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學堂

字數:4922   加入書籤

A+A-


    一長凳坐三個娃娃,腿短的都夠不著地。

    在雪地裏玩了一通,個個鼻尖凍得通紅。

    “每人先喝碗湯。”宋冉給每人準備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

    喝下熱乎乎的羊肉湯,整個人便暖和起來了。

    大家的注意力便放到了,桌子上滿山高的肉。

    蘇笑笑這次食材準備得很充分,連調味小料都備上了。

    可惜沒有小米辣,不過她有聽說附近有村子種番椒,她打算過段時間,去問問看看。

    除了沒小米辣,蒜末、蔥段、芫荽碎,連香油這些都是齊全的。

    宋冉見她拿香油來調蘸水,都快心疼死了。

    這裏種芝麻的少,芝麻價高,芝麻油那就更貴了。

    除了這個問題,蘇笑笑去買食材時想到,要在古代開火鍋店,食材的保鮮工作如何保證?

    冬天倒是沒有這個顧慮,但冬天的蔬菜也少,除非她們能想出辦法在大棚裏培育蔬菜。

    像宋冉一樣修一個暖室,也能種菜,但成本太大了。

    另一個問題是肉類的價格。現在肉價節節攀升,豬肉貴、牛肉貴、羊肉更貴。

    給小工開的工錢,甚至不夠那個人一天買一斤豬肉。

    蘇笑笑在一次買菜的經曆後,徹底打消了開火鍋店的熱情。

    “笑笑,你咋啦?”宋冉關心道。

    蘇笑笑回過神來,微笑著說:“沒啥,我隻是想給大家示範一下如何品嚐火鍋的美味。”

    火鍋無疑是一種極具魅力的美食。

    沒有什麽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剛才還滿臉憂愁的蘇笑笑,瞬間便投入到撈肉的環節。

    宋冉也愛,她不僅喜歡火鍋的美味,還因為它省去了炒菜的麻煩,不用沾染油煙。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吃一頓,讓人從頭到腳都感到溫暖。而和大家圍坐在火爐旁,更是增添了一份溫馨的氛圍。

    幾個小孩子可能不太喜歡蔥和芫荽,也無法吃辣,但幸好有羊肉湯做的清湯鍋底,她們可以涮一些丸子、菌菇等食材。

    “剛剛我們在外邊玩,發現村長他們家接親。”李蓉蓉吃撐了,嘴巴便開始用來說話。

    蘇笑笑疑惑地問:“是不是聽錯啦?我都沒聽到迎親的動靜。你要不要再來個丸子?”

    “不吃啦,不吃啦。我要歇一會。是真的!我和宋荔一起看到的。”

    蘇笑笑吃了口牛肉,隨口說道:“哦,怎麽會這麽低調呢?不像村長的性格呢。”

    她在村裏待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已經摸清了村長的性格。

    愛管事,熱心腸,也喜歡別人捧著他。要是多吹噓兩句,他立刻點頭就把事給你辦了。

    她拿到戶籍,便找村長說建房子的事。

    村長並沒有因為她這個外來戶女而嫌棄她,而是告訴她可以先到處看看地,等到開春後建房子時,他會幫忙找工匠。

    “不知道,我們沒見到新娘子,但我們兩個有拿到桂圓哦。”

    古阿婆猜測道:“估計給他外甥娶的吧,他把這外甥當親兒子似的,也不知道最後哪家閨女嫁過去。”

    又繼續說道:“這辣辣的湯煮東西可真好吃,等下別把這湯給倒了,我改天弄條魚放裏麵煮煮。”

    像宋冉這樣會做吃食的人可謂是寥寥無幾,家裏邊的調料除了鹽,就沒啥調料了。

    覺得少點味道,就去剝一瓣蒜。

    若不是七八月份,嘴裏肉味淡,是不會想著弄魚吃。

    村裏邊常說的吃魚腥三天。

    蘇笑笑一下子精神了起來:“火鍋不好做,我們就主打火鍋魚唄。”

    她可記得好多餐館就以肥腸魚火鍋為主打,裏麵配一點豆腐、豆芽、木耳之類的。

    她一下子就來勁兒,明天她去買條魚來試試。

    東妹放下筷子,乖乖說道:“我吃飽了,你們慢慢吃。”

    古阿婆誇道:“這小孩,上過學堂就是不一樣啊,你們夫子教了你啥學問?”

    她也就隨便問問,畢竟她也不知道學堂裏麵教什麽,可她也好奇。

    村裏邊能去讀書的娃娃太少了。

    送女娃娃去讀書的更少。

    一是沒錢,二是不夠聰明,三是機會難得。

    要不是賈老爺為了方便自家孩子讀書,這學堂還建不起來呢。

    得爬起來走夜路,去縣城裏麵學堂讀書。

    為了把莊夫子請過來,賈員外除了承諾每年給豐厚的報酬以外,莊夫子也可自行招學生,每個孩子給的束修錢全部給到莊夫子。

    這賈老爺為何看中這莊夫子,並且還給這豐厚的報酬。

    除了是沾親帶故以外,更重要的是,莊夫子曾經考中進士。

    可卻沒有過關試,身、言、書、判四項,次次都有被挑出毛病的地方。

    在京城蹉跎了五年的光陰,莊夫子便回到了豐縣。

    回到豐縣後,最開始在縣城書院教學生。後來賈員外邀請他回鄉開學堂,對他的收學生毫不幹涉,每年的學生束修也都歸他所有,他便安心待在這個村裏。

    他後麵教的學生有考取童生的,有考取秀才的,這些學生為了後續的束修,他便讓其代課。

    他能輕鬆一點,並且可以收更多的學生。

    至於為啥收女學生。

    最開始學堂沒有圍院牆,那些割完豬草,撿完柴的孩子便趴在窗子邊旁聽。

    這讓那些交了束修的家長不幹了。

    我們交了錢才能進去聽,憑啥這些放牛娃也能聽!

    當初這事還鬧得挺大,直到賈員外出麵,修了圍牆。

    修了一個大大大的圍牆。

    讓趴著牆聽的,是一點聲音都聽不到,那些家長才鬆口。

    不久後,有一位家長帶著自己的女兒來

    那孩子已有十一二歲,正是可以幫忙幹活搭得上手的。

    那家長卻願意送自己女兒來,這讓莊夫子感到意外。

    他沒開先河,收女學生。

    那家長求了又求。

    莊夫子也沒答應,直到那女孩流著淚,一字不落地背出《千字文》。

    他這才意識到,這個女孩就是當初趴在窗口聽課的孩子之一。

    這女孩確實聰明,至少比坐在學堂裏好幾個聰明。

    於是,莊夫子心軟地收下了她。

    反正,也是一份束修的錢。

    直到兩年後,這女學生辭學嫁人。

    他才明白,原來這家人是為了好許配人家,才送來讀兩年書。

    此後,他開始接受女學生,並逐漸形成了慣例。

    反正也是一份束修的錢,這女學生聽話,上不了幾年課便嫁人。

    冬天的夜很長,宋冉便抱著小妹講話,這故事說著說著,兩人便沉沉睡去。

    直到半夜“轟隆”一聲,把兩人驚醒。(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