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薄柳之國驚遇奇難 九華峰頂請來諦聽

字數:21996   加入書籤

A+A-


    播經記!
    話說木娃四人離了荊棘嶺境界,翻高山,越野嶺,渡江河,過沼澤,一路披荊斬棘,風塵露宿,苦雖吃得甚多,但也得見天下無數樂趣之事,長了不少本領見識,在這傳經路上也更能應變如常,信心大增。
    光陰急速,又值盛夏,這一日,正行路上,遙望遠方,似現出一座城池。
    憨娃道“前麵有座城池,咱們可有了歇息之地,大家快快趕路,天黑前能趕到那城兒最好。”
    摩羅娃道“怎麽?是否二師兄五髒廟又該敬一敬了?”
    憨娃歎道“知吾者三弟也!這才是
    自踏傳經途,良善播撒凡塵路。因果循環處處現,度度,佛光普照眾生福。
    憨仔呆頭木,經文難解深奧處。逍遙道上饑腸轆,苦苦,參天大樹變細竹。”
    修善娃笑道“ 二師兄這參天大樹怎就成了細竹?吾看你不但沒減了重量,恐這身肥肉還多了幾斤才是!”
    憨娃氣道“爾這小邪種,真是狗嘴裏吐不出象牙,這一路之上,俺憨娃可是入鄉隨俗,一直遷就你們,都吃得是些清淡素食,很少能碰些葷腥,俺已經很苦矣,還要受你們的挖苦譏諷,真不知俺前輩子做了甚孽?要受這番苦楚,難道這就是因果不成?”說到此處,憨娃眼中竟要滴下淚來,一旁的木娃見狀,不禁衝摩羅娃和修善娃使使眼色,讓他們不要再惹憨娃,二人吐吐舌頭。
    摩羅娃低聲辯道“不就扯個玩笑,何必當真?還扯個甚麽因果之中,好不識趣,以後再也不與你說話就是!”
    修善娃也是一臉尷尬,低頭不語,誰知那憨娃突然捧腹一陣哈哈大笑,直笑得彎下腰身,眼中淚水噴流,口中斷續道“好……爽!好……爽!終於讓……俺憨娃痛快……一回!哈哈哈!”
    三個娃娃麵麵相覷,都以為憨娃犯了瘋病,可見他那模樣,突然醒過夢來,知都被他耍弄了。
    摩羅娃上前踢他一腳,罵道“好個夯貨,你也會戲耍人啦?”
    憨娃馬上告饒,連連作揖,四個人不禁笑作一團。
    此時,修善娃突然對憨娃道“俺說咱們說點正經事,這些時日有一事俺至今都弄不明白,不知二師兄能否有答案?”
    憨娃挺挺肚皮,顯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問道“啥事盡管說來,俺憨娃通今博古,知曉未來,沒甚麽不知之事。”
    修善娃見他如此,笑道“那吾就不客氣了,但願你能學富五車,解了這難題。大家都記得,當初在雲台境界時,咱們遇到了藥王和藥上菩薩,他們未現身之前,都是以美貌女子和孩童示人,那孩童唱過不少歌謠,其中有一首是這樣唱的
    大猴子病了, 二猴子瞧, 三猴子買藥, 四猴子熬, 五猴子死了, 六猴子抬, 七猴子挖坑,八猴子埋,九猴子坐地哭起來,十猴子問它為何哭? 九猴子說, 五猴子一去回不來!
    吾對這歌謠極感興趣,也在琢磨其中奧秘,可總有解不開的地方,不知二師兄能否把這歌謠其中玄機解析一二,也讓吾明白明白,省的成了半個白癡,你看如何?”
    憨娃聞聽,先自愣了一愣,隨後便笑道“這有何難?你再給俺複述一遍,待俺記住全文,定能給你個交代!”說著又挺挺肚皮,逗得木娃和摩羅娃捂口暗笑。
    修善娃又背誦一遍,憨娃細細聽真,便閉起雙目,暗自琢磨,半晌無語,幾人便都停下腳步,等他答案。
    過有盞茶功夫,憨娃睜開眼睛哈哈笑道“憨娃已有答案,但不能就這麽輕易的告訴你們,咱得打個好賭,不知你修善娃願意否?”
    修善娃聞聽急道“二師兄盡管講來,打個甚麽賭?隻要俺能辦到就和你打!”
    憨娃看看木娃和摩羅娃,笑道“這個賭得與你們三個一起打,有一個不願意就算白費,俺也就不表這其中奧妙了。”
    三個娃娃見他這般,甚是無奈,隻得應允,木娃道“打個甚麽賭?說來聽聽。”
    憨娃笑道“這賭也沒甚了不起,就是隻要俺有了答案,到得那城中任俺點那飯菜,休心疼銀兩,也休再化得甚麽緣,讓俺解解饞蟲就是,怎樣?這個賭可打得麽?”
    三個娃娃聞聽,隻是苦笑,修善娃看看木娃,似是尋得木娃同意,木娃也是無奈,見憨娃這般認真,便把牙一咬對憨娃道“這賭可打,但咱有言在先,那葷腥之物盡量少食,吾等三人是絕不食的。”
    憨娃笑道“就按你說的辦,隻要讓俺憨娃飽了口福,你們吃不吃無甚要緊!”
    修善娃急道“二師兄休再扯那閑篇,書歸正傳,快快講來!”
    憨娃正色道“急得甚麽?咱們邊走邊說就是。”
    眾人這才又整裝上路,藏獒在前,河馬神鹿居中,四個娃娃在後,一路行去。
    隻聽憨娃說道“以吾憨娃之思考,這首歌謠的詭異之處確是顯然,這裏的數字沒甚意義,所以不必太過於考量那一到十的數字,而放棄了數字,再琢磨這歌謠就變成了
    猴子病了,猴子瞧,猴子買藥,猴子熬,猴子死了,猴子抬,猴子挖坑,猴子埋,猴子坐在地上哭起來,猴子問它為甚哭?猴子說,猴子一去不回來!
    修善娃疑道“ 這般也看不出有甚麽詭異來,之前也想過,是不是從頭到尾就一隻猴子啊?不過如果是這般,那邏輯上怎番解釋?”
    憨娃並不反駁,仍舊慢條斯理的說道“四弟莫急,咱們再看這首歌謠,前四句很顯然有著順暢的承接,而“五猴子死了”這句就顯得甚是突兀,似乎與前文沒甚麽關連,同樣在“九猴子坐在地上哭起來”上,雖認為九猴子為五猴子之死而哭,但似乎也沒甚邏輯聯係。 那咱們就把這首歌謠分成三段來看。
    第一段猴子病了,猴子瞧,猴子買藥,猴子熬;第二段猴子死了,猴子抬,猴子挖坑,猴子埋;第三段猴子坐在地上哭起來,猴子問它為甚哭?猴子說,猴子一去不回來!
    俺憨娃發現,盡管歌謠中出現了十個猴子,但有直接聯係的每次隻有四隻,也就是說,如果把這首歌謠變成現實存在時,真實的就隻能出現最多不會超過四隻猴子。再加上前番俺對數字的推敲,可以認為,其實這首歌謠裏隻有四隻猴子,並且這首歌謠是以四隻為一個回環的,這樣,大猴子就變成了五猴子,如果這般推理,這首歌謠就變成了
    大猴子病了,二猴子瞧,三猴子買藥,四猴子熬,大猴子死了,二猴子抬,三猴子挖坑,四猴子埋,大猴子突然醒了坐在地上哭起來,二猴子問他為甚哭?大猴子說,我死了再也回不來! 有句俗話說得好,煩惱源於無知,愚蠢源於腦癡,當發現最熟悉的東西原來竟是無知時,那才是真正的恐怖。憨娃說到此,詭秘地一笑,不再吱聲。一時間大家都在沉默,都還在琢磨憨娃這後一句話的含義。
    突然修善娃猛醒衝憨娃罵道“好你個胖豬,竟敢在此戲耍你三個兄弟,將吾等比喻成白癡,看俺不打折爾的豬腿!”
    摩羅娃也怒道“好個夯貨,看俺不讓藏獒嚼爛你的豬嘴!”
    憨娃向前猛跑,邊跑邊告饒道“二位兄弟手下留情,俺給爾等賠禮就是。”
    四個娃娃吵吵鬧鬧,時辰不大,已然來到城池近前,隻見這城
    城門高聳氣勢宏,環以青山抱古城。石牆築立有鏗鏘,隘口鍾樓立兵丁。一灣清流環城繞,絕奇梁洞牆裏生。門外一座古石橋,護河兩岸一字橫。
    四個娃娃來到城門前,隻見一座石橋正對城門,要想入城必過此橋,橋上立著兩排兵丁,各拿刀槍,服裝號坎齊整,四個娃娃驚奇地發現,這些兵丁都具一特征,就是身材矮小,個個都隻有一尺多高,與他們四個娃娃一比也還矮了一截,且個個相貌奇特,與眾不同。
    此時,那藏獒犬已來到橋頭,兩個兵丁攔住它去路,藏獒一陣吼叫,唬得那些兵丁皆顯懼色,為了壯膽,便拉弓搭箭,準備射殺藏獒,摩羅娃一見大驚,急忙縱身形護在藏獒前麵,掌中金錘一分,準備遮擋箭雨。
    憨娃卻不慌不忙來到近前,衝那些兵丁一揖笑道“各位小兄弟,休要誤會,俺們不是強人,今日到得貴寶城,是要拜會你們城中大王,那畜生不通道理,休與它一般見識,小爺吾這邊給你等賠禮啦!“說著又施一禮。
    那些奇怪小人,見他彬彬有禮,毫無敵意,也就放下心來,收了弓箭,其中一個像是首領,對四個娃娃又一番打量,遂開口詢道“看你等衣著不凡,一團正氣,不似歹人,請問來自何方?到俺這裏有何貴幹?”
    憨娃道“俺四個小爺,非是尋常人等,乃是如來佛祖的傳經特使,今日來到此地是為傳因果真經而來,還請這位小兄弟快快稟明城中的大王,放吾等進城傳經,如耽擱了佛祖傳經事宜,你家大王可吃罪不起!”
    那三個娃娃聞聽,都不禁掩口竊笑,這憨娃當真是事事不正經,自稱小爺,占人家便宜,還說得冠冕堂皇,真真可惡!
    且說那小頭領,聽說佛祖二字,不禁肅然起敬,忙對四人深施一禮,歉道“不知四位是佛祖使者,多有不恭,還望恕罪!”又轉身對其他兵丁說道“快快稟報大王陛下,就說佛祖特使求見,望能準奏!”
    很快便有兩個兵丁轉身進城稟報去矣,不多時,隻聽城內鼓聲陣陣,樂曲悠揚,隨即城門大開,由城內湧出無數人馬,前麵是步兵方隊,後麵是騎兵方隊,再後麵是戰車方隊,四個娃娃何曾見過如此陣仗,不禁大是驚奇,隻見這些兵將雖都身材矮小,但個個精神百倍,軍容齊整,在最後麵是一架鸞車,車子富麗堂皇,四麵旌旗招展,車周圍簇擁無數美女,雖也都身材矮小,但個個麵如桃花,身如擺柳,穿各色裙衫,也是美不勝收。
    四個娃娃都看直了眼,修善娃不禁歎道“這些小人也當真不輸咱常人,處處都不遜色,這排場,這精神都可與天國比色,太也得神奇矣!”
    此時,那鸞車已來到近前,停在四個娃娃身前,隻聽車內有一嬌滴滴的聲音問道“下麵可是佛祖的使者嗎?本王迎接來遲還望恕罪!”說著,簾櫳一挑,從車上下來個頭戴王冠的美貌女子,但見她
    秀發輕挽美人舘,斜插單隻白玉簪。一頂王冠頭上戴,淡妝清抹含珠丹。紫色繡花綾羅袍,外罩金黃絲綢緞。領邊鑲著銀貂皮,櫻花宮靴裹金蓮。玲瓏剔透肌如雪,儀態舉止勝幽蘭。嫵媚動人質典雅,一雙杏目海底藍。頸掛明珠玉雕琢,兩枚鑽石墜耳環。身雖矮小形纖細,雍容華貴若睡蓮。
    且說這女子一下鸞車,周圍人眾都齊齊跪倒,齊呼陛下聖明,萬歲!萬萬歲!四個娃娃也被這女王的氣派所懾,便躬身施禮。
    那女王急忙欠欠嬌軀,回了一禮,口中瑩聲道“佛祖特使駕到,本王怎敢受此禮遇,迎接來遲還望見諒!此地不是講話之所,還請城中一敘如何?”
    木娃又施一禮道“吾等四人乃如來佛祖傳經使者,如今來到貴寶地,多有打擾,但吾還不知此為何地?是何國度?還望陛下明示,吾等方能入城。”
    那女王聞聽,嬌笑道“啊哦?原來四位仙童還不知俺這裏是何國度?那就請看看這城樓之上吧。”說著用纖纖玉手一指城門方向,四個娃娃這才轉首向城門觀望,隻見那城門紅色朱漆,頂端懸著黑色金絲楠木匾額,上麵龍飛鳳舞地題著五個大字“精華薄柳國”。
    憨娃叫道“這是甚鳥國,俺沒聽說過?恐已不是華夏領地了吧?”
    木娃瞪他一眼,轉向那女王道“俺這兄弟是個粗人,言語不周之處還請陛下休怪!”
    那女王並未見怒,卻對木娃嗔道“不怪!不怪!也莫說四位仙童有此疑惑,就是那天上仙道,也對吾這‘精華薄柳國’頗感神秘?有甚麽不明之處,幾位不必著急,待到俺那城中,自有答案。來呀!前方紅毯鋪地,鳴炮奏樂,歡迎佛祖特使入城!”
    隨她聖旨一下,果然四個娃娃便被眾星捧月般,簇擁著向城中行去。進得城中,隻見這城中又是一番景象,別看那城牆高大,可這城中建築卻十分低矮,但建的甚是豪華,條條街道店鋪林立,男女老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好不熱鬧。所有人都對四個娃娃的到來感到驚奇,他們在這城中一過,真好似那四個神仙一般。
    憨娃湊近修善娃道“俺說四弟,你看這城中房屋皆都比尋常矮小,咱們怎住得進去,還是趕緊找其它地方打尖才是。”
    修善娃也疑惑道“二師兄所言極是,這地方非是咱們能住的地方,可人家盛情難卻,咱怎好拒絕?”
    憨娃又望著城中建築,慨歎道“這裏雖甚顯奇特,可這些房屋確實建的好生精致,當真是
    瓊樓玉宇古色香,紅牆綠瓦壁輝煌。美輪美奐精雕刻,錯落有致接回廊。桂殿蘭宮雅淨苑,溪水環繞蓮花塘。鮮葩竹影草鬱蔥,長橋臥波映夕陽。
    此時,眾人已來到一座宮殿近前,四個娃娃一見這宮殿,不禁吃驚非小,原來這座宮殿建的與眾不同,不但宏偉壯觀,且比一般的宮殿都建得高大,不要說四個娃娃,就是天上的巨靈神也能進出自如。
    進入宮中,四個娃娃更感驚異,這偌大的宮殿從底到頂總有十丈高下,中間空曠,四周一圈都是閣樓,每層閣樓都有回廊,回廊外都是白玉欄杆,層層閣樓憑欄都可往下觀望,再看這宮殿當真是富麗堂皇,大殿正中一座蓮花寶座,一條紅地毯直鋪至宮門,兩邊各設有八把雕花玉椅,那女王坐上蓮花寶座,請四個娃娃在那玉椅上坐了,待獻上四碗飲品,四個娃娃一見不知是何物?憨娃早已口渴難耐,端碗便要飲用,修善娃對他使個眼色,憨娃端起的碗又放下。
    女王看在眼中,不禁微微一笑道“四位仙童莫要疑慮,這碗中可是俺們這“精華薄柳國”的待客佳釀,名為神仙草茶,又稱絞股蘭茶,其性寒、味甘,有益氣,安神,解乏之功效,又可稱為不老長壽藥草,不但能延年益壽,還可以醫傷治病,特別是四位仙童長途跋涉,身體困乏,飲了此茶,便可除疲爽身,大有益處。有詩為證
    形如金釵龍須卷,色似碧玉翡翠般。
    鬱香四溢入肺腑,苦中有甜味道鮮
    憨娃這才又笑道“原來如此,俺可就不客氣了,俺這腹中饑渴,渾身乏力,待俺先飲了這神仙之草,解解乏困。”說著端碗便飲,咕嚕嚕早已見底,抹抹嘴衝女王道“好解渴,好解渴,可俺喝得急些,卻未品到啥滋味!能不能再來一碗。”
    木娃三人被他一弄,頓感麵上無光,正要阻止。
    那女王卻咯咯笑道“這位仙童果然好性格,本王喜歡。掌殿官!快去給這位仙童再上一碗神仙茶。”
    馬上便有人又端上一碗,憨娃也不客氣,接過來卻未大口吞飲,而是細細品嚐,並不住點首,現出讚許的神態,隨即竟詩興大發起來,隻聽他吟道
    百草逢春未敢花,禦花葆蕾拾瓊芽。
    薄柳真是仙鄉境,產出神奇股蘭茶。
    那女王聞憨娃吟詩,麵露驚色,好似沒料到憨娃能有如此文采,便對憨娃道“這位仙童果然好文才,不知對這茶道可有探究?”
    憨娃晃晃大頭,煞有介事的回道“這茶道麽?俺雖略知一二,但怎敢在陛下麵前賣弄,還是不說的好?”
    木娃見他如此,不禁心中氣惱,便搶過話頭來對女王笑道“陛下休怪俺這兄弟不知深淺,多有不恭,他那裏知曉甚茶道?還望陛下海涵。”
    那女王見木娃如此說,也以為憨娃不過逞個口舌,未必真懂得甚麽茶道,正要換個話題詢問木娃。
    誰知那憨娃卻接過話來急道“俺說這世道確是不公,怎連話都不能說矣!未有嚐試,怎知俺不懂茶理?”木娃瞪他一眼,憨娃卻做未見。
    女王見他如此執拗,也感詫異!便笑道“既然這位仙童有此雅興,那就說來聽聽,讓吾們一飽耳福就是。”
    憨娃聞聽頓時精神大振,也不管三個同伴投來的不滿目光,徑自滔滔講來“茶道乃源於儒道、佛教之本,“道”乃是事物之源、質、規。茶道便是飲茶的技藝、審美、禮儀中哲理與道德的三法合一,茶道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意境,同時配以雅緒,以求“味”與“心”之最高享受。茶道的法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茶人追求的是清淨、自然、平和、質樸;茶道的形式乃煎茶、鬥茶、功夫茶;茶道之禮儀為茶具必清洗潔淨,輕清之水煎茶,水沸適度,名優茶具,茶碗燙熱或烤熱,最講究的應用鬆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如此乃茶道也!”
    那女王邊聽邊頻頻點首,對憨娃所述甚是欽佩。
    摩羅娃湊近憨娃近前低聲問道“俺說二師兄,你說的這些是真是假?可別不懂裝懂,糊弄人家?”
    憨娃也低聲卻不屑道“真是門縫裏看人,把俺看扁了,這些都是俺在家中從那些外公的客人們高談闊論時,偷聽來的,雖然未必說的精準,但照貓畫虎總不會錯的!”
    摩羅娃杵他一指,不再懷疑,修善娃卻點首讚道“二師兄果然有學問,這茶道之論果然精彩。”
    此時那女王鶯聲笑道“這位仙童果然懷揣錦繡,不愧是佛祖的傳經之使,佩服!佩服!掌殿官,馬上準備酒宴,款待四位仙童。”
    憨娃聞聽頓時來了精神,向那女王站身一禮道“謝陛下款待,俺可是肚腹空空,有好吃的盡管上來,那飯錢不會少你們的就是。”
    女王見他如此,不禁掩口竊笑,隨即正色道“仙童所言差矣,佛祖的特使能到吾這小小國度,是吾們的榮幸,怎能收你們的銀錢,吾當盡地主之誼,好好款待四位,休要這般客氣。”
    不多時,酒宴擺上,這薄柳國確是與眾不同,那菜肴甚是奇特,隻見那
    川貝杏仁蒸雪梨,黃精煨肘貝母雞。杜仲腰花黨參兔,蓯蓉羊肉茯苓魚。百合牛肚蟲草鴨,櫻桃丸子燉黃芪。天麻鱔絲銀杏菇,葡荷竹葉釀酒醚。
    這道道菜肴都離不開藥材,真可謂是一桌藥膳,憨娃卻不管這些,隻是狼吞虎咽的吃將起來,可那三個娃娃卻是眼看盤中肴,道道無法咽,隻撿幾個素菜充充饑腸。女王見他們隻撿素食,那雞鴨魚肉卻不動半分,隻那憨娃狼吞虎咽,不禁甚是不解,正欲盤問。
    憨娃卻抹抹嘴衝她一笑道“陛下莫怪,俺這三位弟兄,都是佛祖的忠實弟子,不敢開葷戒,所以隻就美了吾一人了,不過俺這三個兄弟並不在意,陛下要有甚求吾等相助之事,不必客氣,吾等定當效力。”
    說著又將一杯美酒倒入腹中,這才摸摸圓鼓鼓的肚皮,打個飽嗝,算是酒足飯飽。木娃三人對他真是哭笑不得,無奈那賭打得在先,也無法說他甚麽,隻得暗暗憋氣。
    此時天色已晚,女王對木娃道“幾位仙童旅途勞頓,恐已困乏,這城中確無你們能住驛館,隻這王宮能容你們居住,掌殿官,就領仙童們安寢吧!”
    四個娃娃施禮拜別了女王,隨掌殿官登上二樓,住進四個單間,四人都已乏累,摩羅娃又叮囑掌殿官對河馬、神鹿和藏獒好生照料,便都各自安寢。
    別人休提,隻道這摩羅娃,那宴席之上不知吃了甚食物,有些不適,腹中疼痛,便起身欲上茅廁,出得門來,順回廊邊走邊尋找樓梯口,以便下樓尋那茅廁所在,可轉了一圈也沒找到樓梯口,摩羅娃不禁心中起疑,想想剛才是從樓梯上得二樓,怎就找不到那下樓之道呢?這一急也就不覺腹中疼痛,又細細尋找,還是未找到下樓的梯道,卻無意中找到一處上樓的梯口,摩羅娃心中好奇,便登梯往樓上爬去,來到三層,整層都是燈火通明,裝飾華麗,卻是不見人影,摩羅娃也未在意,想這深更半夜,怎會有人?可又一想不對,這是王宮,怎會沒有守衛?摩羅娃好奇心更勝,便繼續往上攀爬,層層都與三層相仿,不見一兵一卒,待來到最頂層時,摩羅娃忽聽到有說話之聲,便隱住身形,一躍竄上殿頂,伏在大梁之上,向話聲之處窺望,隻見那話聲傳出之處是一間華麗寢宮,此時正有一扇頂柵格窗打開,從上正窺得宮內情景,隻見寢宮內
    包金裹玉是宮門,浮雕線刻為軒窗。正中設有龍紋榻,榻前花梨案一張。
    兩把楠椅雲緞圍,五扇屏風錦繡藏。仙鶴燭台桌上立、如意一柄翠玉鑲。
    紅烤漆盒泥金匣,鬆花石暖硯一方。琢描雲鳳梳妝台,玻璃銀鏡現蓉芳。
    爐內藹炷煙繚繞,筒內插藏熏體香。龍書卷案東邊設,禦筆青玉片冊潢。
    翡翠出戟正方瓷,嵌在紫檀絲座上。五彩白地蒜頭瓶,掐絲冠架構琺琅。
    景泰火盆玉甕件,檀木之箱成對雙。鑽把回刀牆上掛,裁絨彩毯鋪地裝。
    摩羅娃趴在梁柱之上,也不禁咂舌,對這宮殿的豪華歎為觀止,再往裏看,隻見那鳳榻之上,斜身側臥一女子,看摸樣正是那女王,床前還有一侍女陪伴。
    隻聽那侍女道“陛下深更不眠,喚來奴婢不知有何吩咐?”
    女王歎道“你可知十天之後是甚麽日子?”
    侍女搖首道“奴婢不知,還請大王示下。”
    女王無奈的搖搖頭道“十日之後就是咱這薄柳國毀滅之日,想想自吾被推為國王,隻想讓子民安康樂道,民富國強,卻不想當年的災難又要臨頭,滅頂之災又到,吾一生心血就要化為烏有,咱這薄柳國又要現當年那房倒屋塌,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之慘狀,就是僥幸能留得命在,恐也是流離失所,國破家亡,唉!真是老天不睜眼,咱該當此難,隻求佛家保佑,能給咱留些根苗,以續香煙,俺那姐姐數十年前,為拯救薄柳國,給咱這薄柳留下根苗,帶去幾千災難之後生還的青壯男女,渡海奔那扶桑無人島嶼躲避災難,俺因要重振薄柳國,才留下來,不想當年那妖魔又來索命催魂,咱們卻不是他們對手,也請不來能降伏他們的仙神,隻能奮力一搏,當此難臨頭之際,吾隻有與薄柳國共存亡,別無他途,明日召集眾臣商議救國大事,那幾位佛祖特使就拜托你等好生招待,不可怠慢,說不定他們能對咱這薄柳國助上一臂之力也未可知。”
    摩羅娃在梁上聞聽,不禁心中驚疑,不想無意間驚聞如此大事,摩羅娃不敢怠慢,急忙躍身下了梁柱,回到客房,叫醒木娃,將所聞之事與他述說一番,木娃聞後也是吃驚不小,又喚醒修善娃和憨娃一同商議。
    憨娃酒夢正香,被叫醒十分不悅,口中嘟囔道“甚麽大事?等睡好覺再說不遲,這一攪和俺是渾身難受,你們先商量著,俺再去睡會兒。”
    摩羅娃怒道“這都甚麽時候?大難就要臨頭,你還有心睡覺,真是缺心少肺,酒囊飯袋矣!”
    憨娃聞聽也怒道“你敢罵俺,俺就是這般摸樣,哪就輪到你來管吾,你們要商議就商議你們的,與俺無關,說著氣呼呼轉身回房而去。”
    摩羅娃氣道“要走就走,誰還稀罕你不成!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過年,無它也過年。大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你不多,沒你不少!”
    修善娃見摩羅娃如此生氣,便笑著勸道“三師兄休與他一般見識,還是先商議大事才是。”
    木娃此時也顧不得他二人吵嘴,對摩羅娃道“三弟所說之事,咱可不能不管,還是先向陛下詢問緣由,再做主張才是。”
    三人決定先去拜會那女王,此時天已大亮,三人正要出門,隻見那侍女提著食盒來到門前,見三人要出屋,便施個福禮!瑩聲道“奴婢奉陛下之命,給使者送來早膳,膳後陛下邀請四位使者到金鑾殿上議事。”
    三個娃娃互望一眼,會意的一笑。
    木娃道“請轉告陛下,吾等用餐後馬上到殿上覲見就是。”
    那卑女行個萬福,轉身退去。三個娃娃圍坐桌前,正要用膳。
    忽聞憨娃甕聲甕氣的聲音道“這算得甚麽兄弟?好事偷偷享用了,瞞著俺,那要拚命之事,卻要俺一同承擔,這兄弟也沒得做了!這才是
    金蘭未幾載,手足已無情。若言千般苦,唯有懶憨兄。清水煮野菜,化緣肚腹空。每鬥妖魔時,鐵勺是先鋒。縱有諸葛智,卻遭棠棣諷。皆為傳經使,境遇怎不同?
    三個娃娃被他一番言語,說的麵麵相覷,真未想到憨娃竟有這樣一番說辭,好似動了真情,頓時都沉默不語,飯也擺在桌上無人動筷。
    那憨娃見此,卻大摸大樣的往桌邊一坐,伸出手來抓起兩個大白饃,就往口中送去,邊吃邊嘟囔道“沒人心疼,還不自家心疼,先填飽肚皮再說。”
    不一會兒一盆大饃已被他吃下一半,三個娃娃見狀都不禁心中氣惱,可又拿他無法。
    木娃對憨娃歎道“二弟,你這般傷兄弟們的心,這兄弟確是難做矣!二弟如吃不得這般苦,不如這就回轉高老莊,這傳經之使就不用做了,吃完這頓飯你就自便吧!”
    言畢站起身來,也不看他一眼,轉身回房而去。摩羅娃與修善娃見木娃真生了氣,忙對憨娃使眼色,想讓憨娃服個軟,去求木娃回心轉意,卻不料那憨娃如同未見,照吃不誤,二人也被他激怒,都站身走開,不再理他。
    憨娃仍作未見,隻把一盆白饃吃得幹幹淨淨,這才抹抹嘴,拍拍肚皮,站起身來,打個飽嗝,轉身回房,不一會兒全身衣靠,肩扛大鐵勺,下得樓去,牽起小河馬,翻身上馬,頭也不回出了王宮,徑自離去,身後傳來神鹿和藏獒犬的叫聲,那小河馬卻是一步一回頭,似是依依不舍,摩羅娃趕緊去告知木娃,三人站在樓上,憑窗看著憨娃身影漸漸遠去,都眼中垂下淚來。
    修善娃對木娃道“大師兄,二師兄雖好吃懶做,但對兄弟確是真心,咱怎忍心讓他一人離去,如他途中遭遇不幸,咱怎向二叔父交代?吾看還是趕緊把他追回才是。”
    摩羅娃也道“四弟說的不錯,吾這就追他去!”說著就要前往。
    木娃卻攔住他歎氣道“二弟這般離去,俺也心中難過,但如再對他遷就,還不知他要鬧到甚麽地步,這傳經之路坎坷,吾看他是吃不得這苦,又何必非強求他如此,憨娃雖看似憨直,但他心中卻有智慧,恐比咱們都強,吾想他不會有事,即使遇事他也能逢凶化吉,遇難成祥,就隨他去吧!”
    說著又落下淚來,摩羅娃、修善娃見木娃如此,也不好再堅持,也就不再作聲。
    木娃揩揩淚,說道“咱還是趕緊去見陛下,此事重大,不得耽擱。”
    三人便出得房間,來到樓下,摩羅娃心中納罕,昨夜總找不到那下樓的梯口,可這天一亮怎就又出現了?此時女王已然升殿,百官到位,女王見三個娃娃從樓上步下,急命掌殿官迎候,三人來到殿上,齊齊躬身施禮,女王起身還禮,賜座,三個娃娃謝座。女王又往樓上掃了幾眼,似是有所發現,正欲向木娃探尋?
    木娃卻主動起身奏道“陛下是否在尋吾那憨娃兄弟,他有要事暫離此地,請陛下見諒!”
    女王見如此,也就不再深問,卻向木娃瑩聲道“三位仙童,可否睡得舒暢,吃的可口?”
    木娃回道“謝陛下恩典,盛情款待,吾等深表謝意,陛下如有要吾等相助之事,吾等當在所不辭,盡力而為。”
    那女王聞聽,麵色暗了下來,歎聲道“幾位仙童,不瞞你等,俺這薄柳國就要大禍臨頭,吾看你等為佛祖傳經,佛光普照寰宇,讓善得善報,惡獲惡報,但俺這薄柳國從未做過邪惡之事,雖自立國以來便受外部歧視,但俺的子民始終遵從善道,卻不知這上天為何不公,竟讓吾們連番遭遇滅頂之災,此地不可久留,你們還是趕緊離開為妙,如若災難臨頭之時,想躲就不及矣!”
    木娃聞聽起身回道“稟陛下,不知貴國遇到甚麽災難?可否講來,吾等兄弟一路傳佛祖因果真經,可說是逢妖斬妖,遇魔除魔,專為百姓除災解難,今日即遇此事,怎能不管,請陛下將詳情告知,吾等定傾全力助陛下消去此難,如吾等力有不及,還可請來仙神相助。”
    女王聞聽大喜,群臣也是一陣騷動,原都是耷頭耷腦,一臉晦氣,聽了木娃一番話,竟都精神起來。
    女王衝木娃欠身道“仙童如真能解得吾國之難,吾當修廟敬仰,塑金身朝拜,不忘大恩大德。”
    木娃笑道“陛下不必如此,這除魔降妖之事,乃吾之本份,不求回報,隻望陛下能如實相告,讓吾等知己知彼,方能有萬全之策矣!”
    女王這才坐回原位,平平心神,講出一番驚心動魄之事。卻原來這薄柳國確是與眾不同,數百年前,大唐王朝,有一山村,因此地飲水之中,含有一種奇特物質,使得當地人都身材矮小,這些人被當時的大唐認為是怪物,是異種人,是不祥之兆,便派大軍要剿滅山村,正在唐軍肆意殺虐之時,正遇佛祖回轉雷音路過此地,見有殺戮,不禁憤怒,施法遣風神懲治唐軍,刮起龍卷風,幾萬唐軍被卷回兵營,那殺人者,皆受重傷而死,遭此大難,山村人眾死有大半,餘下村眾,不敢在此居住,掩埋了親人屍骨,便逃往深山之中,重建家園,這村中的族老,有一德高望重的夏姓老者,有一雙胞胎孫女,生得美貌絕倫,聰明伶俐,村中許多事情都由她二人出謀劃策,且每每事半功倍,深得村民敬慕,便推她二人當首領,她二人也不負重望,將新村治理的井井有條,這深山之中,珍禽異獸無數,奇珍草藥挖之不絕,所以村中漸漸富足起來,人口也大大增長,二女在山中偶然發現一珠仙草,開著紅色花蕾,並結出幾顆黃色果實,二女以為是山果,便每人食了幾顆,不想卻因此得了長生不老之身,並能永駐容顏,原來這仙果是太上老君仙遊凡塵時,食了一顆野果,無意間將野果核吐在此處,生出一株仙果樹,其果實便有了長生不老之功,但這株仙果樹,隻能被摘食一次,從此便失去了仙氣。所以這山村中隻有她姐妹二人有長生不老之體。且說,山村在不斷擴大,人也由幾千到了幾萬,二姐妹便決定建立自家的國度,她們深知雖然如今已是富可敵國,可山外的人仍在歧視他們,大唐雖經那次佛祖教訓,不再敢越雷池一步,但仍對這山中人等懷有敵意,為保一方平安,二姐妹便建立了精華薄柳國,並訓練軍隊,建設城池,每次出外經商也都有軍隊保護。
    這樣的日子度過了幾十春秋,忽有一日薄柳國界來了兩個妖魔,這妖魔不但凶殘,而且要這薄柳國每十日便要供奉他們一枚象膽,如有違拗,便要殘殺一戶人家,作為懲罰,這深山之中,雖珍禽異獸無數,此地也是世間少有的象群棲息之地,但那巨象終是數量有限,每十日要獵捕一隻,豈是易事,這薄柳國便遭了大難,時常會因捕不到大象而有一家人被妖魔殘害,二位女王帥大軍與那妖魔征戰,總是大敗而歸,看著百姓遭殺孽,卻是束手無策。二女王心膽俱裂,便到處請仙道,前來誅魔,可這兩魔魔法高強,無有對手。到最後薄柳國再也捕不到大象,那兩個魔頭便下了最後通牒,十日之內再無貢品,便要滅了這薄柳國,雖是人心惶惶,但也無人知曉這妖怪要如何行事?隻得聽天由命。
    十日後的夜晚,突兀,地動山搖,人們從睡夢中驚醒,但都被大地的震動搞得無法行動,連站立都不穩,可說是東倒西歪,隨即所有的房屋都倒塌成一片瓦礫,無數人眾被埋在瓦礫之下,死傷無數,頓時薄柳國便成了墳場,真是屍橫遍野,哭聲震天,二女王的王宮,雖然堅固,但也未能幸免,幸得二女多行善事,又食仙果,獲長生不老,幽冥無法收納,才免去一劫,終得善報,死裏逃生。
    二女王逃出宮殿,來到軍營,因兵將多住在營帳之內,故而死傷甚少,女王急命兵將分兵營救未死之人,那些幸免災難的人也都齊心搶救傷者,薄柳國兵民一起奮戰數日,才將未死之人救出,點一點共死三萬人眾,傷有五萬之眾,留下的健全人也就不過三萬,二女王知道薄柳國已到滅國邊緣,元氣大傷,這災難必是那妖魔所為,可又不知他們施的是甚魔法?如果再來一次,恐就有滅國之災,二人商議一番,決定既然鬥不過這兩魔頭,就隻好逃往他鄉,重建薄柳國,可與百官商議,很多人不願離開故土,寧可死在原籍,為保薄柳香煙不斷,最後決定,由姐姐領願意走的鄉親,去他鄉避難,為薄柳留下根苗,妹妹留下重建家園。
    姐姐帶人奔去了遙遠的海島,至今已有幾十年,妹妹在原薄柳國界重建家園,不但重修了城池,還建起了眾多民居,薄柳國也慢慢恢複了元氣,人丁漸漸興旺,這麽多年不知何故那妖怪也再未出現,誰知正當薄柳國盛世之時,那妖魔再度來犯,留下通牒,十日後如不交出百隻象膽,便要重施故技,讓這薄柳國灰飛煙滅,這兩日城中百姓已是人心惶惶,大家都不敢在房中居住,皆四處尋找安身之所,軍隊也都開到城外山林中集結,當真是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三個娃娃聽了女王一番講述,也都對這兩個魔頭心存忌憚,不知他們使得甚魔法?竟能如此撼天動地,填河平川。
    修善娃忽問道“陛下,不知這兩個魔頭為何總要尋那象膽,這象膽為何對他們如此重要?如能尋得這些象膽,是否可就解了這災難?”
    女王苦笑道“仙童此言差矣!這兩魔頭貪得無厭,今日給它百隻,明日他會要千隻,更何況這些象膽何處去尋?這大象是咱這裏的福星,百姓都將它們奉若神明,誰還願意去撲殺它們,寧可與那魔頭一拚,也絕不殘害象群。
    修善娃點首道“陛下所言善矣!這世間百獸也是生命,也有生存之權利,吾等善塵之人,豈能做這殺生害命之事!因果真經曰“今生短命為何因?前世宰殺眾生命。三世因果說不盡,上天不虧善心人。”
    木娃接過話頭道“陛下,可識得這兩魔頭的來曆?吾等也好知己知彼,方能有把握降服他們。”
    女王搖首道“這麽多年,薄柳國一直在打探他們的來曆,但一無所獲,這兩魔頭來去無蹤,且很少露麵,吾這薄柳國也沒幾人見過他們真實麵貌,即便得以親見,已被他們所殺,所以,至今不知它們的來龍去脈?”
    三個娃娃聞聽,都不禁心中失望,修善娃忽道“木娃哥,不如俺去趟九華山,尋那地藏菩薩,說不定能尋得些端倪?”
    木娃點首道“四弟所言極是,那就辛苦四弟走一趟九華道場,求地藏菩薩相助,吾等在此等候,速去速回。”
    修善娃便起身向女王告辭,女王甚是感激,說些道謝之語,修善娃道聲莫謝,駕祥雲起在空中,霎時無影,薄柳國眾百官與女王,見此情景,心中感歎,這仙童果然好神通,更增除魔之信心。
    且不說木娃二人在薄柳國等候,且說修善娃駕雲疾行,不多時已來到九華境界,往下探望,隻見那
    群峰爭峙巒靈秀,薄霧奇鬆雀嘰啾。
    湧泉飛瀑溪水潺,怪石嶙峋古洞幽。
    寺刹林立香煙繚,綠草如茵紫竹籌。
    祥雲藹藹幡獵獵,大江如練繞佛州。
    修善娃不禁歎道“好個地藏道場,果然仙境一般。”隨即降下雲頭,輕落峰巔,閃目四下觀瞧,近觀這九華山更有一番別致,但見那
    風光旖旎,氣候宜人。群山眾壑,瀑流飛奔。怪石古洞、蒼鬆竹森。名勝古跡,錯落繽紛。古刹林立,繚繞煙雲。奇麗清秀,景趣幽深。善男信女,朝拜峰神。
    修善娃尋個道路,便直下峰巔,見前方有一座宏偉廟宇,待走近觀之,這廟宇果然氣派,
    它依山而建,建築獨具特色,樸實莊嚴,與周與秀美山川相互映襯,更顯古樸清幽,秀雅靈妙。待走近廟前廣場,隻見廣場中央立一石碑,碑上刻著四個鮮紅大字“蓮花佛國”,廣場上人頭攢動,拜佛之人湧動,足見這九華佛聖之地香火之盛。來到廟門前,隻見門楣上方有一匾額,上書三個大字“化城寺”,此時有兩個知客僧守在門前,可能因香客太多,寺內容之不下,便讓香客分批進入,前門進,後門出,修善娃因有急事,等不得排隊進入,便往前擠去,惹得眾香客十分不滿,可見這童子,身披天蠶寶衣,手執龍麟寶杖,一看就知絕非凡人,眾香客也就不再指責。
    修善娃分開人群,來到知客僧近前,合掌念佛號,隨即說道“二位高僧,吾乃是如來佛祖傳經之使修善娃,法號慧緣,因傳經路上遇妖魔阻擋,特來求地藏菩薩相助,請快快通稟,慧緣這裏謝過了!”
    那知客僧聞聽是佛祖特使,哪敢怠慢,急匆匆進廟稟報,不多時便回轉,引修善娃進廟,修善娃進得廟中,但見這廟裏
    祥雲藹藹,幡幢獵獵,香煙嫋嫋,佛樂陣陣,木魚聲聲,經聲朗朗;僧尼信眾,手持香炷、齊誦經文,同聲祈願國泰民安,世界和平;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佛法無邊,盡渡眾生。
    寺內掛有一口鑄於晉年間的古鍾,高丈餘,重千斤,鑄造精美,音色洪亮,寺僧以槌擊鍾,鍾聲凝重清揚,在山穀回蕩,使人頓生超脫凡塵之感,修善娃隨知客僧來到大雄寶殿前。
    知客僧道“請這位小師兄到後殿見地藏菩薩,這大殿之上人流湧動,不是談話之所,請隨吾來。”
    說著引領修善娃繞過大殿,來到一處佛堂之內,隻見這佛堂正對殿門,室內有一蓮花寶座,座上卻空,修善娃站立堂中,等候地藏菩薩。不多時便聞佛樂聲聲,香氣繚繞,隨即從佛堂側首轉出一人,但見此人頭戴寶冠,身披袈裟,慈眉善目,一副出家僧人之相,左手蓮花,右手持杖,身下倚靠一獅型奇獸,身後還跟隨一老一少兩個佛門弟子。
    此人進得堂中,便坐上蓮花寶座,一老一少,一左一右,立在兩旁,那似獅奇獸趴伏在他腳下。
    知客僧向修善娃道“佛祖使者,這就是地藏菩薩,還不快快參拜?”
    修善娃急忙跪倒,口中敬道“大慈大悲菩薩在上,弟子慧緣拜見菩薩,恕弟子不恭之罪。”
    地藏菩薩往下觀瞧,見是一小童子,生得眉清目秀,齒薄唇紅,身披天蠶寶衣,手執龍麟寶杖,果然不凡,便微笑問道“你是佛祖傳經特使慧緣麽?”
    修善娃慌忙答道“正是徒孫孫!
    地藏菩薩又問道“你不專心傳經之事,到吾這九華道場何事?”
    修善娃回道“不敢隱瞞菩薩,吾等傳經路上遇到兩個魔頭,十分厲害,在那薄柳國行魔法,殘害無數生靈,吾等欲助薄柳國除此二魔,可又不知他們來自何方?施展的是何魔法,竟如此厲害?故而求菩薩指點迷經,助吾等鏟除這兩個魔頭。”
    地藏菩薩點點首,稍作沉吟對修善娃道“待本菩薩辨別方位,方可知其真相。”
    說著雙目一閉,雙手合十,默念玄咒,約有盞茶時辰,隻見地藏菩薩雙目陡睜,射出一道金光,直往東南方天際射去,隨即菩薩收回金光,掐左手母中二指,默運玄功一算,頓時了然於胸,對修善娃笑道“善哉善哉!慧緣附耳過來。”
    修善娃急忙湊近地藏菩薩近前,菩薩對他耳語一陣,修善娃不禁麵露喜色,頻頻點首。
    隨即菩薩對身旁的老僧說道“吾已將那二魔頭的出處告知這娃娃,他要回那薄柳國通報,你帶著諦聽前往助他們一臂之力。”
    那老僧打輯首,回道“弟子謹遵菩薩法旨。”又對修善娃道“請特使領路,老僧隨你前往。”
    修善娃對地藏菩薩禮拜三咂,隨即退出禪堂,那老僧身旁緊跟那獅形奇獸,二人一並架起祥雲,趕回蒲柳國,一路之上修善娃與那老僧攀談,方得知這老僧乃是地藏菩薩的協侍閔公長老,另一位是他的兒子,道明和尚,他二人能成為地藏菩薩的協侍,還有一段離奇的故事。
    原來在九華山閔園峽穀中,住著一位叫閔讓和的長者,人稱閔公。他是個富戶,擁有九華山全境的田園、山場,但他樂善好施,結交頗廣,經常在一起施齋的僧人就有九十九位,隻差一位,便足百數。一天,閔公家門前突然來了一個和尚,閔公不知是誰?便合掌迎道“ 師父今來我莊是化緣還是化齋?”
    那和尚還禮到“我是外鄉僧人,已來此多年,素來以白土、野果充饑,清泉解渴。今訪寶莊,想募化一地作修行之所,不知施主肯成全否?”
    閔公道“這九十九峰皆歸我莊,師父看中哪裏?照說好了。”
    和尚說“我隻求一袈裟之地。”
    閔公心想這和尚身長不過七尺,寬大的袈裟不過一丈,能要多大地方,便說“我這些山頭任你去選,何限於一袈裟之地?”
    不料這和尚口中念念有詞,把身上的袈裟脫下來向空中一展,竟罩住九華山九十九座山峰。閔讓和猛然省悟到這是菩薩顯靈。就這樣,閔公把整個九華山都獻給了那和尚。那和尚不是別人,正是金喬覺人,即地藏菩薩,這就是傳說頗廣的金喬覺募化山場的故事。
    閔公見金喬覺佛法無邊,便把自己獨生子叫到金喬覺跟前,請他收留為徒;地藏菩薩欣然應允,並取法名“道明”,不久,閔公也皈依佛門做了金喬覺的弟子,成為閩宮長老。
    修善娃又向他打聽這獅形奇獸的來曆?老僧慢悠悠的講起另一個故事,卻原來唐開元末年,古新羅國王子貳拾有四的金喬覺,看破紅塵,削發為僧,一路顛簸,卓錫九華,見這九華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十分留戀,便在山中觀景。突兀,前方林中傳來一陣怪異的野獸吼聲,金喬覺不禁心生恐懼,默念阿彌陀佛,佛祖保佑,休遇那熊狼虎豹,此時那吼聲竟慢慢微弱,直至再無聲音傳來,金橋覺不禁心中暗暗思道莫非這野獸受了甚傷?還是死矣?佛家以善念為懷,救一命如造七級浮圖,吾何不前去看上一看,如若真是如此,便可救它一命。想至此,金橋覺便慢慢走近林中,猛然間,麵前出現一隻奇形怪獸。
    隻見它聚眾獸之優容為一體,獅頭、獨角、犬耳、龍身、虎尾、麒麟足,形態別致,此時雙目緊閉,倒臥草地之上,一股汙血從前爪淌出,這金橋覺深音醫道,一看便知這奇獸定是被毒蛇所傷,便走上前去伏在奇獸身前,用口吸出奇獸毒血,吐在地上,一連吸出數口毒血,這才又拿出兩粒丹丸,給奇獸喂了一粒,自己也吞了一粒,過不多時,那奇獸慢慢醒來,翻身躍起,見身旁站立一人,突地趴伏在地,向金喬覺叩首,感謝他救命之恩。
    金橋覺見狀不禁心中感動,仰天歎道“這獸亦知感恩,可這世上有不少人卻生邪惡,不感恩德,不知善惡有報?真枉為人矣!”說著眼中竟垂下淚來,急忙雙手扶那奇獸,那奇獸也確通人性,起身就偎在金橋覺身旁,從此不離他左右,並成了他的坐騎,並與金橋覺共同苦修七十五載,晝夜相隨,處處使其逢凶化吉,終成正果。
    經修煉這奇獸具有了“坐地聽八百,臥耳聽三千”的能力,它能辨別世間萬物的聲音,尤其善聽人心,能顧鑒善惡,察聽賢愚。地藏菩薩便給它取名“地聽”,因其諧音“諦聽”,在佛理中,真俗二諦表示世間、出世間的佛法義理,所以“諦聽”有用心聆聽真實佛理的意思。佛經中常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的辭句。後來諦聽成了九華山的鎮山之寶。
    修善娃聞後不禁咋舌,口中讚許道“不想這諦聽竟有如此神通,吾等不如矣!”
    老僧卻笑道“娃娃休把它誇得不得了,也勿妄自菲薄,你們幾個娃娃的本領也是名揚天下,老僧早有耳聞,但願此次除魔咱們能一帆風順,馬到成功,休再生枝節。
    此時,二人已來到蒲柳國界,隨即降下雲頭,來到王宮,先拜見女王,女王與閔公長老相見,經修善娃引薦,聞聽是地藏菩薩的侍僧,十分恭敬,飄飄萬福,閔公長老也合掌還禮!眾人見修善娃不但回轉,還搬來了救兵,都十分驚喜。修善娃湊到木娃近前低語一陣,木娃頻頻點首,眾人不知他二人在說何事? 如此神秘。
    耳語過後,木娃向女王說道“陛下,現在俺的兄弟已將那二魔的來曆查清,但有一點要與陛下商榷,此次除魔需秘密進行,不得聲張,以免打草驚蛇,故而請陛下與俺木娃商量個對策。
    女王稍稍一愣,隨即便已使然,說道“既然仙童如此說,就按你所說辦理,來呀,本王回樓上密室,請仙童隨本王來。”說著起身便往樓上而去,木娃也起身隨行。大殿內文武群臣,不知女王與木娃要說何事? 竟如此神秘,便紛紛交頭接耳,胡亂猜測。
    摩羅娃也是一頭霧水,便湊近修善娃低聲問道“你這是玩的甚把戲?還神神秘秘,不就鬥個魔頭麽?何須如此?”
    修善娃衝他神秘一笑,仍是不做回答,直氣的摩羅娃一甩脖頸,不再理他。這才是
    四娃途經一奇地,蒲柳之國遭魔襲。
    地藏菩薩傳密語,引出後事卻驚奇。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