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絕色九麗吐露玄機 大聖三娃同闖靈宵

字數:12336   加入書籤

A+A-


    播經記!
    第八回 絕色九麗吐露玄機 大聖三娃同闖靈宵
    卻說木娃三兄弟,聞那黃裙女郎一番講述,不禁驚訝不已,君道為何?卻原來這裏麵還有一段離奇的故事。隻聽那黃裙女郎敘道“仙童聽真,你們必定驚異,這山中怎會冒出譖多女子?也必不解這裏為何如此美如仙境?更有那瓊樓玉宇、彩殿宏宮、祥雲飄繞,瑞氣千層。其實不瞞三位仙童,這裏卻非一般的凡間之所,吾等姐妹也非尋常女子,要知詳情,且聽我諸個道來,這裏先將奴家的來曆說與仙童知曉。”
    說著便自唱道
    堯帝擇繼品極高,德才兼備必忠孝。四嶽薦舜好德操,千番考察允龍袍。兢兢業業理政事,勤勤懇懇行天道。堯將雙凰配鳳君,娥皇便是奴家號。
    說完自家,娥皇用手一指那身穿橙裙的女郎唱道
    此吾胞妹喚女英,同侍舜君在皇朝。滿殿群臣讚品貌,天下蒼生敬良操。尊長愛幼後人頌,金枝玉葉守德道。身具仙姿傾國色,自古能有幾寥寥?
    但見娥皇女,蓮步輕輕,衣裙飄飄來到紅裙女郎麵前,向木娃三人一笑道“這位紅裙女乃是名滿天下的妲己姑娘,正是
    絕代芳姿冠群娥,傾倒君王神魂惡。紅粉枕邊萬般寵,尋歡作樂在朝歌。富麗堂皇造鹿台,金玉珠寶盛滿車。妲己豔名播天下,後人罰紂頌美色。
    說完妲己,這娥皇又指著身著白色衣裙的女郎唱道
    臥薪嚐膽勾踐計,獻與吳王西施女。嬌姿豔質閨中偶,媚骨天生確第一。東施效顰一段話,流傳至今弗是迷。自古坐懷幾不亂,可歎夫差誅子胥。
    娥皇正欲再往下先容,忽見紅影一閃,妲己來到麵前,笑對娥皇搶先道“大姐且歇息片刻,後麵的幾位姐妹,就由妲己說給三位仙童如何?
    娥皇微微一笑“那就有勞三妹了,姐姐我拙嘴笨腮,也說不好。”
    妲己咯咯笑道“姐姐過謙了,小妹隻是見姐姐說的口幹舌燥,想替姐姐分擔些辛苦而已。”
    娥皇笑道“好滑舌的妹子,姐姐說不過你。”
    一旁的憨娃見狀急道“好了!好了!謙讓個啥,誰講還不都是一樣,婆婆媽媽好煩啦!”
    妲己瞪了他一眼,也不睬他,轉向木娃道“這位仙童聽好,妲己再將這後幾位姐妹的來曆講上一講。”說著向身著紫色衣裙的女郎一指道“這位就是阿房姑娘,那才是
    秦王暴孽喜無常,卻寵麗人喚阿房。建起名宮傳後世,贏政有情也有傷。阿房伶俐又乖巧,嫵媚婉轉態端莊。愛了江山愛美人,一代梟雄是始皇。
    唱罷,妲己仙柔一指身著綠色衣裙的女郎又唱道
    叱吒風雲楚項王,八千子弟過烏江。勇冠群英聲威赫,坐下雅駒掌中槍。英雄自有佳人伴,虞姬貌美更柔腸。四麵楚歌意氣盡,揮淚悲酒別霸王。
    唱罷虞姬,妲己又飄飄來到青衣女郎麵前,向木娃道“這位就是人人敬重的昭君姑娘,不知仙童知否?”
    此時,忽見憨娃走上前去,向那青衣女郎一揖,口中言道“原來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昭君姐姐,憨娃自幼便聽母親講你出塞的故事,憨娃還記得俺娘曾吟過的一首詩
    清似秋水靜如蘭,冷傲若梅孤芳雁。天質靈秀韻高雅,豐姿灑脫麗非凡。絲竹管弦音指柔,詩棋書畫勝神傳。為保國安出邊塞,昭君美名譽坤乾。
    聽了憨娃一首詩,眾人都不禁鼓起掌來。
    那昭君羞怯怯道“小仙童過講了,昭君不敢當。”
    此時,妲己走上前去,擁住昭君,笑道“妹妹何必自謙,你的所作所為,確應受人敬重。”說完卻又麵呈悲色,歎道“總不是像姐姐這般,有苦無處訴,還遭後人恥罵,卻也無奈。”言畢不禁發出一聲重重的歎息。
    眾人都被他一番話,說的心中不是味道,不禁一陣沉默。遂後,還是這妲己性情開朗,剛才還是滿腹憂怨,傾刻又已雨過天晴。咯咯笑道“好啦!煩事休提,我還是接著唱吧。”
    說著走到粉裙女郎麵前,向三個娃娃笑道“這位姑娘想必你們也一定知曉,聽我述來
    為除董賊扶漢承,允公忍痛獻花容。美人不美怎成計,貂嬋迷倒大英雄。眼語眉言淚傳情,假戲真做媚天生。嬌女勝過兵百萬,呂布一戟去奸雄。
    最後,這妲己飄飄然來到藍裙女郎身邊,卻向三個娃娃神秘一笑,指著蘭裙女問道“三位仙童,適才進山之時,你們曾與吾這小妹交過手,結果都被她所擒,妲己冒昧,想請三位仙童猜上一猜,她是何人?不知你們可願意?”
    木娃聞言笑道“妲己姐姐勿開玩笑,想我等三個娃兒,沒讀過多少書,更不知史記聖祖,怎能猜得出來。”
    妲己笑道“我看那位憨娃仙童,好像頗通史事,不如就讓他猜上一猜如何?”
    木娃正想推托,誰料那憨娃卻哈哈笑道“看來這位姐姐定要看憨娃的笑話,憨娃就來試上一試,如果猜錯了,甘願受罰。”
    言罷,隻見憨娃倒背雙手,邁動一雙短腿,呼扇著一對大耳,搖頭晃腦,圍著蘭裙女郎連繞三圈,忽然嘿嘿一笑道“俺猜到了!俺猜到了!看俺猜得確也不確?”
    眾女郎見到憨娃這副神態,無不掩口竊笑。
    憨娃見了將臉一繃“你們笑甚?且聽憨娃道來”
    唐朝名女楊玉環,貌勝桃李豔如仙。貴妃酒醉弄歌舞,風姿傾倒安祿山。托靴研墨詩仙辱,痣點眉心彈指間。明皇寵愛如掌珠,石榴裙下喪皇顏。
    摩羅娃聽罷,不禁一蹦老高,叫道“哇!憨娃兄弟好大的學問,這詩做得太棒了。”
    妲己也麵呈驚色,向眾女郎道“看這娃娃呆頭呆腦,卻有這般錦秀,真是人不可貌像矣,”
    又轉向憨娃說道“人,你是猜對了,這位姑娘正是楊玉環,但不知娃兒是怎樣猜到的?又哪裏學的好詩文?”
    憨娃本性憨直,不貫別人誇獎,讓她這一番稱讚,倒先漲紅了臉,低下頭道“姐姐太過獎了,其實這詩不是憨娃所作,卻是吾母教給俺的,人猜對了也是瞎撞的,其實憨娃隻是看到這位姐姐眉心有一黑痣,又生的貌美如花,便想起了俺娘給吾講故事時,曾吟過這首詩,怎料還真懵對了,真是讓各位姐姐見笑了。”
    此時,木娃走上前來,向眾女郎一揖道“原來各位姐姐都乃名滿天下的絕代佳人,吾三兄弟多有冒犯,還望眾位姐姐見諒,但木娃尚有一事不明,想向各位姐姐請教。”
    妲己笑道“仙童還有何事不明?盡管道來。”
    “敢問各位姐姐,你們都為各個朝代的名女絕代,但近者距今也有百年,遠者更有千年,按凡間壽算,眾位姐姐理應成為古人,但不知為何今日卻在此處聚集?難到各位姐姐都食了長生不老藥不成?”
    木娃此話一出,頓見眾女臉上皆現憂色。那娥皇上前道“仙童問得好,這正是俺眾姐妹的難言之隱,也正是我們姐妹想請仙童相助之因。要知原尾,咱們還是坐下聽我慢慢道來。”
    眾人各尋地方落坐 ,娥皇讓侍女給每人端上了香茗。這時,眾人便都將目光投向娥皇,等著她的下文。
    娥皇端起一杯香茗,稍稍潤潤嗓子,便繼續講道“三位仙童所說不差,俺眾姐妹原本都已香消玉殞,作古多年,誰知在那幽冥界也難得安生,仍要被迫陪君伴駕,看來自古紅顏多薄命,天堂、地府、人間皆相同。”說著娥皇不禁低頭歎息,眼盈淚花,聲音有些嗚咽。
    木娃忙勸道“姐姐莫過憂傷,且把原尾道來,吾三兄弟定要為姐姐們討個公道。”
    娥皇抬起頭,用絹帕擦去眼角的淚痕,向木娃一笑“多謝仙童相助,且聽娥皇將實情慢慢講來。”
    “話說上界天庭,諸仙盡守,各司其職,不乏鐵麵無私,秉公行令,不貪不髒,不受不賄,清廉公正,兩袖清風之道之仙;卻也有以公肥私,執法犯法,貪贓受賄,不講禮法之官。
    就說天王李靖,有一胞兄,名喚李綏,確有仙術,也頗具才能。經其弟李天王舉薦,被玉帝封為巡天查辦真人,專司追查那些貪贓枉法,觸犯天條的官吏。這本是玉帝對他寵信之致,委以重任,他理應盡職盡忠,行包公之道。誰知,他卻心術不正,借手中權利,大興邪道,包庇髒官,吃受賄賂,誣陷清廉,壓製群仙,眾仙因他是玉帝寵臣,又是李天王的胞兄。雖對他所為極是不滿,卻又都敢怒不敢言,有時還得違心為他辦事,天庭之上被他搞得正不壓邪,瘴氣汙煙,卻隻有玉帝和王母被蒙在鼓裏。
    且說這李綏因心術不正,多行不義,深恐敗露,便想方設法討玉帝歡心,不知是誰給他獻了一計,讓他找些絕色美女,獻給玉帝做嬪妃,以討玉帝龍顏大悅,但此事萬萬不可讓王母知曉。
    李綏便開始籌劃,他翻閱凡間史記,得知凡間各朝代都有絕色佳麗陪君伴駕,現都已在幽冥界聚集,他便親臨幽冥府找那十代冥王。
    且說那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誠王、轉輪王聽聞上天巡天察辦李真人到來,哪敢怠慢,慌忙出迎。
    秦廣王道“聞察辦真人到此,吾等未曾遠迎,望真人見諒,不知真人有何事吩咐?小王等將盡力籌辦。”
    這李綏見十大冥王盡皆出迎,也是頗感意外,便也假惺惺還禮道“十位王爺如此禮遇,本察辦受寵若驚,既然都不是外人,李某也就不客氣了,確是有事相求,還望眾王家鼎力相助才是。”
    那十代閻君雖知他此來必無好事,可又惹他不起,隻好陪笑道“察辦真人何須如此客套?有甚麽事情到宮裏坐下再敘。”眾王爺眾星捧月般將李綏迎進幽冥府大堂,各分賓主落座。
    秦廣王道“不知察辦真人何事親臨,請講當麵。”
    李綏向四周掃了一眼,廣王會意,命眾鬼卒退下。
    李綏才道“敢問各位冥王,本真人想查找幾個凡間人物,欲將她們暫轉塵世,修煉仙術,再升天界,陪君伴駕,這可是個美差,如果討得玉帝歡心,大家都有好處,不知眾位王家是否願意幫忙?”
    廣王問道“不知李真人要找查何人?”
    李綏從袖中取出一紙名冊,遞與廣王,那閻君展開觀瞧,不禁雙眉緊皺,麵現驚色。
    李綏見妝,不禁問道“廣王難道有為難之處?”
    秦廣王沒有作聲,將名冊遞與其他眾王觀之,眾冥王看後無不更顏變色,搖頭不已。
    最後還是廣王開了口“察辦真人要查找的這些人,皆非尋常人物,在吾這幽冥界中,也被奉為上賓,不敢怠慢。這些人在凡間雖是俗人,但能出人頭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是尊貴之軀,金枝玉葉,在這幽冥之所也另有名冊記錄,不得隨便處置。再說李察辦到此提人,又無陛下禦旨,此事要讓王母知曉,吾等哪裏吃罪得起,還請察辦三思後行,體諒吾等苦衷,放棄這個計劃如何?”
    李綏聽罷,一陣冷笑“這麽說各位王家是不願幫這個忙了?既然如此,本仙也無話可說,這就告辭了。臨行之時本官有一句話講在當麵,各位王家可曾記得?玉帝要本官查辦眾位王家的公子擅出幽冥界,私到凡間惹事生非之案,俺李某可是看在眾王家的麵上 ,從輕發落,沒有深究,免了他們的罪。否則,照他們的罪名,該打入十八層地獄,受盡煎熬。當時眾位王家是怎樣求本察辦的?如今這點事情都不肯幫,太也不夠意思了。”
    十代閻君聞聽,你看我,我看你,全都啞了口。廣王慌忙上前,滿臉陪笑道“察辦休要怪罪,吾等隻是說此事不好辦,可並沒說不能辦。依本王之意不如這樣,察辦大人可將這些人帶走還陽,在凡間找一處安身之所,讓她們先修煉仙術,待日後時機成熟,再設法獻給玉帝,來個人不知,鬼不覺,仙不察,佛不曉,不知李真人以為如何?”
    李綏點首道“就依王家,今日之事眾位王家知,俺李某人知,不得再有其他人知曉。”
    廣王道“一言為定。”說著向殿外叫道“速傳掌案判官到殿上聽旨。”
    不多時,那掌案判官來到殿上,向十冥王施禮道“見過各位王駕,不知傳本判官何事差遣?”
    秦廣王道“本王這裏有名冊一份,汝速去將那‘龍鳳另冊 ’取來,按著名冊將他們的底細查清,速速報來 。”
    說著將手中名冊遞與那掌案判官。這判官不敢怠慢,便去那司房中,取出一本精致的名冊,按著名單查找清楚後交與廣王。
    那廣王提筆在‘龍鳳另冊’上連勾數筆,又讓九位冥王一一過目,最後拿到李綏麵前。
    “李仙人要的這些人都在這裏了,吾已將他們每人延壽五十年,即刻返還陽世,察辦大人可去領人了。”
    李綏這才滿意地一笑“本真人這裏謝過各位冥王鼎力相助。”
    眾閻君慌忙還禮齊聲道“察辦大人不必客氣!”
    廣王向轉輪王笑道“有勞王兄辛苦一趟,陪伴李仙長去領人吧。”
    李綏立起身來,眾冥王起坐相送。轉輪王陪著李綏走出森羅大殿,前有朱太尉執幡引路,後由崔判官領兵押人,這一行人徑出幽司,來到‘後妃院’。
    這“後妃院”是幽冥府專為世間各朝各代的皇後、妃子們安排的去處,確也是五步一樓,十步一閣,飛簷轉角,富麗堂皇。確也少了鬼哭神號,孤魂怨女之慘景,當真是另有一番優待。
    且說這“後妃院”中聚集了從古至今各個朝代的皇後、嬪妃,絕代佳人,吾等九姐妹也在其中,那轉輪王按名冊將我們九姐妹點出,讓李綏逐個過目,再由崔判官押解,要由“轉輪藏”出陰還陽。
    這一路之上,先過陰山,隻見那
    妖鬼邪魔動哭聲,孤魂魍魎颯陰風,
    鳥獸弗蹤草難生,雲不遮天水無形。
    再曆十八層地獄,正是
    哭號陣陣充滿城,剝筋剔骨施酷刑,
    淒淒慘慘十八景,隻因塵世有惡行。
    又過奈何橋,但見
    橋底滾滾翻血瀾,腥風鑽鼻透骨寒,
    跌落橋下無生還,冤魂惡鬼任爭餐。
    闖過枉死城,驚見
    枉死城由冤鬼撐,無收無管怎還生,
    如有冤魂此間過,金銀珠寶散分明。
    最後方至“六道輪回”,這裏確然是
    大路輪回各有道,行善積德升仙道,
    施毒縱惡轉鬼道,善惡終報是天道。
    且說這一行人,由朱太尉引領,崔判官押解,來到“升化仙道門”,便見牛頭、馬麵二鬼迎候。
    轉輪王讓太尉、判官回宮複命,自己仍陪著李綏,帶著牛頭馬麵二鬼繼續押著我們來到一座山峰之上,一處懸崖之畔,下麵竟是萬丈深淵。
    那牛頭馬麵二鬼不由分說,便將我等姐妹一起推下山崖,便也就脫了陰司,轉回陽世,所到之處正是這陰障山中。
    那李綏施法術,搬來天下美景,置於此山之中,又建起九座仙宮,供吾等九姐妹居住。為防外人侵擾,便在山周圍布下天羅地網。又讓轉輪王施陰術,布下妖雲鬼霧,陰風瘴氣,以懾凡人不敢擅入。
    這李綏又對吾等姐妹一番花言巧語,說我們陽壽未滿,隻要在這裏靜心修煉,便可升仙。並嚴禁吾等擅出這陰瘴山,到時自有仙人來指引我們升道化仙。
    眾姐妹信以為真,想想化身仙道,上升天界,是多少人向往之事,這可比在那幽冥界強上百倍。所以,各個歡天喜地,在這山中盡力修煉,卻不知是那李綏的一條毒計,欲將我們當成貢品,而我們卻還蒙在鼓裏。
    確說時光如梭,轉眼30年已過,經過修煉,眾姐妹已初具仙體,這期間又不時有那天上諸仙到來,或傳仙術,或送寶物,隻可惜卻無一仙敢道出實情。
    忽有一日,山中來了一位衣衫濫屢的老婆婆,眾姐妹都以為是妖魔侵入,便各執兵器圍住了她,誰知一交手,我們竟不是她的對手,反被她將吾等拿住,可她卻沒有為難我們,隻是留下一紙信箋,化道金光而去,眾姐妹趕快打開信箋觀瞧,隻見上麵寫有兩首詩,妲己高聲吟道
    幽冥九魂返陽間,陰瘴山中欲助顏。
    隻道天堂有其樂,弗曉災禍至眼前。
    賊攪幽司亂天庭,玉帝王母受欺瞞。
    助紂終有惡果報,扶正必能化升仙。
    又將第二首吟道
    九凰注史豔名播,已作幽魂無奈何。
    靈宵不幸出仙孽,攪亂天綱施美色。
    欲脫苦海阪吾佛,高老莊中借童娥。
    招來聖仙除妖惡,訊傳南海告普陀。
    眾姐妹一聽,不禁驚呼“原來是那掃三災、救八難的觀世音菩薩現身。”吾等慌忙跪倒向天禮拜,求菩薩原諒吾等冒犯之處。
    且說大家拜完菩薩,你看看我,我看看她,都心情沉重,不知今日之事是福是禍。
    那妲己看著信箋上的詩,問大家誰能解得菩薩的詩意?眾姐妹都把目光集中到召君的身上。
    召君將詩從頭至尾看了三遍,又沉思片刻說道“眾姐妹,這詩中寫的很是明白,菩薩今日現身就是來救咱們脫出苦海,擺脫磨難,吾想觀音菩薩是不會害咱們的,大家看這詩意,便知原委。”
    先看第一首的前兩句,是在告訴咱們,你們一心一意的在此修煉,盼望能升上天堂,卻不知災難已經臨近。後兩句是說有人在天庭作惡,而玉帝和王母卻被蒙在鼓裏,觀音菩薩提醒咱們姐妹,不要上了賊人的當,要協助天庭除去奸黨,到那時咱們才能真正升道化仙。”
    再看第二首詩,前兩句是說天庭賊黨是在利用咱們姐妹作為工具,達到擾亂天庭的目的,正是在把咱們推入苦海。而這詩中後兩句寫明“欲脫苦海依吾佛,高老莊中借童娥。”這“依”字就是“靠”的意思,也就是說,咱們眾姐妹要想脫出此難就得靠佛得力量,高老莊離咱這陰瘴山不過五十裏之遙,可說就在咱的家門口,這“童娥”二字即女孩兒也,再解這“借”字,也就是借助,不妨再引深一點,也可解做“請”字,也就是說把這些女孩兒請到咱這陰瘴山中來。詩中最後一句曰“招來聖賢除奸惡,訊傳南海告普陀。”這麽多女童失蹤,高老莊必然大亂,吾想觀音菩薩既讓咱們去高老莊,這莊中必有本領非凡之人或神通廣大的仙道,如果真如此,他等對莊中之事決不會袖手旁觀,定能找到咱這陰瘴山中來,你我姐妹隻需在此等候即可如願。”
    眾姐妹聽了召君一番解說,無不點首讚同,也都佩服召君,果然才華出眾。經過一番議論,決定當夜便行動,可沒想到事情發展的如此迅速,吾等前腳剛從高老莊回來,連孩童們還沒安排好,你們後腳就跟了來,沒有辦法,隻好先讓玉環妹妹擋上一陣,我們這裏做好準備,首先給這些孩童施了仙術,好讓她們聽從調遣,當然仙術對孩子們決無傷害,而隻會有好處。以後的事情三位仙童已然親身經曆,不必細說了。
    三位仙童,想那觀音菩薩所指的鋤奸懲惡之神,恐就是你們,剛才又見識了各位的本領,果然不凡,正是解救吾等姐妹脫出苦海,為天庭除害的仙道,望三位仙童施仙術,助吾等姐妹脫此陰瘴山,尋個好歸宿。”
    木娃聽這娥皇講述完畢,憤然起身道“眾位姐姐說的不錯,吾們三兄弟正是如來佛祖指定的傳經之人,這一路之上要多施善緣,掃除奸惡,斬妖懲魔,救苦救難,並傳因果真經於世間。既然觀音菩薩留下佛帖,而吾三兄弟又正好至此,就應義不容辭,這鏟除奸惡,本就該從天庭開始,上天無道,怎不讓凡間多苦多難,難怪如來佛祖有言在先“天下眾生,多生不善,不敬三寶,不孝父母,無有三光,五論雜亂,貧窮下劣,六根不淨,殺生害命,富貴不平。”,原吾也聽它不懂,現在方知,是那天庭之上,奸孽當道,擾亂天綱,今日木娃定要鏟除奸惡,扶正天道。”
    這木娃慷慨激昂,一番大論,眾女聽得齊聲歡呼,各呈喜色。
    正直此時,忽聞半空中有人高聲叫道“孩兒們在此做甚?俺齊天大聖來也!”
    眾人抬首觀瞧,隻見空中一片霞光異彩,從中現出三人,正是那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三兄弟。
    三個娃娃一見,不禁驚喜非常,齊齊倒身下拜,口中齊道“父王在上,孩兒們有禮了。”
    娥皇眾女,見天上又來仙人,不禁麵呈驚色。以為又是李綏遣來的人,但見三個娃兒齊呼父王,方知是齊天大聖到來,不禁轉憂為喜。
    娥皇上前施禮道“原來是齊天大聖駕到,吾等姐妹失禮了,望大聖海涵。”
    悟空三人降下祥雲,慌忙還禮道“各位仙女莫禮,不知這裏是甚麽地方?你們又是何方仙神?”
    木娃忙上前解說一番,又將詳情敘述了一遍。悟空聞聽,深感差異,娥皇又懇求悟空三人幫助鋤奸,解救眾家姐妹。
    悟空心中早已按耐不住,哈哈笑道“眾位仙家,既然三個娃兒已經應允,吾三兄弟當然義不容辭,管定了這件事,請諸位仙女安心,此事包在老孫身上。”
    木娃又上前說道“父王,不如咱們這就趕去天庭,早早除了那奸賊才是。”
    悟空笑道“孩兒說的正合吾意,咱們這就動身。”又轉向悟能和悟淨道“我看二位兄弟就不用去了,留在此處保護眾位仙女,以防那李綏狗急跳牆,毀人滅據,吾帶上三個娃兒就行了。”
    那沙僧道“大師兄所言不差,這裏就交給吾和二師兄,你們放心去吧!不過天庭之上無公理可講,且那李賊權勢在手,玉帝又對他言聽計從,此番上天庭對你們來講,形勢可是十分不利,你們要多加小心。”
    悟空笑道“三弟多慮了,這李賊雖然厲害,但他做的壞事太多,佛祖的因果真經早有定理,多行不義必自斃,他是惡貫滿盈,劫數已到,諒他也難脫公道。”
    娥皇聞言,率眾女向前齊禮道“受難姐妹這裏謝過大聖救難之恩。”
    悟空慌忙將手連搖“莫禮,莫禮,這且不羞殺俺老孫也。”又對木娃三人道“娃娃們快快啟程,休再耽擱。”
    說著話,便自駕起祥雲,升在空中,那木娃,摩羅娃緊隨悟空駕起了祥雲。
    懶憨娃本就不能騰雲駕霧,如今見他三人上了雲端,可著了急,站在地上。大聲叫道“大叔父勿撇下憨娃。”
    悟空聞聽,向八戒笑道“二弟快助那孩兒一臂之力。”
    那八戒從頭上摘下一頂小帽,向空中拋去,悟空向那頂小帽吹口仙氣,便化做一葉飛舟,飄在空中,八戒見了一把抓起憨娃和那小河馬,口中念動咒語,將身一縱,便起在空中,將憨娃和小河馬一並放在飛舟之上,隨即降下雲頭。
    悟空三人駕祥雲,催動飛舟,直奔南天門而去,那憨娃坐在小舟之上隻覺得兩耳生風,身周片片白雲擦身而過,伸頭向下觀瞧,直把個憨娃驚喜的手舞足蹈起來。隻見那大地之上層層青山,片片綠水,麥浪金湧,棉織銀裝,牛羊成群,大雁排行,草廬茅舍,炊煙嫋嫋,皇宮禦院,彩壁輝煌,這人間景色果然一覽無疑。這才是
    塵間人人欲升仙,皆道天堂勝人間。
    升仙再把凡塵看,方知地美不遜天。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