於是,就在老馬的眼皮子底下,滬汽突然就前所未有的團結了起來。
    有舉報的,有揭發的,有舉證的,有沒東西也要找點東西出來的,總之就是現在最後的那幾個死硬派,折騰的急頭白臉。
    按道理,這種情況方想出麵是最合適不過,雷霆出手,一舉拿下那幾個死硬派,然後從投降派裏挑選幾個看的順眼的扶上去。
    滬汽納入麾下,可不就指日可待了嗎?
    不過這個時候,方想卻不這麽想。
    “這個事情,你讓老楊出麵收拾殘局就好了。
    等他收拾完了,你再去接手,比較好。
    要知道,當初喊著要合資的人,還沒退呢。
    老楊幹完這一屆就下,他腰杆子硬,不怕後麵的事情,但你不一樣,你還年輕,得罪人的事情,盡量少幹。”
    而且,不止方想這麽想,劉爸爸也特意打來了電話。
    於是,方想繼續沉住氣,看滬汽的表演。
    而楊老,也在幾方博弈和邀請下,直接空降滬城。
    僅過去了一晚,數名高管就不見了人影。
    第二天滬汽裏就傳出了各種謠言,什麽跑國外了,什麽被雙規了,什麽被公安喊走問話了,什麽跳海自殺了。
    總之,傳的神乎其神,什麽消息都有。
    連帶著,廠裏的生產效率也降低了不少。
    即便動蕩總是難免的,可時間也並沒有持續太久。
    有楊老坐鎮,沒幾天,新的管理層就在楊老的注視下,發文上位了。
    在新的管理層上位後的當天下午,停在港口的三艘巨輪,也開始卸貨了。
    因為早年滬汽就有一條鐵路,直通港口和車站,所以這批生產線,下了船,就被直接拉到了廠裏。
    楊老也沒著急走,在滬汽待了一周,看著三條生產線全部安裝到位後,才坐飛機回到了京城。
    哦,對了,忘記說了,這次滬汽的新書記,姓馬。
    沒錯,當年滬汽那個不起眼的辦公室主任,如今翻身成了滬汽的老一。
    十幾年前,老馬從滬汽離家出走去了洛邑,後來又去了132廠,如今再次回到滬汽。
    也算兜兜轉轉繞了一個大圈子。
    老馬離開132廠後,屠工也從副總工,直接越級提拔成了書記,宋工則接替屠工的位置,成為了副總工。
    老馬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壓縮桑塔納的生產線和計劃。
    說真的,這個車,即便是不搞研發,隻懂後勤的老馬都看不上眼。
    不過也是,誰讓老馬坐了十幾年的寶馬呢,都說由儉入奢易,而且,老馬是跟方想站在一條線的。
    方想當初為什麽投資廣汽,老馬可是清楚得很。
    如今滬汽大權在握,自然是要為方想掃清障礙不是?
    不過老馬也不是沒數的人,新車重要,可桑塔納,也很重要,如今國內的份額也是不低的,當然,肯定是比不上宏光。
    如今國內的低端車,基本上是宏光和北鬥星包打天下,而其中,宏光又占據了絕對優勢。
    怎麽說呢,北鬥星便宜歸便宜,可國人也不是什麽都吃,這種醜出個性的車,雖然更適合家庭和小家庭作坊,可人家還是更樂意買宏光。
    這就讓正在統計今年銷售數據的方想,陷入了沉思。
    因為除了北鬥星,還有其他幾款車的銷量,也不盡人意。
    怎麽辦呢?是先調整調整?
    還是說,徹底砍掉,將產能讓給賣的更好的車?
    畢竟,現在外銷的車,生產線都幹冒煙了,而霍振庭,這幾天也蹲在生產線門口,一台一台數著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