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青岩山神尋助四使 初戰陰邪四娃技窮
字數:17770 加入書籤
播經記!
葉落冰融芽萌,似人生。難止晨陽照雪月圓明。曾幾何?白鬢增,歎時窮。未盡悲歡離合入荒陵。
卻說人生在世,生命苦短,哪有甚生命長河之說,凡塵世上,眾生芸芸能活百歲者寥寥無幾,故而為能長生不老,也就又有了太上老君的靈丹妙藥或修煉仙術以入仙神之列,但此乃非常人所能達也!凡夫俗子歸於一道,既入墓塚。當然這是指那些積德行善之人,方能有個墓穴容身,也可受後人拜祭;而那些作惡者,恐就得入十八層地獄,遭受獄煉之罪,走哪條道全憑一念之差,善惡分明,正如因果真經中所言“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語實非輕。人人向善家家樂, 善惡明辯永太平。”
話說木娃四人與三隻神獸,依路前行,這一日走到一處三岔路口,往前直行是陽關大道;往左是條荒野小路,木娃手搭涼棚往小路遠處觀瞧,見是片一眼望不到邊的荒野;再看右邊是條進山的密林小道。四個娃娃停下腳步,商量著往哪條路上走?
憨娃先就叫道“咱們可休再進這大山之中,還是走這官陽大道省事。”
摩羅娃瞪他一眼“俺說二師兄,你怎總是投機取巧,見難險就躲,如似這般甚時才能修煉成正果?要俺說,還是進山,那片荒野空無人煙,咱們要走豈不是白費力氣,到時連個人影都尋不到,又怎生傳經?”他二人正在爭持不下。
忽聞修善娃高聲叫道“兄弟們休再吵鬧,你們看這是甚麽?”
大家齊將目光轉向修善娃,隻見修善娃站在靠近山道的一塊巨石邊上,手指巨石讓大家觀瞧,原來這巨石之上刻著一行大字“青岩山留侯張良之墓”,字下麵還畫著一個大大的紅色箭頭,指向那條蜜林小道。
憨娃一見不禁興奮不已,搖首道“都說張良辭官到了哪裏? 死後葬於何處?是個千古之謎!不想在這裏竟尋到張子房的陵寢,果真如此真是大大的奇跡,妙哉妙哉!大師兄,沒別的可選,咱們就走這條密林小道,好尋到這曠世奇人之墓,也不枉此行矣!”
那三個娃娃被憨娃一番話說的莫名其妙,不知所雲?
修善娃便詢道“俺說二師兄,你這是唱的哪出戲?這留侯張良何許人也?能否給兄弟們說上一說,也讓俺們有個明白。”
憨娃見說,笑道“這有何難?你們身在天庭,當然不曉凡塵之事,但在俺們這塵世也有許多了不起的人物,這張良便是其一,要想讓俺述說真情,咱們先找個地方歇息歇息,吃口飯,喝口水,待俺慢慢講來!”
摩羅娃斥道“看把你美得,不就是說個故事嗎?哪來的這些臭毛病?依吾之見這大石邊上就挺好,咱們就在此宿營就是!”
四個娃娃便在巨石旁安營下寨,摩羅娃去采野果,修善娃取出水囊去尋山泉,憨娃牽著三隻神獸去周邊覓食,木娃留在此處看管行囊,四人分工明確,有條不紊,看來傳經路上已形成默契。不多時大家歸攏,席地而坐,吃著野果,飲著泉水,賞著周圍景致,甚是愜意!
修善娃對憨娃道“二師兄,這下水足飯飽,該聽你講故事了!”
憨娃摸摸肚皮,搖搖首歎道“哎!腹中清苦,沒甚力氣,要有些橫菜,那該多好!無奈這深山曠野就湊活湊活吧!下麵你們可要認真聽俺的故事,如果有些怠慢,俺可沒心情再敘!”
摩羅娃舉掌拍下憨娃頭頂,氣道“俺說你哪那麽多毛病!要講述就快些,不講俺也沒甚心情聽,還不如睡個好覺!”摩羅娃知曉憨娃就愛人前顯聖,這般激將法,果然奏效。
憨娃急忙道“好好好!俺這就給你們述述這離奇之事要說這張良,字子房,其先人是韓國人,其祖父和父親加在一起做過五代韓王之相。可是等張良長大之時,已沒有在韓國做官的可能,因秦國在統一六國中,早把韓國滅矣。亡了國的張良決定用全部財產尋求勇士,謀刺秦王,最後找到個大力士,製造個一百二十斤重的鐵錘,埋伏在秦始皇巡遊必經之地。張良和大力士在博浪沙斷然出手,像拋石般將鐵錘擲了出去,隻可惜僅砸中了秦皇之副車,大力士刺殺不成殉命,張良僥幸逃之,後保了劉邦。在那整個破秦亡楚中,他奇謀獨運、妙棋迭出,為漢高祖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名傳天下。
劉邦曾讚譽他“運籌策帷帳中,決勝於千裏外”。然而,劉邦稱帝後卻大殺功臣,其最大的功臣韓信以謀反之罪被斬,還被誅滅三族;二號功臣蕭何也被治罪下獄;惟有張良,自始至終都深得劉邦之信任,同時還贏得了呂後的尊敬,以至於張良死後還獲得了文成侯的諡號,兒子張不疑也襲封為侯。這其中奧妙乃是張良謙恭自讓,當止則止,自動辭官,遠避朝廷之智救了自己。
但張良辭官後到了哪裏?後死於何處? 始終是個謎,後人有兩種傳說一乃說他到了江蘇,死葬於沛縣;一乃說他隱居湘西青岩山,死葬於金鞭溪“水繞四門”。俺以為後一種說法還算可信,如果俺猜得未錯,進入前麵這條密林小道,恐就能到達青岩山,也就可尋到留候張良之墓也!俺還猜測,這張良恐已得道成仙,位列於淩霄宮朝班臣位!”
幾個娃娃被憨娃一番講述,聽得如醉如癡。
修善娃讚道“沒想到凡間竟有如此能人才子,如他能到天庭,定會被玉帝重用。”
此時天光見晚,一輪明月當空,四個娃娃也都疲累,便各自安歇。
次早,木娃起身招呼道“三位兄弟,昨日商定咱們就走這密林小道,大家可都同意?”
幾人同聲讚同,四個娃娃便整裝出發,三隻神獸依然前麵探路,待走進密林,大家都有些沉悶,原來這林中隻有一條羊場小路,通向遠處,周圍隻見林木,難得見到其他景致,故而四個娃娃一路走的沒精打采,行有半日,突聞前方藏獒犬發出吼聲,小河馬與神鹿卻慌慌張張的跑了回來。
摩羅娃恐藏獒犬有失,第一個挺金錘往前躍去,幾十丈後穿出了密林,摩羅娃定眸觀瞧,不禁驚歎,原來麵前出現了連綿秀美的山峰,此時眾人都已趕到,藏獒犬所在之處正是密林小路的盡頭,再往前便是陡峭的山峰,並無登山之路可行,要上山恐得慢慢攀爬,但此處山巒之秀美,讓人稱奇,隻見此山
奇峰林立石嶙峋,樹茂森豐溶洞群。白雲飄處,蒼柏勁鬆蒙紗巾;翠海之中,七彩翎羽現飛禽。溝壑縱橫溪水潺,魚蛙潛隱;懸瀑濺珠一泓碧,垂簾花銀。好山!兼有泰山之雄、華山險峻。更具桂林之秀景,勝過黃山奇境魂。連巒際天,凝紅流翠遠山蜃;壑峪峽穀,縱橫藏巧更幽深。近觀奇花爭妍,遠聞鳳啼雀吟。鬆鼠成群石上跳,往來灌林;猩猿爭果吱吱叫,樹梢飛奔。佇立嶺下,仰望峭壁如刀;再觀腳下,草毯柔軟如錦。峰隨水轉水繞峰,峰形畫卷奇景臨。
憨娃道“前麵已無路可行,咱們這卻如何是好?木娃凝思片刻,默念咒語,拘來了此地山神,那山神一陣旋風來在當場,諸眾抬首觀看,見這山神
腳踏清露,身披霧嫋。滾雪細紗服,雲錦廣綾絛。發戴一頂實木冠,孔雀之翎頭上招。攢紅纓,披綠袍,仙氣籠罩;薔薇晶,虎睛石,頸掛百寶。目如朗星,虎背熊腰。麵如三秋雪,長髯頜下飄。肩背強弓挎壺箭,手橫一根丈八矛。護山林,鎮虎豹,驅魔妖;天為神道, 形為人道,獸為畜道,薜荔鬼道。十裏一山神,十裏一地豪。他是淩霄宮遣掌山官,九天洞中鐵老包。
諸眾見他果然威武,便添敬畏。隻見這山神衝木娃施一禮道“佛祖使者召喚,本山神應招,不知使者有何差遣?”
木娃還禮笑道“山神爺爺一向可好?吾是佛祖傳經使者慧空!今日傳經至此地,因人生地不熟,特向您老人家討教,如有失禮之處,還望老人家見諒才是!”
那山神回道“使者太已的客氣了,小神不敢,有何差遣盡管吩咐,小神當盡力幫辦就是!”
木娃詢道“敢問山神爺爺,此是何地界?此山又怎樣稱呼?望將詳情告知,吾等感激不盡!”
那山神見問,答道“慧空使者有所不知,此山名為青岩山,自遠古至今保持著原始、古樸、自然之風貌,其景兼有泰山之雄、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境內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樹茂林豐,溶洞群布,溝壑縱橫,溪水潺潺,珍禽競翔,奇花爭妍,藏峰、橋、洞、湖於一體,匯名山大川之大成也!故被仙人譽為‘天下第一奇山’,山上連峰際天,遠山隱秀,懸瀑濺珠,凝紅流翠,山奇、水奇、雲奇、石奇、樹奇,以及珍禽怪獸之奇堪稱絕倫。幾位使者,不知你們要去往何處?有何需小神可效勞之處,盡可講來!”
木娃道“不瞞山神爺爺,俺們這是要在此處傳播因果真經,但人生地不熟,不知怎樣才能在這裏給百姓傳經?望能指教。”
那山神聞聽笑道“這下可就得苦了幾位使者,因這青岩山方圓幾百裏,村莊城鎮分布甚是散亂,因此要想在此傳經,就得翻山越嶺,跑個不亦樂乎,要想傳遍全境,恐都得跑斷你們的小腿,確是難矣!”
憨娃聞聽叫道“這下可慘矣!俺這雙小腿如何跑得這般山路?豈不累殺吾也!”
摩羅娃瞪他一眼,悄聲罵道“你個懶夯貨,要這般吃不得苦,何必要來傳經!”
憨娃隻當未聞,仍對木娃道“大師兄,快些讓這山神爺爺想個萬全之策,如若不然,咱們何年何月才能在此地把經傳完?豈不耽誤往後的行程!”
木娃聞聽也點首道“二弟所言極是,不知山神爺爺可有好辦法,解決此憂?”
那山神正色道“諸位使者,要想盡快完成此地傳經使命,本山神可以代你們招來各村鎮的頭領,因我熟知此地情形,故而不難,但幾位使者須答應我的一個請求作為對我的回報,也可顯示佛祖的大慈大悲,因果真經才能在此地得到擁護和傳播!不知四位使者可應允否?”
木娃聞聽便是一愣,暗道這山神果然與眾不同,俺們讓他相助,他卻提出條件,不知何故?遂笑著詢道“但不知山神爺爺有何訴求,盡管講來,隻要吾等能力所及,必當盡力就是。”
山神聞聽,甚是歡喜,一躬掃地,又行了個大禮,慌得木娃急忙還禮,口中言道“山神爺爺,不可不可,這般豈不讓娃兒們折了壽。”
那山神笑道“俺這禮是為當地百姓而施,謝四位使者救苦救難,吾想以四位使者的本領,完成此事易如反掌!”
一旁的憨娃急道“俺說山神爺爺,休再說些歪理邪道,快些說是啥事?也好讓俺們心中有底!”
隻見那山神打個唉聲道“不瞞四位使者,俺雖是本地山神,但法力有限,不是甚麽都能應付得了,現如今俺們這青岩山境,出了個妖怪,就在那留侯張良之墓處,這妖怪不知是從何處來的一具僵屍鬼,每夜晚出沒,專吸童男童女之血,俺這管轄之地已有上百孩童被他所害,弄得家家驚恐,戶戶哀嚎,俺雖去與他大戰,但本領不如他高,法力不如他強,幾戰皆敗,還受了傷,無奈之下,我便請了幾位仙神助戰,但均不是他對手,故而此妖怪已成俺的心腹大患,必欲除之,不想今日四位佛祖使者駕臨,故而鬥膽求你們相助!”
憨娃聞後,搖搖首道“俺說這位山神爺爺,你也忒的是個草包,一個僵屍鬼有何利害,你手裏的丈八蛇矛是吃素的不成?真是枉稱了神之名頭!”
說得山神麵呈羞愧!
木娃瞪了憨娃一眼,詳怒道“二弟休要胡言,怎可對長輩這般言語,還不給山神爺爺賠禮!”
憨娃嘟著嘴,很不情願的給山神施了個禮。
山神忙道“這位使者不必如此,確是小老兒無能,你說的在理!”
木娃岔開話題道“那就請山神爺爺指點路徑,咱們去除了這僵屍鬼!”
山神笑著應道“果然如此太也得甚好,那墓穴離此甚遠,由我帶路,一路之上還可給幾位飽飽俺們青岩山美景的眼福,一路化緣,本山神請客就是。”
憨娃聞聽大喜,湊近山神低聲嘟囔道“敢問山神爺爺,你這青岩山都有些甚麽好的吃食,俺憨娃可是美食家,如能讓俺一飽口福,定給您老在佛祖駕前美言,還可在玉帝駕前給你討個更好的差事,你看如何?”
山神望著憨娃一笑應道“多謝這位使者關照,小老兒才疏學淺,做個本地山神已是小才大用,豈敢再尋高位,就不勞使者費心,但你可放心,本山神定讓你一飽口福就是!”
憨娃這才心滿意足,退到一旁。幾人商量已定,便起身登程,那山神在前引路,四個娃娃本想已無路可行,誰知山神引領他們來到一棵幾人環抱的巨樹近前,原來在這巨樹上有一樹洞,十分寬敞,人獸都能進入,進入樹洞穿入地下,行彀少時,便來到了群山峽穀之中,四個娃娃不僅一聲歡呼!山神邊走邊給他們指點風景,四個娃娃也是觀賞的心馳神搖,行不多遠。
山神指著一處山峰道“你們看,那就是禦筆峰,是幾座細薄堅挺的山峰,形似幾隻倒插的毛筆,具當地民間傳說是土家族起義領袖向大坤的親用禦筆倒插於此,有詩為證
“視看西海雲霧中,禦筆峰端指長空。
奇峰異石觀景台,三山五嶽敗下風。”
可以說禦筆峰是俺這青岩山風景的代表,當仁不讓的成為十大絕景之首!”
四個娃娃望著這奇特的山峰,無不點首讚歎!
又行半日,轉過一處山嶺,山神指著前麵高聳入雲的一處奇景先容道“四位使者請看,前麵又是一處人間奇景。”
四娃抬首觀瞧,隻見前麵是兩座高峰相連,中間現出個大洞,這洞非是入山之洞,而是在天際形成的空洞,讓人倍感驚奇。
隻聽山神道“此洞名為天門洞,其淵源玄奧,來路坎坷,據傳說很久以前,天上一聲爆響,五彩祥雲繽紛,山突然洞開,傳來玉帝洪鍾般的問話“你要甚麽?”
凡見此情景者皆可跪地索要所需一切。當地有民謠曰“千把鑰匙萬把鎖,開天門,結百果。”天門洞——是通往仙界的大門,它是天門山中一塊大石吸聚了天地之靈氣,噴溥洞開而成,故此,凡人間大人物仙逝,該天門山上不管是晴空萬裏還是滿天星鬥,都瞬間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猶如天門洞落淚,傾盆而下,淚水沿著絕壁山崖瀑布而瀉,遠遠望去,似天上銀河下九洲,幻妙無窮。
你們看這天門洞中,橫有一道門坎,門坎兩頭各有一隻靈獸麒麟把守,它獨角吉祥,渾身鱗甲,金碧輝煌,麒麟乃正義、正氣之化身,同時也是富貴、吉祥之象征。登洞之時,麒麟就會呈慈祥而笑迎,當跨過門坎,便是經曆重重磨難,進入夢幻向往之地,即天上仙境,世外桃源,過上一把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神仙生活。向下俯望,可見蒼茫人間,農耕孺織,自覺悠哉遊哉,不亦樂乎,故而古人雲
“天門山上天門洞,天門洞橫天門坎。
人間天上由坎隔,若往仙界跨坎過。
一生無憂幸福多,猶如神仙樂嗬嗬。”
每到清晨或傍晚,天門洞外雲天相接處便現仙界奇觀,七彩霞光穿洞出,紫氣衝天,環繞峰嵐,猶如佛光普照大地,吉祥降臨人間。玄古之時,有人見霞光自雲夢出,紫氣騰繞,盈於洞開,溢於天合,以為祥瑞,肅而伏地以拜之。這天門洞還有五奇
一奇夜晚遠望,可見天門洞將月亮吞去一半;
二奇洞門居臨諸峰之上,故而一洞空明,除悠悠白雲,就是融融藍天,一塵不染;
三奇洞頂石壁上,從早至晚,一年到頭,滴滴嗒嗒,降落“梅花雨”,據傳言隻要張口接得四十八滴,就可以成仙;
四奇洞頂蒼竹倒掛,根如虯龍,葉似柳簇,一排排下垂如簾,隨風而嘯,俗稱龍竹;
五奇天門洞口,風雲變幻,晴天微雲淡抹,薄霧閑繞,倒也無事;若逢陰雨天氣,雲狂霧怒,翻江倒海,拍擊石壁,悉悉有聲,冷風朝天吹,嗚嗚怪叫,似有龍騰蛟舞,令人毛發倒豎;若逢初霽,雲霧密封,故有人題聯曰“潭口有缺紅日補,天門無鎖白雲封”。四位使者,這裏的風景如何?”
憨娃歎道“果然好景致!真乃天下奇觀也!”
此時天近黃昏,山神尋到一處小小洞穴,讓眾人棲身,他卻去尋找吃食,不多時回轉,隻見他身後背個大包裹,進到洞中把包裹放在地上,打開一看,眾人無不驚奇,原來這包裹中竟是幾個大食桶,他將食桶提出,從桶中掏出各種吃食,當真是一頓豐盛的宴席,且都是些山珍野味,其中還有一桶山葡萄酒,那食香飄於洞中,酒香散出洞外,但見那
深山葛根粉, 野生蕨菜根。岩黴杜仲鮮,地米野樅菌。金鞭溪魚臭豆腐,岩耳燒雞臘肉筍。泥鰍鑽豆腐,發絲百葉真。獼猴桃,八月炸,香甜美味三葉參;芷江鴨,鴨血粑,熱火熱湯一鍋燉。湘黃雞,臘豬蹄,下酒之肴確是葷。土家三下鍋,合菜勞三軍;春卷龍脂炸卵蛹,湘南湍蛙酸魚珍。南瓜湯、米豆腐、粉蒸肉、涼麵抻;醃辣蘿卜石蛙焌。背水雞肥,紅腳隼瘦,油灼灼煎來確香噴。醃辣玉米燒白靦,醬製竹雞肉一盆。草帽麵,團年菜,加上地米小火燜。七葷八素樣樣有,鮮活久釀全是真。這般野味一飡飯,地主之誼酬佛君。
憨娃一見樂得手舞足蹈,那三個娃娃見這其中素齋素飯也有不少,也是心中喜悅,俗語講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眾人跋山涉水,路途艱難,也確是又饑又渴,見到如此美食哪有不垂涎之理,再說也都還是些童心未泯,便也就來不及謝過山神,便圍坐洞中,盡情享受這頓美餐,憨娃更是與那山神交杯換盞,邊吃便向山神討教這些菜肴的名稱做法,山神見他豪爽,不拘小節,便也有酒必幹,有問必答,二人交談甚歡。
摩羅娃向山神詢道“俺說山神爺爺,這大山深處您老人家是從哪裏弄來的這些美食?真是讓我捉摸不透矣!?”
山神笑笑答道“不瞞各位佛使,這些美味佳肴都是這大山深處的山民所供,離此不遠有個山寨,我跑了一趟那裏,求來了這些當地的美食。”
四個娃娃聞聽表示感激之情!
憨娃正喝到高興處,不禁詩性又發,站起身來,舉起酒杯,對著眾人道“各位兄弟,今日山神爺爺款待咱們,好酒好菜,盡了地主之誼,咱們一定要好好的給山神爺爺辦事,不把那僵屍鬼除掉,誓不罷休,來來來!幹幹幹!這才是
“但求能飲一杯酒,我於世事無所求。
勸君且將名利忘,忘卻名利便無愁。”
修善娃見他說些酒話,便來到憨娃近前,悄聲問道“俺說二師兄,咱們這一路之上,三位弟兄對你可是相當的尊敬,都知你有些才能,特別是腹中確有些幹貨,天文地理,詩詞歌賦,俺們可都把你當做聖人對待,你可倒好,聽這詩中含義,好似有些懷才不遇之感慨?怎麽對俺們三個兄弟還有不滿之意麽?”
這憨娃酒喝得過量,頭腦早已發昏,聽修善娃如此說,不僅怒氣大發!對修善娃叫道“你是甚個夯貨?敢來教訓你家小爺爺,有本事你也喝個醉酒當歌,少在這裏招人煩,俺酒已吃好,睡覺去也!”說著搖搖晃晃,依裏歪斜的便向洞穴深處走,眾人見他如此,知他已喝醉,想去歇息,便也無人攔他,隨他去吧!眾人此時也都吃好喝足,便都各尋地方安歇,隻有三隻神獸在洞外把守。
不說眾人歇息,且說憨娃搖搖晃晃,進到洞中深處,靠在一塊臥石上,呼呼睡去。正睡得香甜,忽覺麵上有甚東西爬動,奇癢無比,便用手一拍,哪知這一拍竟感得臉上一陣劇痛,憨娃大叫一聲,翻身而起,但站定放眼一望,不禁唬得顏色更變,隻見身前身後,密密麻麻爬滿了一種硬殼蟲,你看它們生得醜陋無比,讓人一見汗毛根發炸,渾身雞皮疙瘩頓起,當真讓人毛骨悚然,肝膽皆裂。憨娃大叫一聲,往外就逃,腳下也不知踩死多少隻蠻(án)蟲,更引得鋪天蓋地的蠻蟲逐他而來。
且說洞口處的三個娃娃,與山神正在熟睡,忽聞憨娃的驚叫聲,便都躍起,各抄兵刃在手,眼見憨娃從洞穴深處狂奔而出,再看他身後鋪天蓋地撲來的蠻蟲,無不驚駭,隻見這些蠻蟲生得十分凶陋,那才是
通體黑褐頭扇麵,前胸背板隆脊連。前喙角突尖細彎,角突下方是吞陷。胸長毛綜綜,足壯刺尖尖。毒蟲之中惟它渺,危危害害迫膽寒。終年累月棲洞穴,難尋其一麵,出墓世遭難。
這山神不禁叫道“壞事壞事!俺說這小祖宗怎麽把這些毒蟲引來,這些毒蟲可是難以對付!這卻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此時隻有木娃還算鎮定,擋在眾人前麵,讓過憨娃,張口吐出三味真火,霎時就將一團撲來的毒蟲燒死,哪知剛燒死一批,又湧出一批,木娃接連不斷的口噴真火,可這些毒蟲卻是成千上萬,燒之不盡,洞內充滿了焦糊臭氣,嗆得眾人無不流淚,嗆咳不止。眼見木娃的三位味真火也不能壓製毒蟲,且時間長了對木娃本身也是大有傷害,眼見就要堅持不住,忽然從洞外刮進一陣狂風,好驚人也,端的好風
咆哮刮來勢驚人,飛沙走石入洞門。卷起毒蟲還穴中,隻見黑霧難見人。不像秋風那樣爽;不似春風那樣煦;猶如夏風那般火;更似寒流怒狂奔。千年巨樹隨風倒,萬載崖石蕩無存。
且說一陣狂風過後,洞內恢複平靜,幾個娃娃與山神幸得有仙氣在身,定力尚在,故而未被風與毒蟲一同吹進洞內,憨娃雖險,但被木娃一把拽住,也已脫險。再看洞中一切物事殘羹都被吹得一幹二淨,那些毒蟲連死帶活都被吹得不知去向。
憨娃此時麵色仍舊煞白,還未從驚魂中緩過神兒來,口中不住嘮叨“好怕好怕!當真嚇煞憨娃也!”
幾人稍稍定定心神,修善娃道“這陣狂風刮得蹊蹺,不知從何而至?真真怪哉!” 大家雖都覺此事絕非偶然,卻又難尋答案,便也就暫時放在一邊,不再猜想!
木娃向山神詢道“山神爺爺,這些毒蟲是從何而來?”
山神苦笑道“娃兒有所不知,這裏距留候張良墓不遠,這些毒蟲叫做‘屍蟞’,乃是墓塚裏的一種毒蟲,專吃腐屍,而今日這些毒蟲更不簡單,依吾猜測恐是那僵屍鬼操縱的手段,他就潛居在留侯張良墓穴中,恐已得知你們要來除他,所以先下手為強,想來害幾位使者,咱們得當心才是!”
一場虛驚,此時天已見亮,幾人也全無了睡意,便都起身來到洞外,這不出洞則已,再看洞外不禁大驚,原來三隻神獸竟蹤影不見,這可急壞了四個娃娃,把周圍尋了個遍,也不見三隻神獸的蹤跡,憨娃喊破了嗓音,也不見回音,頓時四個娃娃有種不祥之感。
木娃問山神“山神爺爺可有尋得他們的辦法?”
山神見問,苦笑道“別無他法,此事定是那僵屍鬼所為,咱們別無選擇,隻能到留候墓尋他們。”
憨娃急道“那就別再耽擱時辰,咱們快快上路,去尋那僵屍鬼!救咱們的三個夥伴!”
說著當先扛著大鐵勺便行,眾人更不怠慢,跟隨憨娃繼續前行,一路之上雖美景連連,但四個娃娃擔憂三隻神獸安危,哪還有心觀景?隻是急急趕路,翻過幾座山峰,來到一座美麗的峽穀,峽穀中川流著一條蜿蜒的溪流,一眼難望盡頭,溪流兩岸,奇峰屏列,溝壑遍布,縱橫幽深,風光如畫,顯得異常幽靜,處處鳥語花香,如入仙境一般。幾人踏著碎石小路,沿著清澈的溪水河,宛然迂回,迤邐而行。
此時,山神開口說道“四位使者,咱們已到達留候的墓地,這裏就是著名的金鞭溪,現在本山神就先給你們說一說此處的實情,也不枉此行!咱們邊走邊聊這金鞭溪沿途是青岩山風景最美的地界,它穿行在峰巒幽穀間,溪水明淨,跌宕多姿,溪畔花草鮮美,鳥鳴鶯啼,人沿清溪行,勝似畫中遊。金鞭溪兩岸,峭壁淩霄卻綠得蔥鬱;遠處峰巒千疊卻又顯得細腳伶仃;倘若你有心細辨,這周圍百裏的峰巒,有的如捆綁在一起的劈柴,有的如成千石筍,有的又竟如天兵的神箭,插立於這萬綠叢中。
你們看前麵那座山峰是青岩山界最高的石峰,就佇立在金鞭溪旁邊,形狀酷似一拔地而立的金鞭,它四方棱角分明,在陽光映照之下,閃爍金光,所以被人們稱為金鞭岩,小溪從它的身旁澈澈流淌而過,故而此溪之名由它而來。”
又行數裏,山神指著溪流一側說道“你們再看這裏,自上而下排列著數峰,形如駱駝下山,頸豎頭昂,兩個駝峰高聳,峰體上的綠樹似駝毛,便是‘駱駝峰’。”
再行一段路,山神指著前麵一泓溪水說道“這裏是‘跳魚潭’,一泓溪水跌落潭中,潭水清澈,溪石紅潤,坐立石上俯視,可見潭內白魚、青魚、花斑魚成群悠遊。”
走過‘跳魚潭’,前麵溪流是一處轉彎,山神指著溪流一側的山峰續道“你們看這裏錯落的群峰中,有兩石峰相對而立,恰如久別重逢的夫妻含情脈脈相互凝視,丈夫身材魁偉,戴盔披甲,似遠方歸來,腰略躬,頭微俯,似在慰藉妻子;妻子身段勻稱,體態豐盈,發飄逸,富風韻,左手挽夫腰,麵微仰,似竊竊私語,傾訴離情,這裏就是‘千裏相會’之境。”
一路之上果然是風景猶如連環畫冊,一幅連一幅,幅幅都秀美。最後,山神指著一處奇景續道“快來看看此處奇景,你們看那兩座石峰相連,左邊山峰形似一隻展開翅膀的雄鷹,右邊山峰形似一把神鞭,左邊山峰頂端尖斜,如鷹之首,山體下麵形似老鷹寬厚巨大的雙翅,老鷹的左翅緊緊圍繞金鞭岩,如在護衛金鞭溪,故名‘’神鷹護鞭。”
再往前行,眾人來到一處更加神奇的山穀之地,隻見此處條條溪流盤繞回流,四周峰岩奇秀,溪流潺潺,竹茂樹繁,花香鳥語,奇峰石壁間有一個芳草萋萋的綠洲,幾條山溪切割出東南西北四道山門,置身其中,但見“水在山間流,人似水中遊”,可稱天下絕景。
山神指著此處風景感慨道“四位使者,這裏便是舉世聞名的‘水繞四門’奇景,它是金鞭溪流到這裏,同龍尾溪、鴛鴦溪、礦洞溪匯合,四水交相穿行於東南西北四道山門,並共同托出了一個風景秀麗的沙洲,沙洲名叫‘天子洲’,是當年向王天子稱王建天子國的地方。你們看,對麵一排三座石峰,與四周林立的幾十座石峰,稱作‘簽筒、筆架、萬歲牌,四十八大將軍岩’,相傳都是向王天子留下來的,水繞四門是一塊風水寶地,因有三條溪水,分別從西、北、南三穀口流出,然後相匯合流,注入索溪,故稱水繞四門,古人將這一帶奇特的形勢,概括為“山止水歸”。據傳西漢開國元老張良見呂後掌權後亂殺忠臣,遂辭官不做,隨赤鬆子遍遊名山,尋訪隱居佳境,經長江,過洞庭,溯澧水,得知青岩山靈秀絕佳,便騎馬到此,見此處山回水轉,奇峰環抱,即下馬不歸,終了於此,故而漢留侯張良就葬在這裏,再往前走就到了張良之墓‘楊柳坡’,現在天時已晚,咱們就在此處歇息,填飽肚皮,明日好與那僵屍鬼一戰。”
眾人點頭同意,正好在溪水邊有一塊鬆軟的草坪,眾人來到草坪上席地而坐。
山神說道“四位使者,你們在此歇息,待我去尋些食物。”
說著身形一晃沒了蹤影,大約半盞茶的功夫,山神回轉,仍舊背個大包裹,待從包裹中取出的東西,讓四個娃娃更是吃驚,原來山神取出的是十幾隻巨大的禽蛋、一袋紅薯、還有幾條臘肉,一壺山果酒,一桶清泉水。
山神讓憨娃拾些幹柴來,點起篝火,將帶來的食材進行燒烤,霎時香味飄滿溪邊,大家邊吃著燒烤,喝著清泉水,憨娃還喝了幾杯山果酒,但都悶悶不樂,山神知道這四個娃娃與那三隻神獸情感甚深,心情沉重,也不好再勸。餐飯已畢,大家各自尋地方歇息,各自想著心事,輾轉反側,都難以入睡。
正在此時,忽聞遠處傳來一陣銅鑼聲,由遠而近,幾個娃娃翻身起來,駐足觀瞧,隻見從遠處順著溪水,一隊黑影朝著這裏緩緩行來,最前麵走著一個身穿道袍的法師,隻見這隊怪異的行人
領銜之人,非道非禪。足蹬草履,身罩青衫。腰係黑帶,頭頂帽冠。手執銅鑼,肩掛褡褳。不打燈籠,篩羅引幡。攝魂鈴響,夜人避閃。身後一隊,怪人繩串。各披黑布,頭頂高氈。帽遮門麵,黃符貼臉。雙足蹦進,兩臂伸展。但行處,百獸規避,若停下,神鬼膽寒。
且說四個娃娃在這漆黑的夜幕之下,見到這一隊怪人從麵前經過,無不驚駭,竟都張口結舌,呆木當場,直到望著他們漸漸遠去。
木娃才叫了一聲“三位兄弟,咱們都怎麽了?難道都被嚇住了不成?”隨又對山神詢道“山神爺爺,這是何種狀況?真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也!”
山神看著四個娃娃一笑道“四位使者,不用大驚小怪,這是俺們青岩山地界的風俗習性,稱作‘趕屍。”
憨娃驚道“俺說山神爺爺,難到剛才過去的一隊人都是死人的屍體不成?”
山神笑道“你說的不錯,除了那個打頭的人是活人,其餘的都是僵屍。”
憨娃伸伸舌頭,嘟囔道“好滲人,這是甚個鳥鄉俗?俺說怎麽這裏鬧僵屍鬼呢?原來還有這般風俗!”
幾個娃娃正議論紛紛,忽然遠處又傳來一陣篩羅聲,隨即又有一撥兒趕屍隊來到近前,眾人定睛觀瞧,與上撥兒來的大同小異,隻是這撥兒的僵屍都披著白布;待這撥兒過去沒多久,又來了第三撥兒,這波的僵屍都披的是綠布;待又一撥兒來到近前,在月光的映照下,清晰可見都身披紅布,卻不再往前行進,站到離四個娃娃不遠的地方停了下來。
山神一見,忙對木娃道“使者注意,這些僵屍來的蹊蹺,別中了他們的煙泡鬼吹燈!”
話聲未落,隻聽一聲尖嚎,這些僵屍掀掉遮麵的氈帽,露出猙獰的麵目,個個口吐長舌,平伸雙臂,每根手指頭都有長約半尺的尖甲,鋒利無比,他們排成陣勢,準備進攻,四個娃娃與山神也都做好了準備,忽然隻聽另外三麵,也是嚎聲頓起,原來那三隊僵屍也轉回,從三麵包抄上來,這下可好,幾人真是四麵楚歌,被黑白綠紅四隊僵屍團團圍住。
這些僵屍來者不善,那直挺挺伸直的雙臂上下左右揮動,尖利的硬甲鋒利無比,如被刺中哪有命在?五人站成一圈,背靠背迎戰,一時之間從僵屍口中噴出陣陣陰森之氣,籠罩當場,五人都覺一陣惡心,頓感頭暈目眩。
山神忙叫道“幾位使者,這是屍毒,趕緊閉住氣息。”
說著從懷中掏出一顆藥丸,用手一捏,隻聽一聲暴響,那藥丸炸開,一股白霧篷出,霎時將這股陰森之氣化解,幾人頓覺心曠神怡,神誌清醒。
憨娃大吼一聲,掄動鐵勺便砸,一勺一個將麵前僵屍砸的東倒西歪,霎時亂了陣腳,那三個娃娃也照葫蘆畫瓢,一陣猛打,將這些僵屍都砸倒在地,幾人也累的呼哧帶喘,正自想尋個機會喘喘氣,哪知這些僵屍卻又都從地上蹦起,重新向五人衝來,這下可把幾人驚得手足無措。
木娃一見,知這些僵屍很難對付,便叫道“此地不可戀戰,山神爺爺你快帶他們逃出此地,吾來斷後。”
說著木娃張口又噴出一股三位真火,擋住僵屍,山神一見知道機不可失,便一揮手,領著三個娃娃向一處樹林逃去。
且說木娃邊噴火邊後退,也向樹林靠近,這些僵屍卻是緊追不舍,木娃也有些頭疼,真不知用甚方法擊退他們?正在此時,卻不知又從何處刮來一陣颶風,端得厲害,霎時將這些僵屍刮上了天際,吹得無影無蹤。木娃站定,仰望天空,連拜三拜,口中念叨“不知是哪位仙神相助,木娃這廂謝過了!不知能否現身,木娃要當麵致謝!”
木娃連說數遍,卻是無人答言,木娃無奈的搖搖首,隻得進入林中與三個兄弟會合。大家一場鏖戰,驚心動魄,也還驚魂未定。
木娃對山神道“山神爺爺,看來這些僵屍確難對付,咱們都想的太過容易,這還未見到那真正的僵屍鬼,咱們已是大敗而回,要真與那僵屍鬼相遇,勝負難料矣!”
山神苦笑道“我曾說過,前番吾也請了幾位仙神,要說也都是神通廣大,可也對付不了這僵屍鬼,隻因這僵屍鬼陰功道行十分深奧,破其陰功各位仙神都沒有對症的方法,故而難以降他!”
憨娃此時卻疑道“俺說山神爺爺,剛才咱們鬥那些僵屍,卻不曾見到那四個領幡的活人,不知他們去了哪裏?”
山神點首道“你倒是有心,其實那四個領幡之人,確實是幹這一行的凡人,他們確實不知這些屍體已被那僵屍鬼施了魔法,故而一見這般情景,早已嚇得逃之夭夭。”
修善娃問道“山神爺爺,適才那一陣颶風更刮得蹊蹺,您老可知是甚麽仙神相助麽?”
山神搖首道“小老兒哪裏知曉?這位仙神兩次救了咱們,可卻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恐怕是不想讓咱們知曉他的來曆!”
摩羅娃對木娃道“大師兄,你看咱們該如何走下一步,難道就半途而廢不成?”
木娃笑道“三弟何出此言?就是刀山火海,咱們也得除了這一害,也隻有如此,咱們才能在此地風風光光的完成傳經之任。”
此時天光漸亮,眾人睡意全無,山神讓大家到溪邊洗洗麵,清醒清醒頭腦,又尋些山果給大家充饑,之後眾人圍坐,商量如何對付那僵屍鬼。
山神道“前麵不遠就是留候墓,那僵屍鬼就在墓中,他用魔法收羅了一群僵屍,昨日咱們已領教了他們的厲害,如今要正麵與那僵屍鬼謀麵,勝負如何難以預料?不知四位使者有何打算?”
木娃鏗鏘道“無論他如何厲害,俺們也要鬥他一鬥,如若勝不得他,咱們還可搬請佛祖駕前各大羅漢相助,俺就不信降不得這夯鬼!”
山神聞聽大加讚賞,豎起拇指道“這才是如來佛祖的弟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本山神也就舍命陪君子,咱們這就趕去留候墓,去鬥那僵屍鬼!”說著當先領路,四個娃娃隨後,行不多時,果然前麵現出一座墓穴,隻見這墓塚
陰霧籠籠,荒草萋萋陰霧籠籠蒙碑文,荒草萋萋罩塋墳。殘垣石砌破,栽鬆枯樹根。爐中不見香飄緲,靈台缺失供果陳。那碑上,風蝕雨化,字體失真。墓葬背靠香爐岩,溪水圍繞四山門。不知留候埋真骨,卻問塋中是何人?
四個娃娃一見這墳塋,皆都大失所望。
憨娃向山神詢道“俺說山神爺爺,這就是你說的留候張良之墓麽?怎這般淒慘?吾看這絕不是張良墓!”
山神苦笑道“使者有所不知,想當初這墓塚香火極盛,慕名前來拜祭留候者絡繹不絕,可自從這裏出了僵屍鬼,便再無人敢來此處拜祭,慢慢的也就如此荒蕪了,但它周圍的景色依然秀美,你們看前方那香爐岩上石壁鐫刻的詩句。”
四個娃娃抬首觀瞧,果然在石壁上紅漆大字刻著一首詩
“踏遍青山尋古人,四門水繞得佳神。
香爐岩上舊土堡,漢代留侯張良墳。”
憨娃這才點首道“這般看來還像個名人墓地之像,可山神爺爺,這僵屍鬼卻藏於何處?這般荒涼之所他豈能居寢?”
山神歎道“這墓穴看似荒涼,但其內部卻全然不同,想那張良何等人物,又看上這塊風水寶地,其墓中豈能與平常人等相比,定有與眾不同之構造,那石碑之下就是墓門,內藏機關暗道,但已被這僵屍鬼破解,他又在墓中暗設魔法機關,並將墓穴擴大數倍,其內可容數百之眾。唯一沒被動破的就是張良之棺槨,吾想他也懼張良之威名,不敢侵害棺槨。”
憨娃疑道“俺說山神爺爺,你怎這般詳知墓內情形,難道你老人家進入過這墓穴?”
山神笑道“好雞賊的娃兒,吾老人家哪有這般神通,還是俺請來的一位仙神,有變化之能,變個飛蟲進了墓中,方知內部情形,但他也無除此鬼之道行,隻探個究竟而已。”
幾人正說話間,猛聞得一聲巨響,隻見那墓穴石碑之下炸開一個洞口,露出兩扇石門,石門一開,從墓中湧出紅綠黑白幾十具僵屍,分列在墓門兩側,但見這些僵屍個個麵無表情,眸閃綠光,依舊平伸兩臂,半尺長的尖甲猶如把把利劍,隨即從墓中走出一個身披紫袍似妖似鬼的怪人,一見這怪人,四個娃娃無不心驚,誠所謂
修成妖後變山魃,怨晦之氣斂成霸。
百鬼之王占侯塚,初戰驚魂四童娃。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