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皇城司出場了
字數:3362 加入書籤
架空開局成為廢物王爺!
“‘碭山鎮’總兵簡直是廢物中的戰鬥機。”
姬揚接到奏報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此,搞得一眾文臣武將互相對視著,“廢物”的意思很好理解,但是王爺說的“戰鬥機”是什麽。
“事情完全是這個‘碭山鎮’總兵惹出來的,把‘天災’變成了‘人禍’,結果這個廢物自己龜縮在‘碭山堡’不出,以致於洛間郡又是三日就被反軍攻破了。”
姬揚站在巨幅的軍事布防圖前,氣得把奏報狠狠扔在了地上,又是怒罵了一句“我當真是高看這群廢物了。”
他可以說是一肚子火,雖然他很想反軍消耗“九鎮”邊軍實力,但是他們龜縮不出,一點保境安民的擔當都沒有,可憐的反而是“九府”百姓。
“天聖帝知道後怕是要雷霆震怒,應該不會容許‘九府’局勢如此下去。”
墨長源撫了一下長須,雙眼微眯,緩緩道“估計帝城的聖旨馬上要傳到‘平原鎮’與‘安平鎮’總兵手上了,北境怕是也無法……”
他話還未說完,一個王府親衛急匆匆跑到議事大廳外,高聲道“王爺,朝廷天使到。”
天使,意指天子特地派出的使臣,如唐朝劉禹錫 《謝賜冬衣表》寫道“九月授衣,載馳天使。”
姬揚與眾人互相對視了一眼,冷笑道“還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了。”
曹操又是誰啊?
“讓他進來吧。”
姬揚說完後,便帶著眾人走出去,站在王府前殿的台階上。
須臾,一個麵白無須的中年太監帶著一群皇城司內衛出現,他身上穿著一件紅色紗羅製成的圓領服飾,胸前繡著一隻金色“鬥牛”。
這個太監見到姬揚帶著一眾北境文臣武將站在台階之上,而自己身為朝廷天使代表的是天聖帝,竟然隻能站在台階之下,眉頭不禁微微一皺,但並未表現出半分不爽之色。
台階代表著地位,姬揚在上而朝廷天使在下,這裏麵傳遞出來的意思已經再明確不過,那就是在北境這一畝三分地上,姬揚才是最大的,天聖帝也得靠邊站。
“王爺,咱家是司禮監殿前太監王祖瑜,奉皇上之命前來宣旨。”
這個太監先是雙手並放身前,朝著姬揚微微躬身一禮,隨後不卑不亢地說道。
姬揚定睛看了一眼,暗道,原來還是正二品的殿前太監,難怪穿著鬥牛服,想必也是天聖帝的親信之人。
古代,並非所有閹人都有資格稱“太監”,這已經是相當高級的宦官了,正一品為總管太監,從一品為禦前太監,正二品為殿前太監,從二品為首領太監。
蟒服、飛魚服、鬥牛服和麒麟服,為皇帝所“賜服”,尤其是前三者,因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更是在正常禮製所規定的服飾之外,隻有皇帝賞賜近臣。
站在司禮監殿前太監王祖瑜身後的,是十個皇城司“內衛”。
相傳第一代天聖帝統一中州後,曾言“天長地遠,聖諦廓然,內殿引見,衛我國權”,特賜名皇城司臣屬為“天聖內衛”。
他們出現在世人麵前時,人人身著“走蛟服”,腰懸“鏡光刀”,世稱“走蛟踏遍九州土,鏡光斬盡不臣人。“
內衛之所以身著“走蛟服”,是因為東方青色為木,青龍守;西方白色為金,白虎守;南方赤色為火,朱雀守;北方黑色為水,玄武守;中央黃色為土,黃龍守,並稱為“五星天官”,即守護五方的神獸。
天聖王朝地處九州之中,當以黃龍(即應龍)為守,然黃龍與皇帝服飾中的龍相並,故將黃龍替換為走蛟,因風土有傳說“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至於“鏡光刀”是一種殺人不沾血的利刃,光滑有如鏡麵,血沾則滑落,故名“鏡光”。
這是姬揚第一次見到天聖王朝這個匯聚天下能人異士的情報機構,這些內衛看起來無不臉色肅然,目光炯炯有神,顯然是接受過長久訓練。
看來自己也要加快建立屬於北境的情報機構了,不然與天聖帝鬥起來太吃虧。
區區皇城司內衛,又如何與我“錦衣夜行飛魚服,八荒盡握繡春刀”的“錦衣衛”相比。
眼下主要是沒錢,等開春見到楚汐瑤問她拿錢,如此才能建立遍布中州的情報機構。
“公公遠道而來,也是辛苦萬分,那便快宣旨吧。”
姬揚雙手背負,頭微微輕揚,頗有蔑視之感。
莫說自己對這些宦官本沒有好感,他們不過是天聖帝的爪牙而已,更沒有屬於自己的家族,隻聽命於天聖帝,兩者之間形成強烈的人身依附關係。
所以不管怎麽樣,天聖帝的親信宦官都不會投入自己陣營之中,既如此,何須給他們好臉色看。
王祖瑜見姬揚竟然如此未將天聖帝放在眼裏,右手緩緩放到背後,用力地捏成拳,暗自用力咬了一番牙齒,耐心勸說自己要忍下去。
他們這些閹人最大的本事不就是忍耐嗎?
照理說,天使宣旨應該站在台階上,姬揚聽旨站在台階下,甚至都應該跪下接旨,沒想到今日不僅沒有遵守一貫以來的禮製,竟然都反過來了。
“公公為何還不宣旨呢?”
姬揚並不把這些當一回事,仍舊嘴角輕揚,又笑著提醒了一聲。
“是咱家出神了,王爺勿怪。”
王祖瑜知道斷不能衝突,臉色很快恢複自然,又是雙手並排在前,朝著姬揚微微躬身一禮,隨後接過身後內衛遞來的聖旨,鋪開緩緩念道
“北境王姬揚聽旨,朕纘承洪緒,統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今有亂民,猥以下隸,敢發難端,竊據洛間,役屬天土。”
“弱者不扶,誰其懷德,強者逃罰,誰其畏威,今命北境姬揚,發黑甲守衛之軍,匯三鎮戍邊羽林,並協一心,傳賊首於天下,平亂民於四野,泄神人之憤心,守分義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