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浦東開工

字數:5110   加入書籤

A+A-


    送走了霍振庭,又跟曹天偉溝通了一番新一年的生產以及銷售策略和注意的地方後。
    方想再次來到了劉啟文的辦公室。
    “已經開始動工了,雖然現在天氣冷了些。
    不過好在滬市的冬季不會降溫到零下,對施工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方想和劉啟文站在浦東的大工地上,一邊走,一邊聊。
    “這隻是個開始,後續如何激活民營企業和民間經濟,才是你要過的最大一關。”
    方想掖了掖大衣的領子,看著熱火朝天的工地。
    “你有什麽建議嗎?”
    劉啟文聞言馬上轉頭看向方想。
    “減稅、出台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鼓勵銀行多給小微企業貸款。
    多招商引資,吸引外資投資的情況下,也不要忘了國內的企業。
    尤其是一些老牌國企,不要為了一時的政績,就急於甩掉一些效益不好的包袱。
    其實很多國營企業利潤下滑、效益不好,是因為他們觀念落後,不會營銷,並不是產品力不足。
    要會包裝自己,更要會營銷自己。
    對了,滬市不是有自己的電視台嗎?多給本土品牌打廣告的機會。
    不要老是把廣告賣給國外的企業。
    要知道,非我族裔,其心必異。”
    方想抬頭看看有些陰沉的天氣,吐出一口白霧。
    想起後世被誣陷到破產、收購、消失不見的諸多國產品牌。
    在多少年以後才發現,原來國產貨才是真正的良心貨。
    隻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擅長包裝自己的同時,還花錢營銷,打擊國產品牌,然後收購過來,慢慢等死。
    這種套路在目前的國內壓根就沒有幾個人意識到。
    就算有人看到了,也會被各種方式閉嘴。
    既然劉啟文問到了,方想自然要多說幾句。
    “聽起來有些誇張。。。”
    劉啟文沉默了一會兒後,眼睛裏多少有些懷疑。
    “換個位置,你就明白了。”
    方想笑了笑,該說的話已經說了,說再多,就有討人嫌和過度解釋的意思。
    劉啟文說起來是自己大舅哥,可他畢竟收到了時代的限製,看不到那些東西。
    人啊,隻有自己撞了南牆、吃了虧,才知道到底誰對自己好。
    “你對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很看好?”
    劉啟文知道在這個話題上糾纏下去並不明智,而是換了個話題。
    “國營企業很多體製已經僵化,反倒是民營企業活力滿滿。
    不少國營企業那些人,應付一下上麵,忽悠一下下麵,自己屁股上的位置做的穩當就行。
    反倒是民營企業,不努力就會餓死,你說誰會更努力一些呢?”
    方想笑了笑。
    現在還是國營支撐國家經濟的時代。
    可其實即便到了後世,也是國營占了國內經濟的大頭。
    民營企業更多的是容納了足夠多的就業機會。
    真算起盈利、上繳利稅、社會責任,還得看國企。
    但國家體製就在這裏擺著,想盤活經濟,國企動不得的情況下,不就隻能看民用經濟了嗎?
    隻是現在年代還是早了些,不然後世那麽多行業,隨便掏出來一些,就足夠養活一地的老百姓了。
    別的不說,單一個房地產和互聯網,就足夠國家經濟上幾個台階了。
    說起來項目都是好項目,事業也都是好事業,可惜到了一些太貪心的人手裏。。。
    “有具體點的嗎?”
    劉啟文若有所思,不過似乎還是沒有找到靈感,於是繼續刨根問底。
    “有啊,就比如小家電。
    現在生活條件逐步在改善,別的不說,你看電視是不是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
    那洗衣機呢?冰箱呢?未來空調也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電器,不過估計得再等些年。
    再高端一些呢,就比如電腦、深加工之類的。
    地段一些的呢,那就從衣食住行上找,最簡單的,就是服裝了。
    五年前,滿大街都還是解放服、前進服。
    現在滿大街都是的確良、牛仔褲、花裙子。
    這些都是需求,找到了需求,還愁沒有項目嗎?”
    方想指了指不遠處因為工地而興起的小吃街。
    那裏有各種各樣的人群在走來走去。
    不過一周的時間,因為工地的開工,附近就已經自發形成了一條街。
    鐵皮棚子搭成的臨時鋪麵,已經在路邊一個一個的冒了出來。
    “衣食住行。。。有道理。”
    劉啟文順著方想手指的位置望去。
    一個個川流不息的人群,可不就是經濟發展的必要因素嗎?
    “現在國家雖然談不上一窮二白了,可很多行業才剛起步。
    遍地都是需求,有時候,沒有需求,你甚至可以創造需求。
    隻要心中有人民,為人民著想,那麽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
    方想看著目光所及數十台大型機械和無數賣苦力的工人,感歎了一句。
    “有時候我真覺得你比我適合從政。。。”
    劉啟文突然感慨了一句。
    “那你適合搞研究嗎?”
    方想扭頭看向劉啟文,咧嘴笑了。
    “搞不了。。。”
    劉啟文愣了一下,搖了搖頭。
    “那我怎麽放心去搞經濟呢?”
    方想眨了眨眼睛。
    “你...哈哈哈哈。”
    劉啟文頓時就明白了方想意思,哈哈大笑了起來。
    “好了,不扯這些了,蓉城那邊還有事,我就不多陪你了。
    該做什麽,想來你心中早有腹案,問我,也不過求一下心安罷了。”
    方想跟著笑了笑後,便準備提出離開。
    “去吧,小英和孩子們在這邊,我幫你看著。”
    劉啟文點點頭,也不挽留。
    方想與劉啟文握了握手之後,便坐上了寶馬,開往了機場。
    隨著劉啟文升任到了滬市後,方想便將劉淑英和孩子們也帶到了滬市。
    起碼在自己來回奔波的時候,有劉啟文照看著,也能放心不少。
    說起來滬市這邊的教育條件還是要比羊城好一些的,就是老轉學,方想還有些擔心方尚隆和方曉英會不會不適應,拖累了學習。
    沒想到兩個孩子一個比一個爭氣,走到哪裏都是班級和年級的前幾名,也讓他放心不少。
    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劉淑英也轉了工作單位,從外交部換到了婦聯。
    雖然沒有了成長空間,但劉淑英也自知不是搞外交的料,更多的是父親、方想和兄長的照顧。
    這邊說著,那邊方想就在此回到了闊別數年的132廠。
    “教授,這可是好幾年沒見你了。
    這次的戰鬥機新項目,沒你出手,我們可真是沒頭緒啊。
    另外,吳昌那邊聽說也有了進展,走,現在帶你去看看。”
    剛落地,廠裏的車就接住了方想。
    沒想到宋工居然是跟著車過來接人的,方想的屁股還沒把座位暖熱,宋工居然就報出了好消息。
    “吳昌?塗料有進展了?”
    方想一驚,馬上就想到了之前交代吳昌的隱身塗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